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浅表淋巴结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浅表转移淋巴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浅表淋巴结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岚,蔡志明,杨维群[1](2019)在《非小细胞肺癌浅表转移淋巴结EGFR基因状态及EGFR-TKI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浅表淋巴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其采用EGFR-TK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NSCLC转移浅表淋巴结及部分配对肿瘤原发灶石蜡组织标本行EGFR基因检测,分析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部分病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灶与肿瘤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状态差异。此外,根据检测结果分组,比较各组的PFS,并采用COX回归分析了解PFS的影响因素。结果:56例浅表淋巴结行EGFR检测,35例EGFR突变阳性与EGFR野生型21例。无吸烟、腺癌与EGFR突变相关,而女性突变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淋巴结与配对肿瘤原发灶一致性分析,两者一致率为81.8%,Kappa值为0.645,P值为0.020。35例EGFR突变阳性者采用EGFR-TKI治疗,其PFS优于21例采用化疗的EGFR野生型组。COX多因素回归显示,校正腺癌、PS评分,EGFR突变阳性者有利于延长PFS。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浅表转移淋巴结EGFR突变检测可用于指导EGFR-TKI的使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于春洋,陈霰,樊秋兰,贾建文[2](2018)在《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常规超声检查后,对肿大淋巴结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并在造影灌注丰富区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淋巴结手动活检。将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患者(除外2例取材量较少)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满意率为96.00%(48/50)。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癌21例(阳性),非淋巴结转移癌29例(阴性)。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22例(A组),非淋巴结转移癌28例(B组)。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45%(21/22)、特异度为96.55%(28/29)、准确率为98.00%(49/50)。结论超声引导下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的特点,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柳建荟,郭华[3](2018)在《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运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进行诊断所达到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2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对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病理的检查工作,对患者细胞病理的结果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结果本次52例患者都实现了成功穿刺,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穿刺的成功率为100%,针对患者病理诊断的阳性率数据是92.3%。结论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运用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能够取得比较高的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65期)
江楠[4](2018)在《二维超声检查联合彩色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淋巴瘤性淋巴结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二维超声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淋巴瘤性淋巴结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什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抽选21例淋巴瘤性淋巴结患者和22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的不同将其分为淋巴瘤组和转移癌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病灶的L/S(长径短径比)、形态、内部回声及其病灶部位的血流类型(包括淋巴门型血流、中央型血流、周边型血流及无血流等)。结果:进行二维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L/S<2的患者占比相比,P>0.05。淋巴瘤组患者中存在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内部髓质强回声消失等情况的患者占比均低于转移癌组患者,其中存在病灶内部回声显着降低情况的患者占比高于转移癌组患者,P<0.05。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病灶部位血流类型为周边型血流和无血流的患者占比相比,P>0.05。淋巴瘤组患者中病灶部位血流类型为淋巴门型血流的患者占比高于转移癌组患者,其中病灶部位血流类型为中央型血流的患者占比低于转移癌组患者,P<0.05。结论:二维超声检查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淋巴瘤性淋巴结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8年11期)
依力夏提·先木西丁[5](2018)在《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浅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样,对实验组患者予以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样,对两组患者的取样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取样成功人数为43(100.00)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取样成功人数39(90.69)例,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人数为41(2.43)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人数36(83.72)例,组间对比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取样成功率和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9期)
王菊萍[6](2018)在《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恶性肿瘤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研究,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组在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取样时间、穿刺部位疼痛评分、穿刺取样成功率及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穿刺取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取样成功率及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取样成功率,还可提高对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坤,邹磊,陈敬玉,刘海静,杨晓[7](2018)在《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的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评价纵横比、皮髓质形态、砂砾样钙化及血流分布(I-III级),测量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所有淋巴结性质由穿刺活检后组织病理学确定。结果 64.4%患者表现为皮髓质结构不清,35.6%患者皮质增厚,14.8%内含明显砂砾样钙化,45.5%纵横比>1。52.5%淋巴结呈I级血流分布,32.7%淋巴结呈II级血流分布,14.9%淋巴结呈III级血流分布。平均峰值流速为(13.49±6.89)cm/s,平均阻力指数为(0.75±0.1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能够表现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01期)
王杰,栗安刚[8](2017)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穿刺取材成功率为96.51%,临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92%、90.00%、97.59%。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安全可靠、准确率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23期)
许江兰,李文奇,倪瑞[9](2017)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癌16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例浅表淋巴结转移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植入3个月后复查,全组完全缓解率为37.5%,总有效率75.0%;仅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皮肤轻度损伤。结论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癌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林琦,张颖,戴建建,徐瑞彩,杨琦[10](2017)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2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瘤的技术方法、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植入计划,根据术前计划在CT引导下行浅表淋巴结转移瘤~(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行质量验证。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复查CT,进行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评估。结果对23例患者、28个靶区病灶进行了治疗,术后1、3、6、9、12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6%、82.4%、81.2%、83.3%和85.7%。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6个月),生存15例,死亡8例。靶区病灶的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12个月(95%CI:7.4,16.5),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个月(95%CI:0.3,5.7),P=0.194。术后出现急性皮肤放疗反应Ⅰ/Ⅱ级6例,无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浅表淋巴结转移瘤,方法可行,近期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是局部治疗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浅表淋巴结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常规超声检查后,对肿大淋巴结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并在造影灌注丰富区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淋巴结手动活检。将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患者(除外2例取材量较少)获得明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满意率为96.00%(48/50)。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癌21例(阳性),非淋巴结转移癌29例(阴性)。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22例(A组),非淋巴结转移癌28例(B组)。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45%(21/22)、特异度为96.55%(28/29)、准确率为98.00%(49/50)。结论超声引导下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的特点,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浅表淋巴结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岚,蔡志明,杨维群.非小细胞肺癌浅表转移淋巴结EGFR基因状态及EGFR-TKI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9
[2].于春洋,陈霰,樊秋兰,贾建文.手动活检结合超声造影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
[3].柳建荟,郭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江楠.二维超声检查联合彩色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淋巴瘤性淋巴结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
[5].依力夏提·先木西丁.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6].王菊萍.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
[7].张坤,邹磊,陈敬玉,刘海静,杨晓.浅表转移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特征[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8].王杰,栗安刚.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块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9].许江兰,李文奇,倪瑞.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浅表淋巴结癌1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
[10].林琦,张颖,戴建建,徐瑞彩,杨琦.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23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瘤[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