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链特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异性,纳米,荧光,病毒,核酸,定量,序列。
链特异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存,邓永,梁琳,李金祥,张彦明[1](2019)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链特异性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复制过程中正、负链RNA进行定量检测,通过生物学软件DNAStar和Primer express 3.0设计BVDV正、负链RNA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并在其5′端添加非病毒核苷酸标签序列以区分BVDV正、负链RNA。同时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与非病毒核苷酸标签序列组成引物对,建立了BVDV链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ssRT-qPCR)方法,对其敏感性、重复性、特异性进行评估并利用所建立BVDV ssRT-qPCR对不同接毒剂量下BVDV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正、负链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以构建的pMD18T-BV+和pMD18T-BV-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BVDV正链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ss(+)RT-qPCR]和负链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ss(-)RT-qPCR]在10~2~10~7拷贝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1和0.995 3;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ssRT-qPCR敏感性较好,ss(+)RT-qPCR最低检测下限为10拷贝,ss(-)RT-qPCR最低检测下限为100拷贝。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ssRT-qPCR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为均小于1%,方法重复性良好。特异性试验显示,所建立的ssRT-qPCR方法与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利用建立的ssRT-qPCR对不同感染剂量下细胞内BVDV正、负链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以10、0.1 MOI剂量接种BVDV于MDBK细胞后,BVDV正、负链RNA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逐渐上升的趋势。以1 MOI剂量感染MDBK细胞,BVDV正、负链RNA的动态变化趋势略有差异,整体呈上升趋势。10、1 MOI接毒剂量接种细胞后,BVDV正、负链RNA在感染后36 h基本维持稳定水平,以0.1 MOI接种细胞后BVDV正、负链RNA在感染后24 h即达到稳定水平。BVDV链特异性检测进一步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适用性。该研究建立了BVDV链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BVDV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正、负链RNA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描述,为研究宿主蛋白抗病毒机制、BVDV基因组RNA复制及调控机制等研究提供了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韬,魏文燕,刘家星,杨马,谢恒[2](2019)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链特异性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鱼源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 SC09菌株水生环境中不同温度的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研究采用链特异性转录组测序(Strand-specific RNA-seq)技术对菌体生理温度(28℃)和实验培养温度(37℃)下进行链特异性测序,原始数据质控后,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利用Rockhopper软件筛选出的重要原核生物基因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173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P<0.05),其中包括58个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到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通路中;以及115个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到双组份信号系统中与叁羧酸循环相关的代谢通路上,同时部分基因富集到编码鞭毛素相关的基因簇中。结果表明,相对于37℃的实验室培养温度,在水生环境的生理温度条件下(28℃) SC09菌株拥有较高的运动性和较强的葡萄糖代谢,但相对的SC09菌株代谢一些特殊糖类的能力减弱。(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彭俊彬[3](2018)在《基于富G核酸序列和双链特异性酶的生物传感新方法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有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由于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核酸作为一类重要的疾病标志物,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另外,由于核酸具有易于合成、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设计简单、信号机制灵活等诸多优势,被当作一种理想的分子工具,在生化分析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富G核酸序列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为基本元件,设计了一系列生物传感新方法用于microRNA(miRNA)和重金属离子检测:1)第二章,我们研究了一种具有二维结构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β-Ni(OH)_2)纳米片,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平台,应用于生物分析光学传感器的构建。结果发现,β-Ni(OH)_2纳米片具有较强的荧光猝灭能力,对单双链DNA以及不同长度的单链DNA有不同的亲和力。β-Ni(OH)_2纳米片的吸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阳离子、溶液pH和DNA的长度来得到很好的控制。另外,被吸附的DNA也可以通过降解β-Ni(OH)_2纳米片的方式实现DNA的解吸附。基于β-Ni(OH)_2纳米片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和荧光淬灭能力,结合双特异性核酸酶信号放大方法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的生物传感新方法用于miRNA的检测。该方法展现出了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多样品检测能力,并成功应用于癌细胞样品中的miRNA分析。2)第叁章,miRNA高度的同源性对相关检测方法的单碱基突变识别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用G-四链体代替传统MB茎部的DNA双链,设计了一种G-四链体分子信标(G4MB),并将其作为识别探针,构建了一种简单的G4MB DSNSA检测体系用于miRNA的高选择性检测。由于G4MB能有效抑制DSN酶的降解,因此本文解决了传统分子信标用于DSNSA时易被DSN降解而导致高背景和假阳性信号的难题。另外,该检测体系采用MB代替传统的单链识别模式,将传统DSNSA方法的单碱基突变响应值从24%降低到了6%,显着增强了该方法的单碱基突变区分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下限约为1 pM,能在细胞裂解液和细胞提取液等复杂体系中工作,并且能用于多样本同时检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通用性。3)第四章,富含G碱基的DNA序列能自主装形成G-叁链体结构。在没有Hg~(2+)存在的情况下,G-叁链体DNA能与荧光染料硫黄素T结合生成非标记的荧光探针。硫黄素T与G-叁链体结合后,ThT的荧光信号会显着增强。在Hg~(2+)存在的情况下,G-叁链体DNA环部的胸腺嘧啶T能与Hg~(2+)发生反应,从而改变DNA的构型,抑制G-叁链体结构的形成,使得ThT的荧光减弱。该方法通过对ThT-G-叁链体的荧光强度变化实现了溶液中的Hg~(2+)离子的检测。(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石海燕[4](2018)在《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信号扩增的纳米传感器检测microRNA》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对基因的表达以及各种生命体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与miRNA的异常表达有密切关系。MiRNA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但是,miRNA序列短,在体内含量低,且许多同源序列仅仅有1~2个碱基的差别,相似程度很高,这就给miRNA的检测带来了挑战。所以,人们一直热衷于高灵敏的miRNA检测方法的研究。但是,在追求高灵敏度的同时,方法的简便、低成本,在方法的实际应用中同样重要。所以,如何建立简单、灵敏的miRNA检测方法,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以miRNA为靶标分子的药物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信号扩增(duplex-specific nuclease signal amplification,DSNSA)是一种由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诱导的恒温核酸扩增技术。DSN能够特异性识别并降解RNA-DNA杂合双链中的DNA链,RNA链被释放,释放的RNA链可以继续参加下一轮的杂交-酶降解过程,如此循环,达到信号扩增的目的。纳米材料以其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想利用目标miRNA启动DSNSA反应,与金属纳米传感器结合,建立简单、灵敏的检测miRNA的新方法。具体内容如下:一、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诱导的信号扩增结合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miRNA。单链DNA可以吸附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表面,阻止盐引起的AuNPs的聚集。分散状态的AuNPs呈现明亮的红色,聚集状态的AuNPs会变蓝。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短链DNA序列比长链DNA保护AuNPs的效果更好。基于此现象,结合DSNSA反应,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灵敏的比色检测miRNA的新方法。首先,设计一条与目标miRNA序列完全互补的DNA探针,体系中存在目标miRNA时,DNA探针与miRNA杂交形成杂合双链。在DSN作用下,双链杂合体中的DNA探针被水解成短链DNA片段,miRNA被释放参与新一轮的杂交-水解-释放过程,如此循环,直到溶液中所有的DNA探针被水解,得到大量的短链DNA片段。由于短链DNA比长链DNA能够更好的保护AuNPs,阻止盐引起的聚集,所以,目标miRNA存在时,AuNPs不发生聚集,反应溶液呈现红色;反之,如果没有miRNA,DSN不能水解单链状态的DNA探针,溶液中的DNA探针不能稳定AuNPs,在盐的作用下,AuNPs发生聚集溶液由红色变成蓝色。该方法肉眼可区分低至10 fmol的目标miRNA。该方法过程简单,无需任何标记,利用DSNSA和AuNPs实现了恒温条件下,miRNA的可视化、灵敏检测。二、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诱导的信号扩增结合银纳米簇荧光检测miRNA。银纳米簇(silver nanoclusters,AgNCs)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基于AgNCs和DSNSA反应,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荧光检测miRNA的新方法。设计两条DNA探针,DNA探针I的5'端与目标mi RNA序列互补,3'端是富含G的序列;DNA探针Ⅱ的5'端是富C序列,能够形成暗的AgNCs,3'端是与目标mi RNA相同的DNA序列。首先我们利用DNA探针Ⅱ合成荧光很弱的AgNCs备用;当目标miRNA不存在时,DSN无法水解单链状态的DNA探针I,加入AgNCs,DNA探针I的5'端与AgNCs中DNA探针Ⅱ的3'端互补杂交,导致DNA探针I的3'端的富含G序列与形成的AgNCs靠近,增强AgNCs的荧光;反之,当目标miRNA存在时,miRNA与DNA探针I的5'端互补杂交,形成杂合双链,DSN能够水解双链中的DNA序列,所以,形成双链的DNA探针I的5'端被水解,3'端的富G序列和目标miRNA被释放,被释放的miRNA又与溶液中过量的DNA探针I杂交,开始新一轮的杂交-水解-释放过程,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的DNA探针I的5'端序列被水解。释放出的DNA探针I的3'端的富G序列无法通过杂交与AgNCs靠近,因此无法增强AgNCs荧光。该方法对目标miRNA的检出限可达0.08fmol(0.8 pmol/L)。该方法以AgNCs为纳米传感器,结合DSNSA反应,实现了miRNA的高灵敏度检测,为检测miRNA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肖星凝,朱龙佼,李相阳,罗云波,许文涛[5](2018)在《关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介导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酶)是一种能高效识别并酶切完全互补配对的DNA双链或者DNA/RNA杂交双链中的DNA链,而对单链DNA和单/双链RNA几乎没有作用的核酸酶,所以DSN酶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DSN酶对单双链核酸不同的切割特点,搭载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扩增方式,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生物传感技术,如比色法、荧光法及电化学法等。实现了miRNAs、mRNA及重金属离子等一系列生物标志物及食品安全风险因子的检测。另外,DSN酶与新兴纳米材料搭载的纳米传感器也在RNA等物质传感中显示出了极大的分析优势。首先从结构、性质和切割方式3个方面介绍了DSN酶,并对近年来基于DSN酶介导的、具有代表性的生物传感器的组建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信号输出方法对DSN酶介导的核酸传感器进行归类综述,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光磁传感器等。具体综述内容包括,详细地阐述了各种传感器的传感原理,综合比较了各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及检测灵敏度等,同时还归纳了目前DSN酶介导的生物传感器能够检测的靶物质类型,有助于人们以后对DSN酶更深层次的使用。最后,对DSN酶介导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指导人们在未来使用DSN酶介导的生物传感器中能避免相关问题,研发出更快捷、更方便、灵敏度更高的生物传感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刘尧[6](2016)在《基于链特异性测序的肝癌HepG2细胞系I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仍然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特别是不同致病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肝癌的作用仍知之甚少,尚未确定的关键基因组或者分子异常表达对HCC诊断率提高或介入治疗的靶向性都有帮助。最近的数据表明,非编码RNA发现及功能研究表明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非编码RNA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从而筛选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是由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而分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炎性细胞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共同作用,激活免疫反应,导致肿瘤坏死。本研究以HL-7702/HepG2作为实验目标并分为两个实验组,分别对其总RNA去后rRNA采用链特异性RNA测序技术,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mRNA/IncRNA表达谱数据,同时对于差异mRNA进行了功能注释,为研究IncRNA调控作用,使用DIANA-TarBase v7.0和IncBaseSoftware分别得到miRNA-mRNA、 miRNA-IncRNA关系对,最终得到IncRNA-miRNA-mRNA叁元互相调控网络。本论文试图分析在肝癌发生及TNF-α诱导过程中与其关联的miRNA.mRNA和IncRNA,构建IncRNA-miRNA-mRNA叁元互相调控网络,从而筛选出特定mRNA/lncRNA作为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恶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定的理论依据。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1.培养HL-7702及HepG2细胞系,进行去核糖体链特异性建库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质控、read比对、转录本组装等,采用FPKM的方法对表达水平进行归一化,筛选出具有显着差异表达的mRNA/IncRNA。共得到差异表达的mRNA 3035个,其中上调表达1384个,下调表达1651个;显着差异表达的IncRNA有57个,其中上调的有23个,下调的有34个(筛选标准|log2 ratio|>1, FDR<0.01)。对于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了GO注释,发现了其中与细胞增殖和胞凋亡、死亡有关的共有23个,同时也发现4个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通路:ErbB、JAK-STAT、mTOR以及WNT signalingpathways,表明相关基因参与了上述生物学过程促进了肝癌的发生。结合实验室之前有IniRNA相关研究,miRNA和IncRNA及mRNA都存在相互调控,我们采用DIANA TOOL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差异表达IncRNA进行了I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最终得到转录后水平上非编码RNA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调控图。2.培养HepG2细胞系,其中一组使用TNF-α处理3小时,然后对处理前后的细胞系进行去核糖体RNA链特异建库测序。采用第一部分相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策略,得到有显着差异表达的mRNA/IncRNA。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114个,其中上调102个,下调表达12个;差异IncRNA共发现差异表达的46个,其中上调38个,下调8个(|log2 (fold-change)|>1, q_value<0.05)。对于差异表达的mRNA的功能注释发现,一些炎症因子IL6, ILIB、IL8参与到TNF-α介导的凋亡与癌症通路,同时也注意到NF-KB通路中NFKIBA, NFKB1, IKBKE等基因的变化,这些差异基因一起参与了TNF-α介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结合实验室之前有miRNA相关研究,miRNA和IncRNA及mRNA都存在相互调控,所以对于差异表达IncRNA我们采用DIANA TOOL工具进行了I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得到转录后水平上叁种RNA之间调控网络关系图。本研究选取HL-7702和HepG2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HepG2细胞系使用TNF-α进行处理,希望获得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以及TNF-α介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得到在mRNA和非编码RNA层次上调控网络图,然而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01)
王倩[7](2016)在《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介导的MicroRNAs检测新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s(miRNAs)是由大的发卡型前体经过Dicer等酶的加工形成的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其长度约22个碱基左右。miRNAs可以通过组装成为有活性的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来抑制基因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在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miRNAs的异常表达跟癌症的发生和形成息息相关,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诊断和预知及作为新药的作用靶标用于疾病治疗。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是一种来自勘察加半岛拟石蟹属螃蟹胰肝腺中的核酸酶。DSN酶具有独特的底物特异性,只降解双链DNA及DNA/RNA杂交链中的DNA链,不可水解单链DNA、单链RNA及双链RNA。此外,DSN酶在一定长度内可以区分单碱基差异,赋予了DSN酶更加独特的性质。因此,DSN酶作为工具酶在生物医药、生物科学应用及生物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利用DSN酶的独特性质,将其作为信号放大工具应用于miRNAs的特异性检测,可以克服许多由miRNAs自身特点带来的检测弊端,包括家族序列同源性高难以区分、长度短难以检测及表达水平低等问题。我们利用DSN核酸酶的特性,结合纳米金消光系数大以及聚多巴胺纳米球(PDA)具有独特的吸附单链核酸及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特点,分别设计了纳米金聚集比色法及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法用于miRNAs的特异性检测,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检测限可达pM级,并应用于细胞裂解液中miRNAs的分析检测。(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0)
王洪梅,贾春涛,胡桂学,夏咸柱,于力[8](2015)在《口蹄疫病毒链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定量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的正链和负链RNA,揭示FMDV复制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链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ssqRT-PCR)方法提取了FMDV的RNA,在FMDV链特异性反转录引物的5'端引入非病毒基因序列标签进行反转录,再经链特异性ssqRT-PCR扩增进行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FMDV基因组正链、负链RNA的链特异性ssqRT-PCR方法构建成功,该方法对FMDV正链和负链RNA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101拷贝,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21期)
陈秋香,赵燕苹,吴冬枝,蔡淑贤,夏垚坤[9](2015)在《基于磁珠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辅助目标循环技术构建荧光传感器用于MicroRNA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磁珠(MBs)的分离富集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选择性切割DNA单链的特性,建立了信号增强型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RNA-21(miR-21)的检测。荧光素(FAM)修饰的捕获探针(Cps),通过亲和素-生物素的特异识别作用固定在磁珠表面。当miR-21存在时,Cps与其杂交形成DNA/RNA双螺旋结构,DSN能特异性水解杂合双链中的DNA,同时释放出荧光标记片段和完整的miR-21。被释放出来的miR-21与另一Cp再次杂交并被DSN酶切,如此循环,从而实现恒温条件下一个miR-21与多个Cp杂交、酶切,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标记片段的循环过程,最终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变大。相反,当miRNA-21不存在时,Cps无法形成双螺旋结构,DSN对单链DNA无酶切作用,不能水解Cps,经磁分离,上清液没有荧光标记片段,所以检测不到荧光信号。最佳条件下,miR-21浓度在100~5×104f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80 fmol/L。该传感器可以识别单碱基错配序列,有望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5年08期)
夏青娟,徐艳玲,李树林,禇东琳,候丽娟[10](2015)在《细胞培养/链特异性RT-PCR方法检测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检测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的细胞培养/链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trand-specific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trand-specific RT-PCR)方法。方法根据甲型肝炎病毒(HAV)L-A-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5条特异性引物。将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原液感染2BS细胞,收获增殖高峰期的HAV,提取RNA,进行2轮链特异性PCR扩增,检测HAV复制过程中的负链RNA,通过Reed-Muench公式计算HAV病毒滴度,并对建立的细胞培养/链特异性RT-PCR法进行特异性及敏感性验证,同时用该方法检测4批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并与《中国药典》叁部(2010版)中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检测方法(细胞培养时间为28 d/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 HAV负链RNA经2轮扩增获得阳性扩增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该方法检测HAV复制过程中的负链RNA,特异性、敏感度均较好。两种方法检测的病毒滴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细胞培养/链特异性RT-PCR方法检测周期短,灵敏度、特异性好,可用于疫苗的滴度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链特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鉴定鱼源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 SC09菌株水生环境中不同温度的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研究采用链特异性转录组测序(Strand-specific RNA-seq)技术对菌体生理温度(28℃)和实验培养温度(37℃)下进行链特异性测序,原始数据质控后,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利用Rockhopper软件筛选出的重要原核生物基因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173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P<0.05),其中包括58个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到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通路中;以及115个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到双组份信号系统中与叁羧酸循环相关的代谢通路上,同时部分基因富集到编码鞭毛素相关的基因簇中。结果表明,相对于37℃的实验室培养温度,在水生环境的生理温度条件下(28℃) SC09菌株拥有较高的运动性和较强的葡萄糖代谢,但相对的SC09菌株代谢一些特殊糖类的能力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链特异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存,邓永,梁琳,李金祥,张彦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链特异性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2019
[2].刘韬,魏文燕,刘家星,杨马,谢恒.不同温度条件下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链特异性转录组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9
[3].彭俊彬.基于富G核酸序列和双链特异性酶的生物传感新方法构建与应用[D].赣南师范大学.2018
[4].石海燕.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信号扩增的纳米传感器检测microRNA[D].河北大学.2018
[5].肖星凝,朱龙佼,李相阳,罗云波,许文涛.关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介导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8
[6].刘尧.基于链特异性测序的肝癌HepG2细胞系I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的构建[D].东南大学.2016
[7].王倩.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介导的MicroRNAs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8].王洪梅,贾春涛,胡桂学,夏咸柱,于力.口蹄疫病毒链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9].陈秋香,赵燕苹,吴冬枝,蔡淑贤,夏垚坤.基于磁珠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辅助目标循环技术构建荧光传感器用于MicroRNA的检测[J].分析试验室.2015
[10].夏青娟,徐艳玲,李树林,禇东琳,候丽娟.细胞培养/链特异性RT-PCR方法检测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