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脑不对称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双脑不对称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脑不对称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对称,阈限,氧化氮,内分泌,知觉,多维,免疫。

双脑不对称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翟志永,赵桂锋,冯娟[1](2016)在《脑不对称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梗死体积及行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线栓法制作不同侧别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对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1.5 h后进行缺血再灌注(I/R)。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经左、右侧插线组,并对两组大鼠I/R后不同时间点(1、3、7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衡木试验、水迷宫试验及脑梗死体积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经左侧MCAO组大鼠的肢体运动平衡能力在I/R后1、3、7 d均显着低于右侧组,而记忆功能显着高于右侧组,以I/R后7 d差异更明显。两组脑梗死体积在I/R后3 d时最大,7 d时最小;在I/R后1 d及3 d时两组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而I/R后7 d时,左侧组梗死体积高于右侧组。结论栓塞左右侧对大鼠MCAO模型早期梗死体积影响不大,而后期左侧栓塞的梗死体积大于右侧。并且左侧半球梗死引起的运动功能损害更重,右侧半球梗死引起的记忆功能缺损更严重。提示大鼠左右脑半球可能存在结构和功能的不对称,从而影响局灶性脑缺血的结局。(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凤四海,黄希庭[2](2007)在《时间知觉阈限的双脑不对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知觉阈限并非单个概念,而是依赖于不同判断标准在不同时间经验间的分层级的门槛,并可能对应着不同时距范围内时间信息加工的不同机制。研究用分视野呈现技术考察了大脑两半球在叁种不同反应标准下测定的短时距刺激时间知觉阈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叁种反应标准和不同呈现方位条件下,极限法测定的时间知觉阈限存在显着差异,二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就时间知觉阈限而言,左半球存在着时间信息加工上的相对优势;(3)"同时-非同时"的阈限最低,其次是"连续-分离"的阈限,最后是"先后顺序"的阈限。(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焦晓阳,李康生[3](2004)在《小鼠神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IL-6水平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胶质细胞 ,探讨该细胞分泌IL 6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 方法 分别取新生小鼠左、右两侧大脑皮层胶质细胞培养于 2 4孔板内 ;俟细胞长满孔底后 ,用细菌脂多糖 (LPS)刺激 ,培养 2 4h后收集上清并测定IL 6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胶质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出较低水平的IL 6 ,其趋势为右侧高于左侧 ,但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别 (P >0 .0 5 ) ;LPS刺激组IL 6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且右侧IL 6水平明显高于左侧 (P <0 .0 5 )。结论  左、右两侧大脑皮层胶质细胞对LPS刺激的反应性存在差异 ,右侧显着高于左侧 ,这种异质性可能部分介导了脑不对称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罗燕玲,李康生[4](2004)在《脑不对称性对Balb/c小鼠海马IL-6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Balb/c小鼠海马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含量与脑不对称的关系。实验采用伸爪取食法将小鼠区分为左利、右利和双利鼠 ,分别于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或无菌生理盐水 (Saline ,NS) ,2h后快速断头 ,冰上快速分离两侧海马 ,制备海马脑组织匀浆 ,用ELISA法测定海马中IL 6蛋白含量。结果表明 :正常对照组中海马IL 6水平为右利鼠明显高于左利鼠 (P =0 0 0 1) ,左利鼠又明显高于双利鼠 (P =0 0 0 1) ,两侧海马之间无明显差别 ;注射LPS 2h后 ,海马IL 6总体水平没有变化 ,只在右利小鼠右侧海马IL 6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 ,明显高于左利 (P <0 0 0 1)和双利 (P <0 0 0 1) ,双利Balb/c小鼠两侧海马IL 6水平明显低于右利和左利小鼠。上述结果提示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LPS刺激后引起的海马IL 6水平变化均与脑不对称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赵丽纯,苏芸,李康生[5](2004)在《天敌应激下小鼠血浆皮质酮、巨噬细胞产生NO、IL-1β水平与脑不对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天敌应激下脑不对称性对小鼠HPA轴活性及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伸爪取食法将Balb/c小鼠分为左利、右利、双利组,分别暴露在鼠类天敌———猫急性应激(4 5min,1次)、慢性应激(4 5min/次,每天 1次,连续 14天)刺激后,分别用EIA法、硝酸还原酶法、ELISA法测定了血浆皮质酮、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IL 1β水平.a 血浆皮质酮水平:急性应激下,右利、双利组小鼠血浆皮质酮升高,右利组更为显着,左利组呈下降趋势,右利、双利组显着高于左利组及相应正常对照组(P <0 0 5 );慢性应激下,右利、双利组显着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左利、双利组也显着高于急性应激下相应组(P <0 0 5 ).b NO水平:急性应激下,左利组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NO无显着变化,右利、双利组呈升高趋势,右利显着高于左利(P <0 0 5);慢性应激中,叁组NO水平均显着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 <0 0 5 ).c IL 1β水平:急性应激下,左利组IL 1β水平显著低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0 0 5;慢性应激下,左利、双利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右利组则显着高于相应正常对照组(P <0 0 5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在暴露于天敌———猫应激下,脑不对称可影响HPA轴活性及巨噬细胞功能(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4年09期)

赵丽纯,苏芸,李康生[6](2004)在《SOCS-3基因在Balb/c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不对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 3(suppressoofcytokinesignaling 3,SOCS 3)在Balb/c小鼠皮层、海马、下丘脑中的表达及其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 .通过伸爪取食法将Balb/c小鼠分为左利组和右利组 ,取左、右侧皮层 ,左、右侧海马及下丘脑 ,以RT PCR法间接测定SOCS 3mRNA水平 .结果表明 :a 在左利鼠右侧皮层中 ,SOCS 3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左侧皮层 (P <0 0 5 ) ;右利鼠左侧皮层SOCS 3表达显着高于左利鼠左侧皮层 (P <0 0 5 ) .b 海马中SOCS 3表达 :左利鼠右侧海马SOCS 3表达显着高于左侧海马 (P <0 0 5 ) ;右利鼠左侧海马SOCS 3表达显着高于左利鼠左侧海马 (P <0 0 5 ) .c 右利鼠下丘脑中SOCS 3显着高于左利鼠 (P<0 0 5 )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 ,Balb/c小鼠脑中SOCS 3表达与脑不对称性有关(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4年08期)

罗燕玲,申延琴,李康生[7](2004)在《Balb/c小鼠海马IL-1β水平和脑不对称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结构之一,既往的研究显示海马与记忆、情绪和行为变化等有关。近十年来,海马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尤引人关注。海马调控免疫应答的大量实验工作表明:海马作为免疫调节的高级中枢之一,广泛参与了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心理免疫在内的各种免疫调节[1 ] 。(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付清玲,闫朝武,李康生[8](2003)在《小鼠大脑皮质NO水平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建立脑不对称动物模型 ,探讨大脑皮质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水平与脑不对称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用雌性 4周龄Balb/c健康小鼠 ,用伸爪取食法根据右利分 (rightpawentry ,RPE)将小鼠区分为左利、右利和双利 3组。细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 2h后分别取左右侧大脑皮质制作匀浆液 ,采用Greiss重氮化反应法检测其NO水平。 结果 :1)生理状况和LPS刺激下右侧大脑皮质NO水平均高于左侧大脑皮质 (P <0 .0 1)。 2 )脑不对称小鼠 :正常生理组右侧大脑皮质NO水平为双利组显着高于右利组和左利组 ,左侧皮质为双利组显着高于右利组 (P <0 .0 5 ) ;LPS刺激后左右侧大脑皮质NO水平在左利、双利和右利 3组小鼠间无明显差异。 3)大脑皮质NO水平与小鼠右利分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随右利分的变化趋势多为双利 >右利和左利 ,形成一以双利小鼠为高峰的倒U形曲线。 结论 :大脑皮质NO水平与脑不对称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且与脑不对称的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高明霞,李康生,付清玲[9](2002)在《Balb/c小鼠脑不对称性与其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β,NO间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脑不对称动物模型 ,探讨脑不对称性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炎性因子的影响。用伸爪取食法区分出左利、右利、双利小鼠 ,细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体内刺激 2h后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LPS刺激下培养 ,2 4h后收集培养上清测定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 (interlukine 1β,IL 1β)、一氧化氮 (nitricox ide ,NO)水平。体内经LPS刺激的小鼠双利组和右利组IL 1(水平均显着高于左利组 ,双利组IL 1(水平高于右利组 ;未经体内LPS刺激的叁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水平相似 ,经体内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量为双利 >右利 >左利 ,其中双利组NO水平明显高于左利组 (P <0 .0 1)。脑不对称可影响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单核巨噬细胞 (HPA MO/Mφ)调节环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杂志》期刊2002年03期)

凤四海[10](2002)在《时间知觉阈限的双脑不对称性及一种新的阈限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关于时间知觉阈限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叁方面的不足,一是只关注外部环境条件或刺激属性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而较少探讨大脑的时间信息加工特点;二是不同研究者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不同和实验的条件不同导致结果和术语的迥异,从而影响了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较性;叁是许多研究采用的传统的心理物理学阈限测定方法和作为其基础的传统阈限概念也存在着方法学上的缺陷。 文章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在统一时间知觉阈限的不同定义和重新反思阈限概念的尝试基础上,采用分视野技术研究时间知觉阈限在大脑两半球和叁种反应方式或判断标准上的差异;研究二尝试用基于阈限模糊集定义的多维模糊估量法测定时间知觉阈限。结果表明: (1)叁种反应方式下的时间知觉阈限不同,且判断标准因素存在同刺激呈现位置(左右眼)因素的交互作用。“同时”阈限最低,“右脑—左眼”和“左脑—右眼”分别约为34ms和15ms,其次是“连续”阈限,“右脑—左眼”和“左脑—右眼”分别约为145ms和147ms,最后是“顺序”阈限,“右脑—左眼”和“左脑—右眼”分别约为223ms和186ms;刺激呈现位置在“同时”和“顺序”阈限上差异显着,而在位于中间的“连续”阈限上差异不显着。“右眼”相对于“左眼”以及“同时”、“顺序”相对于“连续”判断的优势在被试反应的标准差上也得到验证,后者的标准差更大。对差异系数的分析发现了不同时间知觉阈限变化间的一个类“韦伯律”比例。 (2)时间知觉阈限存在“双脑不对称性”,大脑左半球(右眼)存在着时间信息加工上的优势,时间知觉阈限更低。 (3)用多维模糊估量法尝试测定“左/右眼”的时间知觉“分离”阈限,结果没有证实时间知觉分离阈限的“双脑不对称性”,也无法确定“分离”阈限与研究一中“连续”和“顺序”阈限的关系,但这里的结果从数值上更接近位于中间的“连续”阈限。 (4)对多维模糊估量法的内部一致性检验证明该方法有一定信度,但缺乏强有力的效度证据。多维估量法可能不适用于精细时间信息加工的实验。(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双脑不对称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时间知觉阈限并非单个概念,而是依赖于不同判断标准在不同时间经验间的分层级的门槛,并可能对应着不同时距范围内时间信息加工的不同机制。研究用分视野呈现技术考察了大脑两半球在叁种不同反应标准下测定的短时距刺激时间知觉阈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叁种反应标准和不同呈现方位条件下,极限法测定的时间知觉阈限存在显着差异,二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着;(2)就时间知觉阈限而言,左半球存在着时间信息加工上的相对优势;(3)"同时-非同时"的阈限最低,其次是"连续-分离"的阈限,最后是"先后顺序"的阈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脑不对称性论文参考文献

[1].翟志永,赵桂锋,冯娟.脑不对称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梗死体积及行为功能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16

[2].凤四海,黄希庭.时间知觉阈限的双脑不对称性[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焦晓阳,李康生.小鼠神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IL-6水平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4

[4].罗燕玲,李康生.脑不对称性对Balb/c小鼠海马IL-6水平的影响[J].动物学报.2004

[5].赵丽纯,苏芸,李康生.天敌应激下小鼠血浆皮质酮、巨噬细胞产生NO、IL-1β水平与脑不对称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

[6].赵丽纯,苏芸,李康生.SOCS-3基因在Balb/c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不对称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

[7].罗燕玲,申延琴,李康生.Balb/c小鼠海马IL-1β水平和脑不对称性的关系[J].免疫学杂志.2004

[8].付清玲,闫朝武,李康生.小鼠大脑皮质NO水平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3

[9].高明霞,李康生,付清玲.Balb/c小鼠脑不对称性与其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β,NO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2

[10].凤四海.时间知觉阈限的双脑不对称性及一种新的阈限测定方法[D].西南师范大学.2002

标签:;  ;  ;  ;  ;  ;  ;  

双脑不对称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