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采矿系统论文_殷文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深海采矿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深海,软管,系统,动力学,水力,形态,管道。

深海采矿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殷文林[1](2019)在《深海采矿船动力定位系统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DP-2 EHS-F入级符号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重点关注DP系统核心(环网和PMS的冗余性分组)内容,根据规范及故障与失效模式分析的要求,对整个配电网络进行冗余组的分配,设计出基于环形配电网络的动力定位系统(简称DP系统)方案。(本文来源于《广东造船》期刊2019年04期)

余倩,陈丹东,杨高胜,谢梦琪,李文豪[2](2019)在《一种用于深海采矿的柔性软管布放回收系统的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深海采矿作业需求和船舶甲板总体布置,考虑月池旁、船艉和舷侧叁种布放回收模式的优缺点,认为柔性软管舷侧布放回收的作业模式较为适用,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叁维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对作业平台和导向机构的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强度满足深海采矿的使用需求。(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符瑜,曹斌,夏建新[3](2019)在《深海采矿系统浮力配置对集矿车受力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 000 m深海采矿试验系统设计参数,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软管的受力状态和空间形态的特征规律,研究集矿车接地比压和水平拖曳力的变化规律,并模拟软管浮力配置的选取,结果表明:当浮力配置大小及位置固定时,随着软管内流颗粒体积浓度增高,集矿车受到的水平拖曳力减小且接地比压增大;集矿车与中间仓之间水平距离增大时,软管对集矿车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增大,集矿车受到的水平拖曳力增大,反之减小。通过研究软管形态和集矿车受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及内在机理,可为深海采矿系统软管输送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罗运承[4](2019)在《深海采矿船布放回收系统负荷试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布放回收系统投入使用前的负荷试验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规范要求从试验载荷选定、加载措施、静态试验、动态试验4个方面进行探讨,得出了试验所需数据,用于指导深海采矿船布放回收系统的实船负荷试验,并对试验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深海采矿布放回收设备的运用提供指导作用和经验积累。(本文来源于《江苏船舶》期刊2019年01期)

杨高胜,陈丹东,李文豪,刘兴[5](2019)在《基于管道水力提升式采矿系统的深海采矿船总体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目前国际主流管道水力提升式深海采矿系统的组成和采矿作业工程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深海采矿船(水面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配备和布置特点进行研究。结合工程案例分析,提出商业化深海采矿船总体设计要求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为将来商业性、标准化深海采矿船总体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郭浍良[6](2018)在《深海采矿系统不同构形扬矿软管的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区的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深海采矿系统作业时受到海浪、洋流和腐蚀等恶劣条件的影响。深海集矿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工程设计和应用的核心。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国目前已确定采用水力集矿的技术方案进行深海资源矿产的开采。该深海采矿系统主要由水面平台、水下输送系统和履带式集矿机叁部分组成,而水下输送系统由扬矿软管、硬管、中继仓及扬矿泵等组成。扬矿软管连接集矿机和中继舱,承担将集矿头采集的矿浆输送到中继舱的任务。本文针对深海采矿系统不同构形的扬矿软管进行流固耦合研究,为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提供数据支持。集矿机在海底进行采矿作业时,其作业范围是由扬矿软管的长度决定的;同时,扬矿软管的空间构形决定着软管对集矿机拖曳力的大小和矿浆输送的安全性,良好的空间构形设计有利于确保集矿机的稳定作业和矿物的安全输送。本文以1000米海深处长达100米的扬矿软管为研究对象,以集矿机在作业范围中间点处形成的软管构形为参考构形,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两端为固定约束的软管在稳定外流(洋流)和叶轮驱动的内流共同作用下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单拱和双拱两种不同构形软管在不同内流和外流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软管在给定的单拱和双拱构形下,计算得到双拱构形软管湿模态的前六阶频率小于单拱构形软管;随着内流密度的增加,两种构形软管固有频率缓慢降低;软管弹性模量和软管直径增加,软管的固有频率明显提高;内流浓度的改变对软管固有频率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内流密度、内流粘度、软管直径及弹性模量改变时,单拱和双拱两种不同构形软管的振型不发生转变。在给定外流下随着内流速度增加,单拱构形的平面内位移和应力呈线性缓慢增加,而双拱构形的位移和应力呈指数增加;两种构形软管在平面内的位移和软管应力在内外流共同作用下呈现周期性变化;随着内流速度增加,软管平面内位移和应力的波动周期减小而幅值增大。单拱构形内流临界速度约为10m/s,而双拱构形内流临界速度约为8m/s;当内流速度相同或接近时,单拱结构安全性优于双拱。(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1)

姚妮均,曹斌,夏建新[7](2018)在《深海采矿系统软管段输送阻力损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深海采矿软管输送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混合物流速、不同颗粒粒径、不同颗粒体积浓度、不同软管形态条件下软管阻力损失变化特征,为深海采矿系统软管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力坡度随物料体积浓度增大而增大,随粗颗粒粒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随软管弯曲度增大而增加。复杂形态软管中粗颗粒输送水力坡度变化与水平管道、垂直管道和倾斜管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比分析了倾斜直管和软管的水力坡度,拟合了复杂形态软管输送的水力坡度计算公式,误差范围控制在1.6%以内。(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符瑜,曹斌,夏建新[8](2018)在《管道内流对深海采矿系统软管空间形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采矿系统中的软管段是连接中继仓和集矿车必不可少的环节。因受力学特性、海底地形及回采工艺等多种约束条件的作用,其空间形态复杂,对输送工艺和参数匹配要求比较苛刻。基于深海采矿软管输送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软管形态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其结果表明:软管空间形态影响因素主要有集矿车移动距离、内流流速和内流密度,其中,当拱顶高度不受水面高度限制时,集矿车自由移动距离增大和内流流速增加均使软管角度呈线性增长趋势;而当内流为浆体时,软管形态变化趋势与清水内流一致,但软管隆起幅度较小,主要是因为浆体密度远大于清水密度,单位流体重力增幅大于流体向上冲力的增幅,且两侧下垂更加明显。通过研究软管形态变化规律及内在机理,为深海采矿系统输送参数优化及匹配提供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曹鸿灿[9](2017)在《ROV型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鉴于目前在研的深海采矿系统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ROV型深海采矿系统。论文主要以1000m ROV型深海采矿海试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和ANSYS Workbench软件,综合考虑扬矿系统(提升硬管和输送软管)所承受的各种复杂载荷(如重力、浮力、波浪力、海流力等)进行了流固耦合效应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如内流速度、内流密度、外流速度等)对提升硬管以及输送软管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确定1000m ROV型深海采矿的总体结构以及扬矿系统各个部件的参数和深海作业时的环境参数。(2)研究确定扬矿系统所受的外载荷,应用Morison方程计算采矿系统扬矿管线所受到的波浪力以及海流力,并对扬矿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了详细的受力分析。(3)根据流固耦合原理以及运用ANSYS Workbench解决单向和双向流固耦合的分析流程,建立了关于提升硬管和内部流体、外部海流的不同叁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并得到了不同海况,内流密度、内流速度,外流速度以及拖航速度等因素对提升硬管的顶端最大应力以及最大横向偏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4)推导输送软管与内部流体以及外部海流作用下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方程,建立关于输送软管与内部流体、外部海流的不同叁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流固耦合的分析,并得到内流速度,内流密度以及外流速度等因素对输送软管的最大主应力、最大侧向位移与最大横向位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17)

杨佩芳[10](2017)在《全软管深海采矿系统在预定路径上行走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因此必须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国际新资源。深海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面对即将到来的深海矿产资源战略争夺,相较于我国的深海采矿技术储备与发展,任务艰巨,深海技术亟待新的突破,必须加速和进一步推动深海采矿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根据大洋协会十二五课题“面向海试的多金属结核集矿系统研制与集成”项目的要求,对全软管深海采矿系统动力学分析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根据十二五课题要求进行面向湖上试验的路径规划和动力学行为研究,考虑了海上试验的整体联动和横向采集等特性,建立了135m全软管采矿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深海采矿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特征,为海上试验的开展提供合适的参考依据。首先,基于多刚体离散元理论,考虑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对系统整体所受荷载进行了分析和适当的简化,利用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实现对全软管深海采矿系统的建模;其次,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合适的连续浮力布置方案及船与集矿机距离的合适区间;最后,规划了横采模式下的采矿系统联动方案,设计了方形波、叁角波及正弦波叁种行驶路径及相应的变速方案,以考察集矿机行驶速度、横向采集宽度等参数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1)全软管深海采矿系统横向联动方式是切实可行的,仿真过程中,系统保持稳定同步运动,输送软管在船机的牵引下保持良好的空间构形,无明显偏折缠绕现象,为矿石的输送提供了有利条件;(2)本文所给整体联动模式下,使船机保持合适的距离并对软管布置连续浮力形成单拱结构,联动行驶过程中保持全软管的空间构形,以满足集矿机安全行驶的要求;(3)在给定的路径波行驶当中,正弦波路径更适宜集矿机的行驶,动力学特性稳定、波动不大有利于系统的运作与控制。(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4-01)

深海采矿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深海采矿作业需求和船舶甲板总体布置,考虑月池旁、船艉和舷侧叁种布放回收模式的优缺点,认为柔性软管舷侧布放回收的作业模式较为适用,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叁维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对作业平台和导向机构的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强度满足深海采矿的使用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海采矿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殷文林.深海采矿船动力定位系统方案设计[J].广东造船.2019

[2].余倩,陈丹东,杨高胜,谢梦琪,李文豪.一种用于深海采矿的柔性软管布放回收系统的计算分析[J].船海工程.2019

[3].符瑜,曹斌,夏建新.深海采矿系统浮力配置对集矿车受力状态的影响[J].矿冶工程.2019

[4].罗运承.深海采矿船布放回收系统负荷试验方法研究[J].江苏船舶.2019

[5].杨高胜,陈丹东,李文豪,刘兴.基于管道水力提升式采矿系统的深海采矿船总体设计研究[J].船舶工程.2019

[6].郭浍良.深海采矿系统不同构形扬矿软管的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8

[7].姚妮均,曹斌,夏建新.深海采矿系统软管段输送阻力损失研究[J].矿冶工程.2018

[8].符瑜,曹斌,夏建新.管道内流对深海采矿系统软管空间形态影响[J].海洋技术学报.2018

[9].曹鸿灿.ROV型深海采矿扬矿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湖南大学.2017

[10].杨佩芳.全软管深海采矿系统在预定路径上行走的动力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德国深海采矿系统结构简图的管道...深海采矿系统一2深海采矿系统布放回收示意图深海采矿系统示意一1深海采矿系统水下设备座标示意深海采矿系统示意

标签:;  ;  ;  ;  ;  ;  ;  

深海采矿系统论文_殷文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