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包括PCB板,PCB板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PCB板另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V焊盘和G焊盘,正极焊盘、负极焊盘、V焊盘和G焊盘四周均设置有防护框,四个防护框规格一致且均为一侧边开口的方形框体,四个防护框框口处两相对侧边之间均通过安装条固定连接,四个防护框的两相对内框边均开设有一个转动槽,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通过在连接器电路板的背面增加下正、负极焊盘,当出现焊接不良,或焊盘脱落时,可将导线焊接于背面对应的焊盘,同时在四个焊盘的四周设置了防护框结构,进一步对焊盘进行保护,降低产品的不良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1),所述PCB板(1)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正极焊盘(2)和负极焊盘(3),所述PCB板(1)另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V焊盘(4)和G焊盘(5),所述正极焊盘(2)、负极焊盘(3)、V焊盘(4)和G焊盘(5)四周均设置有防护框(6),四个所述防护框(6)规格一致且均为一侧边开口的方形框体,四个所述防护框(6)框口处两相对侧边之间均通过安装条(7)固定连接,四个所述防护框(6)的两相对内框边均开设有一个转动槽(8),四个所述安装条(7)上端边均嵌入安装有薄片扣(9),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条(7)上方的两个薄片扣(9)之间关于其所在的安装条(7)上端面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分布,四个所述安装条(7)两相对侧边均贯穿开设有若干线孔(10),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条(7)内的若干线孔(10)之间等距离设置,四个所述防护框(6)上方均设有一个防护盖(11)。
设计方案
1.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1),所述PCB板(1)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正极焊盘(2)和负极焊盘(3),所述PCB板(1)另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V焊盘(4)和G焊盘(5),所述正极焊盘(2)、负极焊盘(3)、V焊盘(4)和G焊盘(5)四周均设置有防护框(6),四个所述防护框(6)规格一致且均为一侧边开口的方形框体,四个所述防护框(6)框口处两相对侧边之间均通过安装条(7)固定连接,四个所述防护框(6)的两相对内框边均开设有一个转动槽(8),四个所述安装条(7)上端边均嵌入安装有薄片扣(9),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条(7)上方的两个薄片扣(9)之间关于其所在的安装条(7)上端面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分布,四个所述安装条(7)两相对侧边均贯穿开设有若干线孔(10),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条(7)内的若干线孔(10)之间等距离设置,四个所述防护框(6)上方均设有一个防护盖(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防护盖(11)上端面中部偏侧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拨盖片(12),四个所述拨盖片(12)两相对侧边之间均贯穿设有拨片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安装条(7)规格一致,并且四个所述安装条(7)的高度分别小于四个防护框(6)的高度,四个所述防护盖(11)的端部均设置为阶梯状,四个所述防护盖(11)的端部分别与四个安装条(7)相适配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防护盖(11)端部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椭圆插片(14),两个所述椭圆插片(14)分别与两个薄片扣(9)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设置,四个所述防护盖(11)两相对侧边均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5),若干所述转动轴(15)分别与若干转动槽(8)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设置,四个所述防护盖(11)均通过两个转动轴(15)和两个转动槽(8)分别与四个防护框(6)转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焊盘(2)、负极焊盘(3)、V焊盘(4)和G焊盘(5)均通过铜箔与PCB板(1)固定焊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PCB板,特别涉及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属于连接器PCB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连接器电路板只有一面设有正、负极焊盘,由于正、负极焊盘需要与较粗的导线焊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焊盘的铜箔容易脱落,导致生产过程中连接器直接报废,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此需要设计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所述PCB板另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V焊盘和G焊盘,所述正极焊盘、负极焊盘、V焊盘和G焊盘四周均设置有防护框,四个所述防护框规格一致且均为一侧边开口的方形框体,四个所述防护框框口处两相对侧边之间均通过安装条固定连接,四个所述防护框的两相对内框边均开设有一个转动槽,四个所述安装条上端边均嵌入安装有薄片扣,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条上方的两个薄片扣之间关于其所在的安装条上端面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分布,四个所述安装条两相对侧边均贯穿开设有若干线孔,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条内的若干线孔之间等距离设置,四个所述防护框上方均设有一个防护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防护盖上端面中部偏侧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拨盖片,四个所述拨盖片两相对侧边之间均贯穿设有拨片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安装条规格一致,并且四个所述安装条的高度分别小于四个防护框的高度,四个所述防护盖的端部均设置为阶梯状,四个所述防护盖的端部分别与四个安装条相适配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防护盖端部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椭圆插片,两个所述椭圆插片分别与两个薄片扣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设置,四个所述防护盖两相对侧边均固定安装有转动轴,若干所述转动轴分别与若干转动槽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设置,四个所述防护盖均通过两个转动轴和两个转动槽分别与四个防护框转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焊盘、负极焊盘、V焊盘和G焊盘均通过铜箔与PCB板固定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通过在连接器电路板的背面增加下正、负极焊盘,当出现焊接不良,或焊盘脱落时,可将导线焊接于背面对应的焊盘,同时在四个焊盘的四周设置了防护框结构,进一步对焊盘进行保护,降低产品的不良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盖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PCB板;2、正极焊盘;3、负极焊盘;4、V焊盘;5、G焊盘;6、防护框;7、安装条;8、转动槽;9、薄片扣;10、线孔;11、防护盖;12、拨盖片;13、拨片孔;14、椭圆插片;15、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焊连接器PCB板,包括PCB板1,所述PCB板1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正极焊盘2和负极焊盘3,所述PCB板1另一侧面的下端两边角处分别设置有V焊盘4和G焊盘5,所述正极焊盘2、负极焊盘3、V焊盘4和G焊盘5四周均设置有防护框6,四个所述防护框6规格一致且均为一侧边开口的方形框体,四个所述防护框6框口处两相对侧边之间均通过安装条7固定连接,四个所述防护框6的两相对内框边均开设有一个转动槽8,四个所述安装条7上端边均嵌入安装有薄片扣9,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条7上方的两个薄片扣9之间关于其所在的安装条7上端面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分布,四个所述安装条7两相对侧边均贯穿开设有若干线孔10,位于同一个所述安装条7内的若干线孔10之间等距离设置,四个所述防护框6上方均设有一个防护盖11。
其中,四个所述防护盖11上端面中部偏侧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拨盖片12,四个所述拨盖片12两相对侧边之间均贯穿设有拨片孔13。
其中,四个所述安装条7规格一致,并且四个所述安装条7的高度分别小于四个防护框6的高度,四个所述防护盖11的端部均设置为阶梯状,四个所述防护盖11的端部分别与四个安装条7相适配设计。
其中,四个所述防护盖11端部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椭圆插片14,两个所述椭圆插片14分别与两个薄片扣9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设置,四个所述防护盖11两相对侧边均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5,若干所述转动轴15分别与若干转动槽8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设置,四个所述防护盖11均通过两个转动轴15和两个转动槽8分别与四个防护框6转动设置。
其中,所述正极焊盘2、负极焊盘3、V焊盘4和G焊盘5均通过铜箔与PCB板1固定焊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器电路板的背面增加下正极焊盘2和负极焊盘3,当出现焊接不良,或焊盘脱落时,可将导线焊接于背面对应的V焊盘4和G焊盘5上,同时在正极焊盘2、负极焊盘3、V焊盘4和G焊盘5的四周均设置了防护框6,进一步对正极焊盘2、负极焊盘3、V焊盘4和G焊盘5进行限位保护,防止脱落以及外力损坏,降低产品的不良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7001.3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62708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H05K 1/02
专利分类号:H05K1/02;H05K1/11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东莞市永浩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永浩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土塘村江冲路
发明人:唐巍;杨加和;李伶琦
第一发明人:唐巍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永浩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曹明兰
代理机构:4441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