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延海:韩非子“道论”下认识论思想浅疏论文

桑延海:韩非子“道论”下认识论思想浅疏论文

摘要:韩非子吸收和发展了老子“道论”思想,把自然界的规律分为“道”和“理”,以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为基础形成了其独特的辩证认识论。

关键词:韩非子;认识论;道论

一、韩非子认识论思想的本体论基础——道论

韩非子在《解老》《喻老》中对道进行了论述,系统地改造了老子的“道”。他抛弃了道的神秘主义色彩,着重以实际生活经验来解释道。在他看来,“道”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是自然界或社会治理的总的规律。“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韩非子除了把“道”看作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或本质,还提出“德”的思想,把每一具体事物称为“德”。这样,作为具体事物的“德”就成为自然之本质的表象。所以,关于“道”和“德”的关系,他认为“德”是体现“道”的。他说:“夫道者,宏大而无形;德者,核理而普至,至于群生,斟酌用之。”(《韩非子·扬权》)道是构成万物的实体,“德”是一事物得于道的一部分,事物有了这一部分,就有了它的性质,所以是“核理”。而每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德”,所以是“普至”。所有的事物都从“道”得到或多或少的“德”。

韩非子在对自然界做出关于本质与现象的“道”与“德”的区分之后,他又对自然界的本质或规律做出了“道”和“理”的区分。他说:“理者,成物之文也;德者,万物之所成也。”他认为,“道”与“理”不是关于本质和规律的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而是同一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只是总的“道”在具体事务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所以“万物各异其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韩非子·解老》)。他还认为“理”是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的,而“道”却是“柔顺随时,与理相应”,这样,韩非子就与老子的那种神秘主义的精神本体之“道”相区别开来。

韩非子通过“理”这一范畴对“道”的发挥,反映了人们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因而在理论上也更加精致。他关于“道”和“理”的区分,直接影响了他的认识论思想,也对中国哲学以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韩非子的认识论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韩非子作为荀子的学生,继承了其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韩非子首先肯定了人具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获得知识,是人的天生能力。

韩非子认为,人虽然具有进行认识获得知识的能力,但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知识。所以,人们占有知识是有条件的。

其次,韩非子又提出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参验”。由于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所以必须将认识与具体事实进行相比较,亦即所谓的“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二)初中体育课程地位不突出,教学评价形同虚设。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在初中教学中大多是一种被“欺负”的状况。尤其是那些面临中考的九年级学生,他们的体育课在一些时候要给主课让路。同时体育成绩的好坏也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期末成绩。虽然中考中设立了体育考试,体育的地位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还是不够突出。这也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得过且过”的想法。对于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分析没有丝毫的积极性。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分数是教学评价的一种直接手段,但是一些体育教师会出现随意给分的现象,这种评价形同虚设,无法体现出评价的真正意义。

最后,韩非子还强调必须把人们对事物所做出的言论和判断按照先综合后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即“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他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天、地、物、人各方面是否相符。所以,他最后得出结论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网络培训的生态系统包括主管部门、培训机构、企业(学员)以及其他机构(技术系统供应方、内容资源供应方等),各相关方在国家政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精准培训需求拉动、发展战略联动共同推动和作用下,适应新趋势,树立新理念,围绕建设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网络培训体系,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网络培训新生态的重构和发展。如图3 所示。

首先,要获得认识就必须接触客观事物,遵循其客观规律,反对离开客观事物的“苦思敏想”的唯心主义认识论。所以,他批判一种叫作“前识”先验论而提出“缘道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他说,所谓“前识”只不过是一种主观成见或者主观臆测。而根据自然规律联系具体事务及其规律,由终到始、由始到终反复进行比较,虚心等待,才是认识的正确途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韩非子又认为必须用在实际中的功效来评判和检验主观认识的客观有效性,不能单凭事物的外表,以及对事物外表的主观认识就做出判断。“观容服,听言辞,则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必疑于智愚。”(《韩非子·显学》)同时,认识和言论也必须以实际公用为目的。他批判说:“今听言观行,不以功用为之的彀,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说也。”(《韩非子·问辩》)他还首次提出“矛盾”的认识方法。针对当时诸子百家峰起,考虑到实际效用,他认为各家学派不能同时满足社会需要,所以韩非子以“矛盾”的语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则何如?”

韩非子的思想也是对老子辩证法的思想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食物转化的条件。他说“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韩非子·解老》)。

通过班组管理制度将全体施工人员按工种或施工作业进行小组划分,选择具有领导能力的人作为组长,帮助现场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一方面利于降低现场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一方面利于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进行班组管理时,必须提高划分的科学性。既要保证组员间关系和谐,又要保证有经验丰富、施工技术水平高的员工作为技术保障。选择组长时要注重其沟通能力与协调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绍军.韩非子“言、知、行”关系探析[J/OL].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宋洪兵.善如何可能?圣人如何可能?——韩非子的人性论及内圣外王思想[J].哲学研究,2019(04).72-81.

[3] 王威威 .“理”、“势”、“人情”与“自然”——韩非子的“自然”观念考察[J].晋阳学刊,2019(02):131-137.

[4]刘丹晨.从《解老》《喻老》看韩非法家之“道”[J].人民法治,2018(20):99-101.

(桑延海,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镇江,212000)

标签:;  ;  ;  ;  ;  ;  ;  ;  ;  ;  ;  ;  

桑延海:韩非子“道论”下认识论思想浅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