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忠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五中365100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交际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为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那么,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究竟有哪些习惯应该培养呢?我想根据这些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1.布置预习任务。每节课结束时都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预习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预习。比如,在Warming-up和Speaking教学前就布置他们去查找相关的话题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就这两个项目中所设立的问题准备汇报材料;在Reading部分教学前,可把Pre-Reading和Post-Reading中设置的问题当作预习任务,还可把文章中语言点的解决布置为预习任务。预习任务的布置可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确定。
2.检查预习情况。在新的一堂课授课之前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可以针对所布置的任务用口头检查或笔头检查的方式进行,有时为了加强检查力度也可逐个进行。总之,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督促学生自觉地完成预习任务。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天天记忆单词、背诵句子的习惯
1.坚持每天听写单词或句子。单词可以是课本中的也可以是练习中遇到的,句子可以是课本中划出的重点句子也可以是一些成语、谚语和名言。听写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写在听写本里,也可以叫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簿子里写,有时候还可以采取口头拼写单词或口头说出句子的方法。
2.开展听写单词和句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单词和背诵句子可以说是很枯燥无味的,为了不让学生觉得这项工作很乏味,我采取了开展听写单词和句子比赛的方法,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赛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时间上可以是事先通知也可以随机进行;听写的内容既然是比赛就不一定局限在课本内,有时可以选择课后布置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赛结束后当场给予评分,并适时地进行表彰,这样学生就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了记忆单词和背诵句子的兴趣。
三、定时定量练听力的习惯
1.对教科书中出现的听力内容有取舍地组织学生随堂听,对较难的内容该舍弃的则舍弃。比如有些单元中的Listening部分的内容比较难听懂,我就不组织学生听,以免影响学生听的兴趣。对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要求学生复述,对部分程度较差的同学一定要激发他们听的兴趣。其实,即使听不懂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他们自己察觉不到而已。虽然暂时听不懂,但他们的耳膜已经开始尝试着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发音,他们的大脑在调整频率,准备接受一种新的信息代码,这本身就是一次飞跃。
2.每周安排一节课上听力。在这节课里所使用的材料一定要精选,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听,怎样读题、怎样带着问题去听、怎样抓住关键词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内容。对一些比较难听懂的内容要让学生反复听,让他们认真感悟听力的技巧。有时候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欣赏一些英文影片和英文歌曲,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领悟到听力的最高境界。
四、定时定量练阅读能力、随时随地见缝插针读英语材料的习惯
在近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部分所占的比例近50%,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本中出现的文章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很多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文的句子进行逐句翻译、逐句讲解,其实这无形中就抹杀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把这些内容当作很好的阅读载体,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大意,乃至了解文章的细节,老师只要对文章中复杂的句子和用起来比较困难但又很重要的词组进行点拨就行了,该“懒”时教师还得“懒”,千万不宜包办。
除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外,学生手头上拥有的练习册中也有很多的阅读文章,是学生练习阅读能力的理想材料,务必指导并监督学生认真完成。一般来说每单元都有4-5篇,学生每天只有一篇的阅读量,也不致于有过重的课业负担。
五、定时定量练写作的习惯
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感头疼的问题,他们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中国式的英语”,所以培养学生定时定量练写作的习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以后,我们就可以每周给学生布置一篇写作任务,内容可以是课本里的,也可以是练习册里的,但最好还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对布置的写作作业一定要精批细改,让学生感觉到每一次都有收获。只有通过定时定量的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以慢慢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就会觉得轻松,成绩自然也就提高得快。但我们仍需不断摸索,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