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子思想是中国哲学形而上学部分的主干。“太极阴阳学说”则是中国文化中一种作为宗教、方术和哲学思想的指代而形成并发展的形而上学说。但一直以来,人们多将二者分开解释,并长期将“太极阴阳学说”要么置于浅陋迷信,要么置于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系统的形而上的部分,使中国哲学形而上学受到忽视或被割裂。本文将尝试用老子的“道论”阐释“太极阴阳学说”,使“太极阴阳学说”清晰易懂。
关键词:道论;有无;反;太极;阴阳
中国哲学研究长期以来,都主要保持在以儒学为主干,道佛为补注的基本认识下进行的。其研究对象,也长期保持以人性论、处世观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下讨论的。而对于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部分,则长期遭到忽视。
但中国哲学形而上部分,作为中国哲学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人了解和解释宇宙和世界的部分,是不可缺失和不可忽略的。作为其中的两个巨头,以老子为中心所发展出的“道论”和以“太极阴阳”与《易经》相融合掺杂的“太极阴阳学说”,不停地左右出入于中国哲学,并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而两个理论的发展,必然在长期的交锋与交融中,形成一套中国人统一的形而上论。
一、老子思想阐述
老子的思想是以“道”为最高哲学依据,以“反”为普遍哲学逻辑的系统。其中“道”又可被理解成“有”与“无”。下面便将老子的体系,从其“反”的逻辑出发,阐述何为“有”“无”,“有”“无”又如何成为“道”、与“道”又有怎样的关系。
1.反
“反”是老子哲学的主要逻辑,其一切思想都是由此而发,向上总结成“道”,为其哲学立下依据,向下开出圣人,为其人生观立下价值标准。
(2)CP(a)/=1,考虑商群G=G/Φ(P)=P/Φ(P)(〈a〉Φ(P))/Φ(P),则由文献[10]中定理其中l=|P|.进而有 G=P Φ(P)QΦ(P)Qh2··· Φ(P)Qhl.又Φ(P)=CP(a)/=1,顶点集连通且连接P中与Φ(P)相连的顶点,故P∗(G)的连通分支个数为k(P∗(G))=s1(P)-s1(Φ(P))+1.
“阴”“阳”的含义可以说就是老子“道论”思想中的“有”“无”含义。一般来说,“阳”象征着人能认识的一面,“阴”象征着人未能认识的一面。“阴”“阳”就像硬币的两面,虽然我们只能看见硬币落下的正面一面,但不能说硬币没有反面,反面只是被覆盖、隐藏于下面、人看不见的那一面了。所以我们通过老子关于“有”“无”与“反”的思想,首先要知道,当事物表现出“阴”或“阳”的性质时,并不是完全没有另一种性质了,而是另一种性质隐藏起来了,就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般,福祸以及一切事物,都只是表现出某一方面罢了,另一方面,在“伏”着,并且随时处于转换变动的状态。
2.有无
老子看到具体事物皆有其对立面,即事物“不全”,并且事物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不长久更不永恒。在这样的哲学逻辑下,老子发现,下至个人个体、上至人类群体,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只能认识到运动的、短暂的、终将变换消失的事物,而不能认识与寻找到永恒的事物。
这就是“阴”“阳”的含义,表示某一事物或性质,处于表现出来或可被认知是状态,而另一面则处于隐藏、暂时不可认知的状态。
木材卸光,赵集站在空车厢上,注视何良诸前俯后仰,大起大落,游刃有余的姿势,心里惊讶,好家伙,从城里来的搭车人,竟是剥树皮的行家。赵集哪里知道,何良诸八岁前,就住在井口附近的棚户区。何良诸将鞭子和马交还给小男孩,心满意足地离开木材场,朝井口走去。
3.道
蠕虫状链中的连接单元是假想的自由旋转链,P-K方法所得均方末端距表达式如式(15)所示.仔细分析这种蠕虫状链均方末端距的处理过程不难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太极”的概念,一方面与“道”的存在论含义相似,指“阴”“阳”合在一起的事物或状态,另一方面则指老子思想中“反”的逻辑。即“太极”在存在上说,指最高存在物,且是一切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另一方面,“太极”也指“反”的思想,即“阴”“阳”将依据对立循环转换的方式运行和存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太极”的哲学规律表示,“阴”与“阳”是相互生成与泯灭的,就像老子所说“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一样。
二、在老子思想视野下阐述太极与阴阳
通过对老子“道论”的理解,我们可以由此转而进入“太极阴阳学说”进行对比理解,由此阐明“太极”与“阴阳”是什么关系,又是如何转化的。
1.阴阳
老子“反”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首先是描述万事万物都是相反对立产生的。其中又内嵌着两含义,一是指事物因相反而相生,没有事物是孤立的存在;二是这种相反,并不是“是A”与“是B”这样举出二者为对立的含义,而是“是A”与“非A”这样的全面的对立含义。在这两含义所代表的万物相对的理论层次上,老子“反”的思想第二层含义是,这相反对立的事物,是能相互转换,并时刻处于这样的运动状态下的。这就表明,没有什么具体的事物是永恒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变换,向相反的方向转换。在这样对立事物相互转换的基础上,老子上升出其“反”思想的第三层含义,这样的转换是犹如圆一般的,是一种渐变的转换,是一种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转换。
故老子便用“有”和“无”指代这两对立面的事物。本质上,老子用“有”“无”指代的并不是两个具体的事物,也不是存在与不存在;而是用“有”表示个人或人类能认识到事物,而用“无”指代个人或人类不能认识的事物;即“有”“无”不是表示事物本身存在有否,而是指人能认识与否。
2.太极
“有”与“无”共同组成了“道”,即人所认识的与未认识的事物,共同组成了世界。而“有”与“无”是一直在相互转换的,这种转换是依据“道”的规律“反”进行的。对比于西方哲学,“道”可以说是指那不可认识的永恒的包罗万象的“自在之物”,而“有”“无”则是指现象世界,而老子则又把现象世界,通过人类现在是否认识,区分出了“有无”,并阐明了认识的运动性与被认识事物的短暂性。
这样,老子哲学必将在企图超越短暂、运动和变换时,去寻找一永恒、静止的事物,由此,老子便提出了“道”。“道”是永恒的、静止的,不可被称呼和认识的,因为每一被认识的事物都是短暂而变动的。“道”的出现,是老子哲学必然的结果,也由此,老子哲学在“道”与“有无”之间,依据“反”的逻辑展开。
“太极阴阳图”是“太极阴阳学说”的精华与高度概括。此图高度概括了整个“太极阴阳学说”的思想。黑白的鱼身象征着“阴”“阳”,两鱼收尾相连,象征着“阴”“阳”对立转换,而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阳总和即圆的半径是不变的,变的只有“阴”“阳”各自处于此时的多少,即代表着不同时地的“阴”“阳”显隐不同。而在鱼头上的鱼眼,则表示“极阴”之中必然埋藏着“阳”的因子,“极阳”亦然。
3.太极阴阳鱼
所以由“阴”“阳”的运动,从逻辑上推论出了“太极”,即“阴”“阳”合在一起而成为一“太极”,而“太极”又决定着“阴”“阳”的运动方式。
三、总结
“太极阴阳学说”代表着中国人对于宇宙世界的理解,也代表着中国人对认识事物的理解,是永恒不朽的智慧结晶。“太极阴阳学说”虽然本身充满着生涩与神秘,但我们可以不断尝试通过用已经获得研究成果的学说,对其进行类比类推,以使“太极阴阳学说”清晰明了、平易近人。
本文的KBE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知识集成和系统集成。KBE系统与之前的传统专家系统相比在产品设计时更加偏重于知识集成,可以实现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知识资源;系统集成方式将KBE系统集成到CAD系统,增加KBE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更加完善。NX系统为KBE系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环境,能够利用面向对象语言对设计的三维模型进行建立和修改,利用数据库和电子表格来存储知识信息,以及编辑Dfa文件实现知识的传递和规则库的建立。本文为了方便实现知识的集成,采用统一数据库,不需要知识数据的转换,将知识管理系统集成到NX系统中,实现知识库中数据的添加、删除和更新以及KF模块知识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孙建华,阮广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2]丁徐清.融贯及其限度:太虚唯识思想探微[J].河北学刊,2018(4).
[3]刘海龙.邻避冲突的生成与化解:环境正义的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4]牛庆燕.“形态论”视野下的生态主义伦理世界[J].道德与文明,2017(4).
[5]胡华强,王国聘.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6]杨修志,高占启.当代知识论在科学理解问题上的反思[J].科技管理研究,2016(23).
[7]曹顺仙.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三维化”诠释——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问题理论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
[8]郭辉.环境伦理学的过去与未来——尤金·哈格洛夫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18(2).
[9]薛桂波,赵一秀.“责任式创新”框架下科技治理范式重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1).
[10]叶朗.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几点探析[J].汉字文化,2019(7).
[11]王进怡.《诗艺》论诗歌创作原则[J].大众文艺,2018(22).
[12]周明洁.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干预[J].大众文艺,2018(12).
[13]严雪珂.从文学理论方面浅谈《警世通言》[J].青年文学家,2018(24).
[14]莫艺祯.我国现代绿色物流发展浅探[J].物流科技,2018(8).
[15]唐金恺.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J].文学教育(中),2018(12).
[16]叶朗.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新自由主义思潮中政府角色探析[J].汉字文化,2019(8).
[17]陈国敏.论文学经典中李杨形象的演变[J].神州,2018(24).[18]叶朗.人的社会属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J].汉字文化,2019(9).
[19]周明洁.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干预[J].大众文艺,2018(12).
[20]何如意.道家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8).
[21]魏婕.从人性角度解析东野圭吾作品[J].芒种,2018(7).
作者简介:
叶朗(1996-),江苏宿迁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该试验数据不仅可用于甄别假轴货车,而且可用来对车辆超限情况进行判别,以表2和表3的数据为例,车牌为CR2721的车辆的真实轴型为127型,该轴型的总限重为40 t,而1127轴型的限重为48 t,当该车辆载重45.6 t行驶时,放下假轴,限重上升为48 t,车辆为未超限状态,但若收费系统以真实的127型轴型判断,该车辆已超限5.6 t,可追回因超限而逃避的通行费。利用数据分析方式甄别假轴车辆不仅能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甄别效率,而且可利用历史记录提高甄别的准确性。
林子楠(1997-),广西南宁人,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标签:太极论文; 老子论文; 事物论文; 阴阳论文; 学说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道家论文; 《大众文艺》2019年第15期论文;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