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一、狠抓师德建设 提高育人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慧,贾连群,冷雪,杜莹,刘羽茜,杨关林[1](2021)在《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文中研究说明学科和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搞好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做好中西医结合团队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定位,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引入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发展之中,示范性构建"中西医结合学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以"学科—专业"一体化为依托,以教师培训、教学组织、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及教学评价为"五翼",中西医结合学科全体教师为主体的多维度教师培育体系,有效提升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水平。

张帅,徐云露[2](2021)在《地方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师德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地推动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地方高校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但在师德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应准确把握自身办学特点,在分析当前教师师德评价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地方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

杨成龙[3](2021)在《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文中认为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是有效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既是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初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概念,提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应包括正确的目标价值、组织建设质量、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制度建设质量、考核评价质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基层党建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系统考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论文阐明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基本特征,论述高校基层党建五个方面的目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出高校基层党建三大价值取向,即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阐述基层党建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在初步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论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进行历史考察,分析上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的经验和历史启示。同时对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基层党建取得的五个方面的成绩,分析院(系)党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建设、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制度建设及基层党建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六个方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

黄建榕,郭娟梅[4](2021)在《底线思维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底线思维是指在底线范围内把控事物发展的最低限度,同时又积极主动向最好的方向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科学主动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应以底线思维为重要思想武器与基本遵循,做到树立忧患意识,及时预判师德风险;强化底线自觉,精准设置师德底线;把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室[5](2020)在《教育动态 媒体聚焦》文中研究表明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重大部署,系统谋划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努力为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当好先导。在领会五中全会重大意义上强化四个"深刻认识"。

杜书珍[6](2020)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当下,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困境,人才培养结构与当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匹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动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国家、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出了迫切需求。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要立足分析立德内涵,落实树人任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全员育人工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通全方位育人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探究人才培养新模式。

郑晓明[7](2020)在《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民办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能够促进民办高校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实际,直面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民办高校师德师风水平的全面提升。因此,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引领作用,直面当前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突出问题,探索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促进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覃小逢[8](2020)在《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相对较多,其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仅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的需要,还是建设优良教风与校风的需要。通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相关概念、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阐述,并对部分高校学生以及青年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育人意识有待增强、部分青年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为人师表存在差距等。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群体自律意识淡化、高校对青年教师群体的管理弱化、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发展困境及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育人意识;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管理;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师德修养。通过明确路径、综合施策,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程少波[9](2020)在《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现状及其调适对策研究 ——基于H省的抽样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的亿万儿童,关涉千千万万个家庭。这个群体的社会心态不仅对当下的社会整体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年轻一代人和其家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当下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社会心态进行深度考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社会心态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并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师群体所表现出来具有一致性的需要、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特点的总和。本研究通过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教师社会情绪能力、教师社会支持以及教师工作投入五个核心变量来考察教师社会心态中的社会需求、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行为以及社会支持。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社会发展背景,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研究的整体框架、基本思路和调查方案。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H省抽取18个县,108所中小学校,675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 26名教师。第二章是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回归分析,总体性结论如下:1.中小学教师在社会心态各维度上均处于理论中值稍微偏上水平。具体说来,教师满意度维度上,有66.7%的教师处于理论中值及以上水平;以一般效能感测量教师的社会认知水平,有54.2%的教师处于中值及以上水平;在教师的社会情绪能力维度,有96.3%的中小学教师处于理论中值以上;以教师的工作投入测量教师的社会行为,有94.7%的中小学教师处于理论中值以上;在教师的社会支持维度,有91.4%的教师处于中值及以上水平。2.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说来,不同学段、不同教龄、是否有编制、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对教师满意度有显着影响;性别、学段、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社会地位、社会期望以及教师权威对教师的一般效能感有显着影响;性别、年龄、教龄、学校所在地、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对教师社会情绪能力有显着影响;学段、年龄、学历、是否班主任、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对教师的工作投入有显着影响;性别、学段、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婚姻状况对教师的社会支持有显着影响。3.通过对不同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探究,发现,教师社会满意度是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中最核心、最起作用的因素。第三章主要以职业幸福感和离职意向分别作为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好与差的外在表征,以他们作为因变量,以社会心态各维度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探究社会心态各维度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状态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各因素后,教师满意度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离职意向决定系数最高。第四章是基于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对的中小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所反映的教师社会心态的现状对教师队伍建设所提供的启示主要包括: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发展层次;关注特殊层次教师,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三、做好教师成长“加减法”,培育健康社会心态;创新管理观念,突显人文情怀;强化培养与培训,优化教师队伍;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构建教师社会支持网络;强化自我调适,保持积极心态等。

秦琪媛[10](2020)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品学兼优的青年一代,培育青年一代离不开优质的教育,而优秀师资是成就优质教育的践行者和担当者。那么,何为优秀的教师?笔者认为:德才兼备,业务精良。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精于教书育人,更要师德为先。教师作为学生德行的启蒙者,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培育国家未来脊梁的重任,言行举止都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教师素养和师德期许。然而,教育现实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德行失范,对社会和教育界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培育中小学体育教师高等院校,须将学生的师德教育置于首位,对学生进行职前师德培育,培育良好的师德素养。在师德培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师德培育存在欠缺或不足。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的奠基专业和品牌专业,为全国各大中小学源源不断地输送师资。师德作为教师的首要品质,需要强化与培养。师德培育不仅是学习教师品德的相关理论,更需要落实到实践层面。而师德培育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则相对薄弱。本选题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现状与特点切入,探讨其在课程建设、教学实践、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不足,并在育人理念、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师德评价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提供实践层面的举措和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在师德培育方面继续保持和发扬自身校本性、师表性、导向性、人本性的特点。(2)在课程建设方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培养目标中有明确的德育要求,并且在课程设置中存在涉及师德内容的课程,但是实践教学环节对师德培育的重视不足,存在师德培育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不畅,师德培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师德相关课程、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以完善,增设师德相关国学经典研读以及教育法律法规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师德培育力度,做到师德培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相统一。(3)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于体育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能明确辨析师德不良的表现,对师德培育具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对于师德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力度不够,并且在师德评价方面存在综合测评忽视个人品德,以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为主的问题,导致师德评价体系缺乏明确的考试机制和评价标准。因此,在师德评价方面通过把握好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评价主体,规范评价内容,结合师德书面测评和师德实习总结测评两种方法,建立健全的师德评价机制。(4)在教学实践层面,第一,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师德培育方面主要以说服教育法和榜样示范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师德培育的实效性不强,可以通过转变课堂组织形式与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式加以完善;第二,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师德的内化过程不完善,可以通过师德培育生活化,落实内化过程加以完善。

二、狠抓师德建设 提高育人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狠抓师德建设 提高育人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学科—专业”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1.1积极推动学科、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1.2有力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的管理创新
    1.3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2“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2.1“学科—专业”+师德师风建设一体化,引导教师队伍回归本分
        2.1.1思想铸魂,着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2.1.2“双带头人”引领,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生产力
        2.1.3潜心育人,加强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1.4健全体制机制,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2.2“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夯实人才培养基石
        2.2.1科教融合,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持高质量的本科教学
        2.2.2医教研协同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2.2.3“分层次”教师培育模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2.4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3“学科—专业”+“以学生为中心”建设一体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修订培养方案
    3.2加强现代技术信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一流课程建设

(2)地方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现状
    1.1 师德评价观念之争:定量与定性
    1.2 评价内容判定:道德与职业
    1.3 师德评价主客体的利益性
    1.4 师德评价制度保障不足
2 地方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 地方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
    3.1 地方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4 保障性制度
    4.1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4.2 出台文件,明晰职责
5 结语

(3)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阐释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涵
        一、基层党建的内涵
        二、高校基层党建的内涵
        三、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涵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与价值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三、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
        四、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质量
        五、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
        六、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在逻辑
        七、影响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层党建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二、列宁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一、毛泽东基层党建思想
        二、邓小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三、江泽民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四、胡锦涛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一、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创新组织形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三、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四、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五、严肃党内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扬党内民主
        七、加强党员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基层党建的特征、目标、价值与导向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基本特征
        一、紧迫性——基于对农村、企业基层党建的比较分析
        二、艰巨性——基于高校承担的特殊使命
        三、复杂性——基于在职教师、学生、退休教师三类人员比较分析
        四、创新性——基于对基层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
        一、宣传党的主张的战斗堡垒
        二、贯彻党的决定的战斗堡垒
        三、领导学校治理的战斗堡垒
        四、团结动员师生的战斗堡垒
        五、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第三节 高校基层党建的价值取向
        一、坚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第四节 基层党建的导向
        一、坚持目标导向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结果导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的历史考察(1949-2012)
    第一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公开与建设(1949-1956)
        一、基层党组织的公开与积极建党
        二、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与党员发展
    第二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的快速发展(1956-1966年)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快速发展
        二、注重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与“左倾错误”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与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瘫痪(1966-1976)
        一、基层党组织受到极大冲击,基本瘫痪
        二、知识份子沦为“臭老九”,党员发展缓慢
    第四节: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1976-1989)
        一、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二、拨乱反正与积极发展党员
    第五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发展(1989—2012)
        一、“八九”动乱与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发展
        二、“八九”动乱反思与党员快速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现状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
        一、实施高校党建重点任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
        二、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三、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明显提升
        四、从严要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五、加大支持,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日趋增强
    第二节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问题分析
        一、院(系)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基层党建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六、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的路径
    第一节 提升院(系)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加强院(系)党组织班子建设
        二、增强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
        三、提升院(系)党组织组织力
        四、健全院(系)党组织党建责任考核评价机制
        五、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支撑保障
    第二节 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优化党支部设置
        二、选优建强党支部班子
        三、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
        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
        五、健全党支部考核、保障体系
    第三节 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配套政策,做好顶层设计
        二、明确职业标准,加强队伍选聘
        三、着力选优配强,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四、强化培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五、完善考核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第四节 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提升发展党员质量
        二、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
    第五节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制度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
        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
        三、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督查制度
        四、健全党建投入和队伍保障制度
    第六节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的基本路径
        一、健全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制度
        二、充实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主体
        三、完善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指标
        四、优化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方法与程序
        五、强化基层党建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的内涵
        一、评价目标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指标
        四、评价方法
        五、评价主体
        六、评价结果运用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一、院(系)党组织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二、党支部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第三节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一、发展党员工作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第四节 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二、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三、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激励制度质量评价
    第五节 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一、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主体质量及指标
        二、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内容质量及指标
        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质量及指标
        四、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方法的质量及指标
        五、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质量及指标
    附 1: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4)底线思维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底线思维是确保党的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决定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2. 新时代教育发展强调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3. 教师教书育人使命要求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二、以底线思维加强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要求
    1. 坚持树立忧患意识,及时预判师德风险。
    2. 坚持强化底线自觉,精准设置师德底线。
    3. 坚持把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6)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紧迫性
    1.1 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
    1.2 社会对高职人才质量的新要求
    1.3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2.1 人才培养结构与当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匹配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动力不足
    2.3 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3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要点
    3.1 分析立德内涵,落实树人任务
    3.2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全员育人工程
    3.3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通全方位育人渠道
    3.4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
4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三四五维度”模型
    4.1 模式内涵解析
        4.1.1 三方联动
        4.1.2 四方协同
        4.1.3 五方运行
    4.2 模式实践特色
5 结语

(7)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想引领
    (一)引领教师坚守“以德施教”的初心
    (二)引领教师牢记“求真学问”的使命
    (三)引领教师树立助推学校发展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一)内化教师职业道德不足
    (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完善
    (三)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不浓厚
三、促进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一)以教育初心使命加强职业道德引领
    (二)以主题教育促进师德师风制度建设
    (三)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师德师风

(8)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师德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
        三、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人才竞争态势在国际舞台上日渐加剧
        二、意识形态交锋在世界范围内愈加激烈
        三、民族复兴梦想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实现
    第三节 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二、建设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的需要
        三、建设优良的教风与校风的需要
    第四节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四个相统一”为要求
        二、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
        三、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导向
        四、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分析
        二、调查内容设计
        三、调查研究过程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二、育人意识有待增强
        三、部分青年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四、部分青年教师为人师表存在差距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青年教师自律意识不强
        二、高校对青年教师群体管理弱化
        三、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发展困境
        四、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章 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探析
    第一节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
        一、加强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
        二、注重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树立示范标杆
        三、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第二节 加强教育培训,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育人意识
        一、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青年教师的育人初心
        二、加强师德理论教育,规范青年教师的育人行为
        三、加强培训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
        四、深化典型示范,激发青年教师的育人担当
    第三节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管理
        一、建立青年教师日常管理机制,压实管理责任
        二、健全青年教师联系交流机制,加强培养督促
        三、建立青年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师德标准
        四、完善青年教师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
    第四节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师德修养
        一、解决现实困难,夯实青年教师自我师德修养基础
        二、满足发展需求,调动青年教师自我师德修养积极性
        三、营造文化生态,浓厚青年教师自我师德修养氛围
        四、创设外部坏境,提升青年教师自我师德修养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现状及其调适对策研究 ——基于H省的抽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当前对中小学教师研究的现状
        (二) 教师作为整全的人:中小学教师研究发展趋势
        (三) 社会心态调适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二、基本概念
        (一) 中小学教师
        (二) 心态
        (三) 社会心态
        (四) 教师社会心态和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
    三、文献综述
        (一) 社会心态研究
        (二) 教师社会心态的研究
    四、研究价值
        (一) 理论价值
        (二) 实践价值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建立研究框架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研究的整体框架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 研究方法与工具
        (五) 研究假设
        (六) 数据处理
第二章 教师社会心态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一)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二)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结果
        (三)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分析与讨论
        (四)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结论
    二、中小学教师社会认知研究
        (一) 中小学教师社会认知的测量
        (二) 中小学教师认知研究结果
        (三) 中小学教师认知分析与讨论
        (四) 中小学教师认知研究结论
    三、中小学教师社会情绪能力研究
        (一) 中小学教师社会情绪的测量
        (二) 中小学教师社会情绪研究结果
        (三) 中小学教师社会情绪分析与讨论
        (四) 中小学教师社会情绪研究结论
    四、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与社会行为研究
        (一) 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与社会行为的测量
        (二) 中小学教师行为研究结果
        (三) 中小学教师行为分析与讨论
        (四) 中小学教师社会行为研究结论
    五、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研究
        (一) 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的测量
        (二) 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研究结果
        (三) 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分析与讨论
        (四) 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研究结论
第三章 基于回归模型的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影响路径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回归模型
    二、中小学教师离职意向回归模型
    三、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路径模型
        (一)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总效应分析
        (二)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分路径分析
    四、回归模型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调适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发展层次
        (一) 优化教师年龄结构,防止教师老龄化比例失衡
        (三) 优化教师能力结构,培养多维胜任教师
    二、关注特殊层次教师,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
        (一) 关注无编制教师,补齐教育政策短板
        (三) 关注农村教师发展,能“留得住”也能“走出去”
    三、做好教师成长“加减法”,培育健康社会心态
        (一) 减少教师工作强度,提高教育灵活度
        (二) 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升社会情绪调控能力
        (三) 规划教师生涯发展,加强职业情感认同
    四、创新管理观念,突显人文情怀
        (一) 转变管理观念,着眼教师价值
        (二) 重构教师职业发展课程,改善教师社会情绪能力
        (三) 丰富教师文化活动,充实精神情感世界
    五、强化培养与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一) 加强职前培养,培育人之模范
        (二) 加强选拔,让有能力者为师
        (三) 加强职后专业学习,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
    六、营造良好工作环境,构建教师社会支持系统
        (一) 改善社会认知偏见,树立教师正面形象
        (二) 凝聚家庭教育力量,实现家校共育
        (三) 优化人际交往圈,稳固教师心理支持
    七、引导教师自我调适,保持积极心态
        (一) 积极适应环境,提升专业能力
        (二) 克服职业倦怠,发现职业之美
        (三) 认同自我价值,增强职业情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后记

(10)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1.1.2 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表述与期冀
        1.1.3 宣扬高尚师德的活动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概念界定
        2.2.1 师德
        2.2.2 师德培育特点
        2.2.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据统计法
4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现状
    4.1 师德培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分析
        4.1.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的师德要求
        4.1.2 必修与选修课程中涉及的师德教育
        4.1.3 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师德规范
    4.2 受教育者方面的调查分析
        4.2.1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4.2.2 学生对师德培育的认知及参与程度
        4.2.3 几种师德培育形式的参与度
    4.3 师德培育方面尚存问题调查分析
        4.3.1 师德理论与师德实践的契合程度
        4.3.2 师德培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考评相关分析
5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特点
    5.1 校本性:公勇诚毅,学思辨行
    5.2 师表性:为人师表,谆谆善诱
    5.3 导向性:OBE引导,目标明晰
    5.4 人本性:以人为本,优化环境
6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不足之处
    6.1 师德评价方面:缺乏明确的考试机制和评价标准
    6.2 课程建设方面:师德培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6.3 教学实践方面:实效性不强、内化过程不完善
        6.3.1 传统师德培育方式导致实效性不强
        6.3.2 学生师德内化过程不完善
7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实践路径
    7.1 育人理念方面:师德培育须坚持实践育人理念
    7.2 师德评价方面:健全师德评价机制
    7.3 课程建设方面:系统设置相关课程
    7.4 教学实践方面:实施系统的教学改革
        7.4.1 转变课堂组织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7.4.2 师德培育生活化,落实内化过程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四、狠抓师德建设 提高育人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队伍建设[J]. 刘慧慧,贾连群,冷雪,杜莹,刘羽茜,杨关林. 医学教育管理, 2021(04)
  • [2]地方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张帅,徐云露.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1(07)
  • [3]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D]. 杨成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4]底线思维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 黄建榕,郭娟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02)
  • [5]教育动态 媒体聚焦[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室.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4)
  • [6]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杜书珍. 职业技术, 2020(11)
  • [7]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郑晓明.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04)
  • [8]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 覃小逢.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中小学教师社会心态现状及其调适对策研究 ——基于H省的抽样调查[D]. 程少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育的实践研究[D]. 秦琪媛.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标签:;  ;  ;  ;  ;  

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