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扩增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酸,纳米,恒温,荧光,活性,链式反应,弧菌。
扩增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拿[1](2019)在《纳米材料结合循环扩增反应用于金属离子、核酸分子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离子(如铜、锌离子)和生物分子(如RNA、DNA)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灵敏检测金属离子以及在疾病中具有指示性的生物分子微RNA(miRNA)引起了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然而,金属离子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生物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方法来检测人体内的和日常饮食中的金属离子。组织或体液中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通常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表达水平比较低,难以用常规分析方法检测。因此,新型超灵敏检测策略和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用于高效检测金属离子和miRNA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锌离子的荧光测定法。该方法依赖于(a)使用等温循环来放大荧光信号,和(b)使用磁性分离磁珠(MBs)以完全除去未反应的DNA检测探针降低背景干扰。首先将生物素和荧光基团标记的底物链(Zn-Sub)作为检测探针组装在MBs上。接着,将Zn(Ⅱ)-特异性DNAzyme(Zn-Enz)链与Zn-Sub链杂交。在Zn(Ⅱ)存在下,Zn-Sub链被剪切,这导致释放出较短的DNA片段(含有荧光标记)和Zn-Enz链的离解。离解的Zn-Enz链随后与剩余的Zn-Sub链杂交并以同样的方式剪切。从而实现靶循环扩增机制和累积信号放大过程。由此在Zn(Ⅱ)存在的情况下获得强烈放大的信号。未经剪切的Zn-Sub链可随MBs从溶液中磁性分离出来。该方法在信噪比为3时具有低至33 fM的检测限和在100fM至11 nM Zn(Ⅱ)浓度范围的线性响应。将其应用于加标自来水和海水样品中Zn(Ⅱ)的测定,所测定结果与ICP-MS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方法还用于测定母乳粉和母乳中Zn(Ⅱ)的含量。2.本论文基于Cu(Ⅱ)特异性DNA酶(DNAzyme)和Ni/Fe水滑石(LDH)/G-四链体类过氧化物酶开发了灵敏的铜离子(Cu(Ⅱ))传感器。简而言之,在Cu(Ⅱ)存在时,短的富含鸟嘌呤(G)的片段标记的底物(Cu-Sub)链与Cu(Ⅱ)特异性DNAzyme(Cu-Enz)链杂交并被剪切,导致富含G的DNA片段的释放。同时,Cu-Enz链被解离并参与下一个杂交-剪切循环。累积的富含G的DNA片段进一步折迭成四链体结构。然后,使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方便地分离出所有未反应的Cu-Sub链、被剪切后的Cu-Sub链和Cu-Enz链。最后,将Ni-Fe-LDH纳米片与G-四链体(G-quadruplex,不含氯化血红素)结合用于催化比色反应,首次表现出增强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这种新的Cu(Ⅱ)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0.29 pM,线性范围为1 pM至10μM(r~2>0.997)。所建立的基于双酶的传感器被应用于测定血清样品中的Cu(Ⅱ),并获得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相近的结果。由此,Ni/Fe-LDH/G-quadruplex被证明是一种可用于分析应用的新型高效DNAzyme。3.本论文开发出了pH依赖性选择性离子交换与苯胺的催化聚合相结合的方法,用于铜(Cu~(2+))和铁离子(Fe~(3+))的灵敏检测。镍离子(Ni~(2+))螯合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通过共沉淀反应插入水滑石中。随后将插层后的水滑石产物用作吸附剂,用于富集pH 6.5条件下的Cu~(2+)和pH 4.5条件下的Fe~(3+)。由于Cu~(2+)和Fe~(3+)均与EDTA具有更强的络合物形成常数,因此Cu~(2+)和Fe~(3+)选择性地将Ni~(2+)置换出来。所得的含有Cu~(2+)/Fe~(3+)的吸附剂被分离并用于催化苯胺聚合反应,因为吸附剂可以在不同的pH值下有效地释放Cu~(2+)/Fe~(3+),并且具有高的聚合反应催化能力。由于在不同pH值下产生的聚苯胺具有不同颜色,故可利用比色信号区分Cu~(2+)和Fe~(3+)。经优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催化时间和pH值后,该方法对Cu~(2+)的检测限为0.1 nM(6.4 ng/L),Fe~(3+)的检测限为1 nM(56 ng/L);宽线性范围(分别为0.0005-2.5μM和0.005-5μM)且线性(r~2值分别为0.9904和0.9965)良好。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河水样本中Cu~(2+)和Fe~(3+)的灵敏分析检测。以Cu~(2+)/Fe~(3+)为例,该工作为方便有效地检测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提供了一种新型有趣方法。4.本论文设计了一种高灵敏检测microRNA(miRNA)let-7a的叁重放大分析法。该方法依赖于与靶miRNA相关的杂交链式扩增反应(HCR)引发的磁性DNA/Fe_3O_4纳米片网状结构的形成。DNA/Fe_3O_4网状结构中的Fe_3O_4纳米片具有参与比色反应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从而产生用于定量let-7a的高灵敏信号。在最佳条件下,该测定在信噪比为3时获得了13 aM的检测限,并且在0.05fM和12 nM之间获得了线性校准曲线。该叁重放大方法成功运用于血清样品中let-7a的定量。该方法基于HCR、网状结构和催化反应的叁重扩增策略,被证明是一种新型、快速、有效的miRNA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赵建伟[2](2019)在《基于恒温扩增反应检测端粒酶和利用末端保护比色检测蛋白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逆转录酶,能够阻止端粒DNA的缩短。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中的活性非常低,很难被检测到,而在癌细胞中活性被激活,活性较高。端粒酶已经被认为是细胞癌变的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对端粒酶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对癌症的早期诊断以及研发靶向端粒酶的抗癌药物有着重大意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如新陈代谢、免疫反应以及物质能量传输等。有研究表明,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实现对蛋白质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在临床诊断和相应的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基于恒温指数扩增技术和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分别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端粒酶和链霉亲和素检测的新方法。(1)基于恒温指数扩增反应和磁分离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即使是在癌细胞中,被激活的端粒酶活性也较低,需要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才能检测到。恒温指数扩增技术能够在恒温条件,短时间内,对短链DNA进行快速高效的扩增。其在十几分钟内的扩增效率可以与PCR几个小时的扩增效率相媲美。我们利用链顶替作用形成的线性扩增,结合恒温指数扩增技术,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同时,我们利用磁性微球捕捉有效的信号产物。通过磁分离,在每一步反应后将过量的反应物有效的进行分离,避免了其对后续反应的影响。最后利用双链特异性的染料SYBR Green I(SG I)对指数扩增结果进行实时定量检测。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20个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2)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利用未标记的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链霉亲和素。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和未标记的金纳米粒子,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新颖的比色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3′末端标记biotin的发卡型DNA探针(biton-DNA probe)。基于生物素(biotin)和链霉亲和素(SA)的特异性作用,在靶标蛋白SA存在下,SA与biton-DNA probe的3′末端的biotin特异性结合,能够阻止核酸外切酶III(Exonuclease III,Exo III)对biton-DNA probe的降解,形成末端保护。当靶标蛋白SA不存在时,biton-DNA probe被Exo III降解,生成单链DNA。加入金纳米粒子(AuNPs),单链DNA能够更好地吸附在AuNPs表面,保护AuNPs不被盐离子诱导聚集,溶液颜色为红色;而AuNPs对biton-DNA probe的吸附较弱,不能阻止盐离子诱导AuNPs发生聚集,溶液呈现蓝色。该方法对SA的检出限为0.24 pmol。方法简单灵敏,选择性好,无需标记,没有酶扩增反应参与,检测成本低。(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瑶,成玉梁,谢云飞,姚卫蓉,郭亚辉[3](2018)在《基于链置换扩增反应与DNA银簇的免标记核酸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链置换扩增反应(SDA)和DNA银簇合成的免标记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模板链(TemDNA)特异性识别目标链(TarDNA)并利用链置换扩增反应扩增出银链(AgDNA);第二步,将扩增后的AgDNA链与硝酸银合成DNA银簇,再根据产物的荧光强度实现定量检测.该方法在0~1 200nmol·L-1浓度范围内对目标DNA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达540pmol·L-1,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DNA修改模板序列.(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赵亚青[4](2018)在《基于金纳米粒子的无酶扩增反应结合化学发光检测microRNA》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s(mi RNAs)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不仅参与生物体内的基因调控,还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探索发展准确的检测miRNA的方法备受关注。本论文研究内容中,我们将催化发夹DNA组装(CHA)和杂交链式反应(HCR)两种恒温无酶扩增技术和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建立了检测miRNA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结合金纳米粒子(AuNPs)的CHA与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一种检测miRNA的新方法。首先,我们设计了巯基(-SH)修饰的P1和生物素(biotin)修饰的P2(bio-P2)两种发夹DNA探针。然后,将探针P1修饰在AuNPs表面。当目标miRNA存在时,其与探针P1的部分序列互补杂交,将P1发夹结构打开,形成P1-miRNA中间体。该中间体可引发bio-P2发夹结构展开,形成P1-P2双链DNA。同时,目标miRNA被顶替下来。随后,miRNA又可与AuNPs表面其余的P1探针作用,进而与P2探针形成P1-P2双链,如此循环,发生CHA反应。实现了bio-P2探针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富集。再通过链霉亲和素(STV)与biotin的特异性作用,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STV(STV-HRP)结合在AuNPs表面,经过离心分离,利用HRP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反应,实现了miRNA的检测。方法中,miRNA的线性范围为5 pM-100pM,检出限为1.7 pM。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可为基于CHA反应的miRNA检测提供一种新策略。二、将HCR和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以AuNPs为载体,发展了灵敏检测miRNA的新方法。实验设计了叁种发夹探针:H1,H2,H3。其中,发夹探针H1以-SH修饰,H2以botin修饰。探针H1通过Au-S键结合到AuNPs表面。当反应体系中含有目标miRNA时,其可与发夹探针H1作用,使其结构打开,并释放出HCR的引发序列。随后,该引发序列引发探针H2和H3之间发生一系列的HCR。再基于STV和biotin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STV-HRP结合到HCR产物上,应用HRP-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通过检测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实现对miRNA的检测。方法可对浓度范围在5 pM-100 pM之间的let-7a进行灵敏检测,检出限为0.13 pM。该方法为miRNA的分析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辉[5](2017)在《基于核酸扩增反应的高灵敏度mRNA及microRNA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组DNA将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以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该过程是生命基本过程-基因表达,也是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DNA和RNA序列信息的解读已基本完成。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命基本过程远比中心法则复杂,含有相同基因组的生物个体,在各个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基因,经过转录后选择性剪接,也能够产生多种mRNA编码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就连同一蛋白质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所执行的功能亦不尽相同。这些证据表明,mRNA表达过程不仅存在个体差异,同时存在时空上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来自于生物体复杂而精密的调控机制。因此,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是揭示生物学奥秘的钥匙。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蛋白编码的单链小RNA分子,mi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结合抑制蛋白的翻译或诱导mRNA降解,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而且为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开启新的篇章。mRNA和miRNA的检测及定量分析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简便、快速、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mRNA及miRNA分析方法对基因表达调控的深入认识以及以mRNA和miRNA为生物标志的遗传性疾病研究,癌症发生机制研究及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利用不同的核酸扩增反应,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mRNA和miRNA分析方法。(1)我们设计两条完全互补的茎环结构DNA探针作为DNA分子马达的储能元件,在自然状态下,两储能元件各自保持自己的稳态而无相互作用,当存在待分析的目标miRNA分子时,miRNA作为“燃料”驱动分子马达的运转,实现无酶催化的信号放大过程,利用该技术能够灵敏检测低至pM级miRNA。另外,针对不同miRNA分子设计与之相应的DNA分子马达,利用多色荧光标记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SFS),完成多种miRNA分子的同时检测。(2)细胞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功能单元,然而不同细胞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而传统的“群体分析”得到的是细胞中分析物的平均结果,掩盖了少数的细胞中所携带的重要信息及细胞之间的差异。我们以miRNA为模板,通过特异性连接反应连接形成聚合酶克隆模板,结合聚合酶克隆技术建立了数字化的miRNA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数字化分析低至60拷贝的miRNA分子,同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我们成功将该技术用于单细胞中miRNA的分析。(3)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不仅具有和PCR相媲美的扩增效率,而且避免了 PCR扩增反复热循环过程,同时在临床和现场快速诊断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以mRNA或miRNA为模板,借助连接反应将与mRNA或miRNA特异性互补的DNA探针连接形成LAMP反应循环扩增的起始模板-双端哑铃型单链结构,以该结构为起始模板进行LAMP扩增,利用双链特异性荧光染料SYBR Green I对LAMP扩增实时荧光监测,由此建立了 miRNA和mRNA的检测及定量分析新方法。该方法无需逆转录过程就能够快速检测低至100 aM的miRNA以及mRNA,同时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有效识别目标序列中单碱基差异;另外只需简单变换探针序列便可实现不同目标miRNA或mRNA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11-01)
王一凡,梁超,马翠萍[6](2017)在《变性泡介导的链交换扩增反应对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副溶血性弧菌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特异性基因GyrB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扩增引物,利用SEA反应对该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研究结果表明:SEA反应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检测限可达到0.1fmol、特异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S1期)
史杨,尹斌成,叶邦策[7](2016)在《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反应比色法检测沙门氏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食源性致病菌中危害居于前列的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作为检测靶标,通过改进传统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反应,开发了针对长链DNA的纳米金比色检测方法。本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将T7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连接至靶标序列上,形成小型环状双链DNA,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出大量单链RNA序列进行NASBA反应,反应终产物能够促发纳米金探针发生交联聚集,溶液颜色从红色变成蓝色,从而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周晓毓,张佳玉,周曼,贾红霞[8](2016)在《基于恒温指数扩增反应高灵敏度检测端粒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延伸产物是具有(ggttag)n重复序列的DNA.设计1条与2个重复序列相匹配的特异性的DNA探针-(ctaacc)2使其与端粒酶延伸产物杂交,形成双链DNA.过量的DNA探针被磁性石墨烯吸附,通过磁分离去除.利用恒温指数扩增反应(IEXPAR)对端粒酶延伸产物捕捉的DNA探针进行快速的扩增.用与双链DNA特异性结合的SYBR Green I染料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荧光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可以检测到低至50个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实现了恒温扩增条件下端粒酶活性的高灵敏度检测.(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段瑞雪[9](2016)在《纳米结构辅助的恒温扩增反应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高灵敏,高特异,快速,准确以及高通量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对癌症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由于恒温扩增反应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等优势,近年来被科学家们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中。在这一研究背景下,本课题利用交叉学科的技术手段,致力于设计和开发高效能的生物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检验中。通过利用一些纳米结构,比如分子信标探针,纳米金,和石墨烯等,可以极大的改善恒温扩增反应的性能,提高其应用能力。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设计了一种双标记的纳米金探针,首次提出了一个双向四态的分析理论用于检测尿液样本中的端粒酶,并进一步用于膀胱癌的诊断。本方法的多态性表现在,对于不同活性和浓度的端粒酶,纳米金会表现出四种状态:沉淀,红色透明,紫色,以及蓝色。双向性表现在,纳米金的四态和其对应的A650/A520的比值是双向的,类似于坐标轴。A650/A520比值最小的是红色的纳米金,代表原点。随着沉淀越来越明显,4650/A520比值增大,这个代表正方向。随着纳米金颜色由紫色变成蓝色,A650/A520比值也在增大,这个代表负方向。基于这一策略,我们检测了18例临床尿液样本(包括正常人,炎症患者,以及膀胱癌病人),证明了本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诊断能力。2.首次完成了利用纳米金监测复杂环境中的链置换扩增反应。随着链置换扩增反应的充分进行,肉眼可以观测到纳米金由蓝色到红色的变化。另外对靶分子参与反应的14个位点的碱基进行点改变,发现这14条具有点突变的序列并不能使得纳米金的颜色发生变化,说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检测点突变的能力。另外本方法在复杂环境中也可以顺利进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研究极大地拓宽了链置换扩增反应的应用范围。3.为了能够提高癌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我们提出了单体系双标志物检测的方法。本方法可以同时实现对miRNA和端粒酶的检测。通过利用切刻酶引发的扩增反应,以及对DNA序列的巧妙设计,我们成功的将端粒酶的延伸反应以及miRNA诱发的滚环扩增反应合二为一,并且将检测信号进行了放大。另外本方法还用到了石墨烯来降低背景信号,以达到更好的检出效果。通过对近300例病人尿液样本的分析,结果证明,和miRNA检测或端粒酶的检测方法相比,miRNA和端粒酶双检的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特异度也大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本方法可以对浸润性和非浸润性的膀胱癌病人进行区分,从而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4.为了实现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miRNA,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恒温双循环扩增反应的一步分析法。我们设计了一条多功能的分子信标探针,并在切刻酶,消化酶,聚合酶的参与下完成一个双循环反应,并达到了指数扩增的能力。本方法在37℃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10 fM的miRNA。而在4℃下可以检测到1 aM的miRNA,相当于在15μL的样本中可以检测到9条DNA链。最后将本方法应用于癌细胞系甚至于癌组织中miRNA的检测时,也表现出了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张贺伟[10](2015)在《猪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轮状病毒(Rotavirus)作为一种重要的肠道微生物,能造成多种小动物和新生婴幼儿腹泻。PoRV与PEDV、TGEV并称为引起腹泻的叁大病毒。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相关腹泻疾病,对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室自2013年到2014年,在全国不同省市和地区采集腹泻样品362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结果显示,362份样品中,PEDV的阳性样品数为223份,阳性率为61.6%,TGEV的阳性样品数为2份,阳性率为0.55%;PoRV的阳性样品数为8份,阳性率为2.2%;PKV的阳性样品数为66份,阳性率为18.23%。将来自江苏省某发病猪场的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处理并与20ug/mL胰酶等体积混合后接种至MA-104细胞上,盲传8代,细胞出现变圆、拉网、脱落等病变。PCR及测序结果显示为猪轮状病毒,命名为JS株。叁次蚀斑克隆纯化后测定TCID50为10-6.875/mL,中和试验用病毒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50倍,并建立抗体检测方法。JS分离株的VP4基因型与P[7]基因型同源性最高,VP7基因型与G[9]基因型同源性最高。根据A群轮状病毒最新分类方法,JS分离株属于P[7]G[9]型。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轮状病毒的实验方法。结果显示,当反应体系中甜菜碱浓度为0.8M,镁离子浓度为2mM,最佳反应温度为63℃时反应60min,扩增可达最佳效果。且该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为RT-PCR的100倍。可用于现场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6-01)
扩增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逆转录酶,能够阻止端粒DNA的缩短。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中的活性非常低,很难被检测到,而在癌细胞中活性被激活,活性较高。端粒酶已经被认为是细胞癌变的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对端粒酶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对癌症的早期诊断以及研发靶向端粒酶的抗癌药物有着重大意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如新陈代谢、免疫反应以及物质能量传输等。有研究表明,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实现对蛋白质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在临床诊断和相应的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基于恒温指数扩增技术和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分别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端粒酶和链霉亲和素检测的新方法。(1)基于恒温指数扩增反应和磁分离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即使是在癌细胞中,被激活的端粒酶活性也较低,需要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才能检测到。恒温指数扩增技术能够在恒温条件,短时间内,对短链DNA进行快速高效的扩增。其在十几分钟内的扩增效率可以与PCR几个小时的扩增效率相媲美。我们利用链顶替作用形成的线性扩增,结合恒温指数扩增技术,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同时,我们利用磁性微球捕捉有效的信号产物。通过磁分离,在每一步反应后将过量的反应物有效的进行分离,避免了其对后续反应的影响。最后利用双链特异性的染料SYBR Green I(SG I)对指数扩增结果进行实时定量检测。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20个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2)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利用未标记的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链霉亲和素。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和未标记的金纳米粒子,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新颖的比色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3′末端标记biotin的发卡型DNA探针(biton-DNA probe)。基于生物素(biotin)和链霉亲和素(SA)的特异性作用,在靶标蛋白SA存在下,SA与biton-DNA probe的3′末端的biotin特异性结合,能够阻止核酸外切酶III(Exonuclease III,Exo III)对biton-DNA probe的降解,形成末端保护。当靶标蛋白SA不存在时,biton-DNA probe被Exo III降解,生成单链DNA。加入金纳米粒子(AuNPs),单链DNA能够更好地吸附在AuNPs表面,保护AuNPs不被盐离子诱导聚集,溶液颜色为红色;而AuNPs对biton-DNA probe的吸附较弱,不能阻止盐离子诱导AuNPs发生聚集,溶液呈现蓝色。该方法对SA的检出限为0.24 pmol。方法简单灵敏,选择性好,无需标记,没有酶扩增反应参与,检测成本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扩增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拿.纳米材料结合循环扩增反应用于金属离子、核酸分子的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9
[2].赵建伟.基于恒温扩增反应检测端粒酶和利用末端保护比色检测蛋白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张瑶,成玉梁,谢云飞,姚卫蓉,郭亚辉.基于链置换扩增反应与DNA银簇的免标记核酸检测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4].赵亚青.基于金纳米粒子的无酶扩增反应结合化学发光检测microRNA[D].河北大学.2018
[5].王辉.基于核酸扩增反应的高灵敏度mRNA及microRNA分析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6].王一凡,梁超,马翠萍.变性泡介导的链交换扩增反应对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史杨,尹斌成,叶邦策.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反应比色法检测沙门氏菌[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周晓毓,张佳玉,周曼,贾红霞.基于恒温指数扩增反应高灵敏度检测端粒酶活性[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段瑞雪.纳米结构辅助的恒温扩增反应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张贺伟.猪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