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沉积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温化学气相沉积,TiC,TiN复合沉积层,磨损行为
复合沉积层论文文献综述
王少龙,江南[1](2018)在《M42高速钢表面HT-CVD TiC/TiN复合沉积层的磨损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扩大M42高速钢的应用范围,以TiCl4-CH4-N2-H2为反应体系,采用高温化学气相沉积法(HT-CVD)在M42高速钢表面制备了TiC/TiN复合沉积层。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载荷条件下该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分析了其磨损行为与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加,TiC/TiN复合沉积层的摩擦系数和平均磨损率呈"台阶"式增长,耐磨性能逐渐下降;当载荷由10 N增至15 N时,由于TiC/TiN复合沉积层表面氧化层的润滑-减摩作用,有效地减缓了磨损表面裂纹的扩展与部分沉积层的剥落,而使摩擦系数与平均磨损率增幅较小,耐磨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8年08期)
赵远涛[2](2018)在《电沉积Ni—xAl—yTi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耐磨损及抗高温氧化等性能,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的叁元镍基复合沉积层被广泛探索与研究。叁元镍基复合沉积层的组织结构对其性能表现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叁元镍基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本文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把微米Al/Ti颗粒共沉积到镍沉积层中,制备了Ni—xAl—yTi叁元复合沉积层,研究了电沉积参数、Al/Ti混合颗粒浓度及Al/Ti颗粒比例对叁元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内应力及性能表现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对Ni—x Al—yTi复合沉积层的组织结构与内应力的形成机制与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Rietveld全谱拟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电沉积工艺对Ni—x Al—yTi复合沉积层晶粒大小与织构的影响。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XRD实测极图验证了Rietveld全谱拟合方法的准确性。随着电流密度的降低、Al/Ti混合颗粒浓度的升高及Al/Ti颗粒比例的降低,Ni—xAl—yTi复合沉积层的晶粒尺寸减小,[200]丝织构逐渐消失。Al/Ti颗粒的加入对Ni—xAl—yTi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HR-TEM),研究了Al、Ti两种颗粒与镍基体晶粒界面的状况。发现,Al颗粒表面覆盖了一层氧化铝非晶层,使得Al颗粒周围的镍基晶粒以“包覆生长”机制包覆Al颗粒生长,而镍基晶粒以“直接生长”机制在Ti颗粒表面形核长大。镍基晶粒不同的生长机制使得Al、Ti两种颗粒对Ni—xAl—yTi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相对Al颗粒而言,Ti颗粒对Ni—xAl—yTi复合沉积层的织构、晶粒大小及微观应变有更强烈的制约作用。本文利用改进的X射线应力分析方法,研究了Ni—x Al—yTi复合沉积层内应力随电流密度、Al/Ti混合颗粒浓度及Al/Ti颗粒比例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电流密度的减小(在100 g/L、Al/Ti=1/1下)与Al/Ti混合颗粒含量的增加(在5 A/dm~2、Al/Ti=1/1下),复合沉积层的表层内应力由负应力转变为正应力,且应力值逐渐增加;随着Al/Ti比例的降低(在1 A/dm~2、200 g/L下),复合沉积层的表层内应力均为正应力,且应力值逐渐增加。在沉积生长过程中,Ni—x Al—yTi复合沉积层的内应力由负应力向正应力逐渐转变,且应力值逐渐增加。利用HR-TEM发现,Ti颗粒引起了周围镍基晶粒较大的内应力,产生了较多的镍孪晶组织,而Al颗粒周围的镍基晶粒具有较小的内应力。研究了电沉积工艺对Ni—xAl—yTi复合沉积层的表面硬度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流密度的减小、Al/Ti混合颗粒浓度的增加及Al/Ti颗粒比例的降低都促进了Ni—x Al—yTi复合沉积层硬度的提高。纯镍沉积层的表面硬度在211.7 HV_(0.025)左右,而颗粒含量较高的Ni—xAl—yTi复合沉积层(在1 A/dm~2、100 g/L、Al/Ti=1/1,5 A/dm~2、200 g/L、Al/Ti=1/1与1 A/dm~2、200 g/L下)的表面硬度可达400 HV_(0.025)以上(在Al/Ti=0/1、1 A/dm~2、200 g/L下,复合沉积层硬度高达521.4 HV_(0.025))。纯镍沉积层的耐腐蚀性能较差,容易发生局部腐蚀,而Al/Ti颗粒的加入提高了Ni—xAl—y Ti复合沉积层的耐腐蚀性能。在低电流密度、100 g/L、Al/Ti=1/1,5 A/dm~2、200 g/L、Al/Ti=1/1与1 A/dm~2、200 g/L下,Ni—xAl—yTi复合沉积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相对纯镍沉积层都能够降低一个数量级。复合沉积层耐腐蚀性能的提高,主要是因为Al、Ti颗粒的加入与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的转变。颗粒加入与组织结构转变能够改变沉积层腐蚀过程,抑制局部腐蚀,从而提高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滨瑜[3](2017)在《超声场中脉冲电铸Ni-TiN纳米复合沉积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通过研究工艺参数对镀速的影响,优选出镀液优化配方,在此基础上,添加纳米TiN粒子,添加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引入超声波场进行搅拌,制备出性能优良的Ni-TiN纳米镀层。并探讨了纳米TiN粒子含量、超声功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等工艺参数对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镀液中硫酸镍含量240 g/L,电流密度0.6 A/dm2,TiN粒子浓度6 g/L,占空比50%,镀液温度50℃,超声波功率180 W,pH值4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镀速。针对制备出的Ni-TiN纳米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对热处理前后的镀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进行物相检测,并利用腐蚀法对镀层孔隙率进行测试。通过热处理方法,提高了Ni-TiN纳米镀层的显微硬度,同时也优选出了最佳热处理温度。结果表明,Ni-TiN纳米镀层热处理后的耐磨性变化与复合沉积层经过热处理后硬度变化有关,当热处理温度为400℃×0.8 h、纳米粒子含量6 g/L时,制备的Ni-TiN纳米镀层镀态显微硬度为732 HV,热处理后显微硬度高达981 HV,耐磨性最佳。热处理400℃×0.8 h时,镀层金属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但在此过程中TiN粒子始终保持晶态结构,复合镀层最后转变为Ni、Ni O和TiN平衡相;由XRD衍射分析可知,在此过程中纳米TiN粒子始终保持不变。经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超声波功率下制备Ni-TiN纳米镀层表面形貌分析,超声波功率对镀层表面形貌影响较大,当超声波功率为180W时,镀层表面较为平整。(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6-07)
李鹏辉,李波,张群莉,杨理京,李祉宏[4](2016)在《超音速激光沉积与激光熔覆WC/SS316L复合沉积层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音速激光沉积(SLD)和激光熔覆(LC)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WC/SS316L复合沉积层,对沉积层的宏观形貌、WC分布、显微组织、相成分及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C多道搭接的沉积层中有明显的宏观裂纹,而SLD沉积层表面平整致密,无宏观缺陷。在LC沉积层中,陶瓷相WC呈部分聚集的不均匀分布,而在SLD沉积层中,陶瓷相WC呈弥散状的均匀分布。LC沉积层组织成分分布不均匀,且产生了有害相,而SLD沉积层保持了沉积粉末原有的组织和性能,且表现出形变强化效果。SLD沉积层的摩擦系数比LC沉积层低28%,表现出较优的抗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6年11期)
武慧慧[5](2015)在《Ni-P-GO化学复合沉积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复合镀是在原始的化学镀基础上加入粒子的镀层。化学复合镀利用粒子特性,如高硬度,自润滑性,高稳定性,来提高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等性能。石墨烯具有稳定的二维结构,被称为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拥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本文将氧化石墨烯作为第叁相粒子添加到化学镀液中制备Ni-P-GO复合沉积层,系统的研究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耐磨性、耐蚀性。本文采用Hummers法自制氧化石墨烯,并对其进行TEM、AFM、FTIR、Raman、XRD表征。通过AFM表征,发现自制的氧化石墨烯厚度约为5nm。红外表征显示氧化石墨烯具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有助于氧化石墨烯溶于水中,避免团聚现象的产生。本实验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化学镀液中,以机械搅拌制备镍磷氧化石墨烯化学复合镀层。并利用SEM、EDS、XRD、力学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本论文通过XPS中碳含量的变化,初步确定氧化石墨烯已经进入镀层之中。对腐蚀后的镀层进行拉曼测试,通过对比,发现腐蚀后的镀层呈现和石墨烯相似的曲线,表明氧化石墨烯进入镀层的过程中被还原剂还原成为石墨烯。但是由于反应不完全,石墨烯存在一定的结构缺陷。经过XRD测试表明,Ni-P-GO复合沉积层的组织结构为非晶结构。经过200℃热处理后,镀层呈现出向晶体转变的趋势。热处理400℃后,镀层析出Ni3P和Ni相,转变为晶体结构。热处理600℃,晶体析出更加明显。镀层的组织结构在热处理后发生改变,为性能的提升打下了基础。利用力学测试仪测试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明显低于化学镀层,摩擦系数与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达到40 mg/L时,摩擦系数最低。更高的添加量反而使摩擦系数升高,这是因为过多的GO团聚在一起,致使摩擦性能的下降,这和显微硬度的测试结果相似。对镀层腐蚀性能的测试采用Tafel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两种测试方法均证明复合涂层的耐蚀性更好,特别是热处理后的涂层。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在400℃的热处理时最好。(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期刊2015-05-20)
崔媛[6](2015)在《脉冲电沉积Ni-Cr复合沉积层的制备及其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Cr纳米复合沉积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沉积层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为标准利用正交实验优化脉冲电沉积的参数,包括占空比、频率和周期。实验结果显示:当正向脉冲平均电流密度i_m为2.0A/dm~2,占空比r为50%,频率f为500Hz时所获得的复合沉积层耐蚀性能最优异。利用沉降实验、粒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明胶的加入对Ni-Cr复合镀层中Cr复合量、镀层显微结构和形貌以及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4g/L明胶的加入能增加纳米铬颗粒在沉积液中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减小Cr颗粒在沉积液中的团聚,因此,在电沉积过程中Cr颗粒的粒径细小能够使其在脉冲导通时间内镶嵌于基质金属表面不会脱落,即使在脉冲关断的时间也不会使Cr颗粒从基体表面脱落,所以明胶的加入可以提高镀层中Cr的复合量,而复合沉积层中耐蚀性能的一个影响因素是镀层中粒子的含量,因为明胶的加入提高了Cr的复合量,所以其耐蚀性能也大大提高。通过硬度试验和磨损试验研究Ni-Cr复合沉积层中Cr的复合量对镀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r颗粒的加入能够增加Ni-Cr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且随着Cr复合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增大;纳米Cr颗粒的加入能够提高Ni-Cr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且随着Cr复合量的增大,镀层的耐磨性能增强,体积磨损量减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1-01)
刘茜[7](2014)在《镍—铬纳米复合电沉积层的制备及其腐蚀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i-Cr纳米复合镀层是一种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的耐蚀性镀层,决定该复合镀层耐蚀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镀层中纳米Cr的含量,如何提高镀层中纳米Cr的含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表面分散剂的改性、传统电沉积法、沉降电沉积法制备Ni-Cr纳米复合镀层,对镀层性能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分别利用阴离子表面分散剂(SDS)、阳离子表面分散剂(CTAB)、天然高分子表面分散剂(Arabic Gum)叁种表面分散剂对纳米Cr粒子进行预处理,研究其Zeta电位变化规律、沉降规律以及电镀后镀层中纳米粒子含量的变化(EDS分析),发现阿拉伯胶(Arabic Gum)的添加能够显着提高纳米粒子在水中的Zeta电位,使其悬浮稳定性明显提高,从而在进行沉降实验时可以保持最长时间悬浮,电镀后镀层中能够获得最高的纳米Cr的含量。相对于传统电沉积(CEP),采用沉降电沉积法(SCD)在镀液中纳米Cr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就可获得纳米Cr含量高的镀层。通过优化电镀工艺参数获得最佳工艺参数镀液中纳米Cr的浓度为:20g/L,电流密度3A/dm~2,搅拌速度为170rpm, pH为5.5。在镀层中纳米粒子Cr含量相近的情况下,利用沉降电沉积法制备的镀层更为致密、平整、耐蚀性明显提高。.采用电化学测试、S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 Cr粒子的尺寸和在镀层中的含量对镀层表面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复合镀层Cr粒子尺寸的减小,镀层耐蚀性显着提高,随着镀层中Cr粒子含量的增加Ni-Cr复合镀层的表面越平整致密,耐蚀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3-06)
李阳[8](2013)在《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和镍—铬复合沉积层的制备及其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喷射电沉积技术,分别使用直流和脉冲电流制备了纳米镍沉积层。采用TEM测试技术对沉积层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Mott-Schottky曲线和零电荷电位(PZFC)测试技术研究了电流类型对沉积层的耐蚀性能、表面钝化膜的半导体性和氯离子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流电流相比,脉冲电流具有细化晶粒和促进孪晶结构形成的作用,不会改变沉积层表面钝化膜的半导体类型(p型半导体),但会降低表面钝化膜中的载流子密度和点缺陷扩散系数,使表面更难吸附氯离子,钝化膜更加完整致密,从而提高了镍沉积层的耐蚀性能。通过向镀液中加入光亮剂(糖精和1,4丁炔二醇)制备了超细纳米晶镍沉积层,采用SEM、TEM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分别对沉积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结构和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层表面致密平整,平均晶粒尺寸仅为10nm,组织中无孪晶结构,与无光亮剂镀液中获得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为80nm,组织中有孪晶结构)相比,晶粒细化显着降低了沉积层的耐蚀性能。为了探究产生这种反常“尺寸效应”的原因,将从不含光亮剂镀液中制备的纳米晶镍沉积层进行系列等温退火处理,获得不同晶粒尺寸和显微结构的试样,研究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晶粒细化对沉积层腐蚀性能的影响远小于孪晶结构的影响,孪晶密度越高,沉积层的耐蚀性能越好,揭示了孪晶结构是影响沉积层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在电沉积溶液中添加纳米铬颗粒,使用脉冲喷射电沉积技术制备出纳米晶镍-铬复合沉积层,采用SEM、TEM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分别研究了铬颗粒对复合沉积层表面形貌、显微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沉积层的表面形貌由纯镍沉积层的金字塔状转变为菜花状,但是沉积层的晶粒尺寸变化不大,沉积层中铬的含量为2.24at.%,纳米铬颗粒高度弥散分布在复合沉积层中,使复合沉积层的耐蚀性能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3-01-09)
张德颖[9](2011)在《超声场中旋转阴极电铸纳米复合沉积层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电铸是利用复合电沉积原理和电铸工艺来制造复合材料及零件的一种精密制造技术。用纳米颗粒替代微米颗粒进行复合电铸可以显着提高复合沉积层的显微硬度、减摩耐磨、抗高温氧化及耐腐蚀等性能。但纳米颗粒在复合电铸过程中易发生团聚,使其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超声波辅助复合电铸中采用阴极旋转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纳米颗粒团聚,有望提高复合沉积层的综合性能。本论文选用稀土氧化铈(CeO_2)纳米颗粒作为电铸液中的悬浮颗粒,开展了超声场中旋转阴极电铸纳米复合沉积层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电铸工艺方法和参数对复合沉积层中纳米颗粒含量的影响,确定了电铸Ni-CeO_2纳米复合沉积层的适宜工艺参数,即:CeO_2纳米颗粒添加量40g/L,阴极电流密度4A/dm~2,阴极旋转速度1200rpm,超声波功率300W、频率45kHz,磁力搅拌速率1000rpm,电铸液温度45℃。分析了电铸方法和工艺参数对沉积层表面形貌和结晶取向的影响。在超声场中旋转阴极电铸制备的复合沉积层晶粒细小,组织均匀致密,CeO_2纳米颗粒在复合沉积层中呈均匀弥散分布。超声波和旋转阴极可以改变沉积层晶粒结晶的择优取向。对比研究了纯Ni沉积层和无超声-静止阴极、旋转阴极、超声、超声-旋转阴极电铸制备的Ni-CeO_2纳米复合沉积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超声场中旋转阴极电铸制备的Ni-CeO_2纳米复合沉积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这表明CeO_2纳米颗粒、超声波及旋转阴极的共同作用使得复合沉积层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分析了纳米颗粒、超声波和旋转阴极在复合沉积层中的作用机理。纳米颗粒弥散分布在复合沉积层中成为了新晶核的生长点,同时抑制晶粒的过大生长,达到细晶强化的作用;并且纳米颗粒作为第二相硬质点使得晶粒产生位错,造成复合沉积层晶格扭曲变形,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超声波和旋转阴极的共同作用促使纳米颗粒在电铸液中均匀分散及在复合沉积层中的弥散分布,从而进一步细化沉积层晶粒,提高复合沉积层的性能。本论文通过研究,获得了性能优良的Ni-CeO_2纳米复合沉积层及其制备工艺,可为超声波和旋转阴极在纳米复合电铸中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谭勇,刘常升,于晓中[10](2011)在《Ni伴随WC颗粒复合沉积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结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intermediate layer was prepared by nickel doped with WC particles electroplating.The parameters,including current density and temperature,were studied.The measured methods,which consisted of surface roughometer and SEM,were used to character the roughness and micrograph.Based on the results,it was shown that the optimized parameters of the composite were as follows,temperature 65 ℃,current density 5 A/dm2 and pH 6.5.In the range of optimized parameters,the roughness Ra was from 4.5 to 6.7 μm.From the SEM micrograph,the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were well distributed.The nickel content,which affected the binding force,was determined by the electroplating time.(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复合沉积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耐磨损及抗高温氧化等性能,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的叁元镍基复合沉积层被广泛探索与研究。叁元镍基复合沉积层的组织结构对其性能表现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研究叁元镍基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本文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把微米Al/Ti颗粒共沉积到镍沉积层中,制备了Ni—xAl—yTi叁元复合沉积层,研究了电沉积参数、Al/Ti混合颗粒浓度及Al/Ti颗粒比例对叁元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内应力及性能表现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对Ni—x Al—yTi复合沉积层的组织结构与内应力的形成机制与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Rietveld全谱拟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电沉积工艺对Ni—x Al—yTi复合沉积层晶粒大小与织构的影响。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XRD实测极图验证了Rietveld全谱拟合方法的准确性。随着电流密度的降低、Al/Ti混合颗粒浓度的升高及Al/Ti颗粒比例的降低,Ni—xAl—yTi复合沉积层的晶粒尺寸减小,[200]丝织构逐渐消失。Al/Ti颗粒的加入对Ni—xAl—yTi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HR-TEM),研究了Al、Ti两种颗粒与镍基体晶粒界面的状况。发现,Al颗粒表面覆盖了一层氧化铝非晶层,使得Al颗粒周围的镍基晶粒以“包覆生长”机制包覆Al颗粒生长,而镍基晶粒以“直接生长”机制在Ti颗粒表面形核长大。镍基晶粒不同的生长机制使得Al、Ti两种颗粒对Ni—xAl—yTi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相对Al颗粒而言,Ti颗粒对Ni—xAl—yTi复合沉积层的织构、晶粒大小及微观应变有更强烈的制约作用。本文利用改进的X射线应力分析方法,研究了Ni—x Al—yTi复合沉积层内应力随电流密度、Al/Ti混合颗粒浓度及Al/Ti颗粒比例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电流密度的减小(在100 g/L、Al/Ti=1/1下)与Al/Ti混合颗粒含量的增加(在5 A/dm~2、Al/Ti=1/1下),复合沉积层的表层内应力由负应力转变为正应力,且应力值逐渐增加;随着Al/Ti比例的降低(在1 A/dm~2、200 g/L下),复合沉积层的表层内应力均为正应力,且应力值逐渐增加。在沉积生长过程中,Ni—x Al—yTi复合沉积层的内应力由负应力向正应力逐渐转变,且应力值逐渐增加。利用HR-TEM发现,Ti颗粒引起了周围镍基晶粒较大的内应力,产生了较多的镍孪晶组织,而Al颗粒周围的镍基晶粒具有较小的内应力。研究了电沉积工艺对Ni—xAl—yTi复合沉积层的表面硬度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流密度的减小、Al/Ti混合颗粒浓度的增加及Al/Ti颗粒比例的降低都促进了Ni—x Al—yTi复合沉积层硬度的提高。纯镍沉积层的表面硬度在211.7 HV_(0.025)左右,而颗粒含量较高的Ni—xAl—yTi复合沉积层(在1 A/dm~2、100 g/L、Al/Ti=1/1,5 A/dm~2、200 g/L、Al/Ti=1/1与1 A/dm~2、200 g/L下)的表面硬度可达400 HV_(0.025)以上(在Al/Ti=0/1、1 A/dm~2、200 g/L下,复合沉积层硬度高达521.4 HV_(0.025))。纯镍沉积层的耐腐蚀性能较差,容易发生局部腐蚀,而Al/Ti颗粒的加入提高了Ni—xAl—y Ti复合沉积层的耐腐蚀性能。在低电流密度、100 g/L、Al/Ti=1/1,5 A/dm~2、200 g/L、Al/Ti=1/1与1 A/dm~2、200 g/L下,Ni—xAl—yTi复合沉积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相对纯镍沉积层都能够降低一个数量级。复合沉积层耐腐蚀性能的提高,主要是因为Al、Ti颗粒的加入与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的转变。颗粒加入与组织结构转变能够改变沉积层腐蚀过程,抑制局部腐蚀,从而提高耐腐蚀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沉积层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少龙,江南.M42高速钢表面HT-CVDTiC/TiN复合沉积层的磨损行为[J].材料保护.2018
[2].赵远涛.电沉积Ni—xAl—yTi复合沉积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3].刘滨瑜.超声场中脉冲电铸Ni-TiN纳米复合沉积层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4].李鹏辉,李波,张群莉,杨理京,李祉宏.超音速激光沉积与激光熔覆WC/SS316L复合沉积层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对比研究[J].中国激光.2016
[5].武慧慧.Ni-P-GO化学复合沉积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
[6].崔媛.脉冲电沉积Ni-Cr复合沉积层的制备及其腐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7].刘茜.镍—铬纳米复合电沉积层的制备及其腐蚀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8].李阳.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和镍—铬复合沉积层的制备及其腐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9].张德颖.超声场中旋转阴极电铸纳米复合沉积层的试验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
[10].谭勇,刘常升,于晓中.Ni伴随WC颗粒复合沉积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显微结构(英文)[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