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子,无机,纳米,阻燃,磷酸铵,效应,共聚物。
无机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海潇涵,王祺铭,时君友,徐文彪[1](2019)在《无机纳米粒子改性SMF树脂涂层耐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浸渍用蔗糖-叁聚氰胺-甲醛(SMF)树脂与无机纳米耐磨材料制备耐磨涂层,涂布于浸渍薄木,与杨木单板复合制备叁层杨木饰面地板。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无机纳米材料种类、粒径、添加量、超声时间与超声温度对地板表面耐磨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无机耐磨材料改性SMF树脂与饰面板表面变化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选择粒径为80 nm的纳米叁氧化二铝LLAL-01,添加量为25 g/m~2,超声震荡40 min,反应温度为60℃时,饰面的叁层杨木地板表面磨耗值为0.046 g/100 r,远小于GB/T 15102—2017标准耐磨磨耗值0.080 g/100 r。(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李飞,张子靖,盛玲艳,吴崇刚,龚兴厚[2](2019)在《无机粒子填充硅橡胶基介电弹性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硅橡胶具有模量低、弹性好、响应快,且其模量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持恒定的优点,受到了介电弹性体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硅橡胶介电常数低,用于驱动器时驱动电压高、电致应变小,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无机粒子填充硅橡胶是提高其介电常数的有效手段之一。综述了常用的高介电无机粒子填充硅橡胶基介电弹性体的研究进展、电致应变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复合介电弹性体的模量增大、介电损耗升高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陈晨[3](2019)在《无机纳米粒子/天然乳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耐老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乳胶(NRL)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可再生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轮胎、胶管、工业制品及医疗卫生制品等。天然乳胶的橡胶烃成分为聚异戊二烯,分子链不饱和度高,易发生老化而失去使用价值。提升天然乳胶的耐老化性能对工业生产及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提升天然乳胶耐热氧老化性能为指向,通过优化天然乳胶制备工艺和不同形态无机纳米填料填充改性两个方面提升天然乳胶耐老化性能。研究内容及结论主要包括:1、使用超声分散仪对经行星球磨机球磨制备的硫化配合剂分散体进行超声预处理,制得预处理硫化天然乳胶膜(YS-NRL)。结果表明:经超声预处理工艺后配合剂分散体在天然乳胶中均匀分散,拉伸断面无明显颗粒。乳胶上下表面接触角差值降低至13.64°。同时YS-NRL交联密度提升,溶胀度降低9.5%,力学性能显着增强。经70℃,240h热氧老化后拉伸强度保持率高达89.41%。2、使用十二烷基叁甲氧基硅烷(DDES)表面修饰颗粒状无机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和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并采用乳胶共混法制备不同填充形式的颗粒状无机纳米粒子/天然乳胶复合材料。红外分析表明,DDES的硅氧烷基团与纳米粒子表面的羟基反应,在M-CaCO3、M-SiO2表面形成DDES接枝改性层。其中DDES添加量为15%时改性效果较优,M-CaCO3与M-SiO2接触角分别增至130.91°、123.43。,接枝百分比分别25.13%、44.07%。制备的乳胶复合材料中,M-CaCO3、M-SiO2共同填充天然乳胶所得CaCO3/SiO2/NRL样品性能尚佳,此时颗粒状填料在天然乳胶基体中分散均匀,与NRL共同组成颗粒填料-橡胶网络,表现出良好的纳米协同增强效应,使样品储能模量(G')增大,损耗模量(G")降低,导热系数增加7.8%,溶胀度参数降低13.75%。同时,CaCO3/SiO2/NRL样品断面形貌均匀,裸露颗粒较少。经70℃,480h热氧老化后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保持率分别为81.45%、38.54%。3、采用DDES表面修饰经高能纳米冲击磨研磨后的层状纳米伊蒙土(Nano-ISIC),得到低片层数的改性纳米伊蒙土(M-ISIC),并通过乳胶共混法制备不同填充量的层状无机纳米粒子/天然乳胶复合材料(M-ISIC/NRL)。红外分析表明,DDES的硅氧烷基团成功与Nano-ISIC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接枝改性层。高能纳米冲击磨能有效提高纳米伊蒙土表面反应活性点,冲击磨4h后并改性的纳米伊蒙土表面接枝百分比高达53.08%,表面接触角提升至141.36°。当M-ISIC以1phr含量填充NRL所制得的M-ISIC/NRL样品中,层状无机纳米粒子较稳定包埋在乳胶基体中,分散均匀,有效促进乳胶的硫化交联反应,建立了稳定的层状填料-橡胶网络。经RPA测试分析,样品G'显着增大,G"降低。70℃下热氧老化240h后,样品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保持率高达86.75%、66.75%。受M-ISIC的片层结构阻隔作用的影响,天然乳胶导热系数降低了 18.22%,溶胀度参数降低19.43%。综上可得,颗粒状及层状无机纳米均能有效提升天然乳胶耐热氧老化性能,二者增强机理有所差异。其中颗粒状填料与天然乳胶间粘结力优于层状填料,制备所得颗粒状无机纳米粒子/天然乳胶纳米复合材料耐长时间热氧老化能力强。层状填料优异的阻隔性能赋予基材更优异的耐热、耐溶剂的性能,同时在短时间内热氧条件下,层状无机纳米粒子/天然乳胶纳米复合材料性能保持率较高。图[50]表[12]参考文献[171]。(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2)
崔玉青[4](2019)在《反应性有机/无机杂化粒子增韧环氧树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随处可见,这导致作为其常用封装材料的环氧树脂使用量增加,对环氧固化物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叁维网络结构,交联密度大,造成其固化物韧性差,不能满足一些高端产品的应用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增韧剂种类繁多,每种增韧剂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如何在提高树脂韧性的同时不牺牲其他性能如强度、热性能等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有机/无机杂化粒子增韧环氧树脂可以结合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点,无机结构可以减小环氧固化物强度和模量的损失,有机结构可以使其与环氧树脂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反应性有机/无机杂化粒子结构中带有能够与树脂或固化剂反应的基团,有助于交联密度的提升,进而提升树脂强度,达到增韧增强的目的。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是一种商业化的产品,可被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所得固化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优异的介电性能。因此,本课题采用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与氨基硅烷偶联剂为反应原料,制备带有酸酐与羧基官能团的有机/无机杂化粒子,将其作为增韧剂来改性环氧树脂/甲基六氢苯酐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聚硅氧烷/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杂化粒子增韧环氧树脂首先利用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与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SMA)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部分氨解的SMA;再进一步通过硅烷原位水解自缩聚反应诱导SMA自组装得到聚硅氧烷/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杂化粒子(SMA-APTES);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纳米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粒子的结构、尺寸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将该粒子加入到双酚A型环氧树脂/甲基六氢苯酐体系中,研究了其对体系固化行为及对热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热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SMA与APTES的摩尔比为1.5:1和2:1,得到了两种球形杂化粒子;加入SMA-APTES粒子后,环氧固化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有显着提升,能够同时达到增韧增强的效果;在SMA与APTES摩尔比为2:1,粒子添加量为5 wt%时,环氧固化物的综合性能最佳,相比于未改性的环氧固化物,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67.6%、159.0%、170.5%和230.9%;同时,尽管SMA-APTES粒子本身具有相对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较差的热稳定性,但此添加量下改性的环氧固化物的T_g和热稳定性与未改性的环氧固化物相当,这得益于该反应性粒子显着提高了固化物的交联密度。2.二氧化硅/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杂化粒子增韧环氧树脂首先通过正硅酸四乙酯和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在氨水条件下水解缩合,制备了表面带有氨基的二氧化硅粒子;然后与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有机/无机杂化粒子SiO_2-SMA;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仪等对粒子的结构、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并将该粒子加入到双酚A型环氧树脂/甲基六氢苯酐体系中,研究了其在不同添加量下对体系固化行为以及对热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热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杂化粒子呈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64.3 nm,且具有以二氧化硅为核、SMA为壳的核壳结构;相比于纯环氧固化物,SiO_2-SMA粒子的加入对环氧固化物起到了增强增韧的效果,提高了固化物的热稳定性,与此同时并未对固化物的模量和T_g产生不利影响,这得益于该粒子刚性的SiO_2核结构以及表面酐基、羧基等反应性基团参与固化,显着提高了环氧固化物的交联密度;此外,固化物也具有较低的吸水率,表现出较好的耐水性;当杂化粒子添加量为0.5 wt%时,环氧固化物的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14.1%和105.6%,同时热稳定性能显着提高,T_g和模量与未改性的环氧固化物相当。(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罗继永,张道海,田琴,魏柯,周密[5](2019)在《无机纳米粒子协同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卤系阻燃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绿色环保的无卤阻燃剂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无卤阻燃剂主要包括无机阻燃剂、有机硅阻燃剂和无卤膨胀型阻燃剂等。用于聚丙烯无卤阻燃的主要有铝、镁等无机金属化合物类阻燃剂,以及利用聚磷酸铵为主体复配而成的一类无卤膨胀型阻燃剂。卤系阻燃剂存在阻燃效果低、添加量大等缺陷,严重损害基体的力学性能,而添加某些无机纳米粒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阻燃效果。本文围绕无机纳米粒子与聚丙烯这两大类阻燃剂的阻燃协同效应,概述了改善无机纳米粒子与聚丙烯基体分散性的表面改性方法,并阐述了无机纳米粒子协同阻燃聚丙烯的机理与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蒙脱土、海泡石、碳基填料等无机纳米粒子协同聚丙烯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无机纳米粒子无卤阻燃剂填充改性阻燃聚丙烯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张超[6](2019)在《无机金属纳米粒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大多数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的治愈率仍难令人满意。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肿瘤在宏观上虽仅表现为一个瘤块,但其内部结构组成实际上极其复杂,不仅存在肿瘤细胞组分,还有极其复杂的肿瘤微环境组分。肿瘤微环境包括内皮细胞,周细胞,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以及可溶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微纤维蛋白和蛋白多糖等。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血管异常,缺氧,酸性pH,自噬和代谢改变等特点。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治疗,复发,浸润转移都有密切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药效,限制免疫细胞浸润肿瘤,促进肿瘤复发转移,降低肿瘤治疗效果等方面。在本论文中,针对上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多功能的无机金属纳米粒子,希望能够对肿瘤微环境进行诊断并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以下几点所示:(1)针对肿瘤内部乏氧的微环境对光动力治疗肿瘤的效率较低以及光动力过程中进一步消耗氧气加剧肿瘤乏氧促进肿瘤复发再生的问题,我们制备了一种多功能的钨酸铋纳米粒子(Bi2WO6 NPs)。这些Bi2WO6NPs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在水溶液中和激光照射下有效地把水转化为·OH,从而杀死癌细胞并有效地破坏实体瘤,为无耗氧PDT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些Bi2WO6NPs含有高原子序数的W(Z=74)和Bi(Z=83),所以它们也显示出优异的CT成像能力,在PDT中具有CT成像指导功能。此外,由于它们强烈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Bi2WO6NPs具有把激光能量转化为热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光热疗法(PTT)消除肿瘤。据我们所知,这是开发多功能的纳米粒子来集成CT成像,PTT和无氧PDT的能力于一体的第一次尝试。我们相信,这种新型系统将通过克服PDT加剧的肿瘤缺氧问题,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2)由于发展异常,肿瘤组织的ROS相对于正常组织较多,对应的自噬程度也和正常组织大有不同。在肿瘤生成的最开始阶段会产生基因突变,自噬这个时候主要是除去基因突变的异常细胞。然而,当肿瘤发展到晚期甚至出现转移时,自噬这个时候成为肿瘤进一步恶化的帮凶并且为肿瘤提供能量。因此,自噬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内监测自噬具有重要临床。我们提出了基于自由基共轭磁性纳米颗粒的自噬响应磁共振成像用于活体监测肿瘤内自噬动态变化的新技术。在没有自噬的情况下,NO·自由基和Fe3O4NPs都是稳定的,并且分别有助于观察增强的T1和T2加权成像。同时,自噬的出现伴随着大规模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会淬灭NO.的T1信号。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监测对自噬响应的T1信号强度和对自噬不敏感的T2信号强度的比值变化来动态检测肿瘤的自噬状态。通过这种监测手段,我们发现:Fe3O4-NO·NPs的磁热疗会诱发自噬水平的提高,并且诱发的自噬会为存活的肿瘤提供能量供它们存活下来;添加自噬抑制剂可以显着改善磁热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这种监测体内与ROS相关的自噬的新方法,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自噬如何影响癌症治疗的效果(3)目前免疫治疗是治疗肿瘤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的复发、再生和转移。然而,乏氧的肿瘤微环境往往会通过抑制T细胞进入肿瘤区域来诱导免疫抑制。同时肿瘤缺氧也可以通过促进肿瘤微环境中的骨髓源性抑制因子(MDSC)细胞的积累,具有启动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的潜力。我们设计了多功能的PM-BiWNPs用于实现肿瘤的主动靶向和级联释放以及级联RT增敏,这将在治疗原发肿瘤中发挥特别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经PTT/PDT治疗后,单纯RT引起的肿瘤缺氧情况发生了显着逆转,有效下调了 ENTPD2调控的MDSC,进而成功招募到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和肿瘤转移患者的存活率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0)
王雅珍,姜圣悦[7](2019)在《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改性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聚合物接枝改性过程中不同催化体系的特点。采用上述方法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改性,均能有效控制纳米复合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耐久性和相容性且反应条件简单、可控性强,是前景广阔的聚合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高喜平,李小童,齐晨晨,张兴刚,陆昶[8](2019)在《纳米无机粒子协同聚磷酸铵阻燃高分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无机粒子用作聚磷酸铵(APP)阻燃协效剂对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几种无机纳米粒子(包括纳米蒙脱土、纳米SiO_2、纳米CaCO_3、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阻燃特点,并指出今后纳米无机粒子协同阻燃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唐海燕[9](2019)在《生物大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大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在自然界就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从珍珠、珊瑚到人体的骨骼、牙齿,都是生物大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无机纳米粒子与大块的宏观材料相比,有许多奇特的光学性能,如小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而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具有非常高度有序性,且其自组装的尺寸可调节,并且生物大分子上可以修饰官能团,能够在人为干预下可控合成。生物大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必然能衍生出一系列有趣的结构,在光学、电学、纳米器件、癌症治疗等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DNA与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以及银纳米叁角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探索了无机纳米粒子与淀粉样蛋白(Amyloid)之间相互作用,并对其自组装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用柠檬酸钠配体交换法,在2h之内成功将13nm的金纳米粒子DNA功能化,并且我们对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最后,我们将该方法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与叁角形的DNA Origami进行了自组装,得到了金纳米粒子-DNA Origami的组装体;(2)将柠檬酸钠配体交换法成功应用在了银纳米粒子快速功能化上,同样的,我们对银球DNA功能化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发现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保护下,用Na2SO4作为老化的盐能够成功完成银纳米粒子的DNA功能化;最后,我们将修饰的银球与正八面体的DNA Origami相互作用,形成了银纳米粒子-DNA Origami自组装结构;(3)在修饰银纳米粒子的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在了银纳米叁角片的修饰上,得到了DNA功能化的银纳米叁角片,并且,修饰上DNA的银纳米叁角片具有诱导出的手性圆二色光谱(CD)峰;(4)探索了无机纳米粒子与Amyloid的相互作用,我们将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蓝色InP@ZnS量子点(QDs)与Amyloid进行自组装,得到了一系列高度有序排布的无机纳米粒子链,并且,我们对其中的一些样品进行了光学性能的表征。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以柠檬酸钠配体交换法为基本手段,使用多个嵌合硫代磷酸修饰的DNA(ps-po-DNA),在短时间内完成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银纳米片的DNA功能化。并且我们还完成了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与DNA Origami的自组装,以及Amyloid与各种无机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得到了一系列自组装体,在光学、电学、医疗成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孙楠[10](2019)在《乳液受限空间下嵌段共聚物/无机纳米粒子共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可以获得如球形、片层、囊泡、棒状等多种多样的纳米结构。而无机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特定的性质与功能,可以和嵌段共聚物在受限条件下进行共组装,制备得到新颖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结构,这种杂化材料能够结合聚合物和无机纳米粒子两者的优势,赋予组装结构更多的功能性,在拉曼增强、光热治疗、抗菌及药物释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布会显着影响杂化结构整体的性质及应用,因此,人们也开始关注在组装体中的分布、排列及取向来可控与可调这一科学问题。本论文通过乳液挥发法,研究在叁维受限的条件下,聚苯乙烯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的共组装行为,通过调节体系中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及体积分数,考察聚合物组装结构的演变及纳米粒子分布规律。发现金纳米粒子在嵌段共聚物的组装体中的分布排列,以及聚合物组装体的形貌等,与无机纳米粒子的尺寸和体积分数有着内在关联。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使用乳液挥发法,将聚苯乙烯-b-聚(4-乙烯基吡啶)受限在叁维乳液液滴内,通过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调节乳液界面性质,由于界面不稳定性,制备得到了形貌均一的囊泡结构。(2)通常使用溶液法制成的聚合物囊泡,只能封装少量的无机纳米粒子,过多的无机纳米粒子会发生沉淀。而利用乳液挥发法得到的囊泡,极大增强了囊泡负载无机纳米粒子的能力,使囊泡的利用率显着增强。(3)我们将嵌段共聚物与无机纳米粒子受限在乳液液滴中,改变体系中无机纳米粒子的尺寸和体积分数,诱导胶束形貌发生转变。通过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随着金纳米粒子的变化,组装结构的形貌也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转变。(4)在无机纳米粒子与嵌段共聚物共组装过程中,熵效应和焓效应决定纳米粒子的排列分布。其中,焓效应主要取决于修饰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配体,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而熵效应主要取决于无机纳米粒子的平移熵和聚合物链的构象熵。小尺寸的纳米粒子造成的构象熵损失较小,可以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而大尺寸的纳米粒子熵排斥作用较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无机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硅橡胶具有模量低、弹性好、响应快,且其模量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持恒定的优点,受到了介电弹性体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硅橡胶介电常数低,用于驱动器时驱动电压高、电致应变小,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无机粒子填充硅橡胶是提高其介电常数的有效手段之一。综述了常用的高介电无机粒子填充硅橡胶基介电弹性体的研究进展、电致应变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复合介电弹性体的模量增大、介电损耗升高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海潇涵,王祺铭,时君友,徐文彪.无机纳米粒子改性SMF树脂涂层耐磨性研究[J].林产工业.2019
[2].李飞,张子靖,盛玲艳,吴崇刚,龚兴厚.无机粒子填充硅橡胶基介电弹性体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3].陈晨.无机纳米粒子/天然乳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耐老化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4].崔玉青.反应性有机/无机杂化粒子增韧环氧树脂[D].江南大学.2019
[5].罗继永,张道海,田琴,魏柯,周密.无机纳米粒子协同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6].张超.无机金属纳米粒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9
[7].王雅珍,姜圣悦.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改性方法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8].高喜平,李小童,齐晨晨,张兴刚,陆昶.纳米无机粒子协同聚磷酸铵阻燃高分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9].唐海燕.生物大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自组装研究[D].南京大学.2019
[10].孙楠.乳液受限空间下嵌段共聚物/无机纳米粒子共组装研究[D].吉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