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晋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遗址考古,遗址文化,天目湖,瓷器,地势高亢,陶器,南京博物院,保存情况,叁国时期,实地踏勘
两晋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小波,史珂[1](2019)在《溧阳古县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省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权威专家日前对溧阳市天目湖镇古县遗址考古勘探成果进行论证。专家们实地踏勘了考古勘探现场,并察看了从该遗址出土的陶器、青瓷器等文物标本。专家认为,该遗址文化堆积丰富,保存情况良好,出土文物丰富,结合地望与文献记(本文来源于《常州日报》期刊2019-12-15)
赵晨韵[2](2019)在《论两晋时期六郡流民入巴蜀引发的侨旧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康六年(296年),氐人齐万年自立为帝,扰乱关西,秦、雍二州的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百姓被迫外徙,大部分流入巴蜀。初期六郡流民多以替人耕田为生,侨旧关系比较稳定。赵廞及流民军失败后,新任益州刺史罗尚催促流民返乡,遭到流民的反抗,侨旧矛盾一度十分尖锐。至304年李雄在成都建立大成政权,实行宽和政役,巴蜀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侨旧矛盾有所缓和。李寿夺权后,改国号为汉,更加依靠巴蜀人士来巩固权力,侨旧联合执政倾向明显,侨旧矛盾进一步缓和。(本文来源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史忠平[3](2019)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书写者——基于取经与译经活动的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佛经的书写者是佛教传播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也是写经书法研究无法回避的课题。目前学界对抄经时AI写作经人群的身份、地位、抄经情况、书法特点等研究较多。但对佛教初传时期取经、译经团队中的佛经书写者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本文拟对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典的译传进行考查,并就写经盛行之前取经、译经团队中的佛经书写者进行探讨。以期与前贤之论相续,完整呈现取经、译经、抄经活动中佛经书写者身份的转换、职业的归属、工作的性质、协作的方式,以及其中与书法相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7期)
赵延旭,那奇[4](2019)在《两晋时期“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晋时期是中国古代"谣"发展的鼎盛时期,史籍记载的指代"谣"的名称众多,同时,其创作数量庞大,题材广泛,手法灵活。关于"谣"的起源较为流行的观点为"荧惑说"与"诗妖说",这两种观点的产生增加了"谣"的神秘性和可信度。依据"谣"的形式和内容,可将其划分为叙事性歌谣与预言类歌谣两类,其中,预言类歌谣是此时"谣"最为主要的构成类别,数量远远高于叙事性歌谣。两晋时期,无论叙事性歌谣,抑或预言类歌谣,均具备指向性、政治性、准确性及地域性四个特征,"谣"的广泛传播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秩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史志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张克诚[5](2019)在《两晋至隋唐时期山东地区城市体系及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晋至隋唐是山东地区古代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时期。由于山东兼具南北的区位特征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在前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下,东汉至隋朝形成的“州—郡—县”叁级城市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在历时462年的发展历程中,虽几经战乱、民族融合和行政建制变迁,山东的中心城市和行政区划趋于稳定,体系结构和城乡关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对后世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城乡规划的学科视角,按照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顺序,在深入分析这一时期山东地区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总结各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演变特征,从而综合评定西晋太康、北魏太和、唐朝贞观叁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时期作为研究山东地区城市体系及演变的时间断面。在上述基础上,本文从两晋至隋唐时期的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当代研究成果中,依据城市的行政级别确立了当时山东地区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空间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并采用GIS技术手段分析了基于叁个时期的城市体系演化特征。论文研究期间,本人查阅了西晋至隋唐时期的近二十部古文献和大量地方史志,尤其是从地理志和食货志类典籍中将这一历史时期山东地区所有的历史城市,按照时间和建制等级进行了分类整理,一一列举了文献出处和地址变迁等,形成的列表附于文后,期望对后续山东地区古代城市的研究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妙廷[6](2019)在《两晋时期民间信仰的财富观——以幸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晋时期有许多关于善于巫术之人的记载,其中幸灵的结局耐人寻味。原本巫术灵验的幸灵最终因为娶妻蓄奴、收受贿赂使得巫术不再那么灵验。在魏晋时期道教、巫术变化发展的背景下,这则记载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魏晋时期民间信仰的财富观念,对后来民间宗教和佛道教的财富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也可以从幸灵身份、巫术的复杂性略窥当时道教与巫术之间的冲突和批判。(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05期)
丁海斌,闫倩倩[7](2019)在《叁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文书快速成长的一个阶段,商业文书类型愈来愈加多样,买卖、借贷、租赁、雇佣、记账类,法律政策规范类、互市与对外贸易类文书等兼而有之,商业文书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并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相关的立法和管理制度。纸张成为官方使用的主流载体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对这一时期乃至后世商业文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档案》期刊2019年04期)
闫文奇[8](2019)在《两晋南朝时期陆机文学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晋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评论家对陆机文学的评价较高,但不同的时代之间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论文拟通过对两晋南朝时期的总集、别集、子书、选本和诗评中所记载的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论述陆机文学在西晋、东晋、南朝刘宋和南朝齐梁陈四个历史时期的接受状况,总结陆机文学接受在两晋南朝时期的时代变化和原因。第一章主要介绍陆机在西晋时期的接受状况,这一时期的陆机文学接受具有功利性倾向。同时代文人由于政治立场、情感倾向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陆机的文学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以陆云为代表的南方士人赞赏陆机的文才,并对陆机的文学创作进行模拟,以潘岳、欧阳建为代表的北方士人则对陆机文学表现出贬低和排斥。第二章主要论述陆机文学在东晋时期的接受状况,东晋前期,陆机文学并没有受到太大关注,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玄风盛行,陆机繁缛轻绮的文风与当时文坛纤弱清冷艺术特征有较大差异。东晋中后期,时人对陆机文学风格的体认和文学创作的模拟较西晋有所发展。葛洪、孙绰等东晋文人通过比较陆机与潘岳文学创作的差异,把握其艺术风格特征,陶渊明则在挽歌诗方面学习陆机文学创作和结构方法。第叁章论述南朝刘宋时期重要文人对陆机文学作品的接受状况,主要特征是创作模拟着眼于整体,实现了精神上的沟通。颜延之、谢灵运从主题、语言、结构等多个方面对陆机诗歌进行模仿。江淹和鲍照的拟代作品表达出对陆机文学艺术特色和人生经历的理解,并在其中融入对陆机的同情与和对自我情怀的抒写。第四章论述南朝齐梁陈时期陆机文学接受的理性趋向,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风貌更加突出,实现了对陆机文学全面规摹之后的超越。从文学阐释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理论家又重视对陆机文学的理论阐释。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对陆机文学的艺术特色作出了全面而精到的分析。萧统的《文选》通过对陆机作品的选录,体现出其对陆机文学的赞赏。第五章分析两晋南朝时期陆机文学接受的时代变化及原因。这一时期陆机文学接受的特点表现为更加深入的创作模拟和更加理性的评论阐释,政治主导者的倡导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变革促进了文学的自觉发展,也带动了陆机文学的创作模拟。同时,文学创作的自觉带来文学思想理论的发展,因而陆机文学的批评阐释更加客观和全面。(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宋燕鹏[9](2019)在《论两晋刘宋时期交州的权力格局——以新发现西晋陶璜碑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交州处于王朝统治区域的边陲之地,紧邻林邑,朝廷时刻面临林邑入侵、以及朝廷权威衰弱时的交州反叛的危险。在两晋南朝统治稳定的时候,中央权威就可以全面影响交州,而一旦交州刺史治理无方,或者中央王朝混乱的时候,交州土着势力就全面控制了交州,甚至对广州也有很大影响。新发现的西晋陶璜碑的碑文暗示了在交州土着影响下的交州刺史心理上的不安。碑阴文字则暗示了稳定的刘宋元嘉时期朝廷权威驾临交州的事实。无论是朝廷权威控制下的中央化的交州,是土着势力控制下地方化的交州,都是两晋南朝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一个缩影。(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1期)
辛龙,高小超,宁琰[10](2018)在《两晋时期的筒袖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筒袖铠是两晋时期军队所装备的主要铠甲形制,在中国古代甲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出土的两晋时期筒袖铠形象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归纳出筒袖铠的形制结构和演变规律,并讨论了筒袖铠的出现、发展及消失。(本文来源于《华夏考古》期刊2018年06期)
两晋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康六年(296年),氐人齐万年自立为帝,扰乱关西,秦、雍二州的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百姓被迫外徙,大部分流入巴蜀。初期六郡流民多以替人耕田为生,侨旧关系比较稳定。赵廞及流民军失败后,新任益州刺史罗尚催促流民返乡,遭到流民的反抗,侨旧矛盾一度十分尖锐。至304年李雄在成都建立大成政权,实行宽和政役,巴蜀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侨旧矛盾有所缓和。李寿夺权后,改国号为汉,更加依靠巴蜀人士来巩固权力,侨旧联合执政倾向明显,侨旧矛盾进一步缓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晋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小波,史珂.溧阳古县遗址考古成果论证[N].常州日报.2019
[2].赵晨韵.论两晋时期六郡流民入巴蜀引发的侨旧矛盾[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史忠平.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书写者——基于取经与译经活动的考查[J].中国书法.2019
[4].赵延旭,那奇.两晋时期“谣”研究[J].史志学刊.2019
[5].张克诚.两晋至隋唐时期山东地区城市体系及演变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6].徐妙廷.两晋时期民间信仰的财富观——以幸灵为例[J].社会科学动态.2019
[7].丁海斌,闫倩倩.叁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J].档案.2019
[8].闫文奇.两晋南朝时期陆机文学接受研究[D].辽宁大学.2019
[9].宋燕鹏.论两晋刘宋时期交州的权力格局——以新发现西晋陶璜碑为考察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19
[10].辛龙,高小超,宁琰.两晋时期的筒袖铠研究[J].华夏考古.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