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突变,振幅,转子,塑性,电磁,轨道。
刚度突变论文文献综述
潘勇,程敏,刘保国[1](2019)在《电磁支撑阻尼对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电磁支撑阻尼参数对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控制性能的影响规律,将具有非线性电磁支撑刚度和电磁支撑阻尼特性的电磁支撑引入转子系统,建立了电磁支撑-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平均法导出了转子系统主共振频率响应方程。在此基础上,基于突变理论和奇点稳定性理论分别得到转子系统分叉集曲线和临界失稳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借助数值算例讨论了电磁支撑阻尼对主共振振幅特性、分叉集突变区域以及振幅失稳区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磁支撑阻尼可以进一步优化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的控制效果,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振幅突变控制措施而单独使用。(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3期)
程敏,潘勇,刘保国[2](2018)在《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控制策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平均法推导了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的频率响应方程,结合突变理论求出了转子系统振幅突变的突变流形和分叉集,根据突变流形和分叉集确定了非线性刚度参数、激励频率和偏心距等引起转子系统振幅突变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激励频率和非线性刚度参数的取值范围,提出了利用电磁辅助支撑装置产生的非线性刚度参数控制转子系统振幅突变的技术方案,给出了动态激励频率和综合非线性刚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得到了线性和非线性电磁支撑刚度参数的设计准则,奠定了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控制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潘勇,程敏,刘保国[3](2018)在《电磁支撑控制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控制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将具有非线性变刚度功能的电磁支撑引入转子系统,建立了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平均法导出了转子系统主共振频率响应方程。基于突变理论和奇点稳定性理论分别得到了转子系统的振幅突变区域和不稳定区域。借助数值仿真算例分析了非线性电磁支撑刚度参数对突变区域、不稳定区域以及振幅特性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振力幅值在控制后的渐变区域内取值时,振幅突变得到完全控制;当激振力幅值在控制后的突变区域内取值时,振幅特性曲线仍存在多值特征,振幅突变仅仅得到部分控制。(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郭俊平[4](2017)在《防屈曲支撑在竖向刚度突变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增层钢结构与底框组合结构可以满足房屋的多种使用功能要求,存在较多的优点,在建筑业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在结构布局方面体现了“下刚上柔”和“上刚下柔”不规则特点。侧向刚度不规则是导致结构在地震中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抗震性能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研究项目。本文综合考虑“下刚上柔”和“上刚下柔”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抗震能力,根据分析结果使用BRB对其进行了加固设计,并分析了BRB加固方案在侧向刚度不规则体系中的加固效果。主要工作如下:(1)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下刚上柔”和“上刚下柔”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总结了BRB的研究现状和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2)使用PKPM对框架增层钢结构和底框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特点、薄弱位置、抗震性能和震害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多种加固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一种较为合理的加固方案。(3)基于一实际的“下刚上柔”工程,从静力验算和加固效果两方面对比了普通支撑和防屈曲支撑的差别。(4)借助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下刚上柔”结构的加固方案进行了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使用PKPM进行加固设计的可行性和适用性。(5)基于以上分析,借助PKPM对底框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两种加固方案,并对加固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加固方案。研究表明“下刚上柔”和“上刚下柔”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容易出现薄弱层,无法满足抗震规范要求。借助PKPM设计的防屈曲支撑加固方案使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了抗震规范要求,并且在罕遇地震中防屈曲支撑起到了良好的耗能作用,提高了体系的抗震性能,证明了PKPM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软件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10-01)
潘志成[5](2017)在《长周期地震动对刚度突变的超限高层框筒结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快速发展,在对建筑艺术追求的同时,不规则的超高层结构已经普遍存在;由于超高层结构有自振周期长的特点,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竖向有刚度突变的楼层,容易出现薄弱层,如果引起类共振反应会对超高层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历次地震灾害表明(如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1年日本大地震),超高层结构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震害影响程度大于普通地震动;然而,由于我国先行的抗震规范没有考虑长周期地震动影响,很多情况下不能保证刚度突变超高层结构的抗震安全。所以本文基于长周期地震动和普通地震动,从地震动频谱特征、刚度突变超高层结构动力响应等方面分析,研究以下主要问题:1、根据抗震设防标准、场地条件、建筑物第一振型对应的周期等因素,选取发生于1999年台湾集集里氏7.6级地震所记录的地震动,通过Matlab编程,对得到的傅里叶频谱、放大系数β谱、位移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所选长周期地震动和普通地震动频谱差异。2、本文以一栋超A级高度超限高层框筒结构厦门宝嘉中心塔楼项目为工程背景,该建筑结构高度为168.4m,由于第10层、19层、28层为避难层,层高较高,竖向存在刚度突变,根据抗震规范该结构属于超限高层;运用Satwe、SAP2000两种软件建模计算,并通过两种不同软件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验证该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以及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楼层剪力承载力比都要能满足规范的要求。3、本文利用SAP2000采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通过输入长周期地震动和普通地震动,分析了 7度(0.15g)和8度(0.3g)以及9度叁个烈度下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层位移、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和层倾覆弯矩;为进一步说明研究问题,还进行了叁个烈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重点分析薄弱层及其上、下层受力、变形的影响。4、最后,工程中对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依据抗规和高规的要求只选取前几阶振型数,没有考虑高阶振型对超高层结构抗震有何影响。本文为研究高阶振型对超高层结构的影响,采用基于振型分解的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了该超高层结构在不同振型组合下的地震响应。分析表明:高阶振型对超高层框筒结构内力的影响比位移大,并且高阶振型的影响程度还与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的频谱特性相关。(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苏立平,魏娟[6](2014)在《基础刚度突变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振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基础刚度突变对双块式无砟轨道垂向振动的影响,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垂向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拟列车荷载通过5种不同基础刚度比时,无砟轨道结构的垂向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基础刚度突变和列车行车速度对无砟轨道结构垂向振动的影响十分显着,为了保证列车平稳运行和减缓轨道结构的破坏,需在基础刚度突变处设置过渡段.(本文来源于《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刘学毅,张重王,万章博[7](2014)在《无砟轨道扣件刚度突变对高速列车动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无砟轨道结构的弹性主要来源于扣件系统,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或维修过程中,扣件系统可能出现安装不当或新旧轨下垫板不合理过渡的情况,从而在相邻的扣件间形成较大的刚度差或称刚度突变,静态条件下难以发现,但可能对高速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应用轮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车辆-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垂向耦合振动模型,根据扣件刚度实际检测的范围,考虑不同的扣件刚度突变工况,计算分析扣件刚度突变对高速车辆及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论:经过计算分析表明:(1)当扣件刚度局部发生突变时,车体加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基本不变,即扣件刚度突变对行车平稳性的影响不大;(2)扣件刚度突变对轮重减载率即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列车速度超过300 km/h时,扣件刚度突变直接导致轮重减载率超标;(3)该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扣件刚度在施工或维修中加强检测、建立严格的控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李小龙,孙晓岭,李晓文,薛强,刘晓帆[8](2014)在《带设备层大底盘多塔结构侧向刚度突变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西安市盛龙广场大底盘多塔结构工程实例,分析了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结构特性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受力特征。若将设备层作为单独的结构层,则会导致整体结构侧向刚度较难满足规范要求,对结构整体受力产生不利影响。提出设备层竖向抗侧刚度突变的处理方法及设计要点,为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4年06期)
杨昕,张东岩,韩天华[9](2014)在《给排水建筑物侧向刚度突变问题的有效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给排水建筑物由于其不规则的结构形式常导致侧向刚度突变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某污水处理厂细格栅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柱截面加大和交叉斜支撑两种加强措施的比较,选择斜支撑作为合理、有效的加强方案,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08期)
崔利富,孙建刚,王振[10](2013)在《竖向刚度突变结构层间隔震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竖向刚度突变结构的地震响应,选取某一竖向刚度突变的框架结构,基于ETABS建筑结构分析程序,引入层间隔震技术,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应用结构动力学数值分析法,对竖向刚度突变结构进行固有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层间隔震能延长竖向刚度突变结构的固有周期;竖向刚度突变结构层间隔震具有降低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角地震动响应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刚度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平均法推导了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的频率响应方程,结合突变理论求出了转子系统振幅突变的突变流形和分叉集,根据突变流形和分叉集确定了非线性刚度参数、激励频率和偏心距等引起转子系统振幅突变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激励频率和非线性刚度参数的取值范围,提出了利用电磁辅助支撑装置产生的非线性刚度参数控制转子系统振幅突变的技术方案,给出了动态激励频率和综合非线性刚度参数的取值范围,得到了线性和非线性电磁支撑刚度参数的设计准则,奠定了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控制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突变论文参考文献
[1].潘勇,程敏,刘保国.电磁支撑阻尼对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性能的影响[J].机床与液压.2019
[2].程敏,潘勇,刘保国.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控制策略的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潘勇,程敏,刘保国.电磁支撑控制非线性刚度转子系统振幅突变机理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8
[4].郭俊平.防屈曲支撑在竖向刚度突变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
[5].潘志成.长周期地震动对刚度突变的超限高层框筒结构影响分析[D].云南大学.2017
[6].苏立平,魏娟.基础刚度突变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振动的影响[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4
[7].刘学毅,张重王,万章博.无砟轨道扣件刚度突变对高速列车动力的影响[J].铁道工程学报.2014
[8].李小龙,孙晓岭,李晓文,薛强,刘晓帆.带设备层大底盘多塔结构侧向刚度突变处理方法[J].建筑结构.2014
[9].杨昕,张东岩,韩天华.给排水建筑物侧向刚度突变问题的有效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4
[10].崔利富,孙建刚,王振.竖向刚度突变结构层间隔震地震响应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