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手段的数据对比研究

有效教学手段的数据对比研究

庄福林

英语的文科身份决定了英语知识的认识更上一层楼需要增强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行之有效地方法就是教师挑选精炼的题型,学生对题目要有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重视对精选题目的订正。教学过程中初一的很多英语知识是需要教师用一定的语言去衔接、比较或说明的,没有有效地衔接、比较或说明,知识体系很难系统化;此类的语言过多,又难免会影响这节课的容量和严谨度。作业的订正有利于强英语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有针对性地对个体进行知识上的纠错和完善,但是过多的订正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负担太重。教师的语言引导以多少为最佳,订正的度应该如何掌握?笔者进行了实验研究。

一、英语句型记忆的数据对比

强化英语句型的识记,有利于先为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的平台,为建立一个完整的初中英语体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有过英语教学经历的教师都明白:没有基础的英语修养是没有办法在英语学习中走得更远。试想连英语词汇和基本的英语句型都无法记住,还能够可持续地学好英语吗?

事实证明,英语中的一些最为简单的知识没有强化记忆将无法使学生认识一些最为简单的知识。在一些宽松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连最简单的词汇和短语都无法识记。如果连最简单的词汇和短语都识记不了,还如何进行下一单元知识的学习?

2008年,我对两个平行的班级进行了一次追踪比较。一班的学生要求必须把词汇和重点句型背熟,三班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我尽可能讲述并且选择了几道典型的题目来讲解和分析。结果一个月后的反馈结果分析:硬记班级的失分情况明显少于另一个班级。失分人数比为4:11。这一回合,记忆班胜出。又过三周,仍是这些题进行反馈,统计出失分人数比为10:13。数据分析结果理解记忆的持久性更强,死记硬背的持久性较差。完全对这些题进行分析讲解后,进行比对结果记忆组失分更少。结果表明,理解是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识记,很难谈对知识的理解。单纯的识记难免会使记忆变成机械化的死记硬背,结果变成没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记忆。记忆也就沦落为为记忆而记忆的死办法。识记和理解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不妨努力去尝试协调好识记与理解的关系。

试验的结论为:要强化对知识的识记,忽略了基础知识的识记会使许多学生迷失方向,在实际学习中无法实现学习的进步。经常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识记的检查是有很必要的,当然具体操作,还需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来定,毕竟现实的教学工作比起理论是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

二、课堂上互动与讲解的数据对比

课堂上知识体系的衔接很重要,有限的时间内需要进行知识重难点的展示讲解,还有必要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互动。总体安排上,讲解过多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时间。一年的教学时间其实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学生与教师的情绪波动都会影响教学的进行。适当的互动有利于缓解教学过程的紧张气氛,也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被动变为更加主动。过分强调互动而忽略讲解的严谨性会使课堂的教学流于形式。校内进行的一场教师听课评课活动,一堂有关“一般将来时”的课程设计中获得的启示:A老师实验展示讲解花去20分钟,师生互动花去16分钟,学习小组活动花去6分钟,总的教学时间42分钟。B老师展示讲解花去32分钟,师生互动花去8分钟,学习小组活动3分钟,总用时43分钟。从课堂教学行为时间上看:讲解分别约占总教学时间的47.6%和74.4%。从直观的效果看A老师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互动问答时间占去26.2%,课堂紧凑思维流畅。而B老师主要是讲述与笔头练习,与学生的互动有不够的地方,存在教师讲解学生静静听长达10分钟的现象。A老师的课堂的布局以听说为主,课堂结构上B老师的课更加合理,听课发现在B老师的课堂上疲劳度明显低于A老师的课堂。

接下去的反馈追踪,同是“一般将来时”的知识,结果失分情况大致相当,B老师班级的失分略少些。短期结果讲解比起互动效果也许更加好些。

课堂上的讲解与互动目的在何处?追求班级的整体得分毫无疑问是讲解的效果好,至于改善课堂气氛则需要课堂上的互动量提升。在寻求教学有效性的突出性和有效性方面,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好英语课上讲解和互动的关系,处理好则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既会短距离冲刺,又会跑马拉松,合理安排时间。

三、课堂提问的多少与上课整体连贯的数据对比

课堂的提问是一门大学问,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设计出台阶式问题有助于加强课堂的连贯性。反过来过多的提问,特别是一些无效的提问,会使课堂的结构失去严谨性。

没有提问的课堂是一言堂,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提问方式和方法处理得好,就会给课堂非常美妙的催化剂。为提问而提问,看似热闹,实际反而会导致许多无效提问的发生。课堂的严谨度会大打折扣。

以两堂“7BUnit3Reading”的课堂记录进行比较。C老师课堂提问83次,单独提问12次,“是非型提问”4次。D老师课堂提问25次,单独提问3次,没有“是非型提问”,从直观的场面看:C老师的课堂气氛要比D老师的课堂气氛要热闹的多,虽然听课评课中很多老师评价C老师是对学生启发式提问,但是C老师和听课的许多老师忽略了一个大问题:

过多提问使得对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变得很仓促,一些简单低效提问没有提升课堂的连贯,反而让学生认为教师在为提问而提问,没有做到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既可以加深学生的思考,又可以帮助大多学生巩固原有的知识,是一种课堂上非常行之有效的交流手段。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以达到提醒某些学生注意的功能,整合好提问的问题,根据课堂的节奏和整体性提问会使得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干枯的提问看似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时反而有损提问的有效性。

四、对于某些题目的订正频率对于学习的对比。

在过去曾经听说有些地方有一些教师让学生把作业订正数十遍,这不是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纯粹是体罚,需要所有教师摒弃这种原始野蛮的做法。但是,订正本身又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加强学生的识记和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是2008年,在两周时间内进行一次比较:一班的学生作业分析后,给与一段时间的思考,关照若有问题再来分析。也没有强制要求他们订正,三班的学生作业分析后就让他们订正,而且要求他们必须面批。两周后,订正与不订正的差异性体现出来了。三班对于订正后的题目在短期内几乎没有差错,而一班还有许多学生犯重复性的错误。实践证明订正是有效地。接下去的两周内,又进行了比较:一班的学生也必须订正,订正的题目是有选择性的。而三班的作业都要订正。结果对比出来:一班对易错题型的认识控制的相当好,而三班的学生更多的是在疲于应付作业和订正。

从对比试验的结果来看:作业的订正是有效的,特别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对相对不自觉的学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订正的频率和选择性是相当重要的。没有选择的订正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教学都应该掌握一个度。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既不能够回避排斥,也不能迷信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存在优点的同时也必然存在某些缺陷。融合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才是正道。探索出各种方式的最佳切入点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育变得更加合理优化。

(作者单位:吴江市青云中学)

标签:;  ;  ;  

有效教学手段的数据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