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方案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连接有药筒,药筒上设有注射孔和注药孔,所述药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活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管体上设有通孔,螺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穿过通孔位于管体外,螺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连接在连接板和管体之间,所述管体上还设有滑孔,滑孔与通孔垂直连通,所述滑孔中滑动连接滑块,滑块的一端设有内凹的螺纹面,螺纹面上设有与螺杆啮合的螺纹,管体上设有用于控制滑块移动的连杆机构。本方案避免了针头对患者皮肉的损伤,也消除了患者注射药物的恐惧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连通有药筒,药筒远离管体的一端设有注射孔,注射孔与药筒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筒上设有注药孔,注药孔中设有橡皮垫,所述药筒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入到管体内,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活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管体上设有通孔,通孔与活塞杆共轴线,螺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穿过通孔位于管体外,螺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管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体上还设有滑孔,滑孔与通孔连通,所述滑孔中滑动连接滑块,滑块的一端设有与螺杆啮合的螺纹面,滑块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管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管体的外壁设有铰接架,铰接架与连杆的中段铰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连通有药筒,药筒远离管体的一端设有注射孔,注射孔与药筒的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筒上设有注药孔,注药孔中设有橡皮垫,所述药筒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入到管体内,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活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管体上设有通孔,通孔与活塞杆共轴线,螺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穿过通孔位于管体外,螺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管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体上还设有滑孔,滑孔与通孔连通,所述滑孔中滑动连接滑块,滑块的一端设有与螺杆啮合的螺纹面,滑块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管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管体的外壁设有铰接架,铰接架与连杆的中段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筒为透明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筒上设有刻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筒远离管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吸盘,吸盘上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与注射孔共轴线,避让孔的直径大于注射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远离管体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和第一弹簧的外径小于管体内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胰岛素注射笔。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形式为高血糖。而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般方法为注射胰岛素,而胰岛素的注射大都是采用针式注射器,但采用针式注射器注射时不仅痛感显著,令多数患者(特别是儿童)产生心理恐惧,长期注射还会造成皮下组织、神经及微血管的损伤。
为了解决针式注射器注射胰岛素产生的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无针注射器,其使用高压射流原理,使药液形成较细的液体流,瞬间穿透皮肤到达皮下。采用无针注射器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起效时间更快,药物吸收率更高。
现有技术中,无针注射器大多采用的是电磁驱动式的结构,其主要是利用电磁铁铁芯产生的推力和动能来驱动的,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455868A公开了一种电磁式无针注射器,包括壳体和手柄,在壳体内设有击发线圈和回程线圈,击发线圈和回程线圈设在线圈支架上,击发线圈和回程线圈之间设有隔离圈,击发线圈和回程线圈与线圈支架之间设有导磁体,线圈支架内设有撞针,壳体出口内设有内螺丝,手柄内设有电子线路,手柄上设有开关。使用时将药液抽到安瓿内,再将安瓿装到壳体出口内的内螺丝上,然后将安瓿的注射孔对准所需注射的部位,按动开关即可完成一次注射。其工作原理是给击发线圈送入经调整后的脉冲电压,线圈得电产生磁场,推动撞针向前冲击,将药液射出;接着将脉冲电压送入回程线圈,线圈得电产生磁场将撞针吸回原位,这样即可周而复始按指令工作。
然而,上述电磁式无针注射器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器体内设有击发线圈和回程线圈,结构比较复杂,体积大,成本较高;(2)撞针亦即冲击衔铁对安瓿活塞的冲击力是固定的,即不能改变药液的注射压力,也就不能适应皮肤强度差别较大的注射,如成人与儿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胰岛素注射笔,以解决现有的无针注射器不能改变胰岛素药液的注射压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方案: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连通有药筒,药筒远离管体的一端设有注射孔,注射孔与药筒的内腔连通,所述药筒上设有注药孔,注药孔中设有橡皮垫,所述药筒的内腔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入到管体内,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活塞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管体上设有通孔,通孔与活塞杆共轴线,螺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穿过通孔位于管体外,螺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管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管体上还设有滑孔,滑孔与通孔连通,所述滑孔中滑动连接滑块,滑块的一端设有与螺杆啮合的螺纹面,滑块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管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管体的外壁设有铰接架,铰接架与连杆的中段铰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为:由于滑孔中滑动连接滑块,滑块的一端设有内凹的螺纹面,螺纹面上设有与螺杆啮合的螺纹,滑块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管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管体的外壁设有铰接架,铰接架与连杆的中段铰接,当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块上的螺纹与螺杆啮合,此时转动螺杆,螺杆向管体外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板和活塞杆移动,且第一弹簧也由于连接板与管体之间的距离变小而被压缩。
从注药孔向药筒内加入胰岛素,由于注药孔中设有橡皮垫,类似于篮球充气孔中橡皮垫的结构,所以加入到药筒中的胰岛素不会从注药孔中流出。当需要进行注射胰岛素时,将注射孔对准患者的注射部位,手按动连杆压缩第二弹簧,滑块向管体外移动与螺杆分离,螺杆此时能够往活塞杆方向移动,在第一弹簧复位的弹力作用下,快速推动连接板远离移动,也就快速推动活塞在药筒中移动,将药筒中的胰岛素以高压的状态从注射孔中摄入皮层内,即完成了胰岛素的注射。手松开连杆后,第二弹簧复位,滑块向通孔方向滑动并与螺杆啮合,再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下一次注射工作。
本方案通过旋转螺杆可以控制弹簧的收缩程度,以调节弹簧对连接板的动能,从而调节了胰岛素的注射压力,这样便于适应不同皮肤强度的胰岛素注射。且本方案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利用弹簧压力将药液从注射孔中压出,实现了无针注射,避免了针头对患者皮肉的损伤,也消除了患者注射药物的恐惧感,且不会造成交叉感染,可以连续对多个病人使用,相对于一次性注射器来说大大地节约了资源。
进一步,所述药筒为透明材质制成。其目的是便于观察药筒内药液的量。
进一步,所述药筒上设有刻度线。其目的是便于控制药液的注射量
进一步,所述药筒远离管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吸盘,吸盘上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与注射孔共轴线,避让孔的直径大于注射孔的直径。其目的是便于注射笔与患者皮肤有一个良好的接触,便于注射药液,另外,可以备用多个吸盘,对不同患者注射时更换吸盘,避免了一个吸盘或者药筒接触多个患者的皮肤,这样更加安全。
进一步,所述螺杆远离管体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其目的是便于轻松地转动螺杆。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和第一弹簧的外径小于管体内径。其目的是防止连接板和第一弹簧与管体接触,增大摩擦力,产生无效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胰岛素注射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出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胰岛素注射笔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管体1、滑块101、螺纹102、第一铰接架103、连杆104、第二铰接架105、第二弹簧106、管体内腔2、螺杆3、转动把手31、第一弹簧4、连接板5、活塞杆6、药筒7、橡皮垫8、活塞9、内腔10、注射孔11、吸盘12、避让孔13、刻度线1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胰岛素注射笔,包括中空的管体1,管体1的一端连接有钢化玻璃制成的药筒7,药筒7上设有刻度线14,药筒7远离管体1的一端设有注射孔11,注射孔11与药筒7的内腔10连通,注射孔11的直径为0.17mm,药筒7远离管体1的一端卡接有吸盘12,吸盘12上开设有避让孔13,避让孔13与注射孔11共轴线,避让孔13的直径大于注射孔11的直径,药筒7上设有注药孔,注药孔中设有橡皮垫8,药筒7的内腔10滑动连接有活塞9,活塞9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6,活塞杆6贯穿药筒7和管体1的连接处并伸入到管体内腔2中,活塞杆6远离活塞9的一端设有连接板5,连接板5远离活塞杆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杆3,管体1上设有通孔,通孔与管体内腔2连通,且通孔与活塞杆6共轴线,螺杆3远离连接板5的一端穿过通孔位于管体1外,且螺杆3的端部设有转动把手31,螺杆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一端与连接板5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的另一端与管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管体1上还设有滑孔,滑孔与通孔垂直连通,滑孔中滑动连接滑块101,滑块101的一端设有内凹的螺纹面,螺纹面上设有与螺杆3啮合的螺纹102,滑块10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架103,第二铰接架105铰接有连杆104,连杆104远离滑块101的一端与管体1的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06,管体1的外壁设有第二铰接架105,第二铰接架105与连杆104的中段铰接。
由于滑孔中滑动连接滑块101,滑块101的一端设有内凹的螺纹面,螺纹面上设有与螺杆3啮合的螺纹102,滑块101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杆104,连杆104远离滑块101的一端与管体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06,管体1的外壁设有第二铰接架105,第二铰接架105与连杆104的中段铰接,所以下按连杆104远离第一铰接架103的一端时,滑块101会向远离通孔的方向滑动,即滑块101滑离螺杆3,这样螺杆3就能在通孔中自由活动,这样当第一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时,螺杆3就能快速地在通孔中滑动,这样就不影响活塞9推动药液。当第二弹簧106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块101上的螺纹102与螺杆3啮合,此时转动螺杆3,螺杆3向管体1外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板5和活塞杆6移动,且第一弹簧4也由于连接板5与管体1之间的距离变小而被压缩。
从注药孔向药筒7内加入胰岛素,由于注药孔中设有橡皮垫8,与篮球充气孔中的橡皮垫的结构相同,所以加入到药筒7中的胰岛素不会从注药孔中流出。当需要进行注射胰岛素时,将注射孔11对准患者的注射部位,手按动连杆104压缩第二弹簧106,滑块101向管体1外移动与螺杆3分离,螺杆3此时能够往活塞杆6方向移动,在第一弹簧4复位的弹力作用下,快速推动连接板5移动,也就快速推动活塞9在药筒7中移动,将药筒7中的胰岛素以高压的状态从注射孔11中摄入皮层内,即完成了胰岛素的注射。手松开连杆104后,第二弹簧106复位,滑块101向通孔方向滑动并与螺杆3啮合,再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下一次注射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1982.7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713875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61M5/303
专利分类号:A61M5/303;A61M5/31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刘德洁
第一申请人:刘德洁
申请人地址: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大十字金井路8号州医院宿舍10-18号
发明人:刘德洁;黄宁;赵庆阳
第一发明人:刘德洁
当前权利人:刘德洁
代理人:向林
代理机构:50217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