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用腿靠部、转向用操控装置及平衡车,平衡车用腿靠部,腿靠部的横向中部向下凸出,向下凸出的部位为锁套;锁套的侧壁铰接有锁柄。本实用新型中可直接将锁套套接在平衡车的杆体上使用即可,无需再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安装便利,连接牢固。
主设计要求
1.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腿靠部(11)的横向中部(113)向下凸出,向下凸出的部位为锁套(112);锁套(112)的侧壁铰接有锁柄(15)。
设计方案
1.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腿靠部(11)的横向中部(113)向下凸出,向下凸出的部位为锁套(112);锁套(112)的侧壁铰接有锁柄(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腿靠部为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腿靠部(11)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外壁包覆有软性材质的靠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腿靠部(11)的横向中部(113)处于腿靠部左侧部和右侧部的竖向方向上的下部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锁柄(15)上具有锁止部(152),以及用于与锁套(112)铰接的铰接部(151),锁止部(152)从铰接部(151)的表面凸出设置,锁套(112)上开设有供锁止部(152)活动的通孔一(1120)。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锁套(112)的横截面呈环状,非圆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锁套(112)的内壁具有两凸出部一(112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其特征在于,锁套(112)的横截面包括一呈直线状的第一截面段(1122)、与第一截面段呈垂直状的第二截面段(1123)、向第一截面段方向呈弧形凹陷状的第三截面段(1124)、向背离第一截面段方向呈弧形凸出状的第四截面段(1125)、与第三截面段相对于第四截面段对称设置的第五截面段(1126)、以及,与第二截面段相对于第四截面段对称设置的第六截面段(1127),各截面段首尾相连;第一截面段(1122)的内侧设置凸出部一(1129)。
9.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还包括杆体(12),杆体(12)的上端插接于锁套(112)内,锁柄(15)可对杆体(12)进行锁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杆体(12)上设置有用于对锁柄(15)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件(16)。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杆体(12)的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124),限位件(16)位于第一凹槽(124)内。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杆体(12)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手控杆(17),手控杆(17)的下端设置有锁套(112),锁套(112)的侧壁铰接有锁柄(15),杆体(12)的上端插接于锁套(112)内,锁柄(15)可对杆体(12)进行锁定。
13.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还包括车体及转向轴(13),转向轴(13)设置于车体上,杆体(12)的下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平衡车的转向轴(13)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用腿靠部、转向用操控装置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轮平衡车,有的利用转向用操控装置进行转向操控,而一般的转向用操控装置的腿靠部,安装不便也不牢固,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用腿靠部、转向用操控装置及平衡车,平衡车用腿靠部采用锁套与杆体连接,操作便利,结构巧妙,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平衡车用腿靠部,腿靠部的横向中部向下凸出,向下凸出的部位为锁套;锁套的侧壁铰接有锁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套为腿靠部的一部分,锁套和锁柄构成锁紧机构,腿靠部无需再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平衡车的杆体相连接,结构牢固,安装及使用方便,直接将锁紧机构的锁套套接在平衡车腿控杆的杆体上,通过锁紧机构对杆体进行锁紧,使用便利,连接牢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腿靠部为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套为腿靠部的一部分,腿靠部为一体成型,结构牢固,连接方便,使用寿命延长,无需再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结构巧妙。
一体成型的腿靠部为骨架结构,可单独在腿靠部左侧部及右侧部的外表面再包覆设置软性材质的靠垫,或者,可将整个骨架结构包覆软性材质的靠垫,便于操作者双腿靠于腿靠部上,提高舒适性。
腿靠部的左侧部为左腿靠部位,右侧部为右腿靠部位,左腿靠部位和右腿靠部位之间为腿靠部的横向中部,即横向中部为连接左腿靠部位和右腿靠部位的连接部,锁套的上端一体成型于横向中部的底面。连接部呈横向设置,左腿靠部位和右腿靠部位呈竖向设置,连接部处于左腿靠部位和右腿靠部位的竖向方向上的下部位置或中部位置或上部位置,锁套位于腿靠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或中间靠前位置。此连接部,即为腿靠部的横向中部,左腿靠部位、右腿靠部位与横向中部一体成型,各腿靠部位分别用于各腿抵靠。锁套竖向设置,即自两腿靠部位的连接处直接竖向向下延伸,便于与杆体的连接。
左腿靠部位、右腿靠部位及连接部方位的设置,有利于双腿夹持于两腿靠部上,当然,从俯、仰视图角度,左腿靠部位与右腿靠部位均呈向内侧凹陷的弧形状,便于双腿的贴靠。左腿靠部位和右腿靠部位之间,在连接部之外的地方,存在着间隙,便于给两腿靠部位之间产生形变留下空间,提高操控性能。锁套位于腿靠部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部位置或中部靠前位置,便于双脚的可靠夹持与操控。
左、右腿靠部位呈三角形环状结构,左、右腿靠部位的上部为三角形的底,左、右腿靠部位的下部为三角形的两腰相连接的部位。左、右腿靠部位的中部具有通孔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右腿靠部位呈三角形环状结构或其他环状结构,左、右腿靠部位的上部为三角形的底,其上部侧面可视为用于接触双腿的作用面,与平衡车的转向轴之间的距离最远,使得左、右腿靠部位的腿控操作更为敏捷,省力,倒三角形环状的设置也有利于手提此通孔二进行搬运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腿靠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外壁包覆有软性材质的靠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单独在腿靠部左侧部及右侧部的外表面再包覆设置软性材质的靠垫,或者,可将整个骨架结构包覆软性材质的靠垫,便于操作者双腿靠于腿靠部的左、右侧部上,提高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腿靠部的横向中部处于腿靠部左侧部和右侧部的竖向方向上的下部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腿靠部的横向中部若位于腿靠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竖向方向上的下部位置,锁套向下伸出,用于杆体的插接及锁紧,方便快捷;若横向中部处于腿靠部两侧部的竖向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则锁紧机构的一部分处于腿靠部的两侧部内,另一部分可平齐腿靠部的两侧部下表面或向下凸出于腿靠部的两侧部下表面,整个结构更为牢固;若横向中部处于腿靠部的两侧部竖向方向上的上部位置,则锁紧机构的可处于腿靠部的两侧部内,锁紧机构的下部平齐腿靠部的两侧部的下表面或向下凸出于腿靠部的两侧部的下表面,操控腿靠部时,腿靠部的两侧部对锁紧机构的作用力更直接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锁柄上具有锁止部,以及用于与锁套铰接的铰接部,锁止部从铰接部的表面凸出设置,锁套上开设有供锁止部活动的通孔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柄可绕铰接处转动,带动锁止部从通孔一转入,以便于对锁套内的平衡车的腿控杆中的杆体进行锁定,无需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连接方便,可靠,安全且稳定。
在其他方案中,锁柄可采用偏心锁柄,转动锁柄时,锁柄的偏心处即最远端可转入通孔一内,以完成锁定,也应理解为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锁套的横截面呈环状,非圆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套的横截面为非圆环状,有利于与杆体连接后,两者之间不产生相对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锁套的内壁具有两凸出部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出部一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将锁套套在杆体上,进行导向,以及使得锁套与杆体相套接后,更不易产生相对转动,使连接牢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锁套的横截面包括一呈直线状的第一截面段、与第一截面段呈垂直状的第二截面段、向第一截面段方向呈弧形凹陷状的第三截面段、向背离第一截面段方向呈弧形凸出状的第四截面段、与第三截面段相对于第四截面段对称设置的第五截面段、以及,与第二截面段相对于第四截面段对称设置的第六截面段,各截面段首尾相连;第一截面段的内侧设置凸出部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套的具体形状可保证对杆体的可靠锁紧,该形状可适配于杆体,便于安装及固定。
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平衡车用腿靠部,还包括杆体,杆体的上端插接于锁套内,锁柄可对杆体进行锁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机构的锁套连于杆体上端,锁柄转动过程中,对杆体进行锁紧。杆体下端连接平衡车的转向轴,安装便利,操控稳定。通过双腿带动腿靠部,由锁紧机构带动杆体,经杆体带动平衡车的转向轴转动,以实现平衡车的转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杆体上设置有用于对锁柄进行竖向限位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的设置,有利于锁紧机构的锁套套入杆体后,在锁柄对杆体进行锁定后,限位件可对锁柄进行竖向限位,防止向上意外拔出腿靠部,连接稳定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杆体的一个侧壁设置有第一凹槽,限位件位于第一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腿靠部的锁套安装时的导向,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锁套相对于杆体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杆体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手控杆,手控杆的下端设置有锁套,锁套的侧壁铰接有锁柄,杆体的上端插接于锁套内,锁柄可对杆体进行锁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套和锁柄的设置,锁套和锁柄可采用腿靠部中的锁套和锁柄,手控杆和腿靠部可方便更换,转化为不同的操控模式,应用场景广。
手控杆中的锁套上部,向上延伸,延伸的部位为连杆,连杆可插接于手控杆上,利用紧固件紧固。当然,锁套可一体成型于手控杆的下端。插接便利。
平衡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还包括车体、及转向轴,转向轴设置于车体上,杆体的下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平衡车的转向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车采用上述转向用操控装置,以及腿靠部,拆装方便,使用便利,操作稳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腿靠部及平衡车具备的有益之处至少有:
(1)无需再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平衡车的杆体相连接,结构牢固,安装及使用方便,直接将腿靠部的锁套套接在平衡车腿控杆的杆体上,通过锁柄对杆体进行锁紧,使用便利,连接牢靠。
(2)腿靠部一体成型,锁套向下凸出的设置,整体结构匀称紧凑,且有利于杆体的连接,有利于杆体的竖向设置,不占用过多空间,有利于平衡车腿控杆整体结构的布局,提高操作性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的另一角度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用腿靠部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用腿靠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用腿靠部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用腿靠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的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的杆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腿靠部11、杆体12、转向轴13、盖体一14、锁柄15、限位件16、盖体二19、左侧部111、锁套112、横向中部113、杆身120、通孔三121、连接管122、凸出部二123、第一凹槽124、铰接部一151、锁止部152、手柄153、连杆182、通孔二1110、通孔一1120、铰接部二1121、第一截面段1122、第二截面段1123、第三截面段1124、第四截面段1125、第五截面段1126、第六截面段1127、凸出部一1129、第二凹槽1130、开口1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平衡车的前进后退方向为前后方向。以图4所示左右方向为左右,以图11中所示左右方向为横向方向,上下方向为竖向方向。
需说明的是,“腿靠部”中的“腿靠”,可以是双腿直接抵靠,也可是间接抵靠。
横向中部指的是腿靠部作为整体的横向方向上的中部部位。无论腿靠部为何种形状、尺寸,腿靠部均具有一横向中部。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参阅图1至图8,平衡车用腿靠部11,腿靠部11的横向中部113向下凸出,向下凸出的部位为锁套112;锁套112的侧壁铰接有锁柄15。腿靠部为一体成型。
参阅图4,图6至图8,以及图11,腿靠部11的左侧部111为左腿靠部位,右侧部为右腿靠部位,左腿靠部位和右腿靠部之间为横向中部113,锁套112的上端一体成型于横向中部113。横向中部113呈横向设置,左腿靠部位和右腿靠部位呈竖向设置,横向中部113处于左腿靠部位和右腿靠部位的竖向方向上的下部位置或中部位置或上部位置,锁套112位于腿靠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或中间靠前位置。腿靠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外壁包覆有软性材质的靠垫。
具体地,腿靠部的左侧部111及右侧部呈三角形环状结构,中间为通孔二1110。腿靠部的两侧部之间,在横向中部113上安装有盖体一14。从俯仰视角度,腿靠部的两侧部呈向内侧凹陷的弧状。左腿靠部位、右腿靠部位、横向中部113和锁套112一体成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各腿靠部位的形状可以多样,如矩形环状、圆环状、异形环状等。各腿靠部位及横向中部上可包覆软垫。
参阅图2至图4,锁套112上铰接有锁柄15,锁套112内插设有杆体12,锁套112的截面形状与杆体12的杆身120的截面形状相适配。
锁柄15上具有用于与锁套112铰接的铰接部一151、用于对杆体12进行抵靠锁紧的锁止部152,以及手柄153,铰接部一151的截面呈圆环状,铰接部一151、锁止部152及手柄一体成型。
参阅图6至图8,锁套112的同一侧面的上下位置分别具有铰接部二1121,铰接部一151呈柱状,位于两个铰接部二之间,铰接部一151上开设有通孔,铰接部二1121上开设有通孔或槽,供转轴将铰接部一与铰接部二穿在一起,锁柄15可绕转轴转动。两铰接部二1121之间,开设有通孔一1120,锁柄15上的锁止部152呈凸出状,在锁柄15转动的过程中,锁止部152可由外向内从通孔一1120内转入,以抵靠在杆体12上,与卡配在锁套112内的杆体12相抵靠,以锁紧杆体。
锁套112的截面呈环状,可为三角形环、圆环、矩形环或其他环形,本实施例中,大致呈“凸”字型状。锁套112的内壁截面形状为非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锁柄铰接于锁套的侧壁,通孔一1120开设于锁套的侧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柄15的铰接轴与锁套112的侧壁同向设置,锁柄15可铰接于锁套112的底部,无需开设通孔一也可。锁柄的设置位置具有不同的技术效果。如铰接于侧壁上,则结构紧凑,锁紧便利。而铰接于底部,则无需开设通孔一,锁套结构牢靠。
请参阅图4及图6,锁套112的横截面呈非圆环状截面,锁套底部的横截面包括一呈直线状的第一截面段1122、与第一截面段呈垂直状的第二截面段1123、向第一截面段方向呈弧形凹陷状的第三截面段1124、向背离第一截面段方向呈弧形凸出状的第四截面段1125、与第三截面段相对于第四截面段对称设置的第五截面段1126、以及,与第二截面段相对于第四截面段对称设置的第六截面段1127,各截面段首尾相连,连接处呈平滑地弧形过渡。第一截面段1122的内侧具有两凸出部一1129,其中第一截面段内侧的一个凸出部一呈连续状,而另一个凸出部一,因通孔一1120的贯穿,以及铰接部二1121上用于转轴安装的通孔处于通孔一1120的非中心位置,即靠近通孔一1120上接近第一截面段上凸出部一所在位置,则第七截面段内侧的凸出部一仅在其内侧的上下位置设置,两凸出部一1129之间形成第二凹槽1130。锁止部绕锁柄与锁套的铰接轴(即转轴)的转动半径小于通孔一的尺寸。
杆体12的杆身120的截面尺寸小于锁套112的截面尺寸,杆身120的截面形状与锁套112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匹配,杆身120上具有向杆身120内凹陷的第一凹槽124,第一凹槽124的两侧,具有向杆身120外侧凸出的凸出部二123。
参阅图4、图5,图8和图9,杆体的杆身120的上端,在第一凹槽124内开设有通孔三121,通孔三121上设置限位件16,限位件16可为螺钉,当杆身120穿入锁套112内时,杆身120的顶部抵靠于横向中部113,两凸出部一1129的外侧面位于第一凹槽124的两槽壁之间,可抵靠于第一凹槽的两槽壁上,第二凹槽1130可供螺钉的导向。
参阅图9和图10,杆体的杆身120的下端,在第一凹槽124所在一侧,一体成型或焊接有用于平衡车的转向轴13连接的连接管122。在杆体下端的另一侧,开设有供盖体二19封盖的开口1201。
安装时,解松锁柄15,将杆身120的上端插入锁套112内,并抵靠于横向中部113的下表面,转动锁柄15,使锁止部152从通孔一1120转入,以抵靠在杆身120的第一凹槽124上,锁紧杆体,螺钉位于锁止部152的上部,防止向上拔出腿靠部11。
腿靠部11和杆体12构成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
平衡车,为两轮电动平衡车,该两轮电动平衡车的转向轴13连接于连接管122内。平衡车的转向原理为现有技术。具体地,比如平衡车上装有感测转向轴转动角度的传感器,可采用霍尔传感器。
使用时,操作者两脚站于平衡车的踏板上,平衡车上设置有感测操作者操作信息,比如重心位置靠前或靠后,或感测平衡车车体的倾斜角度如前倾或后倾的传感器,通过将感测到的操作信息,反馈到平衡车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平衡车的前进或后退。而需要转弯时,操作者的两腿夹在腿控结构的两腿靠部上,通过扭动双腿,来实现杆体的偏转,杆体的下端带动转向轴13转动,从而通过感测转向轴的转动情况来实现平衡车的转向。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2,平衡车转向用操控装置,可采用手控杆17和杆体12,杆体12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手控杆17,手控杆17的下端设置有锁套112,锁套112的侧壁铰接有锁柄15,杆体12的上端插接于锁套112内,锁柄15可对杆体12进行锁定。
手控杆中的锁套112的上部,向上延伸,延伸的部位为连杆182,连杆182可插接于手控杆17上,利用紧固件16紧固。
当然,在其他方案中,锁套112可一体成型于手控杆17的下端。插接便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0839.3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76697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B62K21/12
专利分类号:B62K21/12;B62K11/00;B62K11/02
范畴分类:32C;
申请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1399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东城街道十里牌村九龙北路490号301室
发明人:臧传美
第一发明人:臧传美
当前权利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磊
代理机构:33245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五星国泰律师事务所 3324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