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燃油供给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一种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燃油供给系统,该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和安装在本体上的下盖,及安装在下盖上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包括:密封机构,包括与该下盖密封连接的密封上盖,该密封上盖上设置有密封油针,该密封油针对应于该下盖的进油孔安装,且该密封油针与该上盖之间设置有油针弹簧以抵顶密封油针封堵该进油孔,密封油针相对于进油孔分别具有一密封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以及拉线机构,包括拉线固定板和支撑在其上的拉线接头支架,该拉线固定板安装在该下盖上,该拉线接头支架分别与该密封油针和外接拉线连接,并通过该外接拉线带动该密封油针自该密封位置至打开位置,该拉线接头支架和拉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安装在燃油供给系统的下盖上,包括:密封机构,包括与所述下盖密封连接的密封上盖,所述密封上盖上设置有密封油针,所述密封油针对应于所述下盖的进油孔安装,且所述密封油针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油针弹簧,所述油针弹簧抵顶所述密封油针封堵所述进油孔,所述密封油针相对于所述进油孔分别具有一密封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以及拉线机构,包括拉线接头支架和拉线固定板,所述拉线固定板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所述拉线接头支架支撑在所述拉线固定板上,所述拉线接头支架分别与所述密封油针和外接拉线连接,并通过所述外接拉线带动所述密封油针自所述密封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拉线接头支架和所述拉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设计方案

1.一种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安装在燃油供给系统的下盖上,包括:

密封机构,包括与所述下盖密封连接的密封上盖,所述密封上盖上设置有密封油针,所述密封油针对应于所述下盖的进油孔安装,且所述密封油针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油针弹簧,所述油针弹簧抵顶所述密封油针封堵所述进油孔,所述密封油针相对于所述进油孔分别具有一密封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以及

拉线机构,包括拉线接头支架和拉线固定板,所述拉线固定板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所述拉线接头支架支撑在所述拉线固定板上,所述拉线接头支架分别与所述密封油针和外接拉线连接,并通过所述外接拉线带动所述密封油针自所述密封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拉线接头支架和所述拉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油针包括密封针、密封膜片和操作臂,所述密封膜片设置在所述密封针与所述操作臂之间,并通过所述密封针与所述操作臂的自攻螺丝锁紧密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接头支架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和拉线头安装孔,所述拉线接头支架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孔套装在所述操作臂上,所述外接拉线通过所述拉线头安装孔与所述拉线接头支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臂的头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拉线接头支架与所述操作臂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开口挡圈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固定板包括互相连接的水平板和垂直板,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安装孔,所述拉线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板安装孔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所述垂直板上设置有拉线固定孔,所述拉线固定孔与所述弹性复位件及所述密封油针同轴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垂直板和所述拉线接头支架上。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接头支架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二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面和第三面连接,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垂直,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拉线头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接头支架还包括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三面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三面设置,所述第四面对应于所述拉线头安装孔设置有开口孔,所述开口孔与所述拉线头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直径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孔的开口位于所述第四面的底端,所述第三面和第四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凸台。

10.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和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下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特别是一种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燃油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缺乏适应性强,操作简单,方便控制燃油供给系统油路通断的装置。且现有的油开关在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的情况下,无法随意变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燃油供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安装在燃油供给系统的下盖上,包括:

密封机构,包括与所述下盖密封连接的密封上盖,所述密封上盖上设置有密封油针,所述密封油针对应于所述下盖的进油孔安装,且所述密封油针与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油针弹簧,所述油针弹簧抵顶所述密封油针封堵所述进油孔,所述密封油针相对于所述进油孔分别具有一密封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以及

拉线机构,包括拉线接头支架和拉线固定板,所述拉线固定板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所述拉线接头支架支撑在所述拉线固定板上,所述拉线接头支架分别与所述密封油针和外接拉线连接,并通过所述外接拉线带动所述密封油针自所述密封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拉线接头支架和所述拉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密封油针包括密封针、密封膜片和操作臂,所述密封膜片设置在所述密封针与所述操作臂之间,并通过所述密封针与所述操作臂的自攻螺丝锁紧密封。

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拉线接头支架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和拉线头安装孔,所述拉线接头支架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孔套装在所述操作臂上,所述外接拉线通过所述拉线头安装孔与所述拉线接头支架连接。

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臂的头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拉线接头支架与所述操作臂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开口挡圈连接固定。

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拉线固定板包括互相连接的水平板和垂直板,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安装孔,所述拉线固定板通过所述固定板安装孔安装在所述下盖上,所述垂直板上设置有拉线固定孔,所述拉线固定孔与所述弹性复位件及所述密封油针同轴设置。

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垂直板和所述拉线接头支架上。

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拉线接头支架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二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面和第三面连接,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垂直,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拉线头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三面上。

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拉线接头支架还包括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三面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三面设置,所述第四面对应于所述拉线头安装孔设置有开口孔,所述开口孔与所述拉线头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直径相同。

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孔的开口位于所述第四面的底端,所述第三面和第四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凸台。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和安装在所述本体上的下盖,其中,还包括上述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拉线控制该燃油供给系统油路的通与断,操作简单。且拉线属于可随意变向的材料,在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可随意变向,适应性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系统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密封油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线接头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线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本体

2 下盖

21 进油孔

3 密封油针

31 密封针

32 密封膜片

33 操作臂

4 油针弹簧

5 拉线接头支架

51 支架安装孔

52 拉线头安装孔

53 第一面

54 第二面

55 第三面

56 第四面

57 开口孔

6 开口挡圈

7 拉线固定板

71 固定板安装孔

72 拉线固定孔

73 水平板

74 垂直板

8 弹性复位件

9 密封上盖

10 上盖固定螺钉

11 拉线固定板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系统立体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1和安装在所述本体1上的下盖2,还包括安装在下盖2上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该燃油供给系统其他部分的组成、结构、相互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及其功用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下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予以详细说明。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的剖示图。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安装在燃油供给系统的下盖2上,包括:密封机构,包括与所述下盖2密封连接的密封上盖9,所述密封上盖9上设置有密封油针3,所述密封油针3对应于所述下盖2的进油孔21安装,即密封油针3位于下盖2与上盖之间,靠上盖固定螺钉10固定在上盖9上;而在密封油针3与密封上盖9之间设置油针弹簧4,密封油针3靠油针弹簧4的弹力使密封针31顶在下盖2的进油孔21上,以阻断油路。所述密封油针3相对于所述进油孔21分别具有一密封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以及拉线机构,包括拉线接头支架5和拉线固定板7,所述拉线固定板7安装在所述下盖2上,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支撑在所述拉线固定板7上,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分别与所述密封油针3和外接拉线连接,并通过所述外接拉线带动所述密封油针3自所述密封位置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和所述拉线固定板7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8。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密封油针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所述密封油针3包括密封针31、密封膜片32和操作臂33,所述密封膜片 32设置在所述密封针31与所述操作臂33之间,并通过所述密封针31与所述操作臂33的自攻螺丝锁紧密封。

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线接头支架结构示意图。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51和拉线头安装孔52,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孔51套装在所述操作臂33上,所述外接拉线通过所述拉线头安装孔52与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连接。所述操作臂33的头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与所述操作臂33通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开口挡圈6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包括第一面53、第二面 54和第三面55,所述第二面54分别与所述第一面53和第三面55连接,所述第一面53与所述第二面54垂直,所述第三面55与所述第二面54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架安装孔51设置在所述第一面53上,所述拉线头安装孔52设置在所述第三面55上。其中,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还可包括第四面56,所述第四面56与所述第三面55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三面55设置,所述第四面56 对应于所述拉线头安装孔52设置有开口孔57,所述开口孔57与所述拉线头安装孔52同轴设置且直径相同。优选所述开口孔57的开口位于所述第四面 56的底端,所述第三面55和第四面56与所述第一面53相对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凸台。

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拉线固定板结构示意图。所述拉线固定板7包括互相连接的水平板73和垂直板74,所述水平板73上设置有固定板安装孔71,所述拉线固定板7通过所述固定板安装孔71靠拉线固定板螺钉11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盖2上,所述垂直板74上设置有拉线固定孔72,所述拉线固定孔72与所述弹性复位件8及所述密封油针3同轴设置。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8优选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垂直板74和所述拉线接头支架5上。拉线接头支架5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使拉线接头支架 5往密封油针3方向受力,拉线接头支架5受到的力顶在密封油针3上,使密封油针3上的密封针31更加受力地顶在进油孔21上,加强了密封针31与进油孔21之间的密封性,提高进油孔21密封性即可提高该燃油供给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使用时,外接拉线的拉线头套在拉线头安装孔52上,并穿过拉线固定孔 72后与发动机拉线装置连接。当发动机需要启动时,提前拉动外接拉线装置,此时拉线头带动拉线接头支架5向外运动,拉线接头支架5再带动密封油针3 向外运动,从而使密封针31与进油孔21分离,打开油路使汽油能进入该燃油供给系统内部供发动机运行。当发动机要停止运行时,松开外接拉线装置,密封针31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重新顶在进油孔21处,将油路阻断,发动机熄火。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拉线控制该燃油供给系统油路的通与断,操作简单。且拉线属于可随意变向的柔性材料,在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的情况下可随意变向,适应性强。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燃油供给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8362.5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761587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F02M37/00

专利分类号:F02M37/00

范畴分类:28B;

申请人: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55200 福建省福鼎市星火工业园区32号

发明人:徐小平;叶秀峰;钱光明

第一发明人:徐小平

当前权利人: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代理人:梁挥;尚群

代理机构:1100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手动拉线式进油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燃油供给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