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论文和设计-陈玖万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静模与动模的配合为骨架的注塑模具,注塑骨架时,胶体从静模的第一注胶通道流至型腔进行注塑成型,且成型产品在第一顶针的缺口位置处会留下一通孔;完成骨架的注塑后,脱去静模,动模可直接再与包胶的静模相配合,无需进行脱料再装料,精度好,且加工时间大幅度缩短。且在后续包胶工艺中,可从动模的第二注胶通道经第一顶针的缺口注入胶体,即从骨架的底部进胶,不影响产品表面的美观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模具,包括动模和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包括上模以及连接上模的上模芯组件,所述上模芯组件包括上模芯板和成型柱;所述动模包括下模以及连接下模的下模芯组件,所述下模芯组件包括下模芯板和第一顶针,上模芯板和下模芯板之间设有型腔,所述静模上设有连通至型腔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下模芯板上设有贯通至型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该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顶针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型腔,所述第一顶针在对应第二注胶通道的位置至第二端端部设有缺口,所述第二注胶通道通过第一顶针的缺口连通所述型腔,所述成型柱嵌设于上模芯板上并抵触且密封所述第一顶针的缺口。

设计方案

1.一种模具,包括动模和静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包括上模以及连接上模的上模芯组件,所述上模芯组件包括上模芯板和成型柱;所述动模包括下模以及连接下模的下模芯组件,所述下模芯组件包括下模芯板和第一顶针,上模芯板和下模芯板之间设有型腔,所述静模上设有连通至型腔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下模芯板上设有贯通至型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该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顶针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型腔,所述第一顶针在对应第二注胶通道的位置至第二端端部设有缺口,所述第二注胶通道通过第一顶针的缺口连通所述型腔,所述成型柱嵌设于上模芯板上并抵触且密封所述第一顶针的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侧向成型组件,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滑轨、滑块及侧向成型块,所述滑轨设置于下模芯板的侧面,所述滑块可滑动设置于滑轨上,所述侧向成型块设置在下模芯板的上表面,并与上模芯板和下模芯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型腔,所述滑块连接侧向成型块,所述滑块的滑动带动侧向成型块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成型组件设有二个,并对应设置在下模芯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组件还包括卡槽成型组件,所述卡槽成型组件包括第一斜导块、第二斜导块以及卡槽成型块,所述上模芯板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至型腔的槽孔,所述第一斜导块设置在容置槽内,所述卡槽成型块的一端连接第一斜导块,另一端穿过槽孔至型腔内,所述第二斜导块与第一斜导块形成斜导配合并固定连接上模,所述上模与上模芯板的相对移动通过第二斜导块与第一斜导块的斜导配合带动卡槽成型块伸进或脱离所述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成型块与第一斜导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卡扣成型件,所述卡扣成型件包括斜顶杆,所述斜顶杆的第一端枢接于下模上,所述斜顶杆的第二端倾斜穿过下模芯板至型腔,所述斜顶杆的第二端设有卡扣成型凸部并凸出于所述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第二端穿过下模芯板至型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板上的第二注胶通道包括胶槽和胶孔,所述胶槽设置在下模芯板的上表面,所述胶孔呈倾斜设置,其上端连接胶槽,下端连接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板上还开设有对应胶槽的第二通孔,还包括第三顶针,所述第三顶针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第二端穿设于第二通孔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后续包胶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一些塑料外壳产品,在通过注塑形成骨架之后,会再进行包胶作业,骨架的注塑和包胶均可采用模具来完成,但是,现有技术中,骨架的注塑和包胶是采用二套独立的模具来完成的,骨架注塑完成后,进行脱模取出;再放置在包胶的模具来完成包胶的工序;分别设置二套独立的模具成本高,加工时间长;且再放入包胶模具时,精度容易偏差,导致包胶异常率较高。

且在现有包胶作业中,一般是从产品的表面直接进胶,包胶完成后,会在产品的表面形成残胶,虽然后续会将其剪除,但影响表面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具,包括动模和静模,所述静模包括上模以及连接上模的上模芯组件,所述上模芯组件包括上模芯板和成型柱;所述动模包括下模以及连接下模的下模芯组件,所述下模芯组件包括下模芯板和第一顶针,上模芯板和下模芯板之间设有型腔,所述静模上设有连通至型腔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下模芯板上设有贯通至型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该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顶针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型腔,所述第一顶针在对应第二注胶通道的位置至第二端端部设有缺口,所述第二注胶通道通过第一顶针的缺口连通所述型腔,所述成型柱嵌设于上模芯板上并抵触且密封所述第一顶针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侧向成型组件,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滑轨、滑块及侧向成型块,所述滑轨设置于下模芯板的侧面,所述滑块可滑动设置于滑轨上,所述侧向成型块设置在下模芯板的上表面,并与上模芯板和下模芯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型腔,所述滑块连接侧向成型块,所述滑块的滑动带动侧向成型块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成型组件设有二个,并对应设置在下模芯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芯组件还包括卡槽成型组件,所述卡槽成型组件包括第一斜导块、第二斜导块以及卡槽成型块,所述上模芯板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至型腔的槽孔,所述第一斜导块设置在容置槽内,所述卡槽成型块的一端连接第一斜导块,另一端穿过槽孔至型腔内,所述第二斜导块与第一斜导块形成斜导配合并固定连接上模,所述上模与上模芯板的相对移动通过第二斜导块与第一斜导块的斜导配合带动卡槽成型块伸进或脱离所述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成型块与第一斜导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卡扣成型件,所述卡扣成型件包括斜顶杆,所述斜顶杆的第一端枢接于下模上,所述斜顶杆的第二端倾斜穿过下模芯板至型腔,所述斜顶杆的第二端设有卡扣成型凸部并凸出于所述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第二端穿过下模芯板至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芯板上的第二注胶通道包括胶槽和胶孔,所述胶槽设置在下模芯板的上表面,所述胶孔呈倾斜设置,其上端连接胶槽,下端连接第一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芯板上还开设有对应胶槽的第二通孔,还包括第三顶针,所述第三顶针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第二端穿设于第二通孔内。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模具静模与动模的配合为骨架的注塑模具,注塑骨架时,胶体从静模的第一注胶通道流至型腔进行注塑成型,且成型产品在第一顶针的缺口位置处会留下一通孔;完成骨架的注塑后,脱去静模,动模可直接再与包胶的静模相配合,无需进行脱料再装料,精度好,且加工时间大幅度缩短。且在后续包胶工艺中,可从动模的第二注胶通道经第一顶针的缺口注入胶体,即从骨架的底部进胶,不影响产品表面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3所示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5所示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上模芯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下模芯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所示为实施例中斜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包括动模和静模,所述静模包括上模以及连接上模的上模芯组件,所述上模芯组件包括上模芯板21和成型柱22;所述动模包括下模以及连接下模的下模芯组件,所述下模芯组件包括下模芯板31和第一顶针321,上模芯板21和下模芯板31之间设有型腔1,所述静模上设有连通至型腔1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下模芯板31上设有贯通至型腔1的第一通孔(未标示出)以及与该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顶针321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型腔1,所述第一顶针321在对应第二注胶通道的位置至第二端端部设有缺口3211,所述第二注胶通道通过第一顶针321的缺口3211连通所述型腔1,所述成型柱22嵌设于上模芯板21上并抵触且密封所述第一顶针321的缺口3211。

该模具静模与动模的配合为骨架的注塑模具,注塑骨架时,胶体从静模的第一注胶通道流至型腔1进行注塑成型,且成型产品在第一顶针321的缺口3211位置处会留下一通孔;完成骨架的注塑后,脱去静模,动模可直接再与包胶的静模相配合,无需进行脱料再装料,精度好,且加工时间大幅度缩短。且在后续包胶工艺中,可从动模的第二注胶通道经第一顶针321的缺口3211注入胶体,即从骨架的底部进胶,不影响产品表面的美观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包括注胶套15以及依次层叠的第一上模板11、第二上模板12、第三上模板13和第四上模板14,所述第一上模板11的下表面设有凹槽并容置上模芯板21,所述第三上模板13被第二上模板12和第四上模板14包覆固定,第三上模板13通过导向连接柱44连接动模,实现定位,所述注胶套15嵌设于第三上模板13和第四上模板14上,所述第一上模板11、第二上模板12以及上模芯板21均开设有相连通的上胶孔(未标示出),且该上胶孔与注胶套15连通,进而形成静模的第一注胶通道。上述上模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早已掌握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41、固定架42以及移动顶板43,所述下模板41固定连接在固定架42上,所述移动顶板43可沿下模板41方向移动设置在固定架42上;所述下模芯板31设置在下模板41上,所述第一顶针321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的移动顶板43上。上述下模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早已掌握的。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芯组件还包括卡槽成型组件,所述卡槽成型组件包括第一斜导块232、第二斜导块231以及卡槽成型块233,所述上模芯板21表面开设有容置槽211,所述容置槽211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至型腔1的槽孔(未标示出),所述第一斜导块232设置在容置槽211内,所述卡槽成型块233的一端连接第一斜导块232,另一端穿过槽孔至型腔1内,所述第二斜导块231与第一斜导块232形成斜导配合并固定连接上模,所述上模与上模芯板21的相对移动通过第二斜导块231与第一斜导块232的斜导配合带动卡槽成型块233伸进或脱离所述型腔1,实现侧向卡槽的注塑成型。再进一步的,所述卡槽成型块233与第一斜导块232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更为简便,制备简单。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侧向成型组件,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滑轨331、滑块332及侧向成型块333,所述滑轨331设置于下模芯板31的侧面,所述滑块332可滑动设置于滑轨331上,所述侧向成型块333设置在下模芯板31的上表面,并与上模芯板21和下模芯板31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型腔1,所述滑块332连接侧向成型块333,所述滑块332的滑动带动侧向成型块333移动,以实现侧向的合模和脱模动作,更方便产品的脱模。再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成型组件设有二个,并对应设置在下模芯板31的两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卡扣成型件,所述卡扣成型件包括斜顶杆324,所述斜顶杆324的第一端枢接于下模的移动顶板43上,所述斜顶杆324的第二端倾斜穿过下模芯板31至型腔1,所述斜顶杆324的第二端设有卡扣成型凸部3241并凸出于所述型腔1,注塑后形成所述卡扣,同时,斜顶杆324的倾斜设置,在脱模时,斜顶杆324可倾斜顶出,以让位于产品的卡扣部分进行脱模。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芯组件还包括第二顶针322,所述第二顶针322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的移动顶板43,第二端穿过下模芯板31至型腔1,所述第二顶针322的数量设有多个,以同时作用产品,使产品受力均匀,达到平移脱离。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芯板31上的第二注胶通道包括胶槽341和胶孔342,所述胶槽341设置在下模芯板31的上表面,所述胶孔342呈倾斜设置,其上端连接胶槽341,下端连接第一通孔。所述下模芯板31上还开设有对应胶槽341的第二通孔(未标示出),还包括第三顶针323,所述第三顶针323的第一端连接下模的移动顶板43,第二端穿设于第二通孔内。如此设置,在后续包胶完成脱模后,保证第二注胶通道的残胶能够通过第三顶针323及时顶出脱离,不会造成阻塞。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1818.9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492113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B29C 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B29C45/14;B29C45/4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厦门宁佳工贸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厦门宁佳工贸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园西二路502号第五层

发明人:陈玖万

第一发明人:陈玖万

当前权利人:厦门宁佳工贸有限公司

代理人:何家富

代理机构:35218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模具论文和设计-陈玖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