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整理论文_杨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文献整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献,古籍,国家科委,浙东,碑刻,帕金森病,澳门。

古文献整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忠[1](2018)在《古文献专业与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6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籍小组的成立是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事业起步的最重要的标志,有划时代的意义。上世纪50年代前半期,虽然有一些出版社出了一些古籍,但数量不多,也不成气候。上世纪50年代后期,周恩来总理亲自布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点校“二十四史”与《资治通鉴》,并于1958年成立(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8-09-19)

田明伟,王兴文,黄显堂[2](2018)在《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整理与利用中的角色定位——以温州海洋古文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海洋古文献资源保护中存在缺乏系统收集整理、收藏部门保护意识不强、保护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结合温州大学图书馆保护地方海洋古文献资源的实例,对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海洋古文献资源整理与利用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8年08期)

李晓菊[3](2017)在《古文献学对古籍整理的研究支持与规范指导——新时期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的一个认识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概括总结新时期古籍整理工作的主要特徵及其对古文献学科发展的重要影响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古文献学对古籍整理实践的研究支持与规范指导,认为面对新时期以来古籍整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新情况和新问题,古文献学不仅担负着理论总结与学科建设的任务,而且应该更加重视开展"问题研究"。"问题研究"是古文献学参与古籍整理、提供研究支持的重要方式,对于加强古文献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更好地指导规范古籍整理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新时期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互动发展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历史文献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夏宁[4](2017)在《数字时代古文献保存整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化是实现我国古文献保存利用的关键途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古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指导监督工作,促使我国数字化古文献得到有力发展。该文将进一步对数字时代古文献保存整理展开分析与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09期)

米彦青[5](2015)在《蒙汉诗歌交流古文献亟须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蒙汉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蒙古族诗人使用汉语创作,最早始于元代的伯颜,至清末的贡桑诺尔布,计有300余人,他们与汉族诗人都有交往,还有诗歌唱和。汉族诗人对于蒙古文化的接受,最早可追溯到汉乐府《匈奴歌》,下至清末的丘逢甲,有700余人。这两类诗人创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7-27)

丁小明[6](2015)在《本刊与华东师大古籍所联合举办古文献整理与研究前沿问题座谈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12月2日,《文献》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联合举办"古文献整理与研究前沿问题座谈会",上海地区的二十馀位学者就当前古文献整理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集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古籍整理的标准范式。华东师范大学顾宏义、上海交通大学朱丽霞认为,回顾百余年来的古籍整理历程,我们应该总结继承前辈学者的实践经验和好的传统,让古籍整理的规范和标准趋于完善。上海大学王培军、上海博(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15年02期)

董宏利[7](2014)在《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古文献整理及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帕金森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PD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的PD患者已超过200万。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PD患者的运动症状,但近几年研究发现,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 NMS)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其中便秘是PD患者最常见的自主功能障碍的表现,国内有调査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发生率高达88%。并且近年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少于一次的人群患帕金森病的概率是每天排便超过1次的人的2.7倍,并将便秘视为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诊治非常重要。对于PD便秘患者的药物治疗,临床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停留在对症治疗上,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且实用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的内容分为叁个部分。首先,通过系统的古文献研究,总结出古人对帕金森病及便秘的病因病机的观点和治疗方药,为进一步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其次,使用PAC-QOL中文版评估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通过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最佳策略。再者,将5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便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麻子仁油治疗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麻子仁油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疗效及机制,为麻子仁油治疗帕金森病便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古文献研究目的: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用药及方案提供循证学依据,初步得出治疗便秘的推荐用药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帕金森病便秘的古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为今后该病的科研与临床研究提供文献依据。结果:总结和整理出帕金森病便秘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结论:对古代文献关于帕金森病和便秘的认识进行分析、评述、总结,帕金森病便秘的病因病机多因肝风、痰凝、血瘀、肝肾气血亏虚导致气机失调,脑神被扰;肾气不足、津液亏虚是帕金森病便秘发生的根源。而火麻仁不失为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一剂良药。第二部分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通过对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的问卷调查,对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便秘患者,对所有入组者进行问卷调查,帕金森病便秘患者需了解病程、疾病Hohn-Yar分期、药物应用及用量。结果:PD便秘患者的病程对PAC-QOL各维度的分数都有影响(P<0.05)。H-Y分级与PAC-QOL各个维度的分数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AC-QOL各维度与性别的关系:生理维度p<0.05,有显着差异。结论:帕金森便秘患者PAC-QOL各维度分数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受到影响。H-Y分级与PAC-QOL各个维度的分数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女性更宜出现生理不适。第叁部分麻仁油软胶囊对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麻仁油软胶囊对帕金森病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便秘患者50例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麻子仁油软胶囊吞服,每次2粒,每日2次。对照组:聚乙二醇4000,每日早饭前及晚饭前0.5h口服聚乙二醇4000,每次10g,1月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治疗1月后积分均值较治疗前积分都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排便困难程度、粪便软硬程度、排便次数比较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QOL治疗前后比较,各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火麻仁软胶囊对帕金森病便秘患者进行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发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生活质量显着改善。结论1.纵观文献,帕金森病便秘的病因病机多因肝风、痰凝、血瘀、肝肾气血亏虚导致气机失调,脑神被扰,而成本病;肾气不足、津液亏虚是帕金森病便秘发生的根源。而火麻仁不失为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一剂良药。2. PAC-QOL可考察患者的生理、心理和满意度等,为了提高PD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PAC-QOL在治疗决策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3.火麻仁可以促进肠粘膜的蠕动以及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改善PD便秘患者的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痴呆等症状,生活质量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9-01)

刘嫦亮[8](2014)在《伏邪、伏毒理论古文献整理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伏邪、伏毒学说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人体感邪至发病的过程而总结归纳出的一套指导疾病诊治的中医理论体系。它经过了漫长的形成、演变、修正及发展的过程,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作为许多疾病的理论指导。广东省名老中医罗云坚教授有多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观察,提出可以运用伏邪、伏毒理论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念。我在2年跟师罗云坚教授的过程中,见识罗教授运用伏邪、伏毒学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后众多患者病情的改善。故本课题将从伏邪、伏毒理论角度出发,收集中医古籍文献中含有该理论的条文,通过对条文的梳理归纳,从中寻找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理论依据,并分析历代医家对伏邪、伏毒致病的机理、治则治法与痢疾发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相关性,同时分析3例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总结罗教授运用伏毒致病学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从而推论出伏邪、伏毒理论对于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可行性,为这一理念提供中医的理论基础。方法:首先,在图书馆中查阅关于伏邪、伏毒学说起源与发展的中医文献,了解现存关于伏邪、伏毒学说的内科着作,初步建立书目检索库,确定检索词为“邪”“伏邪”“伏气”“伏毒”及相关描述的概念,并设定检索的时间范围为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然后在正版的《中华医典》光盘中根据检索词以“内容检索”的方法在全文区中检索并筛查出含有“邪”“伏邪”“伏气”“伏毒”及相关描述的文献,并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剔除重复及与所寻疾病症状无关的文献,将筛选出来的文献从伏邪、伏毒起源与发展、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按朝代顺序将条文整理归纳出来。并同时查阅相关文献界定溃疡性结肠炎在古籍中的病名,将其定为“痢疾”或“痢”及类似概念的内容为检索词。然后同样在《中华医典》光盘中按照检索词进行搜索,但需剔除含义为“小儿痢疾”及“产后痢”内容的中医古籍,分析其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并将相关条文整理出来。同时分析3例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总结罗教授运用伏毒致病学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最后通过分析历代医家对伏邪、伏毒致病的机理、治则治法与痢疾发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相关性,从而推论伏邪、伏毒理论对于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可行性。结果:1.综合历代医家对“伏邪”“伏毒”病因病机的阐述可以得出,其致病机理主要可概括为在机体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内外邪毒并潜伏体内,待复感新邪或疾病治不得法使伏邪内陷的情况下发病这叁方面。《内经》即强调了感受外邪和人体正气亏虚两方面条件;以后到明朝中期以前,医家们逐渐将伏邪内涵狭义化为“伤寒”中的一部分,即“伏寒化温”之说,对于伏邪、伏毒致病机理的认识都没有较大突破,大部分沿袭《内经》中的认识;直到明朝末期《温疫论》使伏邪理论从狭义的伏寒化温说中释放出来,并使伏邪理论在明清时代达到鼎盛时期,提出内生之邪致病的重要性,并全面概括伏邪发病时机为或因复感新邪,或因正气亏虚,或因疾病治不得法使伏邪内生内陷发病。相对古代医家对于痢疾,即现代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方面的探讨亦可总体概括为在外感(如六淫、饮食不洁)及内伤(如房劳过度、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不足)等致病因素下,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内生湿、热、淤血、积滞等邪毒,潜伏体内,伺机而发,导致瘀血阻络,最后形成内疡等局部病理变化。亦即可概括为感邪和正气亏虚两方面,正与伏邪、伏毒致病机理相似。《内经》里总结痢疾两个重要的致病环节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洁。两汉至隋唐时期主要揭示此病邪潜伏在肠中致使气血壅滞,传到失司,使疾病缠绵难愈。清代医家则着重强调“正虚留邪在络”是痢疾反复发作的基本病机,并指出肠中瘀热、寒湿等伏邪留滞是痢疾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2.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对于伏邪、伏毒致病的治则治法可知,东汉时代最早提出了“当须脉之”及“以意候之”来诊治伏邪。后世医家逐渐提出应用攻里之法,包括汗、吐、下、透等法驱逐伏邪,另外一些医家提出在攻邪同时应顾护津液,适当施以补法。明清时代达到鼎盛时期,提出若复感新邪,应先解新邪,后攻里邪的观念,并提出“药到病所、托邪外出、固护正气”的治疗原则。总体来说,历代医家对伏邪、伏毒疾病的治疗可概括为祛邪扶正。而祛邪以攻里为主,攻里又以攻里热邪毒为主,然后清表为辅,并顾护正气,适当的施以补法。而古籍中对于痢疾方面的治疗,最早在《内经》里便已经提到“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的“热者寒之”的治法。宋金元时期,对痢疾病因病机的认识较前有所发展,痢疾的治疗亦有不少创新,该时期医家提出“通利为先,次正根本”“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及“病气大退,正气未复,当补脾”等治法;明清时期以总结、归纳为主,但除了继承前贤的治则治法,该时期医家还提出了“治先通利,久当温补,兼顾胃气”“先解其外,后调其内”“清热利湿”及治宜禁忌等治则。因此可见,历代医家对于痢疾的治则治法方面,亦符合伏邪、伏毒致病的治则治法。3.罗云坚教授运用“伏毒致病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总结:(1)以祛毒为大法,并贯穿疾病全程:主张以解毒、托毒之法祛毒,并灵活运用清热、祛湿、化湿与活血等治法治疗不同病理基础的患者。(2)祛毒治疗的过程中,同时顾护正气(3)从厥阴肝经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结论:1.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历代医家对伏邪、伏毒致病机理的认识与古籍中对痢疾,即现代疾病中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描述类似,可大体总结为叁点:(1)首先为人体正气亏虚;(2)然后为外感邪气或内生病邪;(3)最后为或因复感新邪或因疾病治不得法使伏邪内陷发病。治则治法方面,分析中医古籍中关于伏邪、伏毒致病与痢疾治则治法方面的相关性,发现二者治疗大法一致,均为“祛邪扶正”。而其他治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可总结为:首当攻里,同时顾护正气,适当的施以补法,可必要时攻补兼施,新感时辅以解表。攻法主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为主,具体治法为苦寒泄热、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攻下积滞等,并以清热解毒为主。分析历代医家对于清热药的应用集中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而清热之法又主以清热解毒为主,清热毒药主要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扶正之法体现在温补肾阳、补益脾胃、补气养血等。解表以辛凉、辛温之法等。2.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及近现代中医学家对伏邪、伏毒理论的研究可进一步确信其对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而我在2年跟师罗云坚教授的过程中,见识罗云坚教授运用伏邪、伏毒学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均达到了很好的疗效,并对罗云坚教授运用“伏毒致病学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该理论对于治疗UC效果突出,因此可为“伏邪、伏毒理论”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理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邓骏捷[9](2013)在《澳门古文献整理述评——以文学文献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面貌主要依靠作品来展现,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成为了澳门文学研究中的基础工作。本文试对目前已经出版的澳门古典文学文献整理成果(主要包括诗词、古文、碑刻、楹联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述评。述往事,思来者,以期为未来有关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空间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赵任飞,鲁先进[10](2013)在《浙东运河古文献整理及保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浙东运河在我国运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相关文献资料多散见于方志、史书、档案、笔记、文集、报刊等,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这对研究浙东运河及保护利用运河文化遗产具有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1-30)

古文献整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方海洋古文献资源保护中存在缺乏系统收集整理、收藏部门保护意识不强、保护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结合温州大学图书馆保护地方海洋古文献资源的实例,对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海洋古文献资源整理与利用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文献整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忠.古文献专业与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60年[N].中华读书报.2018

[2].田明伟,王兴文,黄显堂.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整理与利用中的角色定位——以温州海洋古文献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

[3].李晓菊.古文献学对古籍整理的研究支持与规范指导——新时期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的一个认识和总结[J].历史文献研究.2017

[4].夏宁.数字时代古文献保存整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

[5].米彦青.蒙汉诗歌交流古文献亟须整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6].丁小明.本刊与华东师大古籍所联合举办古文献整理与研究前沿问题座谈会[J].文献.2015

[7].董宏利.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古文献整理及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4

[8].刘嫦亮.伏邪、伏毒理论古文献整理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9].邓骏捷.澳门古文献整理述评——以文学文献为中心[J].图书馆杂志.2013

[10].赵任飞,鲁先进.浙东运河古文献整理及保护措施[C].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2013

论文知识图

《北齐校书图》-《游春图》第叁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科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

标签:;  ;  ;  ;  ;  ;  ;  

古文献整理论文_杨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