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形均匀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均匀,塑性,厚板,铝合金,拱圈,不均匀,底角。
变形均匀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健,郭学锋,杨文朋,崔红保,于合帅[1](2019)在《基于DEFORM-3D对AZ31镁合金往复挤压变形均匀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DEFORM-3D对不同的模具进行往复挤压变形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不同挤压比λ、挤压角度θ和变形区长度l对AZ31镁合金等效应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挤压角度在45°~60°时,有助于改善等效应变分布的均匀性,挤压角度由30°增大至60°时,线性拟合后斜率从0. 85降至0. 53。减小挤压比λ和变形区长度l对改善等效应变分布均匀性效果显着,挤压比λ由4. 69减小至2. 64时,线性拟合后斜率从0. 53降低至0. 2。变形区长度l由5. 4 mm变为圆弧过渡(圆角半径r=5 mm),等效应变不均匀程度参数Ci从0. 4减小至0. 258。当模具挤压角度为45°,颈缩区直径为Φ16 mm (λ=2. 64),变形区长度l改为r=5 mm圆弧过渡时,试样等效应变不均匀程度参数Ci=0. 102,在模拟结果中数值最小,表明等效应变分布最均匀。(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秦学良[2](2019)在《巷道变形的均匀性控制及综合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没有根据岩性的变化适时改变,导致支护结构与岩体强度耦合性差,巷道变形破坏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了均匀性承载控制以及深浅区协同控制机理,据此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底板反底拱与全断面U型棚双拱圈层承载控制、底角锚杆控底、注浆加固技术,对变形破坏严重区域进行针对性治理,保证巷道畅通满足设计要求,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06期)
刘伟,胡蓝,郝永刚,程旺军,姚坤伟[3](2019)在《高强铝合金复杂曲面件液压成形变形均匀性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强铝合金复杂曲面件变形不均导致热处理后力学性能和组织不均的问题,采用液体凹模拉深和液体凸模拉深法,研究了压边圈形状、液压加载、预变形工艺对曲面件成形性和变形分布的影响,为提高复杂曲面件的形变和热处理强化效果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液体凹模拉深成形对曲面件变形量调控的能力有限,与平面压边圈相比,曲面压边圈可以提高变形均匀性,曲面压边圈有利于提高变形均匀性,但应变平均值均低于7. 0%。液体凸模拉深可以使曲面件应变平均值提高到7. 5%~10. 6%之间,但仅增加正向液压无法提高曲面件的变形均匀性;正反向液压成形采用反向预变形和正向液体凸模拉深工艺可以提高曲面件的变形量,同时提高变形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倪偲[4](2019)在《430铁素体不锈钢热变形组织均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素体不锈钢具有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但在拉伸和深冲时会出现表面皱折,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出现皱折的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厚度方向的中心区域易出现粗晶带。因此本文以430铁素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以获得均匀的热变形组织为目的,分别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和热轧实验,重点研究了热变形过程中的压下量、变形道次、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等工艺参数对430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均匀性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了组织观察、EDX能谱检测和织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变形过程中随着热压缩变形量的增加,430不锈钢的组织越来越均匀细小,从变形组织逐渐转变成再结晶组织。增加热压缩变形量及热轧压下量,有利于在板带厚度方向获得均匀的变形组织。采用较低的压下速率,热变形后所得到的430不锈钢试样厚度方向组织均匀性更高。热压缩变形温度较低时,430不锈钢试样厚度方向组织均匀性变差。430不锈钢经过大压下热轧,板带厚度方向组织均匀,冷轧板组织中未出现粗晶带,拉伸样品也未出现皱折缺陷。因此430不锈钢在热轧过程中采用大压下轧制可有效地减轻直至消除表面皱褶缺陷。(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叶显爵,龚晓娟,杨标标,李云平,聂炎[5](2019)在《圆柱体压缩试验中样品-夹具间摩擦对变形不均匀性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方法(FEM)系统研究样品与夹具间摩擦因数m对圆柱形样品内变形不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水平对变形均匀性的影响十分显着,尽管当m> 0.4时压缩样品的总体几何形状几乎保持不变,变形不均匀性还是随摩擦因数增加而变大。沿压缩样品最大径向方向,有效应变等于等效应变的位置相对于样品的等效应变和摩擦因数而言变化不大。5056B铝合金圆柱体压缩试样的硬度测量中有效应变分布的变化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在压缩过程中没有发生再结晶或回复,则变形样品的硬度与样品内部的有效应变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2期)
马明,丁桦,唐正友,李国平[6](2018)在《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板微观组织及塑性变形的均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板材微观组织及塑性变形的均匀性进行研究.实验发现,厚度方向不同区域内板材微观组织及塑性变形的均匀性是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板表面质量的关键.单道次热轧实验结果表明,变形区形状系数显着影响轧板微观组织以及塑性变形的均匀性,当变形区形状系数为1. 70时,轧板表面与中心处塑性变形较为均匀.多道次热轧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地设计各道次变形区形状系数可显着提升双相不锈钢热轧板材塑性变形及微观组织的均匀性,从而改善轧板的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晓玲,王兆灿[7](2018)在《通过培养基上微柱变形分析生物膜力学非均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嵌入到细胞外基质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也可以作为一种固体复合材料。研究学者发现在生物膜整体受到变形时,其内部变形并不均匀,却未对内部应力的分布做出阐述。为此我们将生物膜培养在微柱阵列中,生物膜在扩散过程中生长内应力在微柱附近分布不均匀,会产生压差使微柱偏转。我们通过图像处理方法测量微柱偏转距离,来间接表征生物膜的力学非均匀性。我们发现从生物膜中心至边缘范围内存在内应力的上升,而在边缘处会有一定幅度的减小。并得到生物膜内应力与生物膜厚度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应用这一关系可以计算微柱变形不可测位置的生物膜内应力,进而探究生物膜内应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刘贵龙[8](2018)在《低周循环下金属细观变形不均匀性演化与疲劳寿命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材料在往复载荷下的疲劳是影响工程结构服役寿命的重要因素,人们对其研究已有160年以上的历史。经典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在理论上和工程应用上都需要改进。本文探讨一种新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重点关注金属材料的多晶结构和晶体变形机制导致的细观变形不均匀性,研究低周往复变形下不均匀变形随循环次数的演化导致的局部细观应变增高及其与材料疲劳破坏的关系。考虑到材料的多晶构成方式,采用Voronoi多晶集合体作为描述材料结构和力学行为的代表性单元,应用晶体塑性本构理论对晶粒尺度下材料的循环塑性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材料细观变形的非均匀性演化,利用对材料往复细观变形非均匀性演化的统计分析总结低周疲劳破坏的规律,发展了材料低周寿命预测的新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试验系统研究了 310S不锈钢不同温度下的Bauschinger效应和non Masing特性等循环塑性力学行为,获得了大量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数据,并对该材料的宏观循环塑性理论模型和晶体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2.针对310S不锈钢,采用多试样法进行了不同路径下单调与循环预加载后的后继屈服面试验研究,讨论了塑性变形对诱导金属材料各向异性硬化行为的影响。试验发现后继屈服面的形状与预加载路径强烈相关,在预加载方向上后继屈服面的形状曲率变化较大,并且循环预加载会引起后继屈服面在垂直预加载方向上的膨胀。这些现象表明,经典塑性理论描述的后继面与实际情形不符,需要改进。3.采用能反映金属材料细观结构的Voronoi多晶集合体代表性单元,通过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并结合晶体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拉压预循环后的后继屈服面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的描述多晶金属材料的循环特性,能够反映循环加载过程中材料细观尺度变形的不均匀性,还能够反映与宏观实测一致的材料屈服特性演化及塑性变形诱导的各向异性硬化特征。4.采用上述模型结合晶体塑性本构模型分别模拟310S不锈钢3个温度下的疲劳试验,对代表性单元内加载轴向应变的标准差、第一主应变标准差与第一主应变统计均值等表征材料不均匀变形的参数随循环周次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均在数值上随循环数增长而增长,相对于102~104的循环寿命范围,这些参数存在有与温度相关的临界值,可利用临界值来判定不同试验温度下金属低周疲劳的发生。检验证实,若已知材料的循环回线,采用此方法只需通过一种应变幅值下的试验取得材料疲劳参数临界值,就可用模拟计算的方法预测其它应变幅值下材料的疲劳寿命。5.采用具有自由表面的Voronoi多晶代表性单元,对GH4169合金进行疲劳试验的晶体塑性模拟。分别用自由表面单元的加载轴向应变统计标准差、第一主应变统计均值和自由表面节点位移统计标准差来表征表面的不均匀变形,证实它们都可用于判定金属低周疲劳破坏的发生,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9-01)
薛克敏,易成坷,段自豪,甘国强,李萍[9](2018)在《双通道等径角挤压试样变形不均匀性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双通道等径角挤压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路径4个道次各变形区的等效应变分布图,分析了挤压试样变形不均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双通道等径角挤压中存在4种变形区,其中与冲头接触的区域应变值几乎保持挤压前的水平,该区域的存在是造成试样变形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多道次挤压中试样的均匀性不仅与旋转方式有关,还与试样的放置方式有关。采用A路径的试样应变均匀性优于B路径;采用A路径进行挤压,在2道次挤压后试样左右剪切变形区等效应变呈现一端大一端小的分布状态,在3、4道次挤压中采取大+小剪切变形区处于冲头一侧的放置方式,试样等效应变的均值最高;采取小+大剪切变形区处于冲头一侧的放置方式,制备试样等效应变分布最为均匀。(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昌江郁,陈送义,陈康华,周亮,袁丁玲[10](2018)在《7056铝合金厚板轧制变形不均匀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金相显微镜、织构分析、力学拉伸以及DEFORM有限元技术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7056铝合金厚度为20 mm板在厚度方向的组织、织构、性能以及轧制变形规律,重点揭示厚度方向1/4处轧制变形与织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厚板表层到芯部再结晶程度逐渐增加;厚板芯部的轧制织构(Brass{011}?211?,S{123}?634?,Copper{112}?111?)体积分数最大,厚板表层的再结晶织构Cube{001}?100?体积分数最小,剪切织构(r-Cube{001}?110?,{112}?110?)主要分布在厚板的表层和1/4层,且在1/4层的体积分数最大;板材强度沿厚度方向呈"W"型分布,在厚度方向1/4处强度最低。其主要原因是轧制过程中厚板1/4层的剪切应力显着比表层与芯部的大,且该层的应变、应变速度和金属流动速度比表层的高,引起轧制变形不均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变形均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没有根据岩性的变化适时改变,导致支护结构与岩体强度耦合性差,巷道变形破坏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了均匀性承载控制以及深浅区协同控制机理,据此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底板反底拱与全断面U型棚双拱圈层承载控制、底角锚杆控底、注浆加固技术,对变形破坏严重区域进行针对性治理,保证巷道畅通满足设计要求,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形均匀性论文参考文献
[1].马健,郭学锋,杨文朋,崔红保,于合帅.基于DEFORM-3D对AZ31镁合金往复挤压变形均匀性有限元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秦学良.巷道变形的均匀性控制及综合治理研究[J].煤.2019
[3].刘伟,胡蓝,郝永刚,程旺军,姚坤伟.高强铝合金复杂曲面件液压成形变形均匀性调控[J].塑性工程学报.2019
[4].倪偲.430铁素体不锈钢热变形组织均匀性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
[5].叶显爵,龚晓娟,杨标标,李云平,聂炎.圆柱体压缩试验中样品-夹具间摩擦对变形不均匀性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6].马明,丁桦,唐正友,李国平.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板微观组织及塑性变形的均匀性[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8
[7].王晓玲,王兆灿.通过培养基上微柱变形分析生物膜力学非均匀性[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8].刘贵龙.低周循环下金属细观变形不均匀性演化与疲劳寿命的关联[D].广西大学.2018
[9].薛克敏,易成坷,段自豪,甘国强,李萍.双通道等径角挤压试样变形不均匀性有限元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18
[10].昌江郁,陈送义,陈康华,周亮,袁丁玲.7056铝合金厚板轧制变形不均匀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