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卉(西宁市阳光小学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它也是最具人文特性的学科,在语文学科里能够折射出很多的以人为本的特性,所以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教育意义,在语文知识学习时也应当注重生命教育意义的学习。这对语文教师也是有一定挑战的,需要在教学引以为重。让学生在学习时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含义,并且让学生养成爱惜生命的理念。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82-01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是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把生命放在首位。因此,生命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阅读文本为例,教师在分析和讲解文本的过程中,要寻找恰当的突破口进行生命意识教育,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倡学生不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进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学生应对文本进行大胆的个性解读,这是生命意识的体现。当前语文教育,正因为缺少人性的滋润而逐渐地生硬,逐渐消逝了应有的温情。面对当前生命异化和教育中生命意识缺乏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生命化”。
1.体验生命。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双相互通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抓住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引导他们在无数或习以为常、或难得一见的生命动态中感受各种生命有声有色的勃发;抓住每一个事件,让学生尝到生命的酸甜苦辣,明确地认识到有着生命教育精神渗透的语文阅读才是一种生命的活动。
2.生命意识的培养。要更好地实现“生命”主题教育的渗透,就应该深挖文本,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来说,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上,那么蕴涵其中的“诗仙”李白身上的那种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却仍不放弃自我,在山水间寻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难以为学生体会感悟,也错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我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孤”“独”等古诗中关键字眼的理解体味诗中李白的孤独,联系李白在不同时期所作的诗,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二、加强习作教学,努力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借着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我们无疑应该在反思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于写作教学中,重构“生命化”的写作教学。因此,保证写作教学“生命化”的第一要务是教师必须明确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自由的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过去写作教学中对文章形式、章法、技巧等的过分要求和训练,尽量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生活和看法,并逐渐使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出的对生命的关注与思索成为学生生命的一种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三、结合现实生活,延伸生命价值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能热爱生活,才能追求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价值究竟该如何体现?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关注和思索的问题。发掘生命的深度,让语文进入每个学生的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延伸他们的生命价值。
让学生思考信仰与人生的问题,懂得如何善待自己、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与家人和睦相处,通过写周记的方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看法,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体验着生命的意义,诠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假造一份美好。谁都难免遇到不幸和坎坷,但我们没有理由就此放弃生命。这也许正是命运给我们设置的磨炼机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坚强。也许,“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挫折是我们的恩人”,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有希望存在,只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说不定就会有人生的奇迹发生。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健康积极,充满热情的语文学习中展现自己生命的光亮。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蒋洁蕾.论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及教学方法――以人教社2001版小学《语文》为例[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2]吴宇晖.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