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批评,政治,意识形态,乌托邦,盖茨。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毛郭平[1](2018)在《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及其文学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知识分子的现实政治参与程度有关,他们将注意力从政治经济学转向了文化,注重从微观政治的视角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们造成的深层异化,最终走向了审美与文化的乌托邦,对现实政治的干预度也就随之减弱。(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庆卫[2](2018)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意识形态批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意识形态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认识为逻辑起点,以"形式的意识形态"为核心问题,旨在探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的文学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大体分属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种路径,意识形态批评也相应呈现两种取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未能坚持将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未能持守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但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开启思路和提供镜鉴方面起了巨大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8年05期)
王庆卫[3](2018)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政治批评”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批判资本主义、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政治理论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斗争则是它的实践指向;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和美学而言,政治也是其必有的维度。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从原则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政治倾向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和显现。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一文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人类学批评、政治批评、意识形态批评和经济的(艺术生产)批评四种形态的内涵,在谈到政治批评时,指出:"从布尔什维克时代开始,一种政治的批评走上前台,它关注的是一套相当不同的问题。对普列汉诺(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8年07期)
徐甜甜[4](2017)在《浅谈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大众”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概念,对文学研究中主体与客体的分析具有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着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大众"范畴进行分析,为现代文学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向导。(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4期)
高照成[5](2017)在《西方主体性与非历史化: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强调民族主体性,同时认为只有以历史主体性话语对文本进行阐释,才能揭示文本的意义。夏志清运用"新批评"与自由主义观念,在其所着《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肆意评判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作家及其作品,因而使得阐释主体与被阐释的中国文本之间没有形成历史主义主客体关系。特里·伊格尔顿称这种批评为"个体自由主义"的现代复归。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主张以历史主义的民族主体性来揭示文本意义,才是真正具有现代价值的阐释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陈梅[6](2017)在《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视角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细致的描写、生动的情节、自然的台词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爵士时代"。追求享乐的风气,畸形的物质崇拜,都鲜明地展示着当时社会的纸醉金迷。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者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分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环境,而《了不起的盖茨比》恰恰就是这样一部如实反映社会、历史环境的作品,这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者倡导的文学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引用卢卡契和马尔库塞的理论框架,多维度地挖掘、解读这部小说的悲剧主题,以引起读者思考。(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禹权恒[7](2016)在《范式转型与关联之魅——评刘进、李长生着《“空间转向”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学术事件,"空间转向"是继"非理性转向"、"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之后受到学界高度关注的前沿论题。到20世纪中后期,这一文化理论对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产生了深刻影响。就文学研究而言,"空间转向"所形成的诸多空间观念和相关方法,与文学研究形成了一种"策应互动"的密切关系,使文学研究范式发生了革命(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6年02期)
王庆卫[8](2016)在《理论旅行中的批评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至今已有30余年。中国学术界虽已抛弃最初的"西马非马"的独断认识,转而对其思想成果抱以极高的研究热情和积极的认同态度,但在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上,一种隐约的犹疑仍不时显现:当谈到马克思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最深刻的洞察在当今时代的影响力时,我们倾向于认可二者的统一;而涉及到"西马"的理论归属问题时,则往往强调二者(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5期)
梁佳[9](2016)在《文学批评的持续审视、反思和改造——读《“空间转向”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人类精神的揭示,总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得以集体地发展和认知的,而对"空间转向"与文学批评的相互策应的关注,对于呈现西方当代社会与精神成为当下的一种独特方式。《"空间转向"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一书,立足于人类生存常态(时空)对文学理论研究的浸润的关注,拉近了文学批评研究和大众切身的距离。此着在时间的概念中对空间理论进行论述,充满诚意和真实的关照,并对"空间批评"中国化的内涵,提出了思考。(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杜智芳[10](2016)在《从形式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形式入手阐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观念,大致说来有四条路径:形式与历史、形式与技术、形式与乌托邦、形式与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形式主义的美学遗产,将形式美学批评与政治意识形态批评相结合,在克服形式主义美学缺陷的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批评带进了真正的美学领域。(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意识形态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认识为逻辑起点,以"形式的意识形态"为核心问题,旨在探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的文学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大体分属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种路径,意识形态批评也相应呈现两种取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未能坚持将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未能持守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但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开启思路和提供镜鉴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毛郭平.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及其文学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王庆卫.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意识形态批评探析[J].文学评论.2018
[3].王庆卫.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政治批评”形态[J].文艺争鸣.2018
[4].徐甜甜.浅谈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大众”范畴[J].青年文学家.2017
[5].高照成.西方主体性与非历史化: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
[6].陈梅.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视角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主题[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
[7].禹权恒.范式转型与关联之魅——评刘进、李长生着《“空间转向”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6
[8].王庆卫.理论旅行中的批评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刍议[J].文学评论.2016
[9].梁佳.文学批评的持续审视、反思和改造——读《“空间转向”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杜智芳.从形式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观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