导读:本文包含了硫沉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华西,常绿阔叶林,土壤,松林,分解,大气,落叶松。
硫沉降论文文献综述
房焕英,肖胜生,潘萍,欧阳勋志,熊永[1](2019)在《湿地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和酶活性对模拟硫沉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水平(对照CK:pH 6.5;低硫LS:pH 4.5;高硫HS:pH 2.5)的模拟硫沉降控制试验,分析土壤生化特性及酶活性对硫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硫输入促进了土壤酸化,0—5 cm土层土壤pH在HS处理下显着降低,5—10 cm土层土壤pH在LS和HS处理下显着降低(P<0.05);(2)硫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库存在一定影响,土壤总有机碳(TOC)对硫输入无显着响应,但土层间的差异性显着增加(P<0.05),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受影响有限,5—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MBC)LS显着降低(P<0.05);(3)硫输入对土壤有效氮库影响存在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_4~+—N)尚未表现出显着变化,土壤硝态氮(NO_3~-—N)、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均在HS处理下显着降低,且硫输入加剧土层间的差异性(P<0.05);(4)硫输入抑制了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在HS处理下显着降低(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无显着变化,但硫输入均弱化了土层间酶活性的差异性。综合分析所有处理下的土壤生化性质和酶活性等指标发现,对硫添加响应敏感的是土壤pH和酶,土层是另外一个主要影响因子,硫添加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则影响有限。采用Pearson分析得出,硫输入改变了土壤生化特性、酶活性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程度。可见,酸雨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外源性硫添加对土壤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这可为硫沉降环境胁迫下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何瑞亮,蒋勇军,张远瞩,段世辉,王正雄[2](2019)在《重庆市近郊大气无机氮、硫沉降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市近郊中梁山槽谷为研究区,利用气象站和沉降仪获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的大气无机氮、硫沉降数据和降水δ~(15)N-NO_3~-、δ~(18)O-NO_3~-和δ~(34)S-SO_4~(2-)、δ~(18)O-SO_4~(2-)数据,通过离子浓度比值、同位素值和气团后向轨迹探讨了研究区大气中氮、硫沉降变化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1)大气DIN总沉降量为19.99 kg/hm~2,干、湿沉降量分别占11%和89%;大气S总沉降量为32.62 kg/hm~2,干、湿沉降量分别占13%和87%。大气氮、硫湿沉降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n=12,P<0.01),氮、硫干湿沉降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降水NH~+_4-N/NO_3~--N比值介于0.45—2.2之间,雨季(5—10月)NH~+_4-N/NO_3~--N>1,旱季(11—次年4月)NH~+_4-N/NO_3~--N<1,表明雨季氮主要来源于农业源,旱季来源于工业和交通源;降水NO_3~-/SO_4~(2-)比值介于0.1—1.25之间,平均值为0.63,表明硫来源以固定污染源(燃煤)为主。(3)大气降水δ~(15)N-NO_3~-、δ~(18)O-NO_3~-值分别为-3.8‰—3.9‰(平均值为0.4‰±2.6‰)和58.7‰—98.7‰(平均值为76.1‰±14.3‰),夏季偏负,冬季偏正;降水δ~(34)S-SO_4~(2-)和δ~(18)O-SO_4~(2-)变化范围分别为1.3‰—3.2‰(平均值为2.3‰±1‰)和5.3‰—8.5‰(平均值为7.1‰±1.6‰),大气降水中NO_3~-和SO_4~(2-)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化石燃料燃烧,同时受到周边污染物的远距离传输影响。(4)气团后向轨迹表明影响研究区氮、硫干湿沉降来源的主要因素是东亚季风,北东—南西走向的川东平行岭谷大地貌格局加剧了季风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铁烈华,张仕斌,熊梓岑,符饶,周世兴[3](2019)在《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亚热带常绿阔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对氮、硫沉降的响应。[方法]采用氮、硫双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方法,设置对照(CK)、低氮(LN, 50 kg·hm~(-2)·a~(-1))、高氮(HN, 150 kg·hm~(-2)·a~(-1))、低硫(LS, 200 kg·hm~(-2)·a~(-1))、高硫(HS, 400 kg·hm~(-2)·a~(-1))、低氮低硫(LNLS)、高氮低硫(HNLS)、低氮高硫(LNHS)和高氮高硫(HNHS)9个处理,分析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的影响。[结果]模拟氮、硫沉降1年时间,LN、LNLS和HNLS对木质素残留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着;LS显着降低了木质素残留率,显着增加了凋落叶C/N、纤维素损失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HN、HS、LNHS和HNHS显着增加了木质素残留率,显着降低了凋落叶C/N、纤维素损失率、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氮沉降和硫沉降对木质素降解的交互作用显着。[结论]不同氮、硫沉降水平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及相关酶的影响不同,在氮、硫沉降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氮、硫沉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的降解,进而影响凋落叶分解过程。(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铁烈华,符饶,张仕斌,周世兴,黄从德[4](2019)在《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纤维素降解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森林凋落叶中含量最多的难分解物质,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以CO(NH_2)_2为氮源、Na_2SO_4为硫源,设置氮、硫双因素叁水平共9种处理,即对照(CK)、低氮(LN)、高氮(HN)、低硫(LS)、高硫(HS)、低氮低硫(LNLS)、高氮低硫(HNLS)、低氮高硫(LNHS)和高氮高硫(HNHS),研究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纤维素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硫沉降各处理的纤维素损失率在沉降第4个月时最大,损失30.7%-43.1%,在第8个月时最小,净累积6.8%-29.3%;LN和LNLS对纤维素酶活性和凋落叶纤维素损失率的影响不显着,LS显着提高了分解过程中凋落叶C/N值、纤维素酶活性和纤维素损失率,HN、HS、HNLS、LNHS和HNHS显着降低了纤维素酶活性和纤维素损失率;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纤维素降解的交互作用显着.本研究表明,氮、硫沉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纤维素的降解,进而可能影响该区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铁烈华,符饶,张仕斌,周世兴,韩博涵[5](2018)在《模拟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4月—2014年4月,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对低氮(LN,50 kg N·hm~(-2)·a~(-1))、高氮(HN,150 kg N·hm~(-2)·a~(-1))、低硫(LS,200 kg S·hm~(-2)·a~(-1))、高硫(HS,400 kg S·hm~(-2)·a~(-1))、低氮低硫(LNLS)、高氮低硫(HNLS)、低氮高硫(LNHS)和高氮高硫(HNHS)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氮、硫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为57.0%~70.7%,凋落叶分解50%和95%的时间分别为1.47~2.08年和6.33~9.01年;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着;LS显着提高了凋落叶分解速率,HS显着降低了凋落叶分解速率;LNHS和HNHS显着降低了凋落叶分解速率,LNLS和HNLS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不显着.氮、硫复合沉降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交互作用显着,且氮沉降与低硫复合沉降间存在拮抗作用,氮沉降与高硫复合沉降间存在协同作用.可见,硫沉降和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影响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速率,进而影响了凋落叶的分解过程.(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南少杰[6](2017)在《基于ATMOS模型分析我国早年燃煤电厂硫沉降贡献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TMOS长距离传输模型,对2007年全国燃煤电厂排放的SO2的传输及化学转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省的燃煤电厂的硫沉降对彼此的硫沉降接受值贡献比例,为优化调整二氧化硫减排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7年06期)
李斌,程小琴,元晋芳,王泺鑫,韩海荣[7](2018)在《模拟硫沉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硫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影响,可以为正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依据。在山西太岳山34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人工模拟硫沉降实验,采用物理分组的方法,研究施硫水平(0、50、100、150 kg S·hm-2·a-1)对土壤粗颗粒有机碳(CPOC,>250μm)、细颗粒有机碳(FPOC,53~250μm)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53μm)含量的影响,并运用通径分析探讨了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表层(0~10 cm)POC、MOC和POC/MOC值均高于亚表层(10~20 cm);土壤POC和MOC随月份变化显着,8月土壤POC和MOC均显着低于6月和10月;对照处理6月表层土壤的POC/MOC值低于8月和10月,亚表层则相反;施硫显着改变了土壤MOC,但并未显着改变土壤POC;低硫和中硫水平表层土壤MOC较对照处理显着减少,高硫水平亚表层土壤MOC较对照处理显着增加(P<0.01);土壤CPOC、FPOC和MOC与土壤温度、湿度、p H值有极显着负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温度对3种土壤有机碳含量直接作用最大,而湿度对土壤POC并没有直接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短期施硫降低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后期在对硫沉降影响研究中应多加考虑温度这一重要因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张仕斌[8](2017)在《模拟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工业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的氮、硫浓度增加,过量的氮、硫沉降已经产生了诸多生态问题,并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森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以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通过定位模拟氮、硫沉降,研究了常绿阔叶林土壤(0-20cm 土层)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对氮、硫及其复合沉降的响应,旨在为评估未来大气氮、硫沉降对森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水平:对照(CK,0g·N·m-2·a-1,0g·S·m-2·a-1)、低氮(LN,5g·N·m-2·a-1)、高氮(HN,15g·N·m-2·a-1)、低硫(LS,20g·S·m-2·a-1)、高硫(HS,40g·S·m-2·a-1)、低氮低硫(LNLS,5g·N·m-2·a-1,20 g·S·m-2·a-1)、低氮高硫(LNHS,5g·N·m-2·a-1,40g·S·m-2·a-1)、高氮低硫(HNLS,15 g·N·m-2·a-1,20g·S·m-2·a-1)和高氮高硫(HNHS,15g·N·m-2·a-1,40g·S·m-2·a-1)。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沉降降低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LN和HN处理分别降低了 7.85%和12.56%;高硫沉降的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 7.27%,低硫沉降却无明显影响;氮、硫复合沉降交互作用明显,LNLS、LNHS、HNLS和HNHS处理也降低了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了 11.97%、9.13%、13.43%和15.80%,低硫和低氮、低硫和高氮、高氮和低硫及高氮和高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2)高氮沉降增加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全氮含量,增幅为10.43%,低氮沉降却无明显影响;低硫沉降的常绿阔叶林土壤全氮含量降低了 2.32%,高硫沉降则无明显影响;氮、硫复合沉降交互作用明显,LSLN、HNLS和HNHS处理增加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 6.31%、11.84%和12.55%,低硫和低氮、高氮和低硫及高氮和高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3)氮、硫及其复合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影响。(4)氮沉降降低了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C/N,LN和HN处理分别降低了11.17%和20.05%;硫沉降对土壤C/N无明显影响;氮、硫复合沉降对土壤C/N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低氮和高硫、低硫和低氮、高氮和低硫及高氮和高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氮沉降降低了土壤C/P,LN和HN处理分别降低6.87%和10.13%;硫沉降对土壤C/P无明显影响;氮、硫复合沉降对土壤C/P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低硫和低氮及高氮和低硫及高氮和高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氮沉降增加了土壤N/P,LN和HN处理分别增加了 4.46%和13.33%;高硫沉降的土壤N/P增加了 5.58%,低硫沉降对土壤N/P无明显影响;氮、硫复合沉降对土壤N/P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低氮和低硫、低氮和高硫及高氮和高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高氮和低硫复合沉降产生拮抗作用。(5)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7种土壤酶活性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动态。其中,纤维素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秋季较高,蔗糖酶活性春季较高,酸性磷酸酶活性春季较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冬季较高。模拟氮、硫及其复合沉降未改变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6)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促进了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氮沉降抑制了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硫沉降对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促进了酸性磷酸酶活性;低硫沉降促进了蔗糖酶活性,高硫沉降抑制了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氮、硫复合沉降对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对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对于蔗糖酶来说,高氮和高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高氮和低硫复合沉降产生拮抗作用;对于脲酶,氮沉降在氮、硫复合沉降中占主导地位;对于酸性磷酸酶,高氮和低硫及低氮和低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对于多酚氧化酶,高氮和高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对于过氧化物酶,高氮和低硫及高氮和高硫复合沉降产生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符饶[9](2017)在《模拟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大气中的NOx和SOX等污染物日益增加,导致了大气酸沉降量和酸沉降范围不断扩大,酸沉降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酸沉降对森林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等方面都具有密切关系。基于此,本研究以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通过对凋落叶进行原位分解试验,研究了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对氮、硫及其复合沉降的响应。试验共设置 9 个处理水平:对照(CK,0 g N·m-2·a-1,0 g S·m-2·a-1)、低氮(LN,5 gN·m-2·a-1)、高氮(HN,15gN·m-2·a-1)、低硫(LS,20 gS·m-2·a-1)、高硫(HS,40gS·m-2·a-1)、低氮低硫(LNLS,5 g N·m-2·a-1,20 g N·m-2·a-1)、高氮低硫(HNLS,15 g N N·m-2·a-1,20 g N·m-2·a-1)、低氮高硫(LNHS,5 g N·m-2·a-1,40 g S·m-2·a-1)和高氮高硫(HNHS,15 g N·m-2·a-1,40 g S·m-2·a-1)。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模拟氮、硫及复合沉降2 a后,LN和HN处理的凋落叶质量残留率分别比CK高2.29%和4.41%,说明氮沉降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LS处理的凋落叶质量残留率比CK少2.54%,HS处理比CK高8.74%,表明低硫处理促进了凋落叶的分解,而高硫处理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氮硫复合沉降交互作用明显,LNLS和HNLS处理的凋落叶质量残留率分别比CK低2.87%和1.08%,而HNHS和LNHS处理分别比CK高7.74%和9.37%。这表明低氮和低硫及高氮和低硫复合沉降产生了拮抗作用,促进了凋落叶的分解;低氮和高硫及高氮高硫复合沉降产生了协同作用,抑制了凋落叶的分解。(2)氮沉降抑制了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低硫沉降促进了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而高硫沉降抑制了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氮硫复合沉降交互作用明显,HNLS和LNLS复合处理显着减少了凋落叶木质素残留率,表现为拮抗作用;LNHS和HNHS复合处理显着增加了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表现为协同作用;LNLS和HNLS处理的纤维素残留率与CK差异不显着,表现为协同作用。(3)氮沉降各处理均抑制了凋落叶C、N和P元素的释放。低硫处理促进了凋落叶C、N和P元素的释放,高硫处理则抑制了 C、N和P元素的释放。氮硫复合沉降交互作用明显,低氮高硫和高氮高硫复合处理抑制了 C、N和P元素的释放,表现为协同作用。高氮低硫复合处理促进了C元素释放,表现为拮抗作用,低氮低硫复合处理对凋落叶C元素的释放无明显影响;低氮低硫和高氮低硫复合处理抑制了 N元素释放,表现为拮抗作用;低氮低硫复合处理促进了P元素释放,表现为拮抗作用,高氮低硫复合处理对P元素的释放没有明显影响。(4)氮沉降降低了凋落叶C/N,LN和HN处理的凋落叶C/N分别比CK减少了3.10%和1.26%;氮沉降增加了凋落叶C/P,LN和HN处理的C/P分别比CK增加了49.98%和16.15%。硫沉降降低了凋落叶C/N,LS和HS处理的C/N分别比CK减少了 8.57%和5.76%。低硫处理降低了凋落叶C/P,比CK减少了 4.68%;高硫处理增加了凋落叶C/P,比CK增加了 16.92%。氮硫复合沉降交互作用明显,氮硫复合各处理降低了凋落叶C/N,但增加了凋落叶C/P。(5)氮沉降、LNHS和HNHS处理均降低了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木质素残留率之间的相关性,HNLS处理提高了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木质素残留率之间的相关性。各处理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C/N之间相关性不显着。C残留率、N残留率、P残留率、纤维素残留率和C/P均可以较好地反映氮、硫沉降下凋落叶的分解状况。(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关晖,肖化云[10](2017)在《苔藓组织游离氨基酸浓度对大气硫沉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苔藓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有其特殊的生理适应机制,能在高寒、高温、干旱和弱光等其他陆生植物难以生存的环境中生长繁衍,是一类良好的生物指示植物,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为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Gerdol et al.,2002;Pitcairn et al.,1995)。然而,利用苔藓总硫浓度和硫同位素组成指示大气硫沉降也存在缺陷。植物组织中硫的积累过程相对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硫沉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重庆市近郊中梁山槽谷为研究区,利用气象站和沉降仪获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的大气无机氮、硫沉降数据和降水δ~(15)N-NO_3~-、δ~(18)O-NO_3~-和δ~(34)S-SO_4~(2-)、δ~(18)O-SO_4~(2-)数据,通过离子浓度比值、同位素值和气团后向轨迹探讨了研究区大气中氮、硫沉降变化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1)大气DIN总沉降量为19.99 kg/hm~2,干、湿沉降量分别占11%和89%;大气S总沉降量为32.62 kg/hm~2,干、湿沉降量分别占13%和87%。大气氮、硫湿沉降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n=12,P<0.01),氮、硫干湿沉降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2)降水NH~+_4-N/NO_3~--N比值介于0.45—2.2之间,雨季(5—10月)NH~+_4-N/NO_3~--N>1,旱季(11—次年4月)NH~+_4-N/NO_3~--N<1,表明雨季氮主要来源于农业源,旱季来源于工业和交通源;降水NO_3~-/SO_4~(2-)比值介于0.1—1.25之间,平均值为0.63,表明硫来源以固定污染源(燃煤)为主。(3)大气降水δ~(15)N-NO_3~-、δ~(18)O-NO_3~-值分别为-3.8‰—3.9‰(平均值为0.4‰±2.6‰)和58.7‰—98.7‰(平均值为76.1‰±14.3‰),夏季偏负,冬季偏正;降水δ~(34)S-SO_4~(2-)和δ~(18)O-SO_4~(2-)变化范围分别为1.3‰—3.2‰(平均值为2.3‰±1‰)和5.3‰—8.5‰(平均值为7.1‰±1.6‰),大气降水中NO_3~-和SO_4~(2-)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化石燃料燃烧,同时受到周边污染物的远距离传输影响。(4)气团后向轨迹表明影响研究区氮、硫干湿沉降来源的主要因素是东亚季风,北东—南西走向的川东平行岭谷大地貌格局加剧了季风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沉降论文参考文献
[1].房焕英,肖胜生,潘萍,欧阳勋志,熊永.湿地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和酶活性对模拟硫沉降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何瑞亮,蒋勇军,张远瞩,段世辉,王正雄.重庆市近郊大气无机氮、硫沉降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生态学报.2019
[3].铁烈华,张仕斌,熊梓岑,符饶,周世兴.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木质素降解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J].林业科学研究.2019
[4].铁烈华,符饶,张仕斌,周世兴,黄从德.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纤维素降解对模拟氮、硫沉降的响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5].铁烈华,符饶,张仕斌,周世兴,韩博涵.模拟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
[6].南少杰.基于ATMOS模型分析我国早年燃煤电厂硫沉降贡献影响[J].山西冶金.2017
[7].李斌,程小琴,元晋芳,王泺鑫,韩海荣.模拟硫沉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8
[8].张仕斌.模拟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7
[9].符饶.模拟氮、硫沉降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7
[10].关晖,肖化云.苔藓组织游离氨基酸浓度对大气硫沉降的响应[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