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a_2CO_3胁迫对星星草幼苗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卫乐[1](2021)在《盐碱胁迫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部分代谢产物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盐碱胁迫对北方盐碱地的主要栽培品种‘丰花2号’玫瑰代谢产物的影响,为盐碱地区的玫瑰种植提供可参考依据。以‘丰花2号’玫瑰为材料,根据北方盐碱土的特性,设置 0.2%NaCl、0.4%NaCl、0.6%NaCl 盐胁迫,0.2%Na2CO3、0.4%Na2CO3、0.6%Na2CO3碱胁迫和 0.2%NaCl 和 Na2CO3(1:1)、0.4%NaCl 和 Na2CO3(1:1)、0.6%NaCl 和 Na2CO3(1:1)盐碱混合胁迫,以及无胁迫的CK,研究盐胁迫、碱胁迫、盐碱混合胁迫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的初生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多糖、游离氨基酸和次生代谢产物:多酚、黄酮、花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丰花2号玫瑰花瓣在6月至8月间不同的采收时期,其多酚、黄酮、花青素的含量均有所不同,多酚的含量变化呈下降的趋势,黄酮的含量变化大致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花青素的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2.适度盐胁迫、碱胁迫、盐碱混合胁迫均能不同程度地提升丰花2号玫瑰花瓣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多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四种初生代谢产物的趋势大致呈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最后下降的趋势。在三种胁迫第一周均能显着提升丰花2号玫瑰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为:S3上升27.6%、A3上升28.8%、SA2上升29.7%;可溶性糖提升的峰值集中在第三周分别为:S3上升35.3%、A1上升28.7%,SA1在第四周出现峰值,上升25.0%;多糖S2第二周上升22.7%、A2第四周上升64.3%、SA1第四周上升58.4%。游离氨基酸提升的峰值集中在第四周分别上升了 68.9%、56.3%、26.9%。初生代谢产物上升幅度如下:游离氨基酸>多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丰花2号玫瑰在抵御盐胁迫、碱胁迫、盐碱混合胁迫时会通过花瓣积累较多的初生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多糖、游离氨基酸来提高渗透压进而提升锁水能力来抵御盐、碱、盐碱混合胁迫。3.在适度盐、碱、盐碱混合胁迫下均会不同程度地提升丰花2号玫瑰花瓣的多酚、黄酮、花青素的含量,三种次生代谢产物的趋势大致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其中多酚S3第二周上升12.1%、A2第一周上升8.2%、SA2第一周上升9.1%;盐胁迫促进作用>盐碱混合胁迫>碱胁迫促进作用。黄酮S2第一周上升23.1%、A2第二周14.4%、SA3第二周上升8.0%;盐碱混合促进作用>盐胁迫>碱胁迫。花青素在S1第一周上升24.8%、A2第二周上升9.6%、SA3第二周上升17.8%;盐碱促进作用>盐胁迫>碱胁迫。黄酮的上升幅度>花青素>多酚。丰花2号玫瑰在抵御盐胁迫、碱胁迫、盐碱混合胁迫时同时也会通过花瓣积累较多的次生代谢产物多酚、黄酮、花青素来提高抗氧化性,消除细胞内的活性氧阻止细胞膜被破坏,进而抵御盐、碱、盐碱混合胁迫。4.随着盐胁迫、碱胁迫、盐碱混合胁迫时间的延长,丰花2号花瓣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多糖、游离氨基酸、多酚、黄酮花青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四种初生代谢产物均在第五周出现下降,可溶性蛋白分别下降:盐胁迫4.5%、4.8%、8.6%;碱胁迫下降5.2%、5.8%、6.9%;盐碱混合胁迫下降0.3%、12%、14%,盐碱混合胁迫抑制作用>碱胁迫>盐胁迫。可溶性糖分别下降:盐胁迫14.6%、5.6%、8.5%;碱胁迫下分别下降8%、13.7%、11%;盐碱混合胁迫下分别下降:8.1%、13.8%、11.2%,盐碱混合胁迫抑制作用>碱胁迫>盐胁迫。多糖分别下降:盐胁迫8.5%、17%、12.1%;碱胁迫14.5%、10.1%、7.7%;盐碱混合:23%、20%、6.5%,抑制作用盐碱胁迫>碱胁迫>盐胁迫。游离氨基酸分别下降:盐胁迫下降 24.8%、6.6%、21.6%;碱胁迫 10.4%、0.5%、20.6%;盐碱混合胁迫 2%、12%、4%,抑制作用碱胁迫>盐胁迫>盐碱胁迫。花青素在第五周均出现了下降趋势,各处理在盐胁迫、碱性胁迫、盐碱混合胁迫下分别下降:11.5%、16.6%、17.5%、5%、24%、17%、16.8%、9%、14%,抑制作用盐胁迫>碱胁迫>盐碱胁迫。多酚在第四周均出现了下降趋势,各处理在盐胁迫、碱性胁迫、盐碱混合胁迫下分别下降:10%、12%、4%、20%、10.2%、24%、10%、22%、14.7%。黄酮在第五周均出现了下降趋势,各处理在盐胁迫、碱性胁迫、盐碱混合胁迫下分别下降:26%、25%、25%、16%、10%、26%、23%、18%、26%,抑制作用盐胁迫>盐碱胁迫>碱胁迫。
彭晓媛[2](2020)在《蓖麻子叶与根响应碱性盐(NaHCO3)胁迫的生理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文中指出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一年生或多年生大戟科蓖麻属草本植物,种子含油量高达50%以上,属能源植物。此外,蓖麻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土壤干旱、盐碱等逆境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东北盐碱地区土壤改良与生态环境建设。一般来说,早期幼苗(子叶出土过程)生长阶段是植物对逆境胁迫条件最为敏感的时期,直接影响到植物能否在盐碱逆境下存活。一直以来,人们在关注植物子叶的贮藏、转运营养和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忽视了其在早期幼苗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加之根是感应盐碱胁迫的首要部位,对植物响应胁迫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着重考察蓖麻子叶出土过程中子叶与根对碱性盐(NaHCO3)胁迫的生理响应,从生理和蛋白质组水平上解析两者对碱性盐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以及耐逆过程中的相互关联,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蓖麻抗逆分子机理以及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科学依据。(1)碱性盐胁迫使蓖麻子叶和根的生物量均显着降低(P<0.05),并且根的生物量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其中,90 mM碱性盐胁迫下子叶和根的鲜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 28%和47%。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受到碱性盐胁迫的影响,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分别较对照下降了 31%、42%和26%。低浓度NaHCO3胁迫时,根系活力比对照组增加了 3 8%,而高浓度NaHCO3胁迫使根系活力比对照组降低了 42%,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升高,根系活力明显受到抑制。(2)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升高,蓖麻子叶和根中的Na+、Ca2+和Mg2+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而K+含量则不断下降;蓖麻根系吸收大量Na+,与此同时会抑制K+吸收和运输,破坏离子平衡,其中90 mM碱性盐胁迫下的K+被抑制了 52%。渗透物质的积累可以作为一种蓖麻幼苗响应碱性盐胁迫的生理适应策略,表现为子叶的脯氨酸含量随胁迫的增加而显着升高(P<0.05),高浓度NaHCO3胁迫下的子叶与根中脯氨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9和1.7倍。子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3)蓖麻在NaHCO3胁迫下会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来消除胁迫造成的伤害,子叶的APX及根的SOD和POD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其中APX的活性发生了显着变化(P<0.05),90 mM NaHCO3胁迫下子叶的APX是对照组的3倍,根中APX为对照组的1.7倍。子叶中的SOD和根中的CAT活性随着碱性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同时子叶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子叶在90 mM碱性盐胁迫下的MDA含量比对照组下降了 39%,这可能是氧自由基无法被清除而造成细胞膜的损伤。(4)通过MALDI-TOF/TOF共鉴定40个有效结果。在蓖麻子叶中有15个差异蛋白质,根中有25个差异蛋白质。子叶中有10个差异蛋白质表达丰度上调,5个差异蛋白质表达丰度下调;而根中有14个差异蛋白质表达丰度上调,11个差异蛋白质表达丰度下调。依据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发现,碱性盐胁迫主要影响根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胁迫防御、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等过程。根中的40S核糖体蛋白S20在根中的表达丰度下降,可能是根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与rRNA结合的核糖体蛋白减少而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蛋白质的加工和修饰过程可能受到了抑制。碱性盐胁迫主要影响子叶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胁迫防御和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降解过程。核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激活酶是参与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在碱性盐胁迫的子叶中表达丰度降低。子叶和根中的关于胁迫防御相关蛋白如胚胎晚期丰富蛋白LEA14-A的表达丰度都增加。子叶可能通过一些光合作用、防御和能量相关的蛋白的表达来应对碱性盐胁迫;根不具备光合作用,但是会通过一些其他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来调节代谢途径。子叶和根具有不同的响应碱性盐胁迫的机制,是既不同又相互补充共同应对胁迫的。
穆永光[3](2016)在《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文中提出植物在自然环境中常常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胁迫,盐碱胁迫是最常见的环境胁迫之一。土壤盐碱化是引起盐碱胁迫的主要原因,给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严重损失。研究植物的盐碱耐性对于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改良和利用盐渍土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盐碱土壤中典型中性盐Na Cl和碱性盐Na2CO3分别模拟盐胁迫和碱胁迫,以抗逆性较强的多年生灌木紫穗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以及自然盐碱土壤生境紫穗槐生长的变化,以期为充分利用其植物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穗槐种子萌发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在Na Cl胁迫浓度为200m M的范围内,对紫穗槐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显着影响,Na2CO3胁迫浓度只有达到40m M时发芽率才显着降低(P<0.05),但仍保持近80%的较高发芽率。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紫穗槐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均有显着影响(P<0.05),碱胁迫的影响程度大于盐胁迫;但较低浓度的盐胁迫(<100m M)可刺激胚根的生长。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用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对紫穗槐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可促进胚根的生长,提高播种效果。(2)盐胁迫和碱胁迫下紫穗槐胚根对Na+的吸收程度相对较低,使胚根胚芽Na+含量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胁迫下(100m M Na Cl、20m M Na2CO3)的含量水平。胚根对Na+和Cl-的吸收程度不同,在环境中Na+和Cl-含量相同情况下,胚根胚芽中有渗透调节作用的Cl-含量是有毒害作用的Na+含量的18倍。胚根胚芽的K+、Mg2+含量和Na+/K+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适应盐胁迫和碱胁迫,但K+、Mg2+含量,以及NO3-、H2PO4-和SO42-在盐胁迫和碱胁迫下变化却不同。可溶性糖和有机酸是响应盐碱胁迫的渗透调节物质,碱胁迫下的有机酸响应程度大于盐胁迫;而游离氨基酸总量对缓解盐碱胁迫没有发挥作用。8种有机酸中酒石酸是主要组分,各组分在盐胁迫和碱胁迫下积累变化不同,盐胁迫下大量积累酒石酸,碱胁迫下柠檬酸、苹果酸、乙酸、草酸、甲酸、乳酸积累量均显着增加(P<0.05)。16种游离氨基酸中,精氨酸、丙氨酸、苏氨酸是盐胁迫下的响应溶质,谷氨酸、苏氨酸是碱胁迫下的响应溶质。种子萌发所受胁迫影响程度是高p H值>渗透胁迫>离子胁迫。(3)紫穗槐果皮含有大量脂类物质,对种子萌发有显着影响。盐胁迫下,去除果皮后能显着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并明显缩短种子发芽时间(P<0.05),可加快幼苗的建成,减少萌发过程中所受胁迫时间,并提早由异养过度到自养,积累更多阴离子和有机溶质来适应盐胁迫。因此,在中性盐土壤中种植紫穗槐时,可采用去除果皮进行播种,以提高种植效果。而在碱胁迫下受吸收大量Na+和高p H值影响,生长受到抑制,因此不适合去除果皮播种。不同萌发条件对种子萌发有显着影响,砂培法胚根、胚芽的长度和生物量均显着高于纸培法(P<0.05)。砂培条件下能够很好地保持处理液浓度,有利于固定幼苗,还能减少其他矿质元素的干扰。因此,在进行胁迫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实验时,特别是研究根系发达的植物,建议采用砂培法。(4)对有害离子吸收程度相对较低,并将更多有害离子积累在茎和总叶柄中,营养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相对发生变化是紫穗槐幼苗适应盐碱胁迫的响应策略。盐碱胁迫抑制紫穗槐幼苗根和茎叶的生长,但适宜浓度盐碱胁迫可刺激根的伸长。盐碱胁迫下生物量分配的规律是:在地下与地上分配上优先分配于根的生长,在地上生物量分配上优先于小叶的生长。盐胁迫和碱胁迫导致幼苗的光合能力降低,但适宜盐胁迫(50m M)可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而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P<0.05)。根对Na+的吸收程度相对较低,并将吸收到体内的大量Na+区隔在茎和总叶柄中,从而保持根和小叶的Na+含量相对稳定。不同器官中K+、Ca2+与Mg2+含量在盐胁迫和碱胁迫下有不同变化,但盐胁迫下小叶的K+、Ca2+与Mg2+含量没有显着变化或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有利于维持小叶的正常生理功能。除盐胁迫下积累大量Cl-外,盐胁迫和碱胁迫下阴离子的响应均不明显。盐胁迫和碱胁迫下根和小叶可溶性糖积累显着增加,碱胁迫下根的可溶性糖的增加幅度更大;各营养器官的可溶性糖分布规律发生变化,对照为根<茎<总叶柄<叶,而盐碱胁迫下为茎<根<总叶柄<小叶。(5)紫穗槐在松嫩自然盐碱土壤生境中生长状况良好,表现出一定的耐盐碱性,在土壤p H值8.65、电导率87u S/cm左右的盐碱生境可以正常生长,根系发达并具有根瘤能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结构,因此可以作为植树造林的灌木树种在松嫩地区盐碱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种植。(6)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相比较,盐胁迫对胚根胚芽长度的影响大于幼苗根长和株高,而对幼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大于胚根胚芽;碱胁迫对胚根长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均大于幼苗根,而对胚芽长度和生物量的影响小于幼苗茎叶。幼苗根对Na+吸收程度比胚根相对更低;K+含量均保持相对稳定,胚根胚芽的Na+/K+显着高于幼苗。Na+含量及Na+/K+可能是种子萌发比幼苗生长对盐碱胁迫更为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积累Mg2+和无机阴离子是紫穗槐种子萌发和幼苗响应盐碱胁迫的不同点,积累可溶性糖是种子萌发和幼苗响应盐碱胁迫的共同点。
尚培培,李丰先,周宇飞,彭峥,高铭悦,韩熠,许文娟,黄瑞冬[4](2015)在《混合碱(NaHCO3和Na2CO3)胁迫对高粱幼苗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高粱耐碱品种(四杂25号)和碱敏感品种(龙杂9号)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内营养液培养,研究不同浓度混合碱(Na HCO3和Na2CO3摩尔比为9∶1)胁迫对高粱幼苗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和离子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碱浓度和p H值的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叶片和根系中均有显着增加;四杂25号叶片和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增幅大于龙杂9号,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高于根系;随碱胁迫浓度的增加,两个高粱品种叶片和根系中Na+的浓度显着增加,而K+和Ca2+浓度显着减少,四杂25号K+和Ca2+浓度减小程度小于龙杂9号;叶片离子中以K+的含量最大,而根系中以Na+的含量最大,说明高粱幼苗叶片和根系所需平衡渗透势的阳离子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根系受碱胁迫的破坏程度较叶大,其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能力弱于叶片,说明高粱根系对碱胁迫更加敏感。
丁楚楚,黄鑫,金彗莉,李雪华,胡玉龙,赵苹艺,孙存华[5](2015)在《Na2CO3胁迫对藜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不同浓度Na2CO3胁迫对藜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用0.15%、0.30%、0.45%Na2CO3溶液对藜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藜幼苗生理特性发生明显变化: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与丙二醛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显着提高;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比较可知,高浓度、长时间的碱性盐胁迫会对藜造成一定的损伤。
黄宇[6](2013)在《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系Na2CO3胁迫应答基因的鉴定》文中研究表明盐生植物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的耐盐碱能力较强,是分离和鉴定耐盐基因和研究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的优选材料。本研究利用cDNA Macroarray技术对盐碱地星星草根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中的275个克隆进行差异表达克隆的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PCR技术从macroarray杂交筛选出的盐碱地星星草根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差异表达克隆中进一步筛选Na2CO3胁迫应答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利用cDNA Macroarray技术对盐碱地星星草根系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中的275个克隆进行差异表达克隆的筛选,到共94条上调表达unigene序列。Blastx分析结果显示,共有70个unigene序列与已知基因有较高相似性;有24条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序列无任何相似性,可视为新基因。2.将macroarray杂交筛选出的盐碱地逆境胁迫下星星草根的上调表达Unigene按照拟南芥MIPS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共分为17大类,其中,亚细胞定位类占的比例最大,为18.26%,其次为蛋白质结合类,为13.91%,功能未知类也占了较大一部分,为6.09%。筛选出的上调表达unigene在星星草抵御盐盐碱地逆境胁迫的过程中,分别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如能量代谢、糖代谢、蛋白质合成和降解、转录调控以及信号传导等等。3. Macroarray杂交筛选出的一些unigene与植物耐盐性密切相关,如普遍应激蛋白基因、锌指蛋白基因、线粒体蛋白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H+-ATP酶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类光诱导蛋白1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液泡加工酶基因、成熟酶K基因、延伸因子基因。这些基因片段的获得为解析星星草耐盐分子机制,分离星星草耐盐基因提供了重要的信息。4.利用RT-PCR技术分析了Leg、Cytatin、HATPG、GAPDH2、Ring、WD40基因在150mM和200mM Na2CO3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发现这些基因均受到Na2CO3的诱导,可能在帮助星星草根抵御盐碱地逆境中Na2CO3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东慧[7](2012)在《抗碱盐生植物虎尾草和甜土植物棉花应对各种盐碱胁迫时DNA甲基化调节的研究》文中指出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自然界中,土壤的盐化和碱化常常相伴而生,同时存在。许多研究证明盐胁迫和碱胁迫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胁迫,这两种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及生理都有不同的影响,并且植物对这两种胁迫的反应机制也不完全相同。前期虽然有关于虎尾草和棉花的抗盐碱机制报道,但大多集中在生理响应机制方面。目前还没有关于盐、碱胁迫对植物DNA甲基化影响的研究。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artz)是一种较为抗碱的盐生植物,棉花(Gossypium spp)是一种重要的非盐生经济作物。本文利用两种处理方式,从叶和根两种器官水平,从生理响应及DNA甲基化响应两方面来探讨虎尾草和棉花的抗盐、碱机制,其主要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1.盐、碱胁迫在不同的处理时间长度下,对虎尾草体内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影响各有不同。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的复合盐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的复合盐分别处理虎尾草幼苗,通过比较两种胁迫在不同的处理时间长度下,虎尾草体内光合色素、离子含量和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发现随着盐、碱胁迫时间的增加,虎尾草叶片Na+含量逐渐上升,并且碱胁迫下的上升幅度更大。K+含量并没有随着盐、碱胁迫时间的增长而出现明显变化。碱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增长无机阴离子含量逐步降低。虎尾草主要靠琥珀酸的积累来调节长期的盐胁迫,而主要靠积累柠檬酸来调节长期的碱胁迫。总体而言,碱性盐胁迫的影响显着大于中性盐胁迫,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差异性越来越显着。2.与盐胁迫相比,碱胁迫对虎尾草、棉花甲基化的影响更为显着。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的复合盐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的复合盐分别处理虎尾草幼苗,利用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检测到在中性复合盐胁迫后的叶中,DNA甲基化变异频率为0-0.24%,根中为0.09-1.85%,而在碱性复合盐胁迫后的叶中,DNA甲基化变异频率为0-0.41%,根中为0.09-5.48%。在棉花中也发现,盐胁迫对甲基化水平没有影响,而碱胁迫显着降低了棉花的总体甲基化水平。盐胁迫下叶的总甲基化变异频率为1.38%,根的甲基化变异频率为2.20%;碱胁迫下叶的总甲基化变异频率为2.59%,根的总甲基化变异频率为11.44%。本实验从DNA甲基化的角度证实了盐胁迫和碱胁迫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胁迫,因为高pH值的影响,碱胁迫对植物DNA甲基化的影响更为严重。由此说明,在长期的盐碱环境中生长,植物可能通过DNA甲基化的方式来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在不影响DNA序列和基因组稳定性的前提下,来适应和抵抗外界盐、碱环境,这也是一种快速的应对胁迫并对植物体基因组影响较小的进化模式。3.四种单盐及混合盐对虎尾草DNA甲基化的影响明显不同。采用四种单盐(NaCl、Na2SO4、NaHCO3、Na2CO3)及这四种单盐的混合盐(摩尔数比1:1:1:1)分别处理虎尾草幼苗,利用MSAP技术,检测到碱性盐(NaHCO3、Na2CO3)的影响显着大于中性盐的影响(NaCl、Na2SO4);四种单盐混合后对DNA甲基化的影响,在叶中显着大于中性盐和碱性盐的影响,而在根中却表现出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根据不同阴离子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将所有的甲基化变异条带分为8种类型:Na+特异的条带;Cl-特异的条带;SO42-特异的条带;HCO3-特异的条带;CO32-特异的条带;Mix特异的条带;高pH特异的条带;SS(中性盐特异的条带)。在叶中以Mix特异的条带为主,而在根中以高pH特异的条带为主。本文从DNA甲基化的角度证实四种单盐虽然均为Na盐,但因为其特异阴离子的存在,对DNA甲基化的影响也有其特异性,四种单盐混合后作用机制复杂,存在一定的缓解效应,而土壤的高pH环境对根的影响较为显着。4.盐、碱胁迫下,植物根的DNA甲基化变异更为显着。分析盐、碱胁迫下虎尾草和棉花的根和叶中发生的DNA甲基化变异情况可以得知,无论在中性复合盐胁迫、碱性复合盐胁迫、单盐单独胁迫还是在单盐混合胁迫下, DNA甲基化变异在根中发生的更为频繁。并且在甲基化的变异中,基本都以甲基化降低为主。在盐、碱环境中,根是直接接触离子毒害和渗透压力的器官,它对外界胁迫的响应更为直接和迅速,根中DNA的低甲基化和在胁迫下较高的变异率恰恰说明了根在调节碱胁迫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战武[8](2011)在《紫花苜蓿和燕麦抗盐碱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土壤的盐化和碱化是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一,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不同种类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不同,前人实验证明碱性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明显大于中性盐胁迫。研究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点,提高作物和牧草的耐盐碱性和种子产量对改良和利用退化盐碱草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东北盐碱土壤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以多年生紫花苜蓿和一年生燕麦为材料,系统地比较了六种单盐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的影响;复合盐碱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以及对幼苗的影响;燕麦(Avena sative)苗对三种单盐NaCl、NaHCO3和Na2CO3胁迫的适应机制的研究;同时比较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燕麦苗的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其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六种单盐胁迫下,其中CaCl2在低浓度25-75mmolL-1之间时,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低浓度的CaCl2能促进种子萌发;当浓度高于100mmolL-1时,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他五种盐各浓度对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Na2CO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非常明显,低浓度时就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50mmolL-1时,种子便不能萌发。当土壤的盐分超过植物的适应阈值,植物种子的萌发受抑制最终导致不能萌发。苜蓿种子萌发对六种盐分的耐受能力不同,其顺序是:MgCl2>CaCl2>NaCl>Na2SO4>NaHCO3>Na2CO3;随着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胚芽、胚根的生长在整体上都始终起着抑制作用;随盐浓度增加,六种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中脯氨酸积累量上升,并且差异明显。各种盐之间的异不明显。(2)用NaCl、Na2SO4两种中性盐和NaHCO3、Na2CO3两种碱性盐以不同的摩尔比例混合,按照碱性盐比例逐渐增大的顺序共设置六个组,每个组又设置6个总盐浓度梯度,共模拟出36种盐度和碱度(pH值)各不相同的盐碱条件,对紫花苜蓿种子胁迫处理,测定种子萌发期的生物学指标和生理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长度下降且差异显着;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Cl-、SO42-含量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盐和碱的交互作用明显,两者存在明显协同作用。并且紫花苜蓿对pH值的反应更敏感。(3)在实验室内模拟松嫩草地土壤的盐碱条件,以紫花苜蓿的幼苗为对象,研究复合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的适应性响应。根据东北地区盐碱土组成特点及盐分组成复杂多变的特点,本研究将NaCl、Na2SO4两种中性盐和NaHCO3、Na2CO3两种碱性盐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按两种碱性盐比例的不同使pH递增共设A-F6个组;每组内又设置5个盐浓度梯度,复合盐碱胁迫处理液共覆盖了总盐度分别为24-120mmolL-1,pH值7.03-10.32范围的盐碱胁迫环境,共模拟出30种盐度和碱度(pH值)各不相同的盐碱条件。用相应浓度的复合盐碱分别胁迫处理苜蓿幼苗进行,之后测定胁迫后的紫花苜蓿幼苗的生态学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表明:复合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态指标的响应存在一定规律性;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响应存在规律性变化。在pH值小于8.30的情况下,幼苗能够全部存活;当pH值大于9.69时,幼苗全部死亡。盐浓度和pH值梯度以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苜蓿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存活率均有极显着影响。(4)将三种盐NaCl、NaHCO3和Na2CO3分为A、B、C三组,每个组内设置5个浓度梯度(24-144mmolL-1)。对燕麦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生长指标和生理学指标。探讨了NaCl、NaHCO3和Na2CO3胁迫对其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盐胁迫下,生物量、分蘖数、体内含水量、叶绿素含量、K+、Ca2+均下降,下降幅度为Na2CO3>NaHCO3>NaCl;Na+、Na+/K+、SO42-、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均增大,增大幅度为Na2CO3>NaHCO3>NaCl。NaCl胁迫下,茎叶中和根中组织液pH、有机酸无显着影响,Cl-增加;在NaHCO3和Na2CO3胁迫下,有机酸增加显着;而地下部分根干重、含水量、K+、Ca2+、Cl-、SO42-下降幅度大于地上部分,Na+、Na+/K+、脯氨酸含量、有机酸增加但幅度小于地上部分。同时高浓度NaHCO3和Na2CO3胁迫下,而使根中pH、有机酸含量显着增加,可造成幼苗大量的死亡。从燕麦存活率看,燕麦对Na2CO3耐受极限为96mmolL-1;对NaHCO3的耐受极限144mmolL-1;以上结果说明,NaHCO3和Na2CO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和生理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尤其是还破坏了根中组织液pH的稳定。燕麦幼苗为了抵御碱胁迫的危害,主要采取在体内大量积累有机酸、脯氨酸含量,改变地上地下离子的分布来适应盐碱环境。而NaCl胁迫在燕麦体内积累脯氨酸、Cl-和SO42-离子,燕麦对这三种盐生理响应机制和策略不同。(5)将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分别按摩尔质量比例2:1混合,以中性盐混合代表盐胁迫,以碱性盐混合代表碱胁迫,并分为A、B两组,每个组内设置6个总盐浓度梯度(48-168mmolL-1),共模拟出12种盐度和碱度(pH值)各不相同的混合盐碱条件,对燕麦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探讨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燕麦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碱胁迫下的生物量、体内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和细胞膜透性增加更大。盐胁迫对茎叶中和根中组织液pH无显着影响,但碱胁迫使根中组织液pH显着升高,高浓度碱胁迫可造成幼苗大量的死亡。碱胁迫下的Na+、Na+/K+、SO42-的含量增加和K+、NO3-和H2PO4-含量下降更大,而Ca2+增加量是盐胁迫大于碱胁迫,盐胁迫下Cl-显着增加,碱胁迫下变化不大。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增加更大,而有机酸含量在碱胁迫下显着增加,盐胁迫下保持不变。以上结果说明,高pH的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和生理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尤其是还破坏了根中组织液pH的稳定。燕麦幼苗为了抵御碱胁迫的危害,主要采取了在体内大量积累有机酸、脯氨酸和SO42-离子,而盐胁迫在体内积累的是脯氨酸、Cl-和SO42-离子,两者的生理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不同。
范玲玲[9](2010)在《盐碱胁迫下星星草根Ca2+与Ca2+-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属禾本科碱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可在pH10以上的碱斑地上生长。为了能够在亚细胞、细胞、组织,以及个体水平揭示星星草抗盐碱的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作用,我们采用4种胁迫(Na2CO3、NaHC03、NaCl和PEG)10种处理方法(①0.4%Na2C03、0.277%NaCl和9.82%PEG的低浓度等渗溶液;②1.0%Na2C03、0.781%NaCl和19.721%PEG的高浓度等渗溶液;③0.4%Na2C03、0.184%NaCl和0.448%NaHCO3的低浓度等离子溶液;④1.0% Na2C03、0.395% NaCl和1.054%NaHCO3高浓度等离子溶液),将碱性盐这—复合胁迫分解为单一胁迫,这将有利于研究星星草耐胁迫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在生理水平,我们测定了各种胁迫条件下的星星草根渗透势、电解质外渗率、根表面Na、K元素含量及根内Na+、K+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比,等离子及等渗低浓度胁迫下,星星草根表面Na、K元素含量,以及根内的Na+、K+浓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一致。渗透势都降低,但幅度不大,电解质外渗率升高,但不显着。这说明低浓度等离子与等渗溶液胁迫下星星草可以利用其自身调控机制调节胞内的离子平衡,抵抗盐碱胁迫。在高浓度等离子及等渗溶液胁迫下星星草根表面Na、K元素含量及根内的Na+、K+浓度变化趋势则不一致,渗透势大幅度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大幅度升高。这表明高浓度盐碱胁迫条件下,pH胁迫发挥主要的作用,渗透胁迫与离子胁迫次之。同时,我们利用焦锑酸盐沉淀技术和磷酸铅沉淀技术分别对盐碱胁迫条件下星星草根Ca2+与Ca2+-ATPase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Ca2+在盐碱胁迫诱导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以及Ca2+-ATPase活性定位变化与盐碱胁迫下星星草抗盐碱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根毛区细胞质内Ca2+较少,Ca2+主要位于质膜附近和液泡中,Ca2+-ATPase主要定位于质膜和液泡膜上,有一定活性。在低浓度等离子与等渗溶液胁迫下,根毛区细胞质中Ca2+增多,液泡中Ca2+减少,且主要集中于液泡膜附近,质膜和液泡膜Ca2+-ATPase活性明显升高。高浓度等离子与等渗溶液胁迫下,细胞质中分布的Ca2+增多,而液泡中Ca2+极少,Ca2+-ATPase活性也降低。由此说明,Ca2+亚细胞定位与Ca2+-ATPase活性变化在星星草响应盐碱胁迫的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郭立泉[10](2009)在《星星草抗碱生理适应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根据中国东北地区盐碱化草原土壤所含的可溶性盐分的组成特点,分别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以1:1的摩尔比混合,模拟出0-240mmol/L的盐胁迫和碱胁迫条件。选用天然高抗盐碱牧草星星草为材料,对其8周龄苗进行盐胁迫和碱胁迫处理。通过检测胁迫苗在生长、干物质积累、氮代谢、有机酸代谢、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及离子平衡等方面的生理响应,以探讨并比较星星草适应盐碱两种胁迫的生理机制及其差异。所获主要实验结果与结论如下:1.盐、碱胁迫对星星草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星星草幼苗在盐、碱胁迫下,总生物量、RGR和总氮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即低浓度的中性盐(≤120mmol/L)和碱性盐(≤60mmol/L)对星星草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后转为抑制作用,而且随着盐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就抑制幅度而言,碱胁迫大于盐胁迫。可见,盐碱两种胁迫对星星草氮代谢的影响与对其生长的影响密切相关。2.星星草抗氧化系统与其抗盐碱性的关系盐胁迫与碱胁迫均造成了丙二醛的积累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就变化幅度而言,碱胁迫大于盐胁迫,这说明,碱胁迫对质膜结构的破坏程度更大,伤害更加显着。盐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这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增强;而在碱胁迫下,CAT活性逐渐降低,但是SOD活性增加了1.4倍~1.6倍,POD活性增加了3.5倍。这一现象表明了:星星草特殊的抗氧化酶系统是决定其抗盐碱性的因素之一。3.以柠檬酸为主的有机酸积累是星星草适应碱胁迫的关键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星星草体内有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甚至稍有降低,而当碱胁迫达到一定强度后(≥60 mmol/L)则引起有机酸急剧积累,而且不管是茎叶还是根中所积累的有机酸均以柠檬酸为主。可见以柠檬酸为主的有机酸积累是星星草针对碱胁迫的特异生理响应。碱胁迫下星星草体内特异积累以柠檬酸为主的有机酸的生理作用可能与其体内pH的调节及离子平衡密切相关。只有碱胁迫才能引起了星星草体内有机酸的特异积累,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植物对碱胁迫和盐胁迫有着不同的生理适应机制。4.碱胁迫下星星草根系有机酸积累和分泌的特点碱胁迫下星星草根部的有机酸含量很低而且变化不明显,其原因一方面是根部代谢特点所决定,另外也与根系的分泌作用有关。在碱胁迫下的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是唯一可以检测出来的有机酸,其数量较少,仅仅为5.92微摩尔/株/天。但是星星草根系对碱性环境的适应能力及pH调节作用却非常显着。据此可以认为,星星草对碱胁迫引起的环境高pH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分泌有机酸和呼吸释放CO2来完成,作用部位可能是根尖部皮层的质外体空间而非根表皮之外。5.盐、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作用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但是其含量对于总溶质含量来说却非常低,因此它对渗透调节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盐胁迫下星星草的主要渗透调节剂是Na+、K+和Cl-,而碱胁迫下则是Na+、K+和有机酸。从有机酸含量与其它溶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碱胁迫下有机酸积累与Na+含量增加密切正相关。碱胁迫造成植物体内Na+含量急剧的上升,导致细胞内离子平衡破坏,这可能就是引起有机酸相应大量积累的主要原因。盐碱两种胁迫下,不同阴离子对总阴离子的贡献率差异明显,有机酸在碱胁迫下的贡献率高达68%,而在盐胁迫下仅为39%,可见两种胁迫下星星草体内的离子平衡特点明显不同。总之,在碱胁迫下,星星草通过在体内积累有机酸,进行渗透调节、维持离子平衡,通过根系分泌有机酸来调节外部环境的高pH造成的胁迫。因此,在碱胁迫下,有机酸是调节植物体内外环境的最关键物质。
二、Na_2CO_3胁迫对星星草幼苗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a_2CO_3胁迫对星星草幼苗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盐碱胁迫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部分代谢产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我国玫瑰产业发展现状 |
2.2 盐碱胁迫 |
2.2.1 盐碱胁迫定义 |
2.2.2 盐胁迫、碱胁迫、盐碱混合胁迫的区别 |
2.3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2.3.1 盐碱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
2.3.2 盐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2.3.3 盐碱胁迫对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系统的影响 |
2.3.4 盐碱胁迫对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2.3.5 盐碱胁迫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
2.4 研究目的和研究路线 |
2.4.1 研究目的 |
2.4.2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4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1.1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1.2 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1.3 不同NaCl和Na_2CO_3混合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2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2.1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2.2 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2.3 不同浓度NaCl和Na_2CO_3混合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3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多糖含量的影响 |
4.3.1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多糖含量的影响 |
4.3.2 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多糖含量的影响 |
4.3.3 不同浓度NaCl和Na_2CO_3混合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多糖含量的影响 |
4.4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4.1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4.2 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4.3不同浓度NaCl和Na_2C0_3混合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5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多酚含量的影响 |
4.5.1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多酚含量的影响 |
4.5.2 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多酚含量的影响 |
4.5.3 不同浓度NaCl和Na_2CO_3混合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多酚含量的影响 |
4.6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黄酮含量的影响 |
4.6.1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黄酮含量的影响 |
4.6.2 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黄酮含量的影响 |
4.6.3 不同浓度NaCl和Na_2CO_3混合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黄酮含量的影响 |
4.7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4.7.1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4.7.2 不同浓度Na_2CO_3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4.7.3 不同浓度NaCl和Na_2CO_3混合胁迫对丰花2号花瓣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第五章 讨论 |
5.1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5.2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5.3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多糖含量的影响 |
5.4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5.5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多酚含量的影响 |
5.6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黄酮含量的影响 |
5.7 不同盐碱处理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第六章 试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蓖麻子叶与根响应碱性盐(NaHCO3)胁迫的生理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土壤盐渍化现状与盐碱胁迫 |
1.2 植物耐盐碱机制研究进展 |
1.2.1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1.2.2 盐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1.2.3 盐碱胁迫对植物离子平衡的影响 |
1.2.4 盐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3 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理 |
1.3.1 植物叶片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理 |
1.3.2 植物根系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机理 |
1.4 蓖麻的研究进展 |
1.4.1 蓖麻简介 |
1.4.2 蓖麻抗逆生理学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胁迫处理 |
2.2 蓖麻子叶与根响应碱性盐(NaHCO_3)胁迫的生理研究 |
2.2.1 生长与光合参数测定 |
2.2.2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2.2.3 根系活力测定 |
2.2.4 无机离子含量测定 |
2.2.5 脯氨酸含量测定 |
2.2.6 丙二醛含量测定 |
2.2.7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2.2.8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2.3 蓖麻子叶与根响应碱性盐(NaHCO_3)胁迫的蛋白质组研究 |
2.3.1 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
2.3.2 双向电泳 |
2.3.3 凝胶图像扫描和蛋白质表达丰度分析 |
2.3.4 凝胶内消化和MALDI-TOF/TOF分析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幼苗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
3.1.1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生长的影响 |
3.1.2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子叶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3.1.3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子叶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1.4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根活力的影响 |
3.1.5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子叶与根中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3.1.6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子叶与根中脯氨酸、丙二醛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1.7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子叶与根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子叶与根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3.2.1 蓖麻子叶与根的碱性盐胁迫响应蛋白质的分离鉴定 |
3.2.2 蓖麻子叶与根的碱性盐胁迫响应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
4 讨论 |
4.1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生长及子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
4.2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子叶和根渗透调节与离子平衡的影响 |
4.3 碱性盐胁迫对蓖麻子叶和根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4 蓖麻子叶和根响应碱性盐胁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4.4.1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 |
4.4.2 光合作用 |
4.4.3 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降解 |
4.4.4 ROS和信号转导 |
4.4.5 胁迫防御、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及细胞过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环境胁迫 |
1.1.1 环境胁迫的概念及种类 |
1.1.2 环境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1.1.3 植物的抗逆性 |
1.2 盐碱胁迫 |
1.2.1 盐碱胁迫类型与耐盐碱植物 |
1.2.2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
1.2.3 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
1.2.4 提高植物盐碱耐受性的途径 |
1.3 紫穗槐的抗逆研究现状 |
1.3.1 紫穗槐盐碱抗性的研究 |
1.3.2 紫穗槐水分胁迫抗性的研究 |
1.3.3 紫穗槐重金属抗性的研究 |
1.4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
2.2.2 种子萌发和生长指标的测定 |
2.2.3 无机离子含量的测定 |
2.2.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2.5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2.2.6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2.2.7 数据统计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种子萌发指标 |
2.3.2 胚根胚芽生长 |
2.3.3 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 |
2.3.4 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 |
2.3.5 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 |
2.3.6 胚根胚芽游离氨基酸含量 |
2.4 讨论 |
2.4.1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2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 |
2.4.3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2.4.4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4.5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2.4.6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三章 果皮和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和盐碱耐性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一盐碱胁迫下带果皮与去果皮种子萌发对比实验 |
3.2.1.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
3.2.1.2 种子萌发和胚根胚芽生长指标的测定 |
3.2.1.3 无机离子的测定 |
3.2.1.4 有机溶质含量的测定 |
3.2.1.5 数据统计分析 |
3.2.2 实验二盐胁迫下砂培法和纸培法的比较实验 |
3.2.2.1 实验方法 |
3.2.2.2 胚根胚芽生长指标的测定 |
3.2.2.3 数据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果皮对盐碱胁迫下紫穗槐种子萌发影响的多元方差分析 |
3.3.2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萌发指标和发芽时间的比较 |
3.3.3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生长的比较 |
3.3.4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无机离子含量的比较 |
3.3.5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
3.3.6 带果皮种子与去果皮种子胚根胚芽有机酸含量的比较 |
3.3.7 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去除果皮对紫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
3.4.2 不同萌发条件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影响的比较 |
第四章 盐碱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与胁迫条件 |
4.2.2 生长指标的测定 |
4.2.3 光合指标和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4.2.4 无机离子的测定 |
4.2.5 可溶性糖的测定 |
4.2.7 数据统计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盐碱胁迫幼苗存活率 |
4.3.2 地下与地上营养器官的生长 |
4.3.3 地下与地上生物量 |
4.3.4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
4.3.5 光合指标 |
4.3.6 无机离子含量 |
4.3.7 可溶性糖含量 |
4.4 讨论 |
4.4.1 幼苗生长 |
4.4.2 光合色素和光合能力 |
4.4.3 无机离子 |
4.4.4 可溶性糖 |
第五章 自然盐碱生境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 |
5.0 前言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自然条件 |
5.1.2 供试材料 |
5.1.3 实验方法 |
5.1.4 数据统计分析 |
5.2 试验结果 |
5.2.1 不同盐碱生境下的存活率 |
5.2.2 不同盐碱生境下根的生长 |
5.2.3 不同盐碱生境下茎的生长 |
5.2.4 不同盐碱生境下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 |
5.3 讨论 |
第六章盐碱胁迫对紫穗槐不同时期生长和生理影响的比较 |
6.1 盐碱胁迫对胚根胚芽和幼苗生长影响的比较 |
6.2 盐碱胁迫下胚根胚芽和幼苗生理响应的比较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混合碱(NaHCO3和Na2CO3)胁迫对高粱幼苗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 1供试材料 |
1.2试验设计 |
1.3生理指标测定 |
1.4数据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混合碱胁迫对高粱幼苗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2混合碱胁迫对高粱幼苗叶片和根系离子平衡的影响 |
3讨论 |
3.1混合碱胁迫提高高粱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 |
3.2混合碱胁迫改变高粱幼苗叶片和根系主要阳离子平衡 |
4结论 |
(5)Na2CO3胁迫对藜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材料 |
1.2测定方法 |
1.3数据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Na2CO3碱性盐胁迫对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2Na2CO3碱性盐胁迫对藜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和保护酶的影响 |
3结论与讨论 |
(6)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系Na2CO3胁迫应答基因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1 甜土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2 盐生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进展 |
1.2 盐生植物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的耐盐性研究 |
1.3 转录组学技术平台 |
1.3.1 DNA微阵列技术 |
1.3.2 DNA宏阵列技术 |
1.3.3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 |
1.3.4 大规模平行测序 |
1.3.5 cDNA文库或表达序列标签文库测序技术 |
1.3.6 RNA测序技术 |
1.4 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盐碱地星星草根系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差异表达克隆的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酶和生化试剂 |
2.1.4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
2.1.5 引物 |
2.2 Macroarray膜阵列的制备 |
2.2.1 膜阵列PCR产物的扩增 |
2.2.2 膜阵列PCR产物的纯化 |
2.2.3 膜阵列的点阵 |
2.3 探针P1、P2的制备 |
2.3.1 星星草根总RNA的提取 |
2.3.2 星星草根总RNA的纯化 |
2.3.3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2.3.4 双链cDNA的合成 |
2.3.5 cDNA过柱纯化回收 |
2.3.6 双链cDNA的RsaI酶切及回收 |
2.3.7 酶切产物的连接 |
2.3.8 两轮PCR扩增双链cDNA反应 |
2.3.9 第二轮PCR产物的RsaI酶切、纯化与检测 |
2.4 探针与Macroarray膜阵列的杂交 |
2.4.1 探针的标记 |
2.4.2 标记效率的确定 |
2.4.3 杂交 |
2.4.4 严谨洗涤 |
2.4.5 免疫检测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盐碱地星星草和土培对照星星草根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2.5.2 探针P1、P2的制备 |
2.5.3 探针与macroarray膜阵列的杂交 |
2.5.4 膜阵列杂交阳性克隆的序列分析 |
2.5.5 功能分类 |
2.6 讨论 |
2.6.1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相关基因 |
2.6.2 糖代谢相关基因 |
2.6.3 能量相关基因 |
2.6.4 细胞防御相关基因 |
2.6.5 胁迫应激蛋白相关基因 |
2.6.6 转录相关基因 |
2.6.7 信号传导相关基因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星星草根系Na_2CO_3胁迫应答基因的半定量RT-PCR分析 |
3.1 材料 |
3.1.1 星星草的培养与处理 |
3.1.2 试验仪器 |
3.1.3 酶和生化试剂 |
3.1.4 主要试剂及配置 |
3.1.5 引物 |
3.2 试验方法 |
3.2.1 星星草根部总RNA的提取 |
3.2.2 星星草根部总RNA的纯化 |
3.2.3 星星草根部总RNA的反转录 |
3.2.4 星星草内参基因PtTubulin和目的基因WD40、Leg、Cytatin、HATPG、GAPDH2、Ring基因的PCR扩增 |
3.2.5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星星草根部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3.3.2 半定量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3.3.3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根系GAPDH2基因的表达变化 |
3.3.4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根系Cytatin基因的表达变化 |
3.3.5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根系HATPG基因的表达变化 |
3.3.6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根系Leg基因的表达变化 |
3.3.7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根系Ring基因的表达变化 |
3.3.8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根系WD40基因的表达变化 |
3.4 讨论 |
3.4.1 星星草根系GAPDH2基因响应Na_2CO_3胁迫的表达特性 |
3.4.2 星星草根系Cytatin基因响应Na_2CO_3胁迫的表达特性 |
3.4.3 星星草根系HATPG基因响应Na_2CO_3胁迫的表达特性 |
3.4.4 星星草根系Leg基因响应Na_2CO_3胁迫的表达特性 |
3.4.5 星星草根系Ring基因响应Na_2CO_3胁迫的表达特性 |
3.4.6 星星草根系WD40基因响应Na_2CO_3胁迫的表达特性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抗碱盐生植物虎尾草和甜土植物棉花应对各种盐碱胁迫时DNA甲基化调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盐、碱胁迫的定义和区分 |
1.1 盐、碱胁迫的定义 |
1.2 盐、碱胁迫的相同点及区别 |
2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2.1 盐、碱胁迫对植物生存、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2.2 盐、碱胁迫对植物代谢的影响 |
3 盐、碱胁迫对植物 DNA 甲基化的影响 |
3.1 DNA 甲基化概况 |
3.2 DNA 甲基化的作用 |
3.3 DNA 甲基化与盐、碱胁迫之间的关系 |
4 盐、碱胁迫的研究现状 |
4.1 盐、碱胁迫的生理学研究现状 |
4.2 盐、碱胁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
5 本实验的立题意义 |
第一章 不同时间长度的盐碱胁迫对虎尾草幼苗离子平衡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盐碱胁迫处理组的实验设计 |
2.2 盐碱胁迫处理 |
2.3 幼苗生理指标测定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盐碱胁迫对虎尾草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
3.2 盐碱胁迫对虎尾草无机离子的影响 |
3.3 盐碱胁迫对虎尾草有机酸的影响 |
第二章 盐碱胁迫对虎尾草、棉花 DNA 甲基化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盐碱胁迫处理组的实验设计 |
2.2 盐碱胁迫处理 |
2.3 虎尾草及棉花基因组 DNA 的提取与纯化 |
2.4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析 |
2.5 特异性条带的回收和克隆 |
2.6 DNA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探寻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盐、碱胁迫对虎尾草甲基化的影响 |
3.2 盐、碱胁迫对棉花甲基化的影响 |
第三章 四种单盐及其混合盐胁迫对虎尾草幼苗 DNA 甲基化的不同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盐碱胁迫处理组的实验设计 |
2.2 盐碱胁迫处理 |
2.3 虎尾草基因组 DNA 的提取与纯化 |
2.4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 |
2.5 特异性条带的回收和克隆 |
2.6 DNA 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探寻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四种单盐及混合盐对虎尾草 DNA 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3.2 四种单盐及混合盐对虎尾草 DNA 甲基化变异的影响 |
3.3 四种单盐及混合盐特异的甲基化变异条带 |
讨论 |
1 盐、碱胁迫下虎尾草体内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 |
2 盐、碱胁迫下 DNA 甲基化水平及变异 |
2.1 DNA 甲基化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之间具有特异性 |
2.2 与盐胁迫相比,碱胁迫对 DNA 甲基化的影响更为明显 |
2.3 不同阴离子及混合效应对虎尾草幼苗 DNA 甲基化的影响 |
3 盐、碱胁迫下根的调节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紫花苜蓿和燕麦抗盐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盐碱化是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 |
1.2 盐碱土的形成 |
1.2.1 土壤盐碱化形成原因 |
1.2.2 盐碱化土壤的特征 |
1.2.3 盐碱土的分类 |
1.3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3.1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3.2 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 |
1.3.3 盐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4 盐碱对生物膜透性的影响 |
1.3.5 盐碱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1.3.6 盐胁迫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1.4 植物的抗盐碱机制 |
1.4.1 盐碱胁迫种子萌发的机理 |
1.4.2 植物体内脯氨酸的积累 |
1.4.3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的变化 |
1.4.4 植物体内离子区隔化和选择性吸收 |
1.5 提高植物盐碱耐受性的研究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六种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胁迫条件设计 |
2.2.3 胁迫处理 |
2.2.4 萌发指标的测定 |
2.2.5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2.6 数据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六种不同浓度单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2 六种不同浓度单盐对胚根和胚芽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
2.3.3 不同离子对萌发的影响 |
2.3.4 六种不同浓度单盐对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不同浓度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2 不同浓度盐对种子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5 结论 |
第三章 复合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植物材料 |
3.2.2 盐碱胁迫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处理 |
3.2.3 种子萌发与胁迫处理 |
3.2.4 胁变指标的测定 |
3.2.5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复合盐碱对种子萌发率、发芽势的影响 |
3.3.2 复合盐碱对胚根、胚芽长度的影响 |
3.3.3 复合盐碱对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4 复合盐碱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3.3.5 复合盐碱对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复合盐碱胁迫形成协同效应 |
3.4.2 复合盐碱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
3.4.3 复合盐碱对无机盐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 |
3.4.4 复合盐碱对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
3.4.5 复合盐碱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四章 复合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材料培养 |
4.2.3 盐碱梯度设计 |
4.2.4 盐碱胁迫处理 |
4.2.5 胁变指标的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复合盐碱胁迫对生物量的影响 |
4.3.2 复合盐碱胁迫对根活力的影响 |
4.3.3 复合盐碱胁迫对幼苗存活率的影响 |
4.3.4 复合盐碱胁迫对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3.5 复合盐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6 复合盐碱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复合盐碱胁迫的协同效应 |
4.4.2 复合盐碱胁迫对幼苗的生理影响 |
4.4.3 复合盐碱胁迫对幼苗生物量与存活率的影响 |
4.4.4 复合盐碱胁迫发芽期与苗期的耐性 |
第五章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植物材料 |
5.2.2 材料培养 |
5.2.3 盐碱条件与胁迫处理 |
5.2.4 胁变指标的调查与测定 |
5.3 结果分析 |
5.3.1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5.3.2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脯氨酸含量、有机物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3.3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生物膜透性的影响 |
5.3.4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体内无机阳离子的影响 |
5.3.5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体内pH 值的影响 |
5.3.6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幼苗体内无机阴离子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三种盐胁迫因素的差异 |
5.4.2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生长的影响 |
5.4.3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总有机酸含量变化 |
5.4.4 三种盐胁迫对燕麦无机阳离子的影响 |
5.4.5 燕麦对三种盐的适应策略 |
5.5 结论 |
第六章 复合盐及碱胁迫对燕麦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植物材料 |
6.2.2 材料培养 |
6.2.3 盐碱条件与胁迫处理 |
6.2.4 胁变指标的测定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对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6.3.2 对组织液 pH 值、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6.3.3 对细胞膜透性和含水量的影响 |
6.3.4 对体内无机离子的影响 |
6.4 讨论 |
6.4.1 盐碱胁迫形成协同效应 |
6.4.2 盐碱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
6.4.3 盐碱胁迫对燕麦幼苗生理的影响 |
6.4.4 燕麦耐碱机制 |
6.5 结论 |
第七章 讨论 |
7.1 盐浓度与 pH 的协同作用 |
7.2 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7.3 植物的耐盐碱机理与抗性机制 |
7.4 植物对盐碱的适应策略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8.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盐碱胁迫下星星草根Ca2+与Ca2+-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土壤盐渍化 |
1.2 植物的耐盐机理 |
1.2.1 渗透调节 |
1.2.2 离子区域化 |
1.3 Ca~(2+)及Ca~(2+)-ATPase概况及研究进展 |
1.3.1 Ca~(2+) |
1.3.2 Ca~(2+)-ATPase |
1.4 星星草的介绍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2.1 实验设计 |
2.1.1 材料培养 |
2.1.2 处理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2.1 渗透势测定 |
2.2.2 根电解质外渗率测定 |
2.2.3 根表面Na、K、Ca等元素相对含量测定 |
2.2.4 根内离子浓度测定 |
2.2.5 Ca~(2+)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2.2.6 Ca~(2+)-ATPase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3 结果 |
3.1 不同胁迫强度下星星草根渗透势变化 |
3.1.1 等渗胁迫下星星草根渗透势变化 |
3.1.2 等离子胁迫下星星草根渗透势变化 |
3.2 不同胁迫强度下星星草根电解质外渗率变化 |
3.2.1 等渗胁迫下星星草根电解质外渗率变化 |
3.2.2 等离子胁迫下星星草根电解质外渗率变化 |
3.3 不同胁迫强度下星星草幼苗根表面元素的变化 |
3.3.1 等渗胁迫下星星草幼苗根表面Na、K、Na/K比值的变化 |
3.3.2 等离子胁迫下星星草幼苗根表面Na、K、Na/K比值的变化 |
3.4 不同胁迫强度下星星草幼苗根内离子浓度的变化 |
3.4.1 等渗胁迫下星星草幼苗根内Na~+、K~+、Na~+/K~+比值的变化 |
3.4.2 等离子胁迫下星星草幼苗根内Na+、K~+、Na+/K~+比值的变化 |
3.5 Ca~(2+)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3.5.1 等渗胁迫下星星草根内Ca~(2+)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3.5.2 等离子胁迫下星星草根内Ca~(2+)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3.6 Ca~(2+)-ATPase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3.6.1 等渗胁迫下星星草根内Ca~(2+)-ATPase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3.6.2 等离子胁迫下星星草根内Ca~(2+)-ATPase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4 讨论 |
4.1 星星草幼苗根表面Na、K元素含量及根内Na~+和K~+浓度差异对复合胁迫的抗性适应 |
4.2 复合胁迫下星星草幼苗根细胞的膜损伤及渗透调节适应 |
4.3 复合胁迫下星星草幼苗Ca~(2+)及Ca~(2+)-ATPase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星星草抗碱生理适应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 |
1 文献综述 |
1.1 星星草耐盐、碱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
1.2 星星草耐盐碱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
1.3 星星草耐盐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1.4 植物氮代谢研究的现状 |
1.5 逆境胁迫对植物体氮代谢水平的调节 |
2. 实验方法 |
2.1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
2.2 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 总氮含量的测定 |
2.4 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
2.5 氨态氮含量的测定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生物量的影响 |
3.2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体内相对生长量(RGR)的变化 |
3.3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体内含水量的变化 |
3.4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体内总氮含量的影响 |
3.5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体内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3.6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体内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4.1 盐、碱胁迫条件的人工模拟 |
4.2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生长的影响 |
4.3 生物量与氮素的关系 |
第二部分 盐、碱胁迫与星星草体内抗氧化系统 |
1. 文献综述 |
1.1 丙二醛 |
1.2 膜透性 |
1.3 抗氧化酶系统 |
2. 实验方法 |
2.1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2.2 膜透性的测定 |
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
2.4 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
2.5 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 |
3. 结果 |
3.1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
3.2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3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5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超氧化氢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4.1 盐、碱胁迫对细胞质膜的影响 |
4.2 盐、碱胁迫对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三部分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有机酸代谢水平的影响 |
1. 文献综述 |
1.1 铝毒害与有机酸的积累和分泌 |
1.2 缺铁与有机酸的积累和分泌 |
1.3 缺磷与有机酸的积累和分泌 |
1.4 碱胁迫与植物有机酸的分泌 |
1.5 重金属胁迫与有机酸的积累和分泌 |
1.6 UV-B 辐射与植物有机酸的分泌 |
2. 实验方法 |
2.1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体内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2.2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根系分泌物的检测 |
3. 结果 |
3.1 有机酸 RP-HPLC 检测方法的建立 |
3.1.1 标准样品的测定 |
3.1.2 标准样品线性关系和精密度的测定 |
3.1.3 实验样品的分离效果 |
3.2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体内各种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3.2.1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体内草酸含量的影响 |
3.2.2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体内苹果酸含量的影响 |
3.2.3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体内琥珀酸含量的影响 |
3.2.4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体内的柠檬酸含量的影响 |
3.2.5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茎叶中有机酸总量与柠檬酸含量变化的比较 |
3.2.6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根系中有机酸总量与柠檬酸含量变化的比较 |
3.3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含量的分析 |
3.3.1 对照样品根系分泌物色谱图 |
3.3.2 盐胁迫下星星草根系分泌物色谱图 |
3.3.3 碱胁迫下星星草根系分泌物色谱图 |
3.4 盐、碱胁迫下星星草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4.1 以柠檬酸为主的有机酸积累是星星草适应碱胁迫的重要生理反应 |
4.2 碱胁迫下星星草根系有机酸积累的特点 |
4.3 根系分泌有机酸是星星草抗碱性的重要生理基础 |
4.4 星星草对碱胁迫所致环境高pH 的适应性调节机理 |
第四部分 盐、碱胁迫对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的影响 |
1. 文献综述 |
1.1 有机渗透调节物质 |
1.1.1 脯氨酸 |
1.1.2 胆碱和甜菜碱 |
1.1.3 可溶性糖 |
1.2 无机离子与植物抗逆性 |
2. 实验方法 |
2.1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2.2 甜菜碱含量的测定 |
2.3 胆碱含量的测定 |
2.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5 无机阳离子含量的测定 |
2.6 无机阴离子含量的测定 |
3. 结果 |
3.1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2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甜菜碱含量的影响 |
3.3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胆碱含量的影响 |
3.4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5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阳离子水平的影响 |
3.6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阴离子水平的影响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渗透调节作用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
4.2 有机酸的积累与星星草体内离子平衡及pH调节作用 |
4.2.1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阳离子积累的影响 |
4.2.2 盐、碱胁迫对星星草茎叶中阴离子积累的影响 |
结论 |
1.盐、碱胁迫下氮代谢调节与生长水平的一致性 |
2.细胞质膜保护作用对盐、碱胁迫应答的差异 |
3.以柠檬酸为主的有机酸积累是星星草适应碱胁迫的关键生理反应 |
4 碱胁迫下星星草根系有机酸积累和分泌的特点 |
5.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情况 |
后记 |
四、Na_2CO_3胁迫对星星草幼苗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盐碱胁迫对‘丰花2号’玫瑰花瓣部分代谢产物影响研究[D]. 卫乐. 宁夏大学, 2021
- [2]蓖麻子叶与根响应碱性盐(NaHCO3)胁迫的生理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D]. 彭晓媛.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3]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和生理的影响[D]. 穆永光.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2)
- [4]混合碱(NaHCO3和Na2CO3)胁迫对高粱幼苗渗透调节和离子平衡的影响[J]. 尚培培,李丰先,周宇飞,彭峥,高铭悦,韩熠,许文娟,黄瑞冬. 生态学杂志, 2015(07)
- [5]Na2CO3胁迫对藜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丁楚楚,黄鑫,金彗莉,李雪华,胡玉龙,赵苹艺,孙存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4)
- [6]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根系Na2CO3胁迫应答基因的鉴定[D]. 黄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02)
- [7]抗碱盐生植物虎尾草和甜土植物棉花应对各种盐碱胁迫时DNA甲基化调节的研究[D]. 曹东慧.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8]紫花苜蓿和燕麦抗盐碱机制研究[D]. 高战武.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9]盐碱胁迫下星星草根Ca2+与Ca2+-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D]. 范玲玲.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10]星星草抗碱生理适应机制的研究[D]. 郭立泉. 东北师范大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