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通过组拼的方式可利用各种拼块式组件组成多个空腔结构来达到轻量化设计,能为同个车型减少10%左右的重量,而在完整性、通过性、抗力、承压、故障率上都高于现有技术。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包括前上板、前下板、左上板、右上板、左内撑加强板、右内撑加强板、左下板、右下板、羊角管、后上盖板、后下板,其中:所述前下板的头、尾下侧对称设置侧下板拼贴槽,分别对称拼合设置左下板和右下板,所述左下板和右下板之间搭设后下板,后下板至少设置横向设置的横向板A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板A,纵向板A搭接设置到前下板,横向板A的头尾两端分别搭接设置到左下板和右下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包括前上板、前下板、左上板、右上板、左内撑加强板、右内撑加强板、左下板、右下板、羊角管、后上盖板、后下板,其特征是:所述前下板的头、尾下侧对称设置侧下板拼贴槽,分别对称拼合设置左下板和右下板,所述左下板和右下板之间搭设后下板,后下板至少设置横向设置的横向板A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板A,纵向板A搭接设置到前下板,横向板A的头尾两端分别搭接设置到左下板和右下板;所述前下板包括中央部A和两侧的侧边部,中央部A盖合有形状大小匹配的前上板,盖合前上板后空余的两侧部位即为侧边部,两侧的侧边部分别被左上板和右上板的头端部分盖合;所述左上板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左下板上,右上板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右下板上;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在纵向板A设置的平行线位置设置有拼合接口A,后下板的纵向板A头尾两端分别和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拼合接口A进行接合设置;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的中央位置朝内侧设置拼合接口B,拼合接口B设置位置和前上板的拼合接口B设置位置在同一轴线上,前上板的头尾分别和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拼合接口B进行接合设置;所述前上板、左上板、右上板皆为凵字符的盖状结构,其分别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都形成中间中空的腔体结构,其中左上板和左下板形成的左腔内部支撑设置左内撑加强板,右上板和右下板形成的右腔内部支撑设置右内撑加强板,前上板和前下板盖合形成前梁腔;所述前上板、左上板、右上板、后上盖板分别按前述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下板上后中央镂空形成框口,整体合围形成两纵两横的框架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包括前上板、前下板、左上板、右上板、左内撑加强板、右内撑加强板、左下板、右下板、羊角管、后上盖板、后下板,其特征是:所述前下板的头、尾下侧对称设置侧下板拼贴槽,分别对称拼合设置左下板和右下板,所述左下板和右下板之间搭设后下板,后下板至少设置横向设置的横向板A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板A,纵向板A搭接设置到前下板,横向板A的头尾两端分别搭接设置到左下板和右下板;
所述前下板包括中央部A和两侧的侧边部,中央部A盖合有形状大小匹配的前上板,盖合前上板后空余的两侧部位即为侧边部,两侧的侧边部分别被左上板和右上板的头端部分盖合;
所述左上板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左下板上,右上板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右下板上;
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在纵向板A设置的平行线位置设置有拼合接口A,后下板的纵向板A头尾两端分别和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拼合接口A进行接合设置;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的中央位置朝内侧设置拼合接口B,拼合接口B设置位置和前上板的拼合接口B设置位置在同一轴线上,前上板的头尾分别和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拼合接口B进行接合设置;
所述前上板、左上板、右上板皆为凵字符的盖状结构,其分别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都形成中间中空的腔体结构,其中左上板和左下板形成的左腔内部支撑设置左内撑加强板,右上板和右下板形成的右腔内部支撑设置右内撑加强板,前上板和前下板盖合形成前梁腔;
所述前上板、左上板、右上板、后上盖板分别按前述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下板上后中央镂空形成框口,整体合围形成两纵两横的框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后下板的横向板A平面面积大于后上盖板平面面积,横向板A匹配后上盖板设置位置下凹设置下横梁凹槽,后下板盖合设置后上盖板形成下梁腔,后下盖板前后的侧片的底部和下横梁凹槽的上沿以及下沿焊接接合,整体截面形成管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上板、右上板的拼合接口A为开口的孔口,后下盖板的头尾两端形状和拼合接口A的孔口形状一致,和拼合接口A的孔口拼合后焊接密封,且拼合处下方对应的左下板、右下板上都设置有匹配的下横梁头端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前下板一体塑形,侧边部沿中央部A斜向上设置,侧边部顶部位置盖合的左上板和右上板朝前设置碰撞梁安装支架,碰撞梁安装支架的下方也就是侧边部的中央位置向外侧设置∩字符形状羊角设置槽,羊角设置槽中焊接有羊角低板,羊角低板密封羊角管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下板、右下板结构一致互为镜像结构,一体塑形,包括主垫板、框口内板、车身安装支架板,主垫板的内侧延伸设置出框口内板,下侧延伸设置车身安装支架板,主垫板外侧形状匹配左上板或右上板盖合后的底片结构,与其接合后被焊接密封,所述框口内板凸出延伸设置至框口中并和纵向板A平行设置,使纵向板A成为左、右各设置一片框口内板的两条平行轴线稳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内撑加强板或右内撑加强板设置位置一致,具体由头至尾如下,头端位置设置在前下板的侧边部上,中段位置在羊角管设置位置内侧的顶部,继续由中段位置向下延伸至已和侧边部拼合的左下板或右下板的中央位置上,或整个侧梁3\/4长度位置;所述左下板或右下板的中央位置上还设置有转向机安装块,左内撑加强板或右内撑加强板贴近转向机安装块位置时设置为S形状;且左内撑加强板或右内撑加强板底部折角,整体截面形状为L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内撑加强板或右内撑加强板将盖合左上板或右上板后的前下板的侧边部,以及盖合左、右上板后的左、右下板的左腔和右腔一分为二。
8.根据权利要求1、3、4、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顶部的悬置安装点前端为开口结构,且左上板和右上板侧面会设置L形状折片,L形状折片的底部焊接到侧边部上;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悬置安装点的片体结构和前下板形成朝上的匚字符形状夹口结构,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控制臂后安装点设置开口,控制臂后安装点片体结构和左下板或右下板形成匚字符形状或弧形的夹口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前上板的前方设置装置腔口,前上板的腔体内还设置前置悬挂安装位和转向机前安装套管,转向机前安装套管侧面抵扣有一只L形状的前中加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3、4、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头端两侧设置羊角设置槽,羊角设置槽中突起设置羊角管,羊角管底部和左下板和右下板进行连接;所述羊角管包括前管片、后管片,两者为L形状,相互拼合为管状体结构,或一者为匚字符形状另一者为L形状,一侧边相互盖合其他边拼合后形成管状体结构,底部被羊角低板密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各大汽车制造商为能快速开发新车型,优先占领市场,同时减低新车型的开发成本,缩减开发周期,平台通用化及部件(组件)的共用成为关键。因此,汽车部件的需求在现有技术情况下已经越来越追求一物(一部件)大多数情况下能适用多种车型,达到平台化后还能进行轻量化的调整,平台共用与零部件通用已成主流,多种车型共用的副车架可极大降低开发成本; 因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结构上的差异,老款燃油车前副车架无法通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且老款副车架结构复杂,重量偏重,制造成本高,已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节能减排要求。达到上述的两个条件,也就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可以为汽车配件生产产商占得新能源市场和技术先机,又能极大满足各大汽车主机厂的需求,所以要开发一种通用化高,可轻量化的混动前副车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可同时适用于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通过组拼的方式可利用各种拼块式组件组成多个空腔结构来达到轻量化设计,能为同个车型减少10%左右的重量,而在完整性、通过性、抗力、承压、故障率上都高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包括前上板、前下板、左上板、右上板、左内撑加强板、右内撑加强板、左下板、右下板、羊角管、后上盖板、后下板,其中:所述前下板的头、尾下侧对称设置侧下板拼贴槽,分别对称拼合设置左下板和右下板,
所述左下板和右下板之间搭设后下板,后下板至少设置横向设置的横向板A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板A,纵向板A搭接设置到前下板,横向板A的头尾两端分别搭接设置到左下板和右下板;
所述前下板包括中央部A和两侧的侧边部,中央部A盖合有形状大小匹配的前上板,盖合前上板后空余的两侧部位即为侧边部,两侧的侧边部分别被左上板和右上板的头端部分盖合;
所述左上板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左下板上,右上板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右下板上;
如图5所示,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在纵向板A设置的平行线位置设置有拼合接口A,后下板的纵向板A头尾两端分别和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拼合接口A进行接合设置;
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的中央位置朝内侧设置拼合接口B,拼合接口B设置位置和前上板的拼合接口B设置位置在同一轴线上,前上板的头尾分别和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拼合接口B进行接合设置;
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头端两侧设置羊角设置槽,羊角设置槽中突起设置羊角管,羊角管底部和左下板和右下板进行连接;
所述前上板、左上板、右上板皆为凵字符的盖状结构,其分别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都形成中间中空的腔体结构,其中左上板和左下板形成的左腔内部支撑设置左内撑加强板,右上板和右下板形成的右腔内部支撑设置右内撑加强板,前上板和前下板盖合形成前梁腔;
所述前上板、左上板、右上板、后上盖板分别按前述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下板上后中央镂空形成框口,整体合围形成两纵两横的框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左腔、右腔、前梁腔是相通的。
作为优选所述后下板的横向板A平面面积大于后上盖板平面面积,横向板A匹配后上盖板设置位置下凹设置下横梁凹槽,后下板盖合设置后上盖板形成下梁腔,后下盖板前后的侧片的底部和下横梁凹槽的上沿以及下沿焊接接合,整体截面形成管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左上板、右上板的拼合接口A为开口的孔口,后下盖板的头尾两端形状和拼合接口A的孔口形状一致,和拼合接口A的孔口拼合后焊接密封,且拼合处下方对应的左下板、右下板上都设置有匹配的下横梁头端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前下板一体塑形,侧边部沿中央部A斜向上设置,侧边部顶部位置盖合的左上板和右上板朝前设置碰撞梁安装支架,碰撞梁安装支架的下方也就是侧边部的中央位置向外侧设置∩字符形状羊角设置槽,羊角设置槽中焊接有羊角低板,羊角低板密封羊角管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左下板、右下板结构一致互为镜像结构,一体塑形,包括主垫板、框口内板、车身安装支架板,主垫板的内侧延伸设置出框口内板,下侧延伸设置车身安装支架板,主垫板外侧形状匹配左上板或右上板盖合后的底片结构,与其接合后被焊接密封,所述框口内板凸出延伸设置至框口中并和纵向板A平行设置,使纵向板A成为左、右各设置一片框口内板的两条平行轴线稳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板A的中央设置凹凸加强筋或凸凹加强槽。
作为优选所述左内撑加强板或右内撑加强板设置位置一致,具体由头至尾如下,头端位置设置在前下板的侧边部上,中段位置在羊角管设置位置内侧的顶部,继续由中段位置向下延伸至已和侧边部拼合的左下板或右下板的中央位置上,或整个侧梁3\/4长度位置;所述左下板或右下板的中央位置上还设置有转向机安装块,左内撑加强板或右内撑加强板贴近转向机安装块位置时设置为S形状;且左内撑加强板或右内撑加强板底部折角,整体截面形状为L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左内撑加强板或右内撑加强板将盖合左上板或右上板后的前下板的侧边部,以及盖合左、右上板后的左、右下板的左腔和右腔一分为二。
作为优选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顶部的悬置安装点前端为开口结构,且左上板和右上板侧面会设置L形状折片,L形状折片的底部焊接到侧边部上;所述下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悬置安装点的片体结构和前下板形成朝上的匚字符形状夹口结构,左上板和右上板的控制臂后安装点设置开口,控制臂后安装点片体结构和左下板或右下板形成匚字符形状或弧形的夹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前上板的前方设置装置腔口,前上板的腔体内还设置前置悬挂安装位和转向机前安装套管,转向机前安装套管侧面抵扣有一只L形状的前中加强板。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机安装块为8字形状整体金属块。
作为优选所述羊角管包括前管片、后管片,两者为L形状,相互拼合为管状体结构,或一者为匚字符形状另一者为L形状,一侧边相互盖合其他边拼合后形成管状体结构,底部被羊角低板密封。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高效的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7块主要部件进行拼合的结构,可以根据车型的承载的要求更换侧面板体结构或下横梁结构,但保留整体结构的原值,可只增加相关的需求加强部位的板块进行额外设置即可加装;它的内腔划分非常巧妙,内腔既像现有技术一样完全是整体相通的上横梁、侧梁、下横梁都能形成腔体结构,而且腔体都是相通,又利用支撑内板结构将其进行了划分,单独隔断了羊角管、前支架、后支架安装部位这几个主要部位,将其划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来增加他们在内部分化的能力,以及不会同时将全部力度一次性转为侧梁进行承压的缺陷情况;下横梁的结构设计非常特殊,他是利用片状的梁体结构和盖状的上板结构来相互拼合的,并且在片状的梁体结构再度创制出能和盖状的上板结构的槽体结构,使两则拼合后形成现有技术中的管梁结构,而头部和尾部有是和左、右上板和左、右下板一体拼合的,其中一部分结构被左、右上板和左、右下板的结构直接代替,连接贯通能力非常强;
由此可以在绝大多数部件进行规格调整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减轻质量即可满足需求车型的要求,增加规格要求又能达到混动汽车的要求;
车身前安装点立柱由两片冲压片拼接而成,并其长度接近整个侧梁内腔的长度,顶部连接在侧梁上板上,底部连接在侧梁下板上,这种结构形式进行设置后,车身前安装点立柱会横向的充盈整个侧梁的内腔,并且它还会依靠在支撑着转向机安装套的侧旁,仰仗转向机安装套的结构进行侧梁内腔中央部位的应力传递和承重力支撑,再前方侧面进行支持,他形成了以后半前侧开口的腔扣结构,使得支撑结构能形成上下两段;
羊角管是左右拼合的管体结构,而不是直接用管进行涨型制作,他的好处是能在决定适应那种车型,能直接匹配的增强结构或减小结构,此外设置的下板位置是直接的槽缺结构,不是直接在板上进行打孔,这种配置也是配合两种选型可自由选择使用羊角底板进行配合;
中央结构也很巧妙,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还原了现有技术的口字框体前副车架的所有重要机构,然后还进一步进行加强,将左下板和右下板延伸拉到中央位置进行加强,再将底部的底下板用纵板搭设到前下板的中央下侧位置,这种搭设方法形成三条平行线结构或日字结构,既不像现有技术中的燃油车是加强下横梁也不是像电动车完全抛弃中央框口结构,能使得本发明完美的通过中央的各种减重孔,或板体在中央的延伸度等情况进行调整进一步的同步使用,达到多种车型适配的使用情况,满足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整体系统正面立体结构图。
图2为整体后视图。
图3为整体安装爆炸图。
图4为左下板、前下板、后下板组拼示意图。
图5为各个上板组拼结合示意图。
图6为各个上板组拼的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各个上板盖合各个下板形成的各内腔正视解剖面示意图。
图8为横向解剖内腔透视图。
图9为羊角管结构图。
图10为左下板或右下板结构分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为优选具体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 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如果是描述壳腔结构,则是描述壳体内部和壳体外部,本发明创造或其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指明的连接方式一般为现有技术的焊接连接、螺栓或螺丝连接、卡合连接、扣合连接等都是现有领域下技术员熟知的现有技术。
如图1-4所示,一种燃油、混动车通用的轻量化前副车架,包括前上板(1)、前下板(2)、左上板(3)、右上板(4)、左内撑加强板(5)、右内撑加强板(6)、左下板(7)、右下板(8)、羊角管(9)、后上盖板(10)、后下板(11);步骤1,制作各种下板提供底部平台,前下板(2)、左下板(7)、右下板(8)利用钢板直接采用冲压裁剪工艺制作按照图2和图4所示情况进行制作,整体结构为平面板体,依照需求表面凹凸被压塑出若干进行应力增强和强度加强的应力线等,这些制作都是现有技术员可以根据各种条件进行制作和调整的此处非重点,不赘述;
步骤2,制作盖合在上方的各种上板,所述左内撑加强板(5)、右内撑加强板(6)左上板(3)、右上板(4)、前上板(1)如图1和3所示,采用水涨法进行制作,也就是将钢板裁剪后进行挤压,都制作成中央供气的截面为拱形结构的管体或者无底部密封的弧管结构;
步骤3,按照现有技术需要,安装侧梁,步骤1和完成的部件结构,将上述所有部件按照下述方法进行组装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的情况,所述前下板(2)的头、尾下侧对称设置侧下板拼贴槽(12),这两个弧形的缺槽会匹配的来分别对称拼合设置左下板(7)和右下板(8),这里要说明的是左下板(7)和右下板(8)进行拼合的的位置也和侧下板拼贴槽(12)的形状一样,也就是本实施例图4所示的弧形的结构,拼合后,沿他们四者接触的位置采用激光焊接将其连接为一体,拼接完成后如图3所示的情况;这种拼装方法比较简单,组装也迅速,这里的结构主要是为现有技术中的上梁和侧梁提供安装平台。
步骤4,继步骤3完成后的结构后,我们继续要提供的就是下横梁的安装平台,如图2-4所示,所述的所述左下板(7)和右下板(8)之间搭设后下板(11),后下板(11)至少设置横向设置的横向板A(13)和纵向设置的纵向板A(13a),纵向板A(13a)搭接设置到前下板(2),横向板A(13)的头尾两端分别搭接设置到左下板(7)和右下板(8);由此如图3所示,在上述组件搭接完成后成为图中一模一样的连贯的整体结构,并且将各个连接处全部进行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下板(2)包括中央部A(14)和两侧的侧边部(15),也就是如图4所示的,中央大体为方形或梯形,下侧两边设置槽体,然后两侧向上方斜向前伸,设置出侧边部(15),整体会如一个冖结构,所述中央部A(14)盖合有形状大小匹配的前上板(1),这里还会形成四个空腔中的上横梁腔结构;盖合前上板(1)后的前下板(2)这里要说明的是头尾两侧是开口的,只有侧面底部是焊接密封连接的,截面成型为一个管腔结构,也就是发明目的中的第一个独立区域,当然根据需求盖合前上板(1)后的前下板(2)后也可以完全设置密封,需求的只是制作前上板(1)时候头部有密封片而已;
盖合前上板(1)后空余的两侧部位即为侧边部(15),两侧的侧边部(15)分别被左上板(3)和右上板(4)的头端部分盖合;两侧是开口的,也就是最后完成状态如图3左侧所示;他的搭设方法也很简单,而且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前上板(1)和左上板(3)、右上板(4)的结构,但是下板的分布可以不用调整,只要保证焊接位置准确即可,至于厚度具体需求的安装位结构,各个上板可以非常快捷的制作,基本可以达到模块化的形式;
如图3所示,所述左上板(3)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左下板(7)上,右上板(4)头端以外部分盖合在右下板(7)上;这种竖向跨两个板的结构主要是在顶部进一步加强左下板(7)和前上板(1)的连接关系,匹配这种方式右上板和右下板是一样的连接方式和技术效果;这里的盖合是会形成一左一右两个侧梁腔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所述左上板(3)和右上板(4)在纵向板A(13a)设置的平行线位置设置有拼合接口A(14a),后下板(11)的纵向板A(13a)头尾两端分别和左上板(3)和右上板(4)的拼合接口A(14a)进行接合设置;
如图6所示,所述左上板和右上板的中央位置朝内侧设置拼合接口B(14),拼合接口B(14b)设置位置和前上板(1)的拼合接口B(14b)设置位置在同一轴线上,前上板(1)的头尾分别和左上板(3)和右上板(4)的拼合接口B(14b)进行接合设置;
如图9所示,所述左上板(3)和右上板(4)头端两侧设置羊角设置槽(16),羊角设置槽(16)中突起设置羊角管(9),羊角管(9)底部和左下板(7)和右下板(8)进行连接;
如图1、2、2、3、7所示,所述前上板(1)、左上板(3)、右上板(4)皆为凵字符的盖状结构,其分别盖合在前下板、左下板、右下板后,都形成中间中空的腔体结构,其中左上板(3)和左下板形成的左腔(17)内部支撑设置左内撑加强板(5),右上板(4)和右下板形成的右腔(18)内部支撑设置右内撑加强板(5a),前上板和前下板盖合形成前梁腔(33);
如图7所示,所述前上板(1)、左上板(3)、右上板(4)、后上盖板(10)分别按前述盖合在前下板(2)、左下板(7)、右下板(8)、后下板(11)上后中央镂空形成框口(19),整体合围形成两纵两横的框架结构。以上也就形成了现有技术一样的具有上横梁、下横梁、左侧梁、右侧梁一样的结构方式,但是他单独形成了各自的腔体,腔体可以根据上板的结构进行开放或者密封,或者分隔,并且结合了板体和盖体一样的结构,在下板不进行改变的情况,上板的各种组件位置可以进行调整,也就实现了用7块主要部件进行拼合的结构,可以根据车型的承载的要求更换侧面板体结构或下横梁结构,但保留整体结构的原值,可只增加相关的需求加强部位的板块进行额外设置即可加装;
作为优选所述左腔(17)、右腔(18)、前梁腔(33)是相通的。实际本发明创造的所有侧梁、上横梁、下横梁(这里主要是只各种上板和下板焊接组合后会形成现有技术一模一样的梁体结构)形成的腔体都是连贯相通的,这样的化应力传递能力会非常高。下横梁的结构设计非常特殊,他是利用片状的梁体结构和盖状的上板结构来相互拼合的,并且在片状的梁体结构再度创制出能和盖状的上板结构的槽体结构,使两则拼合后形成现有技术中的管梁结构,而头部和尾部有是和左、右上板和左、右下板一体拼合的,其中一部分结构被左、右上板和左、右下板的结构直接代替,连接贯通能力非常强;
所述左上板(3)和右上板(4)在纵向板A(13a)设置的平行线位置设置有拼合接口A(14a),后下板(11)的纵向板A(13a)头尾两端分别和左上板(3)和右上板(4)的拼合接口A(14a)进行接合设置;所述后下板(11)的横向板A(13)平面面积大于后上盖板(10)平面面积,横向板A(13)匹配后上盖板(10)设置位置下凹设置下横梁凹槽(19),后下板(11)盖合设置后上盖板(10)形成下梁腔(34),后下盖板前后的侧片的底部和下横梁凹槽(19)的上沿以及下沿焊接接合,整体截面形成管形结构。然后上面的结构利用横向板A(13)和 纵向板A(13a)的T字结构实现和上横梁的竖向中央结构搭配巧妙结构,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还原了现有技术的口字框体前副车架的所有重要机构,然后还进一步进行加强,将左下板和右下板延伸拉到中央位置进行加强,再将底部的底下板用纵板搭设到前下板的中央下侧位置,这种搭设方法形成三条平行线结构或日字结构,既不像现有技术中的燃油车是加强下横梁也不是像电动车完全抛弃中央框口结构,能使得本发明完美的通过中央的各种减重孔,或板体在中央的延伸度等情况进行调整进一步的同步使用,达到多种车型适配的使用情况,满足通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左上板(3)、右上板(4)的拼合接口A为开口的孔口,后下盖板的头尾两端形状和拼合接口A的孔口形状一致,和拼合接口A的孔口拼合后焊接密封,且拼合处下方对应的左下板、右下板上都设置有匹配的下横梁头端凹槽(20)。主要是将下横梁的位置调节可以延伸,在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的制作进可以插接入左上板(3)、右上板(4)形成的腔体中多少,加强整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前下板(2)一体塑形,侧边部(15)沿中央部A(14)斜向上设置,侧边部(15)顶部位置盖合的左上板和右上板朝前设置碰撞梁安装支架(21),碰撞梁安装支架(21)的下方也就是侧边部(15)的中央位置向外侧设置∩字符形状羊角设置槽(16),羊角设置槽(16)中焊接有羊角低板(23),羊角低板(23)密封羊角管的底部。本处主要是说明本发明创造对碰撞梁安装和羊角管设置的位置和方法,如图4右斜上方所示,羊角管是另外单独制作的,也就是可以直接根据车型另外制作后安装过来,需求是底部焊接形状匹配即可,这样扩展能力比较强,碰撞梁安装支架(21)也可以单独制作后进行焊接,位置如上所示,结构如6的左侧斜上所示的U形结构,设置时候开口朝外,单独焊接在羊角设置槽(16)的前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左下板(7)、右下板(8)结构一致互为镜像结构,一体塑形,包括主垫板(24)、框口内板(25)、车身安装支架板(26),主垫板(24)的内侧延伸设置出框口内板(25),下侧延伸设置车身安装支架板(26),主垫板(24)外侧形状匹配左上板(7)或右上板(8)盖合后的底片结构,与其接合后被焊接密封,所述框口内板(25)凸出延伸设置至框口中并和纵向板A(13a)平行设置,使纵向板A(13a)成为左、右各设置一片框口内板(25)的两条平行轴线稳定结构。这种蝴蝶翅膀一样的左下板(7)和右下板(8)结构提供的搭建面比较广,各块结构分布也很均匀,能各自提供给各自服务的部件,不会相互干扰,结构清晰;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板A(13a)的中央设置凹凸加强筋或凸凹加强槽。如果是单独的平面,后上盖板(10)盖合后实际底部的硬度会非常高,而不是弹性的,所以要下凹设置,这样后上盖板(10)盖合后,会增加形成一个管体补齐的结构,而不是后上盖板(10)要完全承担所有下横梁的管体支撑结构;
如图7所示,所述左内撑加强板(5)或右内撑加强板(6)设置位置一致,具体由头至尾如下,为头端位置设置在前下板(2)的侧边部(15)上,中段位置在羊角管设置位置内侧的顶部,继续由中段位置向下延伸至已和侧边部(15)拼合的左下板(7)或右下板(8)的中央位置上,或整个侧梁3\/4长度位置;所述左下板(7)或右下板(8)的中央位置上还设置有转向机安装块(26),左内撑加强板(5)或右内撑加强板(6)贴近转向机安装块(26)位置时设置为S形状;且左内撑加强板(5)或右内撑加强板(6)底部折角,整体截面形状为L形状。首先说明的是左内撑加强板(5)和右内撑加强板(6)都是为了加强整个侧梁的一个通过压塑制作的板体结构物,具体如图6所示,在在一些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他的主要是在比较大的腔体中为了支撑或者是将一个大腔体进行分割,让单一腔体的承载形式分为多个腔体进行分担,而且还能连接下板和上板,同时起到强度支撑的作用,在这些作用的进一步加强上面,本发明创造进一步的他经过的一些部位进行紧密配合,头端连接到羊角管和碰撞梁安装支架(21)会使得碰撞梁安装支架(21)和羊角管之间形成侧向外开的腔体,然后中间会连接贴近转向机安装块(26),因为转向机安装块(26)具有厚实的所以,可以调整和他接近的距离来调整整个外侧的支撑能力;最后在底部连接支撑杆架等各个部件设置腔体结构上,他能进行分断,也就是如图6-7标记控制臂后安装点31处,将内侧的下横梁插接形成的部位分断开来,使其应力位不相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左内撑加强板(5)或右内撑加强板(6)将盖合左上板或右上板后的前下板(2)的侧边部(15),以及盖合左、右上板后的左、右下板的左腔和右腔一分为二。这里和上面所示的结构原理和技术效果一直,基本如图7标记2所示的位置,他会将侧梁腔一分为二,一侧复杂羊角管和支持连接架等部件的承重和应力分化,一部分承担上横梁和下横梁的连接后的应力连贯;
作为优选所述左上板(3)和右上板(4)顶部的悬置安装点前端为开口结构,且左上板(3)和右上板(4)侧面会设置L形状折片,L形状折片的底部焊接到侧边部上;所述左上板(3)和右上板(4)的悬置安装点的片体结构和前下板(2)形成朝上的匚字符形状夹口结构,左上板(3)和右上板(4)的控制臂后安装点(31)设置开口,控制臂后安装点片体结构和左下板(7)或右下板(8)形成横截面为匚字符形状或弧形的夹口结构。这里主要是优选最好的形状结构,让悬置安装点结构成立,现有技术一般是直接塑形,这里是插入左内撑加强板(5)到左侧梁或右侧梁的腔体中使其结构成立,也就是如7所示31标记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前上板(1)的前方设置装置腔口(27),前上板(1)的腔体内还设置前置悬挂安装位(28)和转向机前安装套管(29),转向机前安装套管(29)侧面抵扣有一只L形状的前中加强板(30)。这里主要是转向机加强其缓冲性能,并且L片是抵扣在前上板(1)下侧外壁上的,这样一来应力和冲击力会被后壁吸收。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机安装块(26)为8字形状整体金属块。主要是加强厚实度,增加支撑能力,特别是和内撑加强板配合后。
作为优选所述羊角管(9)包括前管片(33)、后管片(34),两者为L形状,相互拼合为管状体结构,或一者为匚字符形状另一者为L形状,一侧边相互盖合其他边拼合后形成管状体结构,底部被羊角低板(23)密封。这里主要是一种提供一种组装和匹配安装到本产品上容易的羊角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5084.8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700787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62D21/02
专利分类号:B62D21/02
范畴分类:32B;27C;
申请人: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兴慈一路290号1号楼203-19室
发明人:刘黎明;翁盛锋;徐冬杰;方志平;胡红波;吴琼勇;刘名英;杨天洪;李巍;陈杰峰
第一发明人:刘黎明
当前权利人: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