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延迟时间论文_吴永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触发延迟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计量学,延迟时间,测量,示波器,装置,局中人,数字。

触发延迟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吴永辉[1](2018)在《多智能体事件触发一致性的输入时间延迟边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控制系统一般是集中式控制,即系统中的中央控制器统一负责收集系统信息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控制,但当系统变得复杂和庞大时,这种控制策略在现实中就变得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控制过程中通信负担增加,消耗的资源增加以及控制规则越来越复杂。近年来,分布式控制在克服传统控制缺陷方面已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尤其在抗外界干扰方面,因此,得到了许多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利用分布式控制消耗能量小和局部控制的特点,研究人员已把其运用在分布式监控传感网络,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分布式合作优化控制等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一般线性多智能体事件触发一致性控制,在更一般的有向通信网络下,考虑各节点的输入时间延迟,论文给出了这个时间延迟的一个精确的边界以确保控制系统达到一致,并且得出了一个更加一般的条件以排除依诺行为,即保证事件触发函数所确定的通信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无限次发生。随后,提出了自触发控制策略以避免节点连续地监测其状态,紧接着,设计基于观测的控制策略以应对现实中节点状态不可测的问题。最后,我们给出数值仿真验证得出的结果。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介绍了线性多智能体事件触发一致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工作指定了努力的方向。结合上面文献的成果介绍,论文给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它们某种程度上改进了现有的一些结果。(2)针对多智能体一致性问题,我们首先介绍了相关的符号概念及定义。接着,提出了包含时间延迟的控制器及介绍本论文所用到的引理。然后设计了参数选择程序,从而非常容易地确定控制参数。(3)结合上面的准备工作,理论上得出了控制器所允许的输入时间延迟边界,特别地,通过把高维的系统转变为许多低维子系统,非常方便地计算出延迟边界值。最后,通过我们的方法排除了系统的依诺行为,同时,与现有的文献比较,得出了排除依诺行为更一般的条件。(4)为了避免节点连续地监测状态信息以及考虑现实中节点状态不可测的问题,论文分别地引入了自触发控制和基于观测的控制策略。引入自触发控制策略意味着,节点在触发时刻就能确定下一个触发时刻而不需要连续地监测其节点的状态信息,这极大地节约了能量资源。而基于观测的控制策略只需要利用输出信息进行控制,同时也得出了在该控制策略下的输入时间延迟边界值。(5)系统地给出了验证本论文理论成果的数值仿真,分别研究了系统的时间延迟边界,系统的依诺行为以及控制参数对系统收敛速率的影响。最后,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7)

梁志国,杨仁福[2](2018)在《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变频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字示波器的大触发延迟时间,提出了一种变频测量方法。使用正弦激励信号周期作为测量尺度标准,将大触发延迟时间表述成整数个正弦周期与1个小数个正弦周期的合成。小数周期部分用相位差法直接测量获得,而整数的获取,通过相同的大触发延迟时间在不同激励信号频率下离散化时间点均具有整数个信号周期的特征而判定,最终以在极限延迟时间范围内不同频率下离散时间点最小周期的唯一性作为测量结果定量依据,并以此计算获得整数值。最后将两部分时间合成得大触发延迟时间测量结果。在数字示波器上所作的一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精确测量和计量校准中。(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梁志国[3](2018)在《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量子化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字示波器的大触发延迟时间,提出了一种量子化测量方法。使用正弦激励信号周期作为测量尺度标准,将大触发延迟时间表述成整数个正弦周期与一个小数个正弦周期的合成。小数周期部分用相位差法直接测量获得,而整数的获取,通过将大触发延迟时间分割成多个小触发延迟增量之和,分别触发测量各个小触发延迟时间增量,然后,以累积方式获得大触发延迟时间粗测值,并以此计算获得整数值,最终将两部分时间合成得大触发延迟时间测量结果。在数字示波器上所作的一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精确测量和计量校准中。(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杜鹏,郭勇,逯巧慧,王守海,张燕群[4](2012)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触发时间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触发时间优化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2010-07~09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扫描参数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及延迟扫描次数与延迟触发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中,延迟触发时间12~26s,平均(19.0±2.9)s。正式触发前延迟扫描次数为6~20次,平均(13.3±2.7)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显示,延迟触发时间与延迟扫描次数呈正相关(r=0.40283,P<0.001),与心率呈负相关(r=-0.52002,P<0.001),与身高呈正相关(r=0.36998,P<0.001)。结论 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触发时间有一定范围,且与延迟扫描次数及患者的身高、心率存在相关性,通过增加注射后延迟时间,可减少延迟触发时间内机器的延迟扫描次数,从而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卫兵,卿燕玲,李洪涛,王玉娟,傅贞[5](2010)在《开关触发延迟时间和抖动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脉冲功率装置开关触发延迟时间和抖动测量的可信度,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使用拟合的线性关系式结合示波器水平分辨力导致的不确定度建立开关延迟时间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抖动的定义建立抖动的测量不确定度数学模型。两者均按B类不确定度评定。以相关实验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以及扩展不确定度。按工程测量要求置信概率为95%,取包含因子为2,可得初级实验平台(PTS)单路样机激光触发开关触发延迟时间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8 ns;抖动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3 ns。延迟时间和抖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满足实验分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0年07期)

丁以群,肖学钧,范瑞新,成安衡,高婉梅[6](2002)在《小儿左心辅助心电触发方式下辅助延迟时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是触发左心辅助同步控制的一个重要的信号源 ,而辅助延迟时间是辅助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当的延迟既可以使左心辅助装置 (L VAD)有充分的收缩时间 ,又可以避免 L VAD与心脏在收缩期的冲突 ;如果延迟时间不适当、尤其是在左心房引流不充分时 ,L VAD与心脏的冲突在短时间内就可造成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本文旨在寻找一个经验公式以有效地指导 L VAD延迟时间。目的 :以 R- Ao代表心电 QRS波峰点与主动脉瓣关闭结束的间隔时间 ,以 RR代表 RR间期 ,找出 RR与 R- Ao的相关方程 :R- Ao=A× (RR) n+B。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RR的平均值 ,再求出 R- Ao预期值 ,对 R- Ao做安全较正后 ,以此做为辅助的延迟时间。方法 :选择 5~ 14岁行升主动脉导管的小儿患者 ,经筛选 ,测量 45 7例心导管记录图中心电部分的 RR间期以及与此心电对应的主动脉压力波形 ,测量主动脉下降波切迹与 QRS波起始点间的间隔 ,以 R- Ao为因变量 ,以 (RR) n为自变量 ,绘散点图 ,找出相关模型 ,并求出相关方程。结论 :当心率小于 12 0次 / min时 ,相关系数为 0 .733,回归系数为 - 0 .182 ,P值为 2 .2 94E-78;截距为 1.0 70 ,P值为 4.83E- 10 9,相关方程为 :R- Ao=(- 0 .182 ) RR1 /3 +1.0 70。(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2年03期)

丁以群,肖学钧,范瑞新,成安衡,高婉梅[7](2002)在《成人左心辅助心电触发方式下辅助延迟时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寻找一个经验公式以有效地指导成人左心辅助装置触发延迟时间。目的 :以R Ao代表心电QRS波峰点与主动脉瓣关闭结束的间隔时间 ,以RR代表RR间期 ,找出RR与R Ao的相关方程R Ao =A·(RR) n+B。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RR的平均值 ,再求出R Ao预期值 ,对R Ao做安全较正后 ,以此做为辅助的延迟时间。方法 :选择 14岁以上行升主动脉导管的成人患者 ,经筛选 ,测量 877例心导管记录图中心电部分的RR间期以及与此心电对应的主动脉压力波形 ,测量主动脉下降波切迹与QRS波起始点间的间隔 ,以R Ao为因变量 ,以 (RR) n 为自变量 ,绘散点图 ,找出相关模型 ,并求出相关方程。结论 :当心率小于 12 0次 分时 ,相关系数为 0 5 0 6 6 ,回归系数为 - 0 0 948,P值为 1 96 8E 5 8;截距为 0 6 5 5 ,P值为 8 0 97E 10 9,相关方程为 :R Ao =(- 0 0 948)RR1 3 +0 6 5 5 1。(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02年01期)

肖玉明,汪贤裕[8](2000)在《延迟时间下的触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触发策略均衡可以看成是一种自动实施的协议,其实施机制是由所有局中人作出规定:各局中人均采取一种对每个局中人都有利的策略规则行动,若协议一旦被某个局中人违背,则其他局中人就把他们的行动换成与单周期非合作均衡相对应的行动,这时,该局中人所得的总支付要减少,即该局中人违背协议能够得到的总支付比他遵守协议时得到的(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00年09期)

周志伟[9](1992)在《触发管放电延迟时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触发管的延迟和抖动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及其定义,研究了它们受阳极工作电压、间隙距离、气体压力、触发能量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指出了与应用有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1992年02期)

触发延迟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数字示波器的大触发延迟时间,提出了一种变频测量方法。使用正弦激励信号周期作为测量尺度标准,将大触发延迟时间表述成整数个正弦周期与1个小数个正弦周期的合成。小数周期部分用相位差法直接测量获得,而整数的获取,通过相同的大触发延迟时间在不同激励信号频率下离散化时间点均具有整数个信号周期的特征而判定,最终以在极限延迟时间范围内不同频率下离散时间点最小周期的唯一性作为测量结果定量依据,并以此计算获得整数值。最后将两部分时间合成得大触发延迟时间测量结果。在数字示波器上所作的一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精确测量和计量校准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触发延迟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吴永辉.多智能体事件触发一致性的输入时间延迟边界[D].西南大学.2018

[2].梁志国,杨仁福.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变频测量方法[J].计量学报.2018

[3].梁志国.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量子化测量方法[J].计量学报.2018

[4].杜鹏,郭勇,逯巧慧,王守海,张燕群.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触发时间优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

[5].卫兵,卿燕玲,李洪涛,王玉娟,傅贞.开关触发延迟时间和抖动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

[6].丁以群,肖学钧,范瑞新,成安衡,高婉梅.小儿左心辅助心电触发方式下辅助延迟时间的探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

[7].丁以群,肖学钧,范瑞新,成安衡,高婉梅.成人左心辅助心电触发方式下辅助延迟时间的探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

[8].肖玉明,汪贤裕.延迟时间下的触发策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

[9].周志伟.触发管放电延迟时间的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1992

论文知识图

末期,不同触发延迟时间设置对...触发延迟时间实验结果4 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触发延触发延迟时间与欠压比关系开关不同电压下的100次触发延迟时视频航迹模拟器的与外设的接口关系目...

标签:;  ;  ;  ;  ;  ;  ;  

触发延迟时间论文_吴永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