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抒情悲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悲剧,抒情,意识,抒情诗,弦子,虚无主义,记叙文。
抒情悲剧论文文献综述
伏彦冰,李占鹏[1](2019)在《《西蜀梦》:一部悱恻哀怨、凄厉沉痛的抒情悲剧》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蜀梦》全名为《关张双赴西蜀梦》,是关汉卿现存历史剧中另一部叁国故事剧,版本仅有《元刊杂剧叁十种》本一种。虽无折数、宾白、科诨,只有曲词,但可以看出是一部悲怨哀伤、动人心弦的悲剧。《西蜀梦》中的人物有刘备、诸葛亮、使者、张飞鬼魂、关羽鬼魂、纸判官。在这六个人物中,使者和纸判官为陪衬角色;其余四位,又以张飞鬼魂为最重要。它是一部悲剧,全剧弥漫着凄迷伤感的气氛,散逸着低沉哀怨的情绪,高扬复仇意志和复仇精神是剧作最突出的主题。《西蜀梦》是关汉卿现存历史剧中的精制佳构,在整个元杂剧作品中,也堪称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却俊,彭予[2](2018)在《宿命的抒情——“脂粉”诗人萨拉·蒂斯代尔的悲剧观与死亡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诗人萨拉·蒂斯代尔因其抒情诗常涉及男女之情而被称为"脂粉"诗人,其实宿命与虚无才是其抒情诗的基调。蒂斯代尔深谙这个世界的悲剧本质,她的生命与诗歌互相渗透、不可分离,诗中悲剧的爱情、爱与美的毁灭以及人无可逃遁的死亡昭示着诗人渐入悲观主义、宿命论与虚无主义的泥淖,最后不堪抑郁症折磨的诗人无以自救而选择了自杀。(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王冉[3](2018)在《苏轼抒情记叙文悲剧意识和审美体认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文从先秦诸子之文发展到清代桐城派散文,具有符合历史特点的审美品格和时代哲思,宋代散文经过唐宋古文运动表现出重文和重意两种审美倾向,而苏轼的书信、记、序跋、随笔和散文赋在内的抒情记叙文摆脱了魏晋散文"浮巧轻媚丛错采绣"的浮艳之风,又避免了唐宋古文运动造成的"用意过当,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癖而不可读"的艰涩之弊,~([1]1423)自然为文,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1]1416)的创作中表现出对自然、宇宙、历史(本文来源于《中国苏轼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谢有顺[4](2017)在《抒情笔调下的悲剧书写——读李进祥《口弦子奶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进祥的小说,有一种浓郁的抒情氛围。不论是清水河畔的风景、人、事,还是呜呜嗡嗡的口弦子声,都打上了一抹抒情的底色。作家善于营造一种氛围,看似苦涩的悲剧生活,似乎在悠长的抒情中被慢慢冲淡了。口弦子奶奶被迫与心上人分离,远嫁河湾村,后私奔不成又痛失爱子——这是多么沉重的悲剧啊。而经由作家讲述出来的这个故事,伴随着那一声声幽咽的口弦子,如一团氤氲的水汽,只盘旋了一小会儿就散去了。从这个意(本文来源于《回族文学》期刊2017年05期)
杨帆[5](2017)在《抒情悲剧产生的边缘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产生抒情悲剧的历史环境进行综合考察,从不同角度阐述分析抒情悲剧的缘起。(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7年04期)
李唯僖[6](2014)在《角色成就经典 风格决定演绎》一文中研究指出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现实主义歌剧艺术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一生执着于歌剧创作,所创作品中又多为以女性角色为主要人物的歌剧居多,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等,这些经典歌剧作品影响力广为深远,至今在世界各国仍常演不衰,普契尼的成功使他成为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歌剧作曲家。本文从普契尼的多部作品人物中选出了托斯卡这个具有典型悲剧特色的女性角色作为讨论对象,以此为例,采用角色与音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托斯卡的人物塑造背景、角色性格特征等细节方面的认真分析后,引出其经典唱段《为艺术,为爱情》的抒情音乐风格研究,同时探讨出普契尼风格作品独特的音乐给抒情女高音在演唱其作品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4-06-30)
黄淑贤[7](2011)在《浓墨重彩的描写,酣畅淋漓的抒情——谈《幽径悲剧》中的审美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课如何上,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的问题。围绕着中高考这根指挥棒,我们的老师也变得急功近利,"考什么"就"教什么"。字词、成语、病句修改、文言文,那些必须掌握的考试点在课堂内外反复操练。而那些现代文常一语带过,甚至不教。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美学教育,它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丰富我们的情感,护佑我们的心灵。如果学语文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甚至可以离开课本,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就如无水之沙漠,变得苍白、无力,甚至失去光明。2004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和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组合作,又一套新的教材出版了。其中,着名(本文来源于《作文成功之路(下)》期刊2011年10期)
吴晓,尚斌[8](2011)在《土地 黑夜 悲剧——论海子抒情诗歌审美意识的“叁位一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子抒情诗中一直体现着叁大基本审美情感和精神要素——土地情怀、黑夜意识、悲剧精神。土地情怀代表着海子最基本的情感归属,是他广阔诗歌空间中展露的恒定情感。黑夜意识是海子最敏感而自觉的诗歌创作意识,包含着广大而深刻的象征隐喻意义。悲剧精神则是他的抒情诗中一直体现出的最高意义上的审美精神。这叁大审美意识构成共同促使海子抒情诗朝向一种纯粹的、灵动的、乡土的抒情诗歌方向迈进。(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赵菲[9](2011)在《浅析汉代抒情诗歌意象的悲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诗歌长于抒写悲情。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分类:一悲人生无常,二悲怀才不遇,叁悲离别远行,四悲女子见弃。诗人将悲情寄托在丰富的意象之中,形成了汉代诗歌的独特风格,也为后世诗歌意象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孙函[10](2011)在《论四十年代乡土抒情小说的悲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滥觞于五四时期。这类小说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浓郁的抒情性、结构的心理化、时空的自由化、自然天成的诗意美等艺术特征。本文着重论述的是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乡土抒情小说,就感情基调而言,这类小说既有着抒情小说的感伤,又有着乡土小说的“悲情色彩”。本文引入“悲剧意识”这一概念,统筹论述四十年代乡上抒情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表现形式、生成原因及价值评判。四十年代乡土抒情小说的悲剧意识就内涵来看,有四个方面:追求诗性人生的失败、常态生活中“无事”的悲哀、现实中“美”的毁火、革命战争中生命的凋零。四十年代抒情小说作家们在这几个方面展现了人类在与外部宇宙、自然、世界的对立中,由于外部力量的难以超越和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所产生的悲剧性感受,以及人类面对生存的困境时作出的反抗和挣扎。在悲剧意识在表现形式上,四十年代抒情小说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表现叁个方面:多样化的抒情对悲剧意识的传达、反抗者与固守者形象的塑造、悲剧意识的哲理化呈现。通过这些艺术手段不仅传达了作家对悲剧性现实的认识和感受,也深化了悲剧意识的内涵,它们使得小说传达的悲剧意识超越了具体文本的局限,也指向更为宽泛的现实和精神存在,悲剧意识所包含的反抗现实和超越现实的意义在这一维度得以彰显。最后本文探讨了四十年代乡土抒情小说悲剧意识的生成和价值评判,任何一种思想认识都是根源于现实的,悲剧意识也不例外。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作家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创作思维共同孕育了悲剧意识。悲剧意识是人类有价值的精神存在方式。四十年代乡上抒情小说中悲剧的书写不仅反映了人类自身在反思生存困境上所作出的努力也丰富了整个现代文学的创作。在精神上它继承了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在表现方式与思想内涵上又超越二、叁十年代的乡上抒情小说,具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悲剧意蕴。(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1-03-01)
抒情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诗人萨拉·蒂斯代尔因其抒情诗常涉及男女之情而被称为"脂粉"诗人,其实宿命与虚无才是其抒情诗的基调。蒂斯代尔深谙这个世界的悲剧本质,她的生命与诗歌互相渗透、不可分离,诗中悲剧的爱情、爱与美的毁灭以及人无可逃遁的死亡昭示着诗人渐入悲观主义、宿命论与虚无主义的泥淖,最后不堪抑郁症折磨的诗人无以自救而选择了自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抒情悲剧论文参考文献
[1].伏彦冰,李占鹏.《西蜀梦》:一部悱恻哀怨、凄厉沉痛的抒情悲剧[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却俊,彭予.宿命的抒情——“脂粉”诗人萨拉·蒂斯代尔的悲剧观与死亡意识[J].外国语文研究.2018
[3].王冉.苏轼抒情记叙文悲剧意识和审美体认探析[J].中国苏轼研究.2018
[4].谢有顺.抒情笔调下的悲剧书写——读李进祥《口弦子奶奶》[J].回族文学.2017
[5].杨帆.抒情悲剧产生的边缘考察[J].通俗歌曲.2017
[6].李唯僖.角色成就经典风格决定演绎[D].云南艺术学院.2014
[7].黄淑贤.浓墨重彩的描写,酣畅淋漓的抒情——谈《幽径悲剧》中的审美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1
[8].吴晓,尚斌.土地黑夜悲剧——论海子抒情诗歌审美意识的“叁位一体”[J].甘肃社会科学.2011
[9].赵菲.浅析汉代抒情诗歌意象的悲剧意识[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10].孙函.论四十年代乡土抒情小说的悲剧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