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斑病论文_周园园,吴治然,贡长怡,韦朝领,张立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斑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斑病,生物学,番茄,特性,基因,吡唑,金叶。

叶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周园园,吴治然,贡长怡,韦朝领,张立新[1](2019)在《茶树链格孢叶斑病的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园叶病的流行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从安徽、福建和湖北省茶区的9个茶树品种上采集代表性茶叶斑病叶,该病害的发病症状与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茶炭疽病相似。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叶片组织分离获得26株菌落形态一致的真菌分离物,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各菌株分生孢子的产生方式和形态特征相似。为进一步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选取2株来自安徽庐江和宣城地区的代表性菌株(EC-6和XBC1-3)进行多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性菌株EC-6和XBC1-3的ITS、gpd、tef-1a基因序列分别与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参考菌株CBS 107.27的序列(KP124300, KP124157, KP125075)相似性为100%、99%和100%,结合菌株形态学观察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证实交链格孢是引起该茶树叶斑病的致病菌。这是在安徽茶区首次发现由致病性链格孢引起茶树叶斑病。(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崔佳,赵丰舟,刘震,曲建楠,刘铜[2](2019)在《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Clpg1基因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Clpg1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Double-joint PCR技术构建融合片段,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获得18株抗潮霉素突变体,经检测得到1株Clpg1基因敲除突变体ΔClpg1。通过与野生型菌株比较,发现ΔClpg1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降低,致病力减弱。这些结果表明Clpg1基因影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调控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致病性。(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周洁,郭凤领,符家平,肖颖,徐绳武[3](2019)在《明日叶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叶斑病病原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而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蔬菜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重点实验室保存的明日叶叶斑病病原菌为材料,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并在室内对11种药剂进行筛选。链格孢(Altezaria alternata)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5℃;适宜pH范围为8~10;最佳氮源为酵母浸出物,最佳碳源为甘露醇;稀释1 000倍的60%苯醚甲环哩水分散粒剂和稀释2 000倍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该病原菌抑制率达50%以上。综合以上结果,明日叶叶斑病病原菌适宜在弱碱性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下生长,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和苯甲嘧菌酯作为田间防治药剂。(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12期)

高存,宋建军,杜朝[4](2019)在《番茄灰叶斑病抗病基因Sm分子标记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抗病纯合体(Sm/Sm)、抗病杂合体(Sm/sm)和感病纯合体(sm/sm)番茄为试验材料,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与抗病基因Sm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寻找酶切位点,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创建新的与番茄灰叶斑病抗病基因Sm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以期为今后番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创建的T050标记稳定、可靠,是一个共显性分子标记,可用于番茄抗病育种的辅助选择中。(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22期)

王世明[5](2019)在《云南不同核桃品种对叶斑病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浙江农业科学》2019年第11期《云南主栽核桃品种对叶斑病的抗性评价》(作者贺占雪等)报道,通过离体接种、聚类分析法分析云南主栽的31个核桃品种对叶斑病病原菌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后,纸皮核桃、云新高原2个品种未发病,夹棉大麻病斑面积最小,为0.6 mm2,圆菠萝的病斑面积最大,为1 175 mm2。以欧式距离2.5为聚类分割点,将云南主栽的31个品种分为16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6个中感品种、1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综上所述,聚类分析结果与接种结果相吻合,说明(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杨绍丽,吴仁锋[6](2019)在《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武汉市番茄大棚番茄叶片和果实上分离出引起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喜光照,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生长适宜pH为7~9,喜欢弱碱性生长环境,供试5种碳源中葡萄糖的利用效果最好,5种氮源中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王永崇[7](2019)在《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姜细菌性叶斑病及其防治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姜细菌性叶斑病又称姜腐烂病、细菌性叶枯病,或烂姜病。姜细菌性叶斑病是生姜的一种重要病害,部分地区发生。发病原因:引发姜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为甘蓝黄单胞菌姜致病变种(图1),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的好氧性细菌,其短杆状的菌体上极生单根鞭毛,有荚膜,不产生芽孢,28℃左右的适温条件下,在(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王树和,周彩勤,张奎望,刘慧迪[8](2019)在《金叶女贞棒孢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系统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见的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棒孢叶斑病病原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进行形态学、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对病叶进行保湿培养,观察病原菌孢子形态和大小;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 pH值、光照及碳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测定其对不同寄主致病性;将病原菌的rDNA-ITS,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多主棒孢在自然发病叶片上形成的分生孢子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具有更多的隔膜且更长。多主棒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5℃不能生长;多主棒孢在pH值为4~11时都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6~8;光暗交替(12 h光照/12 h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多主棒孢能够利用多种碳氮源,对麦芽糖利用率最高,蛋白胨和酵母膏是最适合的氮源。致病性测定表明:金叶女贞上分离C. cassiicola除了侵染金叶女贞外,还可侵染黄瓜Cucumis sativus,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辣椒Capsicum annuum和茄S. melongena,不同植物叶片上的显症时间及病斑大小存在差异,金叶女贞表现最感病。基于rDNA-ITS序列、β-tubulin基因序列和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金叶女贞上分离菌株与黄瓜上分离的菌株归在一个分支,自展支持率为100%。图8表2参24(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吕会霞,李炳生[9](2019)在《绞股蓝叶斑病与花叶病识别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1发病因素绞股蓝叶斑病为真菌性病害,多在病叶、落叶、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而花叶病为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2病症2.1初期症状绞股蓝叶斑病初期,叶缘或叶尖开始呈水浸状。而花叶病幼苗发病时幼叶呈现浓淡不均的绿色病斑,成株期表现为深绿、浅绿相间的花斑。2.2中期症状绞股蓝叶斑病发展到中期,病斑逐渐向中心扩展,而出现黄色枯斑。而花叶病(本文来源于《西北园艺(综合)》期刊2019年06期)

陆德玲,张耀中,黄延昌,张国福,吴亚玉[10](2019)在《两种药剂对冬枣叶斑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对冬枣叶斑病菌的毒力,经山东无棣、沾化,河北黄骅叁地田间喷雾法评价两种药剂对冬枣叶斑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两种药剂的原药均能有效抑制冬枣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在病害发生初期间隔10天连续施药3次后,250g/L吡唑醚菌酯微乳剂2500~1500倍液和250g/L丙环唑乳油3000~1500倍液防效均在80%以上,均以1500倍液防效显着高,达90%以上,二者防效无显着差异。两种药剂对冬枣和有益生物均无不良影响,都可作为防治冬枣叶斑病的较好药剂应用。(本文来源于《落叶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叶斑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Clpg1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Double-joint PCR技术构建融合片段,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获得18株抗潮霉素突变体,经检测得到1株Clpg1基因敲除突变体ΔClpg1。通过与野生型菌株比较,发现ΔClpg1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降低,致病力减弱。这些结果表明Clpg1基因影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调控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致病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斑病论文参考文献

[1].周园园,吴治然,贡长怡,韦朝领,张立新.茶树链格孢叶斑病的病原鉴定[J].植物保护.2019

[2].崔佳,赵丰舟,刘震,曲建楠,刘铜.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Clpg1基因功能验证[J].植物保护.2019

[3].周洁,郭凤领,符家平,肖颖,徐绳武.明日叶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效试验[J].中国瓜菜.2019

[4].高存,宋建军,杜朝.番茄灰叶斑病抗病基因Sm分子标记的建立[J].北方园艺.2019

[5].王世明.云南不同核桃品种对叶斑病的抗性[J].中国果业信息.2019

[6].杨绍丽,吴仁锋.番茄叶斑病和果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7].王永崇.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姜细菌性叶斑病及其防治图谱[J].农药市场信息.2019

[8].王树和,周彩勤,张奎望,刘慧迪.金叶女贞棒孢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系统发育[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9].吕会霞,李炳生.绞股蓝叶斑病与花叶病识别与防治[J].西北园艺(综合).2019

[10].陆德玲,张耀中,黄延昌,张国福,吴亚玉.两种药剂对冬枣叶斑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研究[J].落叶果树.2019

论文知识图

广西兴安植物诊所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油茶叶斑病症状病叶正面病叶背面石韦叶斑病病原菌形态特征1 小叶黄杨叶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1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田间发病症状A...

标签:;  ;  ;  ;  ;  ;  ;  

叶斑病论文_周园园,吴治然,贡长怡,韦朝领,张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