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筋鱼论文_邓招超,徐胜勇,高天翔,韩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玉筋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粒体,太平洋,渔业,幼鱼,冰期,松江,形态学。

玉筋鱼论文文献综述

邓招超,徐胜勇,高天翔,韩志强[1](2018)在《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对玉筋鱼在不同洋流中温度适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冷水鱼种线粒体编码基因可能存在的温度选择,我们重建了玉筋鱼的群体遗传结构,并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进行了选择检测,通过来自不同洋流的8个不同海洋温度群体的174个个体。结果表明,这个物种存在两支截然不同的单倍型世系,而且它们的频率随海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选择检测显示该物种受到强烈地净化选择的影响,表明其Cytb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保守性。生活在寒冷海域的群体的dN/dS比温和海域的群体要小得多。在密码子353和371位点的氨基酸改变可能会影响电子传递链系统的效率。此外,温度显然正影响着玉筋鱼谱系频率的当代分布。(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王秀亮[2](2017)在《玉筋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适应进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玉筋鱼科(Ammodytoidae)玉筋鱼属(Ammodytes),是一种小型冷温性鱼类,生活在海洋中上层,普遍分布于我国黄海北部、渤海、日本群岛周边海域和朝鲜半岛海域,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鱼类。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和日本沿海8个群体的玉筋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和ATP6基因对玉筋鱼群体进行自然选择压力检验,开展适应进化研究;结合历史地理因素、海洋环境和鱼类生物学特特性来探讨温度选择压力下对玉筋鱼种群遗传变异格局及其温度适应进化的影响,并针对玉筋鱼适应高温“潜沙”的生物学特性,检验其是否像其他暖温性鱼类一样含有适应高温胁迫的HSP70基因。我们基于线粒体DNA基因序列对玉筋鱼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的选择压力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对玉筋鱼8个地理群体(青岛、大连、福冈、濑户内海、爱知县、仙台、青森和宗谷)174个个体长度为1162 bp(包含21 bp的tRNA)的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174个个体共定义了170个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9997±0.0007,总体核苷酸多样度为0.0387±0.0186;玉筋鱼群体间两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范围为-0.0291到0.7869,绝大部分FST值都呈显着;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玉筋鱼群体经历过扩张事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构建单倍型邻接树和单倍型频率分布图显示:玉筋鱼群体内分为明显的两个世系(Lineage A和Lineage B),其中Lineage A在8个地理群体里均有分布,具有分布的广泛性,而Lineage B仅在青森、宗谷和仙台分布,具有分布的区域性。对玉筋鱼采样地点洋流及海水年平均温度分析结果显示,受黑潮、亲潮以及对马暖流的影响,Lineage A的海水年平均温度范围从11.26℃至19.99℃,Lineage B的海水年平均温度范围从11.26℃至14.17℃。结合玉筋鱼单倍型频率分布图和采样地点洋流及海水年平均温度图,玉筋鱼两个世系在地理分布频率上同水温的变化具有相关性,Lineage B的分布频率沿日本东侧太平洋沿岸自宗谷到仙台逐渐减少,正好处于亲潮南下的方向,而lineagea的分布频率沿日本东侧太平洋沿岸自福冈到仙台也逐渐减少,其位于黑潮北上的方向,以此得出仙台附近可能为黑潮和亲潮的交汇区。自然选择压力检验分析显示,lineageb受到的选择压力值dn/ds为0.0086,而lineagea受到的选择压力值dn/ds为0.0159,说明玉筋鱼lineageb较lineagea受到更强的选择压力。氨基酸变异位点统计结果表明,lineagea中存在更多的受选择位点,分析可能是玉筋鱼在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扩散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偏离原来的生长环境,带来了新的选择压力,使得lineagea中存在更多的受选择位点。(2)对玉筋鱼8个地理群体(青岛、大连、福冈、濑户内海、爱知县、仙台、青森和宗谷)185个个体长度为644bp的线粒体atp6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185个个体共定义了139个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9865±0.0042,总体核苷酸多样度为0.0415±0.0202;群体间两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范围为-0.0259到0.8092,绝大部分fst值都显着;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分析结果也表明玉筋鱼群体经历过扩张事件;自然选择检验分析显示,lineageb受到选择压力值dn/ds为0.0182,而lineagea受到的选择压力值dn/ds为0.0406,自然选择检验结果和氨基酸变异位点统计结果同线粒体cytb结论一致,显示玉筋鱼lineageb较lineagea受到更强的环境选择压力,而lineagea中存在更多的受选择位点。(3)玉筋鱼具有高温时“潜沙”的生活习性,玉筋鱼是否像其他暖温性鱼类一样含有适应高温的hsp70基因。为检测hsp70基因是否存在,我们对玉筋鱼进行基因组测序,经过测序拼接和组装后形成参考基因组序列,并以大黄鱼hsp70基因序列为参考序列进行blast比对,查找组装序列中的hsp70基因所在的config,最终获得玉筋鱼hsp70基因序列,经过比对该序列是完整的玉筋鱼hsp70基因序列。选取lineagea中的青岛群体和lineageb中的青森群体共两条hsp70基因序列与17种硬骨鱼类的hsp70基因序列做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两条玉筋鱼hsp70基因序列单独为一支,并与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和鮸鱼(miichthysmiiuy)的hsp70基因序列关系较近,相似性也都在90%以上。因此我们认为,玉筋鱼作为一种冷温性鱼类,其适应环境胁迫的能力不仅表现在遇到高温时“潜沙”的行为能力,而且跟大多数暖温性鱼类一样也含有适应高温的hsp70基因,使玉筋鱼在面对环境胁迫特别是高温刺激时,在组织细胞内产生适应性的表达,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综合历史地理因素、海洋环境因素以及海洋鱼类自身生活史等,我们推断,更新世冰期的隔离是玉筋鱼种群产生分化的根源,而环境温度的改变以及洋流系统对于玉筋鱼种群扩散以及形成当前种群地理分布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期刊2017-04-01)

丛林梅,王蔚芳,高淳仁,黄滨,雷霁霖[3](2016)在《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2种不同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91.47±3.7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542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57尾,分别投喂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养殖75 d。结果显示,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及全鱼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着低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差异不显着。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的甘油叁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着低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而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着高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相对冰鲜太平洋玉筋鱼而言,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显着降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着升高,但是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PT-Ⅱ)在2组饲料间差异不显着。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太平洋玉筋鱼更适合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肝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参考冰鲜太平洋玉筋鱼优质的营养特性,优化和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配方。(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李宁[4](2014)在《玉筋鱼和赤魟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饵料与经济鱼类,在分布范围内存在分化较大的南、北两个世系,与同属的太平洋玉筋鱼(Ammodyteshexapterus)在形态特征上极为相似。赤魟(Dasyatis akajei)为西北太平洋的一种暖温性底层软骨鱼类,在广西淡水水系中亦有分布。本研究对两种玉筋鱼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上探讨了玉筋鱼南、北世系的分化程度。综合运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AFLP和微卫星标记,系统开展了赤魟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地理格局研究,同时分析了5种魟属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玉筋鱼和太平洋玉筋鱼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分析本研究扩增得到太平洋玉筋鱼和玉筋鱼南、北世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全长分别为16,527bp,16,537bp和16,527bp,玉筋鱼北方世系和太平洋玉筋鱼的各序列片段长度一致,与玉筋鱼南方世系仅在16S rRNA和控制区上分别存在2bp、8bp的插入缺失。叁者线粒体基因组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控制区和OL),其排列顺序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相一致。在碱基组成上,GC含量在两条链中均具明显偏倚,但AT含量相差不大,H与L链蛋白质编码基因密码子第叁位点分别呈现明显的反G和反C偏倚,并反映在以相同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使用偏好上。叁者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完全相同,除COI以GTG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包括TAA、TAG、AGG、TA-和T--五种类型,仅在ND1和ND5基因中,太平洋玉筋鱼的终止密码子不同于玉筋鱼南、北世系。Ka/Ks计算结果显示,大多数蛋白质编码基因均受到极显着的纯化选择作用(P<0.01),仅ATP8基因受到的选择压力相对较小。除了tRNASer(AGY)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叁者在tRNA上的碱基替换大多发生在环区。在控制区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CSB-F~-A)和保守序列区(CSB-1~-3);在终止序列区中,叁者的TAS重复数不同。2.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玉筋鱼南、北世系遗传分化玉筋鱼不同群体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玉筋鱼南、北世系多个个体在16S rRNA基因长度上均相差2bp。玉筋鱼南、北世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间呈现出较大的歧义度,除ATP8和ATP6基因外,玉筋鱼南、北世系间序列变异水平与玉筋鱼南方世系和太平洋玉筋鱼间同源序列变异水平相当,较玉筋鱼北方世系与太平洋玉筋鱼间同源序列变异水平高,而各世系内同源序列的变异不大。联合线粒体基因组中各进化速率不同的片段,利用贝叶斯联合模型分析方法重建了玉筋鱼南、北世系和太平洋玉筋鱼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玉筋鱼北方世系与太平洋玉筋鱼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玉筋鱼南方世系的亲缘关系较远,玉筋鱼南、北世系间高度分化,其分化程度已达到种间水平。3.赤魟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1)对7个赤魟群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赤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检测到与地理相对应的谱系结构,大部分海水群体(台州、温州、宁德和漳州)间存在显着的遗传结构,为非随机交配群体,分析认为其可能与赤魟底栖的生活习性、移动缓慢的行为特征以及可能具有的集群产仔的繁殖行为有关。海水群体与淡水群体间未呈现显着的遗传分化,然而该分析结果可能受到样品量的影响。中性检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及Bayesian skyline plots分析结果表明赤魟群体经历了早更新世的群体扩张事件。(2)基于4对AFLP选择性引物对7个赤魟群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赤魟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没有检测到与地理相对应的谱系分支,海水群体(台州、温州、宁德和漳州)间存在小但显着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系数较小,Mantel检验结果不支持赤魟群体间存在距离隔离模式,在海水群体与有限的淡水个体间未检测到遗传差异。(3)运用磁珠富集法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基于荧光标记分型对4个赤魟群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赤魟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与AFLP结果相同,显示各群体间存在微弱但显着的遗传分化,但所有个体被分配到一个自由交配组群,Mantel检验结果同样显示赤魟群体间不存在距离隔离模式,赤魟底栖的生活习性、移动缓慢的行为特征及可能具有的集群繁殖行为可能影响了其群体遗传结构。4.魟属鱼类系统进化研究本研究首先分析了5种魟属鱼类、1种翼魟属鱼类及1种新魟属鱼类的线粒体控制区结构。7种魟的控制区长度均在1860bp以上,但其种内变异位点比例均在1.3%以下,在结构上也可划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在终止序列区中,除光魟不存在重复序列,其他魟类均存在两种重复序列,TAS基序位于第一种重复序列中;中央保守区的保守序列单元出现缺失;在控制区3’端,除紫色翼魟外,其他魟类均存在重复序列,但重复基序、长度与重复次数互不相同。将线粒体DNA的COI、Cyt b和控制区作为分子标记,在每个片段独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贝叶斯联合模型分析重建了5种魟属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尖嘴魟处于5种魟属鱼类演化支系中的基部位置;赤魟与黄魟、伊豆魟与光魟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各自聚类,之后两支形成姐妹群,随后与翼魟属的紫色翼魟聚类,最后与尖嘴魟聚类,支持魟属鱼类不是单系发生类群的推论。此外,新魟属的古氏新魟与魟属鱼类较大的系统分化也支持新魟属与魟属应为独立的两个属。(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1)

韩志强,柳本卓,张亚平,高天翔[5](2012)在《玉筋鱼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冰期隔离与适应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验更新世冰期和环境因子对海洋鱼类进化的影响,我们采用线粒体DNA对玉筋鱼的系统地理分布模式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在玉筋鱼群体内我们检测到两个显着分化的单倍型类群,更新世冰期的隔离可能是这两个类型产生分化的原因。两个单倍型类群在地域上的分布频率具有显着差异,通过比较口本海(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09-01)

任桂静[6](2012)在《玉筋鱼和松江鲈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群体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和PCR扫描法筛选了11对玉筋鱼和14对松江鲈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并利用开发的微卫星分子标记评价了这两种海洋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等指标。综合分析了影响海洋鱼类遗传多样性和地理格局的因素以及物种自身生活史特征对其遗传结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海洋鱼类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和评价(1)玉筋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评价首先,利用HaeⅢ酶对玉筋鱼基因组进行酶切,经过膜富集(AC)n和(AG)n后构建了玉筋鱼的微卫星富集文库。运用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使用(AC)n和(AG)n为探针经过杂交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经测序共获得了108个玉筋鱼的微卫星序列。在对玉筋鱼微卫星序列设计的31对引物中,11对可以扩增出清晰的微卫星条带。利用36个个体对能够扩增清晰微卫星条带的位点进行主要遗传学参数的估算,结果显示11对引物具有高多态性。多态性标记中,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目从8到29个不等,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41到0.886和0.818到0.965。这些标记的开发为后续的玉筋鱼种群遗传学研究做好了准备。(2)松江鲈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评价不同于玉筋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在构建松江鲈部分基因组文库后,我们采用PCR扫描法筛选了松江鲈的微卫星序列。在设计的18对松江鲈微卫星标记中,有14对引物在文登29个个体中得到了较为清晰的、能够准确判断的扩增条带。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2~3次的重复实验表明,微卫星的扩增结果稳定、重复性高。读取全部基因型,14个位点获得了113个等位基因,其中有5个位点仅获得了2个等位基因。不同的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为2~13个不等,观测和期望杂合度在0.682到1.000和0.853到0.953之间。2.玉筋鱼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玉筋鱼是西北太平洋的重要的经济种类,在玉筋鱼渔业区的渔业捕捞中占有比较高的比重。我们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评估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地理格局。基于8对微卫星标记和16个玉筋鱼群体共计318个玉筋鱼个体的研究结果发现,玉筋鱼存在两个独立的自由交配组。在混合模型下,大连、青岛、相岛、香川、爱知、濑户内海、鹿岛、大津、仙台小个体、深辅大部分个体被分配于一号自由交配群;陆奥湾、仙台大个体、青森、石狩湾、礼文岛、宗古个体的大部分个体被分配于二号自由交配群。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玉筋鱼个群体个位点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综合大量微卫星研究结果,海洋鱼类通常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是由于海洋鱼类巨大的群体数量与微卫星DNA高的突变速率。3.松江鲈鱼遗传瓶颈及种群评估松江鲈是一种溯河洄游鱼类。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的过度捕捞,在中国的东南海域松江鲈鱼迅速的减少或几近消失。松江鲈鱼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的开采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利用微卫星标记研究了6个松江鲈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在0.683-0.928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763(C79-E)~0.970(E95-E)之间,观测杂合度(HO)在0.333(C44-E)~1.000(C46-E、C44-QTJ)之间变化。文登和荣成天鹅湖有比较小的有效群体大小,在4000以下,其余群体的都在4000以上。利用BOTTLENECK软件进行Mode shift测试发现天鹅湖与钱塘江群体均显示瓶颈事件的发生。通过9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计算6个松江鲈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在0.0131(丹东和秦皇岛)和0.0467(日本有明海与杭州钱塘江)之间变化。基于分子标记的个体分配模式显示,日本有明海群体95%以上个体被分配于一号自由交配群;钱塘江、丹东、秦皇岛和文登大部分个体(>93%)被分配于二号自由交配群;天鹅湖群体则表现为两类基因型混杂的现象,其中43.7%的为红色类型的基因型,56.3%的为绿色类型的基因型。松江鲈营淡水生活,降河产卵,产卵场一般位于潮间带,距离沿岸1~2km处。这些生物学特征和地理分布会限制松江鲈鱼群体间的交流。(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3-19)

王量迪[7](2011)在《捕自东海的水产品目前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在本月4日宣布,从捕获的玉筋鱼中检测出每千克4080贝克勒尔的人工放射性碘-131,这是首次从鱼类体内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为此,不少市民担心甬城市场上的海产品是否也会遭受“核污染”?昨天,记者专门采访海洋管理部门及专家。    相关调查显示,3(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1-04-07)

张辉,戴伟湘,张岩,高天翔,吉田英雄[8](2011)在《两种玉筋鱼形态学与生物学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日本北海道宗谷近海的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和北方玉筋鱼(A.hexaperus)进行了部分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分析比较。2种玉筋鱼在体长体质量关系式、性腺成熟系数等生物学特征上存在显着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2种玉筋鱼的脊椎骨数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但有较高的重迭率(70%)。采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进行研究,发现玉筋鱼耳石角度的平均值[(86.8±0.4)°]显着小于北方玉筋鱼[(93.0±0.5)°](P<0.05)。利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的判别准确率较高,平均为84.3%,可以作为鉴别2种玉筋鱼的1个形态学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任桂静[9](2009)在《玉筋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种群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 Girard)属玉筋鱼亚目、玉筋鱼科、玉筋鱼属,俗称面条鱼、沙钻,为冷温性小型鱼类,我国的渤海、黄海北部及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海区都有分布。为研究玉筋鱼的群体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富集文库法构建玉筋鱼的部分基因组文库,根据自行分离得到的序列设计引物,11对引物扩增出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目的片段。利用其中的的6对引物(Ape104,Ape327,Ape341,Ape315,Ape302,Ape319)对青岛、爱知、福冈、礼文岛和石狩湾5个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提取玉筋鱼基因组DNA,利用富集文库法构建其基因组文库,筛选得到88条含微卫星的序列,根据序列设计的31对引物中,11对可以扩增出典型的微卫星条带。利用36个个体对能够扩增微卫星条带的位点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11对引物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多态性引物中,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目从8到27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14.9,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41到0.886和0.818到0.965。2.在本研究中,6对微卫星引物在5个群体中共扩增得到124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在9-27之间,平均每个位点得到20.7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在6.7-22.4之间,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5.7个有效等位基因。五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0-0.86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介于0.84-0.92之间。六个位点均有较高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其值介于0.83-0.95之间。3.根据Nei(1972)计算种群间标准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系数。玉筋鱼5个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55-0.783,遗传距离为0.352-0.684;表明5个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其中,礼文岛(Rebun Island)与爱知(Aichi)这2个群体间遗传变异程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远;石狩湾(Ishikari Bay)与礼文岛(Rebun Island)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遗传距离最近。其聚类关系树将5个群体分为2支。福冈,爱知,青岛群体聚为一支,礼文岛与石狩湾群体(属于其研究的北部玉筋鱼群体)聚为一支。4.在5个玉筋鱼群体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_(st))在0.0078-0.0365之间。北部群体即石狩湾和礼文岛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078;显着性水平大于0.05。南部群体和北部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在0.0265-0.0365之间,显着性水平均小于0.01。利用Arlequin ver3.01软件,计算南北组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143,而组群内部之间的遗传分化值为0.0139。AMOVA分析结果显示玉筋鱼南北组群之间的变异占1.43%,相应的组群内部之间的变异为1.39%;而来自个体之间的变异贡献率95.19%。组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与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基本一致,证明玉筋鱼5个群体仍处于种内水平的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4-01)

韦德[10](2007)在《玉筋鱼路亚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没有一种路亚能够像玉筋鱼路亚那样使用广泛而且效率非凡的。采用玉筋鱼路亚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垂钓方法和垂钓区域,能够垂钓多种鱼类,其中包(本文来源于《钓鱼》期刊2007年14期)

玉筋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玉筋鱼科(Ammodytoidae)玉筋鱼属(Ammodytes),是一种小型冷温性鱼类,生活在海洋中上层,普遍分布于我国黄海北部、渤海、日本群岛周边海域和朝鲜半岛海域,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鱼类。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和日本沿海8个群体的玉筋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和ATP6基因对玉筋鱼群体进行自然选择压力检验,开展适应进化研究;结合历史地理因素、海洋环境和鱼类生物学特特性来探讨温度选择压力下对玉筋鱼种群遗传变异格局及其温度适应进化的影响,并针对玉筋鱼适应高温“潜沙”的生物学特性,检验其是否像其他暖温性鱼类一样含有适应高温胁迫的HSP70基因。我们基于线粒体DNA基因序列对玉筋鱼群体遗传结构和群体的选择压力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对玉筋鱼8个地理群体(青岛、大连、福冈、濑户内海、爱知县、仙台、青森和宗谷)174个个体长度为1162 bp(包含21 bp的tRNA)的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174个个体共定义了170个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9997±0.0007,总体核苷酸多样度为0.0387±0.0186;玉筋鱼群体间两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范围为-0.0291到0.7869,绝大部分FST值都呈显着;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玉筋鱼群体经历过扩张事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构建单倍型邻接树和单倍型频率分布图显示:玉筋鱼群体内分为明显的两个世系(Lineage A和Lineage B),其中Lineage A在8个地理群体里均有分布,具有分布的广泛性,而Lineage B仅在青森、宗谷和仙台分布,具有分布的区域性。对玉筋鱼采样地点洋流及海水年平均温度分析结果显示,受黑潮、亲潮以及对马暖流的影响,Lineage A的海水年平均温度范围从11.26℃至19.99℃,Lineage B的海水年平均温度范围从11.26℃至14.17℃。结合玉筋鱼单倍型频率分布图和采样地点洋流及海水年平均温度图,玉筋鱼两个世系在地理分布频率上同水温的变化具有相关性,Lineage B的分布频率沿日本东侧太平洋沿岸自宗谷到仙台逐渐减少,正好处于亲潮南下的方向,而lineagea的分布频率沿日本东侧太平洋沿岸自福冈到仙台也逐渐减少,其位于黑潮北上的方向,以此得出仙台附近可能为黑潮和亲潮的交汇区。自然选择压力检验分析显示,lineageb受到的选择压力值dn/ds为0.0086,而lineagea受到的选择压力值dn/ds为0.0159,说明玉筋鱼lineageb较lineagea受到更强的选择压力。氨基酸变异位点统计结果表明,lineagea中存在更多的受选择位点,分析可能是玉筋鱼在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扩散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偏离原来的生长环境,带来了新的选择压力,使得lineagea中存在更多的受选择位点。(2)对玉筋鱼8个地理群体(青岛、大连、福冈、濑户内海、爱知县、仙台、青森和宗谷)185个个体长度为644bp的线粒体atp6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185个个体共定义了139个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9865±0.0042,总体核苷酸多样度为0.0415±0.0202;群体间两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范围为-0.0259到0.8092,绝大部分fst值都显着;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分析结果也表明玉筋鱼群体经历过扩张事件;自然选择检验分析显示,lineageb受到选择压力值dn/ds为0.0182,而lineagea受到的选择压力值dn/ds为0.0406,自然选择检验结果和氨基酸变异位点统计结果同线粒体cytb结论一致,显示玉筋鱼lineageb较lineagea受到更强的环境选择压力,而lineagea中存在更多的受选择位点。(3)玉筋鱼具有高温时“潜沙”的生活习性,玉筋鱼是否像其他暖温性鱼类一样含有适应高温的hsp70基因。为检测hsp70基因是否存在,我们对玉筋鱼进行基因组测序,经过测序拼接和组装后形成参考基因组序列,并以大黄鱼hsp70基因序列为参考序列进行blast比对,查找组装序列中的hsp70基因所在的config,最终获得玉筋鱼hsp70基因序列,经过比对该序列是完整的玉筋鱼hsp70基因序列。选取lineagea中的青岛群体和lineageb中的青森群体共两条hsp70基因序列与17种硬骨鱼类的hsp70基因序列做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两条玉筋鱼hsp70基因序列单独为一支,并与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和鮸鱼(miichthysmiiuy)的hsp70基因序列关系较近,相似性也都在90%以上。因此我们认为,玉筋鱼作为一种冷温性鱼类,其适应环境胁迫的能力不仅表现在遇到高温时“潜沙”的行为能力,而且跟大多数暖温性鱼类一样也含有适应高温的hsp70基因,使玉筋鱼在面对环境胁迫特别是高温刺激时,在组织细胞内产生适应性的表达,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综合历史地理因素、海洋环境因素以及海洋鱼类自身生活史等,我们推断,更新世冰期的隔离是玉筋鱼种群产生分化的根源,而环境温度的改变以及洋流系统对于玉筋鱼种群扩散以及形成当前种群地理分布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玉筋鱼论文参考文献

[1].邓招超,徐胜勇,高天翔,韩志强.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对玉筋鱼在不同洋流中温度适应的研究[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王秀亮.玉筋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适应进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

[3].丛林梅,王蔚芳,高淳仁,黄滨,雷霁霖.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6

[4].李宁.玉筋鱼和赤魟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韩志强,柳本卓,张亚平,高天翔.玉筋鱼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冰期隔离与适应进化[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2

[6].任桂静.玉筋鱼和松江鲈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群体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7].王量迪.捕自东海的水产品目前安全[N].宁波日报.2011

[8].张辉,戴伟湘,张岩,高天翔,吉田英雄.两种玉筋鱼形态学与生物学特征比较[J].中国水产科学.2011

[9].任桂静.玉筋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种群SSR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0].韦德.玉筋鱼路亚的应用[J].钓鱼.2007

论文知识图

黄海玉筋鱼的北部、东部及西部...室内卤虫投喂下的玉筋鱼的生长情...玉筋鱼玉筋鱼-玉筋鱼不同温度下玉筋鱼全肠道含物湿...

标签:;  ;  ;  ;  ;  ;  ;  

玉筋鱼论文_邓招超,徐胜勇,高天翔,韩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