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邱继丰[1](2019)在《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菜篮子”工程是保障蔬菜供给重大的民生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蔬菜种植的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加快蔬菜产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蔬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朝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基础条件雄厚,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对促进朝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和保障城市新鲜蔬菜产品供给有重要意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地方志以及各镇农业站、办、所相关资料,运用农业产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梳理了目前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如下:1.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3)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4)农资、蔬菜质量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5)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6)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2.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为了使朝阳区蔬菜生产真正做到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发挥朝阳区在长春市及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做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这些问题科学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综合研判,提出促进朝阳区发展高标准蔬菜产业建议:(1)因地制宜,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2)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3)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4)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5)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6)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7)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8)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9)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是保障蔬菜供给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智慧园艺、设施园艺的发展,朝阳区将更加凸显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蔬菜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刘英杰[2](2018)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1949-至今) ——以河南省尉氏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地制度历来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产权制度核心在于公平和效率。本文以豫东平原河南省尉氏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县1949年以来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多面向、多层次的研究,意在为尉氏县及全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创新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政策建议。两权合于农民(1948-1955):这一阶段改变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形成了完整的农民私人土地所有权。尉氏县的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指导下展开的。土地改革将农业资源在不同的阶级阶层中进行了重新分配,按照人口所在地分田地,初步建立了农业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地籍关联。土改后,尉氏县农村生产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税负相对较高,这些都是不利于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消极因素,也是农村面临的需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初级阶段,合作社按照社员入社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从每年的收入中付给社员以适当的报酬。在合作化推行的过程中,土改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得到法律有效的保护。两权合于集体(1956-1981):该阶段即合作化与人民公社阶段。随着1956底高级社化的实现,农地集体所有制得以建立,土改后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并于集体。在农民逐渐失去土地的过程中,尉氏县合作社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规划了周密的生产流程,以建立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联,但是小生产共同体并没有达到满足和保护农民经济需求的目的。1958年1月,国家颁布和实施了《户口登记条例》,严密的户籍制度阻断了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和向城市迁移的通道。1958年9月,尉氏县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62年,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确立,大队和生产队两种基本核算形式在尉氏县并存。大队和生产队拥有的权利受到行政权力的严格限制,农地产权关系发生变异。从集体化到人民公社时期,在土地权属问题上,片面追求高公有化程度,集合农民财产为显着特点的集体化运动没有建立起农民的全国性联系和普遍自由交往,反而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某种背离。公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种根本性的改革才能改变僵化的现实。这一时期农地产权制度呈现出不完整性,工分制没有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人民公社、集体农作制度与农业生产利益不协调,政社合一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等特征。两权分置(1982-2013):“两权分置”在尉氏县的发展实践经历了包产到组、包产到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组织形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农地产权制度演化变迁历程。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尉氏县迅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的缺陷,又继承了以往合作化的积极成果,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某些统一经营的职能,使多年来新形成的生产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尉氏县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人民公社时期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于集体格局,微观效率得到提升、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主要表现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内容完整化、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期限长久化、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性质物权化。“两权分置”作为实现农地集体产权有效形式,释放出了巨大的制度绩效。三权分置探索(2014-至今):2014年“三权分置”在尉氏县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相互关系理论和实践价值。农地流转三权分置制度,是在两权分置演化实践基础上的又一次制度创新。“三权分置”对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边界的清晰界定,在微观上有利于提高农地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宏观上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三权分置”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奠定土地制度基础,为推动经济新常态下的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同时,“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存在制度和法律方面桎抬,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主体博弈造成权利益关系失衡风险,以及配套机制不健全限制经营权权能实现等障碍性因素。新时代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属于党的“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的方针政策都具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型的大环境下,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权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下,加速农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布局,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突破为重点,来探索农地流转的新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与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应继续本着产权分割、产权明晰、产权完整的路径进行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
关书会[3](2014)在《石家庄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蔬菜安全关系到人们日常食品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和养生。本文通过为期两年跟踪调查,对石家庄市普通蔬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在两种基地中分别抽取6大类13个品种蔬菜,对其17种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对2013~2014年石家庄市普通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6类蔬菜共660个批次样品进行检测:检出有机磷农药样品共计8个批次,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共12个批次,检出率为6.06%;2014年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共检出4个批次,共检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8个批次,共检出杀菌剂、杀虫剂类农药9个批次,检出率为6.36%。2013年超标率为2.73%,2014年超标率为2.42%。2)对2013~2014年石家庄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6类蔬菜共692个样品进行检测:2013年检出6个批次,检出率1.82%,2014年检出3个批次,检出率为0.87%;2013年超标率为0.61%,2014年超标率为0.58%。2013年的检出率和超标率都高于2014年,且两年的样品平均超标率都低于1%。3)普通基地和无公害基地相比,无公害基地检出的农药种类和农药检出率、超标率优于普通蔬菜基地。4)通过对石家庄市蔬菜生产基地农药使用习惯、实地调查,根据蔬菜农药残留现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吴学萍[4](2014)在《湖州无公害蔬菜的现状与前景探讨》文中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消费者们渴望能够吃到安全、健康高质量的蔬菜,既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定义是蔬菜商品在栽培过程中不被大气、水质、土壤有害物质污染及其产品在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不受二次污染。无公害蔬菜就是对蔬菜实现健康、无污染、安全、优质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对蔬菜的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当前,无公害蔬菜发展已成为趋势,也是成为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农业可持续它既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也是出口占领国际农产品市场、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发展无公害有机蔬菜,全面提高蔬菜的质量成为了人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无公害蔬菜也成为了现在生产者追求的目标和消费者消费的热点。文本主要分析了湖州地区无公害蔬菜在地理环境、品种结构、品牌经营和市场方面的发展现状,同时对湖州无公害蔬菜发展在生产技术体系建设滞后、生产水平较低,加工发展、种植设施落后,监测存在的为题、污染问题以及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标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湖州地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出了建立无公害蔬菜质量控制与监管体系、制定和完善无公害蔬菜的标准体系、强化无公害蔬菜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信息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培育无公害蔬菜市场、抓好无公害蔬菜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现有种植者素质、加强政府引导推动无公害蔬菜发展、大力推广病虫防治措施、科学施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10点建议,最后对湖州地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对健康饮食的要求,湖州市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具有潜力,这也促使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蔬菜品质提高,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也让农民经济收入增加,无公害蔬菜发展也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李文红[5](2010)在《沛县蔬菜生产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作为江苏省最大的经济作物,种植效益非常显着。沛县地处江苏北部,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具备生产蔬菜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江苏省特菜生产基地”这一资源优势,审时度势,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随着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研究沛县蔬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促进沛县蔬菜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沛县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和多年生产资料的纵向比较分析,发现蔬菜生产中存在着产区土壤养分失衡,肥力水平偏低;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大棚设施档次和育苗组织化程度低;主体品种少,后备种源不稳定;综防意识淡薄;施肥结构不合理;蔬菜加工转化能力较弱: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运用蔬菜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种子生产技术、农业经济与管理等相关知识,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蔬菜生产、安全保障等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沛县应抓紧实施扩“基”保“土”工程,调整种植模式,增施有机肥,偏施缺素肥料,促进耕地尽快恢复肥力。积极申报相关产业类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按照自然、生产条件和当地种植习惯,突出地方特色,分区域建设10个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特色基地,构筑“特菜长廊”和“十个现代蔬菜精品标准示范园”经济板块。抓好基地防渗渠道改造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建造工作,积极推广高效“非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从硬件、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做文章,走出一条具有沛县特色的蔬菜节水生产的路子。组建育苗服务中心,着力打造蔬菜育苗产业,使其成为蔬菜产业现代化的先导。调整蔬菜生产设施建造类型,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完善已建设施的装备配套,促进蔬菜生产的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高效化和可控设施的高档化,形成周年生产、操作可控的装备系统,实现资源优势最大程度的转化。实施品种优质化工程,为蔬菜可持续发展备足种源。以蔬菜茄子生产为例,分析提出了科学施肥的配方,制定了创汇蔬菜常用农药使用标准,该县应全面开展防虫网、杀虫灯、生物农药、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活动,建立健全蔬菜生产的各种保障体系,促进蔬菜产品的提档升级。抢抓机遇,逐步完善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县镇农贸市场为核心、田头市场为补充、以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为窗口的蔬菜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实行“网络种菜”模式、“网上经营蔬菜”销售方式,主动经营市场,把沛县的蔬菜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李守仁[6](2010)在《山东省蔬菜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蔬菜是仅次于粮食的世界第二重要农产品。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高质量的蔬菜要求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绿色蔬菜应运而生。绿色蔬菜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排除了常规蔬菜生产中因大量使用各种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等所造成的污染。有组织地发展绿色蔬菜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它不仅能促进高质量的安全高档食品的生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还能促进食品加工业及其它与之相关的各种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山东蔬菜生产安全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种植户的一般性信息,当前生产方式的描述,对农资的使用情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了解。分析了影响蔬菜生产安全的因素(传统的生产方式、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开放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等)提出了蔬菜安全生产的应对措施,包括改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制定与完善蔬菜标准化体系,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制定与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促使蔬菜安全管理法制化、制度化;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促进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加强对农药使用和残留的管理等。
郭聪娟[7](2007)在《咸阳市无公害蔬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产品的大量使用,对蔬菜的产量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严重污染了蔬菜产品。此外,蔬菜在贮运加工过程中也常发生二次污染,严重的影响着蔬菜的质量。如何让城乡居民长期吃上“放心菜”,是新阶段生产者追求的目标,是消费者消费的热点,也是蔬菜发展的方向。论文通过走访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咸阳市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对蔬菜产业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咸阳市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大量滥用化学农药;(2)过量施用氮肥;(3)有毒气体与“三废”危害严重,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对蔬菜作物的不同危害;“三废”包括有毒有机化合物、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危害;(4)病虫危害严重;(5)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残毒检测开展难度大;(6)无公害蔬菜产地主体申报不积极;(7)蔬菜生产处于盲目生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归纳,结合咸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咸阳市蔬菜业发展对策和技术对策,主要包括:(1)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指导和监控力度;(2)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蔬菜质量;(3)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4)建立高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蔬菜生产水平;(5)建立品牌化无公害蔬菜;(6)建立规模化生产,降低无公害蔬菜价格;(7)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实现转化增效;(8)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调整蔬菜产业结构;(9)充分利用“三沼”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用。
于波,辛颜萍,李维胜,于桂香,徐维华[8](2006)在《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及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在蔬菜生产中应注意:①必须建立稳定的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防止对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②对蔬菜进行检测,严把产后关,防止蔬菜二次污染。③做好基地生产档案管理,建立无公害蔬菜产品标签市场准入制度。
陈立新[9](2003)在《张家界市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及生产技术规程研究》文中指出无公害蔬菜是新阶段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是“菜篮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以国内外知名的生态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课题研究对象,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方法,从实事求是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调查了解了张家界市蔬菜产业和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无公害蔬菜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条件;分析研究了无公害蔬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构建了张家界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张家界市发展无公害蔬菜应坚持城郊专业基地和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共同发展的方针,并详细地从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旅游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农民致富等方面分析了发展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具体措施;研究制定了张家界市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包括建立和健全基地建设、技术推广、质量标准、质量认证、监控检测、市场管理、法律保障和领导决策等体系;主笔制订了适宜张家界市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这是张家界市的第一个地方性农业标准(DB430800/001—2002),也是湖南省第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是本文的重要成果之一,包括基地选择、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和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根菜类、甘蓝类、茎菜类的具体栽培技术。
陈尔金,亓向前[10](2003)在《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施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 无公害蔬菜是指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经专门机构监测认定,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安全、优质、无污染的蔬菜产品。目前蔬菜污染主要指农药残留、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及病原微生物。农药残留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而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及病原微生物均是由不合理施肥造成的。为防止上述有毒物质污染蔬菜,危害人们健康,在无公害蔬菜施肥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对朝阳区的启示 |
1.2.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1.2.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
1.2.3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对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蔬菜产业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1 朝阳区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条件 |
3.1.1 区位优越 |
3.1.2 生态优势 |
3.1.3 基础优势 |
3.1.4 政策优势 |
3.2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 |
3.2.1 园区建设情况 |
3.2.2 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
3.2.3 园区生产基本情况 |
3.2.4 创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
3.3 千顷蔬菜基地建设 |
3.3.1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
3.3.2 基本原则 |
3.3.3 建设规模 |
3.3.4 重点项目及工程建设标准 |
3.3.5 蔬菜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渠道 |
3.3.6 蔬菜基地项目效益 |
3.3.7 保障措施 |
3.4 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
3.4.1 示范区基本情况 |
3.4.2 示范区建设进展 |
3.4.3 主要实施办法 |
3.5 朝阳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
3.5.1 农药使用 |
3.5.2 肥料使用 |
3.5.3 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
3.5.4 无公害蔬菜重点建设项目 |
3.6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采摘园的发展 |
3.6.1 蔬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
3.6.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 |
3.6.3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财政扶持情况 |
3.7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
3.7.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变化情况 |
3.7.2 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 |
3.7.3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 |
第四章 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1.1 农村实用人才水平偏低 |
4.1.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多 |
4.1.3 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 |
4.1.4 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 |
4.1.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 |
4.1.6 质量监管不到位 |
4.1.7 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 |
4.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科学 |
4.2.2 农户的菜田生产方法过于粗放 |
4.2.3 企业发展不足 |
4.2.4 蔬菜的深加工程度不够 |
4.2.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 |
4.2.6 质量监管机构不完善、人员缺乏 |
4.2.7 合作社缺乏强劲的运营机制 |
第五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
5.1 进一步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 |
5.1.1 因地制宜,加快模块化蔬菜基地建设 |
5.1.2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初步形成蔬菜市场 |
5.1.3 大力提升抗灾减灾的能力 |
5.2 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 |
5.2.1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
5.2.2 结合农业观光发展采摘园 |
5.2.3 开发旅游项目,注重参与蔬菜生产项目的设置 |
5.3 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 |
5.3.1 保证蔬菜园区的建设用地 |
5.3.2 避开城市近郊,菜田向中远郊发展 |
5.3.3 加大机械化水平,进行标准园建设 |
5.4 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
5.5 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 |
5.5.1 注重选拔科技示范户 |
5.5.2 选拔培育科技指导员 |
5.5.3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
5.5.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年轻职业菜农 |
5.6 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
5.6.1 关注温室大棚质量的提升 |
5.6.2 改善提高大棚的基础功能 |
5.6.3 引导菜农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误区 |
5.7 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 |
5.7.1 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监管,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
5.7.2 推行市场准入机制 |
5.7.3 加强法律宣传,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
5.8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8.1 落实优惠政策,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品牌 |
5.8.2 依托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9 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 |
5.9.1 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结构,倡导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2 倡导农户对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3 建立农民蔬菜直销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1949-至今) ——以河南省尉氏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理论溯源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土地权能问题的研究 |
二、关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 |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时段选取与分期理由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文期望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两权合于农民(1948——1955) |
第一节 土地改革时期尉氏县农地产权变革 |
一、土地改革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建立 |
二、尉氏县土改过程 |
三、两权合一在农地产权制度演进过程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农业集体化时期尉氏县的互助组和初级社 |
一、互助组和初级社的发展 |
二、互助组和初级社的特点及其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 |
第三节 尉氏县农地产权制度阶段性特征及其历史价值 |
一、资源的重新分配 |
二、农村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 |
小结 |
第二章 两权合于集体(1956—1981) |
第一节 尉氏县两权合一的高级社 |
一、尉氏县高级社的建立和发展 |
二、高级社之两权合一 |
第二节 尉氏县两权合一的人民公社 |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尉氏县“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之建立 |
二、公社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之两权合一 |
三、“包奖结合”的尉氏县模式 |
第三节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时期尉氏县人民公社之特点 |
一、人民公社的平调之风 |
二、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和平均主义 |
第四节 尉氏县土地产权的特点及其生产效率 |
一、生产对土地所有权不完全 |
二、劳动工分制无法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
三、人民公社、集体农作制度与农业生产不协调 |
四、政社合一不利于按经济规律办事 |
小结 |
第三章 两权分置(1982—2013) |
第一节 尉氏县两权分置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一、联产到组责任制的演进特征 |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 |
三、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产权界定 |
第二节 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
一、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内容完整化 |
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期限长久化 |
三、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性质物权化 |
四、两权分置与农村土地产权边界 |
第三节 尉氏县两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实践与绩效 |
一、两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实践 |
二、两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绩效 |
小结 |
第四章 三权分置探索(2014—至今) |
第一节 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变革与三权分置 |
一、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制度创新 |
二、三权分置:维护所有权、保障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
第二节 “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实践探索 |
一、尉氏县农地流转情况的实践探索 |
二、开封市耕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地流转实践案例 |
三、开封市七彩虹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农地流转实践案例 |
四、尉氏县欣富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地流转实践案例 |
第三节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
一、延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现实意义 |
二、重构集体所有制下的农地产权结构 |
第四节 农地三权分置历史意义和制度优化 |
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历史地位及其评价 |
二、尉氏县三权分置制度创新与优化 |
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持续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创新选择 |
第一节 尉氏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困境及发展 |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困境分析 |
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影响分析 |
第二节 尉氏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创新路径选择 |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发展理念创新 |
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运行环境创新 |
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路径选择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 尉氏县农地流转实践案例承包经营相关合同 |
(3)石家庄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农药残留的危害 |
1.1.1 农药的分类 |
1.1.2 农药残留的危害 |
1.1.3 农药残留的成因 |
1.2 蔬菜农药残留污染及监管现状 |
1.2.1 国内蔬菜农药残留污染及监管现状 |
1.2.2 国外蔬菜农药残留污染及监管现状 |
1.3 国内外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对比分析 |
1.3.1 国内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
1.3.2 国外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
1.3.3 国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 |
1.4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概述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样本收集以及分析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石家庄市经济发展情况 |
2.1.2 石家庄市农业发展情况 |
2.1.3 石家庄市蔬菜生产现状 |
2.1.4 石家庄市蔬菜农药残留情况 |
2.1.5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 |
2.2 样品采集及检测项目 |
2.2.1 样品的采集 |
2.2.2 样品的检测项目 |
2.3 评价标准及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石家庄市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
3.1 普通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
3.1.1 2013年普通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 |
3.1.2 2014年普通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 |
3.1.3 讨论 |
3.2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 |
3.2.1 2013年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 |
3.2.2 2014年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 |
3.2.3 讨论 |
3.3 石家庄市两种蔬菜生产基地农药残留情况的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石家庄市蔬菜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原因及对策 |
4.1 石家庄市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中农药残留原因 |
4.1.1 石家庄市普通蔬菜生产基地中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分析 |
4.1.2 石家庄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蔬菜农药残留原因分析 |
4.2 减少蔬菜农药残留的对策及建议 |
4.2.1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农药残留 |
4.2.2 建立蔬菜生产销售全程追踪制度 |
4.2.3 鼓励并推动建设无公害农蔬菜生产基地 |
4.2.4 规范农药使用,从源头控制农药残留污染 |
4.2.5 发展生物农药开发,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 |
4.2.6 提升宣传力度,强化舆论支持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湖州无公害蔬菜的现状与前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清单 |
1 绪论 |
2 国内外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
2.1 国外无公害蔬菜业展状况 |
2.1.1 美国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
2.1.2 日本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
2.1.3 以色列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
2.2 中国蔬菜业发展状况 |
2.3 国内无公害蔬菜发展历程 |
2.4 蔬菜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3 湖州市无公害蔬菜的现状 |
3.1 地理环境优越 |
3.2 湖州市蔬菜种植现状 |
3.3 品种结构渐趋合理 |
3.4 品牌经营出具规模 |
3.5 无公害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 |
3.6 科学技术对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影响加大 |
4 无公害蔬菜的存在的问题 |
4.1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建设滞后 |
4.2 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加工发展滞后 |
4.3 无公害蔬菜产业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标准体系存在问题. |
4.4 污染问题仍旧十分严重 |
4.5 种植设施落后,监测上存在问题 |
5 湖州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 |
5.1 建立无公害蔬菜质量控制与监管体系 |
5.2 制定和完善无公害蔬菜的标准体系 |
5.3 强化无公害蔬菜监督检测体系建设 |
5.4 建立和完善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信息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 |
5.5 培育无公害蔬菜市场 |
5.6 抓好无公害蔬菜保障体系的建设 |
5.7 提高现有种植者素质 |
5.8 加强政府引导推动无公害蔬菜发展 |
5.9 科学施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5.10 大力推广病虫防治措施 |
6 湖州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前景 |
6.1 无公害蔬菜的市场缺口大 |
6.2 经济效益显着 |
6.3 有利于促进科学进步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6.4 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
6.5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
7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未来 |
8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5)沛县蔬菜生产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技术路线 |
1.3 国内外蔬菜生产现状 |
1.3.1 国外蔬菜生产现状 |
1.3.2 国内蔬菜生产现状 |
1.3.3 徐州市蔬菜生产概况 |
第二章 沛县蔬菜生产现状 |
2.1 沛县的区域概貌和生产概况 |
2.1.1 沛县的区域概貌 |
2.1.2 沛县蔬菜生产概况 |
2.2 蔬菜种植制度调查 |
2.2.1 蔬菜作物布局 |
2.2.2 蔬菜复种方式 |
2.3 蔬菜的设施类型、规格和数量 |
2.4 蔬菜生产产地环境的分析 |
2.4.1 蔬菜灌溉水的测定与分析 |
2.4.2 蔬菜生产区空气质量的测定与分析 |
2.4.3 蔬菜生产区土壤重金属的测定与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沛县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
3.1 产区土壤养分失衡,肥力水平偏低 |
3.2 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工程效益发挥不良 |
3.3 设施档次不高,育苗组织化程度低 |
3.4 主体品种少,后备种源不稳定 |
3.5 综合防治意识淡薄,化学防治方法不当 |
3.6 凭经验施肥现象普遍,施肥结构不合理 |
3.6.1 施肥量偏大,施肥结构不合理 |
3.6.2 施肥方法不合理 |
3.7 蔬菜销售能力不强,品牌少价格偏低 |
3.8 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不完善,保障体系不健全 |
3.8.1 蔬菜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三品"蔬菜认证工作不到位 |
3.8.2 蔬菜生产保障体系不健全 |
3.9 小结 |
第四章 沛县蔬菜生产发展对策 |
4.1 实施扩"基"保"土"工程 |
4.1.1 科学规划,提高"三品"基地的比重 |
4.1.2 调整模式,安全施肥,保护土壤资源 |
4.2 实施"节水"、"非工程节水"灌溉工程 |
4.2.1 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
4.2.2 推广"非工程"节水技术 |
4.3 实施设施资源优势转化工程 |
4.3.1 建立育苗中心,创新发展蔬菜育苗产业 |
4.3.2 提高设施档次,完善设施设备,发挥棚室生产效能 |
4.3.3 调整补贴政策,倾向内涵建设 |
4.3.4 探索利用网络视频系统监控蔬菜生产模式 |
4.4 实施蔬菜品种优质化工程 |
4.5 全面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 |
4.5.1 建立健全预防机制 |
4.5.2 大力推广无公害综防技术 |
4.6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
4.7 实施市场开拓工程 |
4.7.1 加快市场扩建步伐 |
4.7.2 培壮龙头企业群体,提高加工能力 |
4.7.3 培大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主动营造市场 |
4.8. 健全蔬菜生产保障体系 |
4.8.1 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4.8.2 建立蔬菜生产安全准入制度 |
4.8.3 建立蔬菜安全生产追溯系统 |
4.9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沛县蔬菜生产优势 |
5.2 沛县蔬菜生产存在问题 |
5.3 沛县蔬菜生产发展对策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山东省蔬菜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我国现行的蔬菜安全监管体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绿色蔬菜发展历史 |
1.2.4 我国绿色蔬菜研究取得成果 |
1.2.5 山东省蔬菜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
1.3 研究设计 |
1.3.1 调查地的选取 |
1.3.2 研究方法 |
2 蔬菜安全生产问题的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蔬菜安全生产的技术含义 |
2.1.2 蔬菜安全生产的经济含义 |
2.2 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的必要性分析 |
2.3 影响蔬菜安全生产的技术因素分析 |
2.3.1 生产环境对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 |
2.3.2 农业投入品对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 |
2.3.3 生产加工对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 |
2.3.4 流通环节对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 |
2.3.5 相关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对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 |
2.3.6 质量检测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健全对蔬菜生产安全的影响 |
2.4 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
2.4.1 信息不对称对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 |
2.4.2 外部性特征对蔬菜安全生产的影响 |
3 山东省蔬菜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
3.1 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2 山东省现行蔬菜质量安全现状 |
3.2.1 环境污染威胁蔬菜安全 |
3.2.2 农药残留超标 |
3.2.3 标准化程度低 |
4 山东省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法规不完善 |
4.2 监管能力薄弱 |
4.3 种植户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够 |
4.4 种植户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
4.4.1 资料收集 |
4.4.2 种植户基本情况 |
4.4.3 接受培训和学习情况 |
4.4.4 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 |
5 影响山东省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的因素分析 |
5.1 传统的蔬菜生产管理方式 |
5.2 分散的蔬菜生产经营体制 |
5.3 开放的农产品销售市场 |
5.4 产地环境 |
5.5 农业投入品 |
5.6 加工过程 |
5.7 流通过程 |
5.7.1 化学污染 |
5.7.2 生物性污染 |
6 完善山东省蔬菜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
6.1 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
6.1.1 加强蔬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 |
6.1.2 严格管理农业投入品 |
6.1.3 推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
6.1.4 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研究 |
6.1.5 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
6.1.6 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 |
6.1.7 多渠道增加对产业发展的经费投入 |
6.2 蔬菜的安全控害 |
6.2.1 加强植物检疫 |
6.2.2 农业防治 |
6.2.3 物理防治 |
6.2.4 化学防治 |
6.2.5 科学施肥 |
6.3 改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
6.4 制定与完善蔬菜标准化体系,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 |
6.5 制定与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促使蔬菜安全管理法制化制度化 |
6.6 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充分发挥技术对安全管理的支撑作用 |
6.7 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促进食品质量信号的有效传递 |
6.8 加强对农药使用和残留的管理 |
6.9 增加媒体舆论的透明度,加大宣传力度 |
参考文献 |
(7)咸阳市无公害蔬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1.2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
1.3 国外无公害蔬菜生产概况 |
1.4 国内无公害蔬菜生产概况 |
1.4.1 初步研究了各种有毒物质在蔬菜中残留限值或参考指标 |
1.4.2 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 |
1.4.3 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办法 |
1.4.4 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
第二章 蔬菜生产概况与发展无公害蔬菜重要性 |
2.1 咸阳市蔬菜概况 |
2.2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性 |
2.2.1 维护消费者权益 |
2.2.2 提高蔬菜质量和竞争力 |
第三章 无公害蔬菜生产目前存在问题及原因 |
3.1 大量滥用化学农药 |
3.2 过量施用氮肥 |
3.3 其它公害的危害 |
3.4 病虫危害 |
3.4.1 病害危害损失 |
3.4.2 虫害损失调查 |
3.5 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开展难度大 |
3.6 无公害蔬菜产地主体申报不积极 |
3.6.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
3.6.2 申报主体材料写作能力差 |
3.6.3 龙头企业经济能人未成气候 |
3.6.4 缺乏产品认证知名品牌与创汇产品 |
3.6.5 价格影响了消费 |
3.6.6 工作机构检测体系不健全 |
3.7 生产盲目性 |
3.7.1 产地分散 |
3.7.2 缺乏规划 |
第四章 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
4.1 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指导和监控力度 |
4.2 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 |
4.3 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
4.4 建立高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
4.5 建立品牌化无公害蔬菜 |
4.6 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
4.7 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 |
4.8 调整蔬菜产业结构 |
4.9 充分利用“三沼” |
4.9.1 沼气为大棚内升温补气增光 |
4.9.2 沼液沼渣在无公害蔬菜中的利用技术 |
4.9.3 沼淮防治蔬菜病虫害技术 |
第五章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对策 |
5.1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
5.2 农业防治 |
5.2.1 农业生态措施 |
5.2.2 农业栽培措施 |
5.3 生物防治 |
5.4 物理防治 |
5.4.1 黄牌诱杀效果试验 |
5.4.2 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效果试验 |
5.5 化学防治 |
5.6 施肥技术 |
5.6.1 肥料的选择 |
5.6.2 肥料的合理施用 |
5.6.3 提倡施用的肥料 |
5.6.4 施肥原则 |
5.6.5 不同蔬菜施肥技术 |
5.6.6 施肥中应注意的问题 |
5.6.7 禁止使用的肥料种类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6.2.1 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指导和监控力度 |
6.2.2 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蔬菜质量 |
6.2.3 加大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残毒检测力度 |
6.2.4 建立规模化品牌化无公害蔬菜 |
6.2.5 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地环境建设 |
2 施肥技术 |
2.1 施肥方式 |
2.2 肥料选择 |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
3.1 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
3.1.1 选用抗病良种。 |
3.1.2 栽培管理措施。 |
3.1.3 生态防治措施。 |
3.2 物理防治措施 |
3.3 搞好科学预测预报,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
4 应注意的问题 |
4.1 必须建立稳定的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防止对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 |
4.2 必须对无公害蔬菜进行检测,严把产后关,防止蔬菜二次污染 |
4.3 必须做好基地生产档案管理,建立无公害蔬菜产品标签市场准入制度 |
(9)张家界市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及生产技术规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当前蔬菜发展趋势 |
2 无公害蔬菜的产生 |
3 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概况 |
3.1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和特征 |
3.2 国外的发展概况 |
3.3 国内的发展概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张家界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 |
1 张家界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1.1 基本情况 |
1.2 当前蔬菜产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张家界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 |
2.1 张家界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 |
2.2 张家界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情况 |
2.3 无公害蔬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张家界无公害蔬菜发展思路和措施 |
1 基本思路 |
2 基本原则 |
3 具体措施 |
3.1 根据环境与资源特点和优势,建立生产基地体系 |
3.2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引进,建立技术推广体系 |
3.3 抓流通这个中心环节,建立市场管理体系 |
3.4 抓质量监督管理关,建立质量控制与监管体系 |
3.5 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产业化发展 |
3.6 加强领导,搞好服务 |
3.7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无公害蔬菜和生产氛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张家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基本技术 |
3.1 基地选择 |
3.2 消毒 |
3.3 催芽 |
3.4 施肥技术 |
3.5 病虫害防治技术 |
4 各类蔬菜栽培技术 |
4.1 茄果类 |
4.2 瓜类(黄瓜) |
4.3 豆类 |
4.4 叶菜类(大白菜) |
4.5 根菜类(萝卜) |
4.6 甘蓝类 |
4.7 茎菜类(莴笋) |
5 田间档案记载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1 主要结论 |
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邱继丰. 吉林大学, 2019(03)
- [2]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1949-至今) ——以河南省尉氏县为例[D]. 刘英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 [3]石家庄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D]. 关书会.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5)
- [4]湖州无公害蔬菜的现状与前景探讨[D]. 吴学萍. 浙江大学, 2014(03)
- [5]沛县蔬菜生产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D]. 李文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6]山东省蔬菜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研究[D]. 李守仁.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7]咸阳市无公害蔬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 郭聪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8]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J]. 于波,辛颜萍,李维胜,于桂香,徐维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6(11)
- [9]张家界市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及生产技术规程研究[D]. 陈立新.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4)
- [10]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施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陈尔金,亓向前. 农业科技通讯,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