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酯交换合成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应精馏,乙二醇二乙酸酯,酯交换,过程模拟
酯交换合成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柏春,贾彦霞,秦兴华,张文林[1](2019)在《酯交换合成乙二醇二乙酸酯反应精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应精馏技术以乙二醇和乙酸仲丁酯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合成乙二醇二乙酸酯。使用Aspen Plus对反应精馏塔进行模拟与优化,其结果为:操作压力为70 kPa,精馏段理论板数为4,反应段理论板数为15,提馏段理论板数为4,酯醇摩尔比为3∶1,回流比为2,该条件下,乙二醇转化率和塔釜乙二醇二乙酸酯质量分数达99%以上。在模拟基础上,进行反应精馏小试实验,最终确定全塔26节塔节,乙二醇和乙酸仲丁酯分别在第4节和第23节进料,全塔操作压力为70 kPa,酯醇摩尔比为3∶1。回流比为2,乙二醇转化率为98.17%,塔釜乙二醇二乙酸酯质量分数为97.54%。实验与模拟结果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为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浩[2](2019)在《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世界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资源,可替代化石燃料,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高效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独有的特性,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研究分析生物柴油合成过程中的工艺条件,阐述了以负载型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在油脂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顾春思,张瑜,郝晓红,刘文栋[3](2019)在《乙酰乙酸乙酯酯交换反应合成乙酰乙酸异丁酯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enson法,Joback法和马沛生法对乙酰乙酸乙酯酯交换合成乙酰乙酸异丁酯反应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和平衡常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在温度范围为318~518 K内,该反应为放热、熵增反应,热力学上可自发进行。(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王永森[4](2018)在《应用酯交换反应合成高分子的教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考有机试题多次出现在北京卷考试说明中为突破口,从酯交换反应"工具论"价值的角度,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与教材联系紧密的维尼纶、涤纶、聚碳酸酯叁方面应用价值,又从酯交换反应"本体论"价值的角度分析其可以成为教学情景和命制试题的素材以及具有促进学生本体发展的教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2018年12期)
王会刚,张琪,张继龙,于峰,李瑞丰[5](2016)在《纳米SO_4~(2-)/ZrO_2的合成及其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晶化-后浸渍法合成了纳米SO_4~(2-)/ZrO_2固体酸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植物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XRD、N2吸附-脱附和TEM等结果表明,经过600℃焙烧,催化剂仍保持单一四方相,粒径大小为5~10 nm,比表面积为137 m2·g~(-1),孔径为3.6 nm。NH3-TPD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表面的酸含量和酸强度逐渐增加,超强酸含量的增加,更有利于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在酯交换反应中,当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20∶1,反应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6 h,600℃焙烧后催化剂用量为5%(w/w)时,植物油能够完全转化为脂肪酸甲酯。与传统的SO42-/Zr O2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在低温反应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催化性能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严峰[6](2016)在《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过程中反应物的气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二苯酯(DPC)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化工产品,具有无污染、无毒、无腐蚀性,易于水解及氨解等特性。同时,DPC也是合成农药、制药、工程塑料及有机酸酯的重要中间体。由DPC聚合反应生成的聚碳酸酯(PC),具有透明性好、耐冲击力高、电绝缘性强等优良特性,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广泛的用于光学介质、汽车工业、玻璃板材、医疗器械等领域。本课题是基于我院承担的酯交换法合成DPC的中试反应研究,课题中所使用的合成DPC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液为项目组提供。实验方法为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DPC,而该DPC合成过程又被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DMC与苯酚(PH)合成甲醇(MeOH)与甲基苯基碳酸酯(MPC),第二步:两个MPC合成DMC与DPC。合成DPC中试单元中采用双塔联合的反应工艺设计,反应塔身涉及众多取样点。我们研究各个取样点反应液的组成,采取先定性、后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系列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使之尽可能的涵盖10个取样点及DPC成品的定性定量,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分析,以利于指导酯交换法合成DPC反应的进行。在对酯交换法合成DPC过程中的反应物,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利用毛细管色谱柱对酯交换法合成DPC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目标产物DPC进行面积归一化法的定量分析。通过考察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一步论证了所建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的定量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的建立对实时监测酯交换法合成DPC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冯雪[7](2016)在《碳酸乙烯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传统酯催化剂甲醇钠的优缺点,初步确定叁种可能替代甲醇钠的催化剂;通过考察备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溶解度以及分解温度,最终确定能够代替甲醇钠的新型催化剂。在新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研究碳酸乙烯酯分别与甲醇和乙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的反应过程,考察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碳酸乙烯酯转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对碳酸乙烯酯分别与甲醇和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的反应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到达平衡时各个组分的浓度,计算出反应平衡常数K,将lnK对1/T作图,确定出van't Hoff方程中各参数。在进行动力学研究时,首先分析了新型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根据机理推导出反应动力学的微分方程,使用Runge-Kutta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动力学参数,获得相应的动力学方程。以叁乙胺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甲基叁乙基铵碳酸单甲酯,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甲基叁乙基铵碳酸单甲酯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岳红梅[8](2016)在《Ag-Cu/水滑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合成β-酮酯的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酮酯一般通过醇类和酯类的酯交换反应合成。它是有机合成中一类比较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具有生理和药理性,比如乙酰乙酸肉桂酯,是一个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具有防止动脉硬化的功能。因此设计一种有效的非均相催化剂对合成β-酮酯具有重要的意义。催化剂的制备采用溶胶-凝胶法,将活性组分Ag,Cu纳米颗粒负载于载体(活性炭(AC)、γ-Al2O3、MgO以及镁铝水滑石(HTs)(Mg:Al=1:1~10:1))上,制备Ag-Cu负载型催化剂。通过XRD, BET, TEM, STEM (EDS), SEM (EDS), XRD, ICP-MS, AA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颗粒大小、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主要以肉桂醇和乙酰乙酸乙酯的酯交换反应为探针反应,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载体的酸碱性影响发现当载体为酸性载体(γ-Al2O3)或者碱性载体(MgO)时,产物的产率比较低。当载体为即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的时,尤其是Mg:Al= 5:1的镁铝水滑石为载体时,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Ag-Cu/HTs催化活性最高。同时研究了Ag, Cu的摩尔比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当Ag,Cu的摩尔比为1.2:1的时候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对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研究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尺寸较小(4 nm左右),分布也比较均匀,催化活性较高。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溶剂以及催化剂的使用量等反应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用量为0.05 g、反应时间6 h、温度110℃、反应溶剂为DMF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产率可达97%,说明催化剂Ag-Cu/HTs催化活性较高。研究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发现Ag-Cu/HTs催化剂放置40天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Ag, Cu的价态未发生变化,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研究发现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6次。将Ag-Cu/HTs催化剂拓展于一系列醇和酯的酯交换反应中,发现该催化剂在这些反应中也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郑鹏,郑晓舟,李海勇[9](2016)在《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反应精馏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乙醇和碳酸二甲酯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对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反应精馏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其具体生产工艺及操作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进行了工业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数据;此外,为保证塔设备的可靠性,对叁台精馏塔进行了流体力学核算,验证了设备的可行性。该内容为反应精馏方法合成碳酸二乙酯的相关模拟及大型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6年04期)
张磊,林子昕,安维中,张学辉,朱建民[10](2015)在《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精馏塔的模拟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spen Plus软件平台上开展了以碳酸二甲酯(DMC)和苯酚(Ph OH)为原料、反应精馏塔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模拟研究。利用实验测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和反应动力学数据,通过一种调优方法对反应精馏塔进行逐步优化,取得了优化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反应塔板上液体持液量大小对反应精馏过程有重要影响,当持液量小于0.2 m3时,塔板上的酯交换反应由反应动力学控制,当持液量大于0.5 m3时,塔板上的化学反应接近平衡,反应精馏过程由化学平衡控制。通过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反应精馏塔中Ph OH和DMC的转化率分别达到29.22%和22.01%,DPC收率达到7.21%,而在相同条件下用釜式反应器合成DPC时Ph OH和DMC的转化率仅为7.8%和7.5%,表明了反应精馏技术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5年12期)
酯交换合成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今世界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型资源,可替代化石燃料,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高效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独有的特性,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研究分析生物柴油合成过程中的工艺条件,阐述了以负载型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在油脂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酯交换合成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柏春,贾彦霞,秦兴华,张文林.酯交换合成乙二醇二乙酸酯反应精馏研究[J].化学工程.2019
[2].王浩.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应用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9
[3].顾春思,张瑜,郝晓红,刘文栋.乙酰乙酸乙酯酯交换反应合成乙酰乙酸异丁酯的热力学分析[J].广东化工.2019
[4].王永森.应用酯交换反应合成高分子的教学价值[J].化学教学.2018
[5].王会刚,张琪,张继龙,于峰,李瑞丰.纳米SO_4~(2-)/ZrO_2的合成及其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6
[6].严峰.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过程中反应物的气相色谱分析[D].西北大学.2016
[7].冯雪.碳酸乙烯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6
[8].岳红梅.Ag-Cu/水滑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合成β-酮酯的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郑鹏,郑晓舟,李海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反应精馏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
[10].张磊,林子昕,安维中,张学辉,朱建民.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精馏塔的模拟与优化[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