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污染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滤膜,甲酰胺,超滤膜,疏水,乙烯,转换法。
耐污染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袁晓彤[1](2017)在《MBFR中疏水性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改性及耐污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Biofilm Reactor,MBfR)是将高效膜曝气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水污染控制技术,在MBfR中,膜作为氧气传质及生物膜附着的双重载体,其氧气传质性能、稳定性能、耐污染性能、生物亲和性能等对系统的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适用于MBfR的商品化膜尚不多见。论文针对MBfR研究中疏水性微孔膜供氧能力不足、耐污染性较差等问题,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多巴胺(Dopamine,DOPA)为单体,利用自聚合法对课题组自制疏水性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响应曲面法以氧传质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优化表面改性条件,结果表明:通过投加氧化剂高碘酸钠(S),可加速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在膜表面上的沉积速率,大大缩短涂覆时间。当最佳表面改性条件DOPA浓度0.85 g/L,n(S):n(DOPA)=1.5,涂覆时间6 h,热处理温度40 ℃C时,多巴胺改性膜具有与PVDF原膜相似的机械性能;其氧气传质特性显着优于原膜,氧总转移系数(KLa)提高至原膜的2.14倍(由0.78× 10-2 min-1提高至1.67× 10-2 min-1),此外膜表面静态接触角及形貌监测结果表明,改性膜表面亲水性提高(接触角自原膜76.7 °降至36.3 °),粗糙度增加(由190.33 A增加至355.91 A)。通过投加氧化剂S,可以加速DOPA的自聚合氧化过程,提高PDA在膜表面的沉积速率,提高PDA聚合层在膜表面的均匀性、稳定性及多巴胺改性膜的化学稳定性,在极性溶液丙酮、强酸(HC1 pH1.0)、强碱(NaOHpH13.0)叁种极端环境中,通过投加氧化剂S,PDA聚合层的稳定性分别提高了 96.5%,85.1%与48.8%。此外,最佳表面改性条件下多巴胺改性膜化学稳定性实验表明,多巴胺改性膜在极性溶液丙酮、强酸(HC1 pH1.0)、强碱(NaOHpH13.0)叁种极端环境及纯水pH7.0常规使用环境中巴胺改性膜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但耐碱性较弱。以牛血清白蛋白(BSA)、腐殖酸(HA)、海藻酸钠(SA)为典型污染物,结合XDLVO理论评价原膜、改性膜与叁种污染物及污染物之间在不同pH值(pH 4.0、7.0、10.0)下界面相互作用。实验表明,在pH为4.0的条件下,叁种污染物与原膜之间的界面作用能均为负值,表现为吸引力;随pH升高,作用能逐渐增大至正值,表明随着pH的升高,污染物与膜之间的排斥力逐渐增大,从而减缓膜污染,改性膜抗污染性能优于原膜,SA在膜上的吸附量最多,HA其次,BSA最少。通过膜污染实验证明,XDLVO理论的预测与污染实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应用在MBfR系统膜污染机制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7-02-22)
张利娟,袁晓彤,王暄,吕晓龙,温琦[2](2016)在《MBfR中PVDF/pDOPA改性膜耐污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膜生物膜反应器(MBf R)研究中疏水性微孔膜供氧能力不足、耐污染性较差等问题,采用自聚合法对自制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制备适用于MBf R技术的PVDF/p DOPA中空纤维复合膜。选取典型有机污染物牛血清白蛋白(BSA),考察原膜及表面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并采用XDLVO理论定量解析BSA对PVDF原膜及PVDF/p DOPA改性膜的污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膜对BSA的吸附速率低于原膜,最终BSA吸附量为原膜的62.1%,进一步的氧传质实验表明BSA污染后,改性膜的氧总转移系数衰减率(14.0%)低于原膜(21.9%),显示出优于原膜的抗污染性能。XDLVO理论所涉及到的叁种界面自由能中,粘附阶段和粘聚阶段的极性力界面自由能均起主导作用,决定总界面自由能的性质,范德华力界面自由能和静电力界面自由能绝对值相对较小,对膜污染影响较为微弱;PVDF/p DOPA改性膜与BSA之间的总表面自由能(10.53 m J/m2)远大于PVDF原膜(-12.52 m J/m2),较好的解释了原膜与改性膜耐污染性能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6年08期)
张跃端,丁昀,王少锋,魏巍,杨庆[3](2016)在《等离子体改性PVDF微滤膜MBR耐污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在MBR中的膜污染情况,采用低温等离子气相接枝(PIGGP)对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进行改性.经PIGGP改性后的膜纯水通量有所提高,固有阻力Rm由8.75×1011 m-1降低至8.44×1011 m-1;采用正压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平行对比试验,考察改性膜、原膜的比通量衰减及污染阻力分布,发现PIGGP改性膜可逆滤饼层阻力仅占过滤总阻力的36.48%,远小于原膜的57.74%;膜的水力和超声清洗结果显示:PIGGP改性膜通量恢复率均明显好于原膜.反映出改性膜不但可有效降低膜滤饼层的形成与压密,而且膜污染更易得到清除;说明PIGGP改性可显着提高PVDF微滤膜的耐污染性能.试验期间,PIGGP改性膜COD平均去除率93%,略优于原膜91%的去除率;改性膜和原膜出水氨氮和浊度基本相当,分别为3.0~6.0mg/L、0~0.5NTU,表明PIGGP改性未对PVDF微滤膜分离精度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晓林[4](2016)在《新型耐污染反渗透复合膜的结构控制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渗透是当今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但通用的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普遍存在易污染和易氧化等问题,提高反渗透复合膜的耐污染和抗氧化性能是国内外反渗透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的树枝状大分子——均苯叁甲酰胺-胺(TMAAM),再将它与1,3-二氨基-2-丙醇组合作为水相多元胺功能单体与均苯叁甲酰氯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并对它们的耐污染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具体结论如下:(1)以均苯叁甲酰氯(TMC)和1,3-二氨基-2-丙醇(DAP)为起始原料,通过酯化、酰胺化和酯胺解反应3步法合成得到均苯叁甲酰胺-胺(TMAAM),并优化了合成工艺。考察了甲醇用量、缚酸剂种类及用量、原料DAP用量等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酯胺解反应机理。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分析了产品的化学结构。该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且具有较高的反应经济性,总的产品收率最高可达57%,且较理想的合成工艺是:酯化反应中甲醇与TMC的摩尔比为2.0~2.5;酰胺化反应中以叁乙胺/DMF为复合缚酸剂;酯胺解反应中DAP与中间体的摩尔比为5.0~5.8。(2)以DAP和TMAAM作为组合多元胺与TMC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系列新的聚酰胺反渗透膜,包括DAP-TMC、TMAAM-TMC、DAP/TMAAM-TMC和DAP-TMAAM-TMC四种膜,并探讨了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及后处理温度等制膜工艺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AT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膜的活性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西湖原水进行动态反渗透污染实验和静态活性氯浸泡实验,考察了四种膜的耐污染、抗氧化性能,并与常规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MPD-TMC)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DAP-TMC、DAP/TMAAM-TMC、DAP-TMAAM-TMC和TMAAM-TMC膜相比常规MPD-TMC膜具有更好的耐污染和抗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6-05-24)
杨庆[5](2015)在《PVDF超滤膜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及其在MBR中的耐污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滤膜分离技术因具有高效、精密、简便、节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利用超滤膜装置替代二沉池,不但可高效进行泥水分离,而且提高了生物反应器处理效率和效果,是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技术。聚偏氟乙烯(PVDF)膜材料因具有力学性能优良、化学性能稳定、耐酸碱腐蚀、制备简单、成本低廉而倍受关注。但因其较强的疏水性,在MBR中易发生膜污染,造成膜通量下降、膜清洗频繁、能耗增加等问题,制约了PVDF膜在MBR中的应用。因此,膜污染防治与控制成为MBR良好运行的关键问题。其中对膜材料进行改性是提高膜通量、降低膜污染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5种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方法对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膜通量、表面形态及化学组成、力学性能的变化;探索了PVDF中空纤维膜接触角及膜面、膜孔Zeta电位同步测试方法;考察了不同改性膜和原膜在MBR中的耐污染性能,分析其污染模型,解析污染阻力构成,结合膜物理化学表征结果,明晰了改性膜性质变化对膜污染发生的影响规律,探究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对膜耐污染性能提高的作用与机理;验证了最优改性膜在实际工程应用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分别采用单独氮等离子处理(PT),氮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气相接枝(PIGGP),氮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液相接枝(PIGLP),丙烯酸单一等离子体化学聚合沉积(SPCVD),丙烯酸、氮气混合等离子体化学聚合沉积(MPCVD)对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改性,并对改性膜膜固有阻力、表面形态、化学组成、膜孔径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种等离子体改性后的PVDF膜通量及对应的膜固有阻力变化率均有所增加,但随时间表现出不同变化规律。PT、SPCVD改性膜先上升后下降,其他改性方法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到20天时所有改性膜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最终,不同等离子体改性膜膜平均固有阻力变化率排序为:MPCVD>PT>PIGLP>PIGGP>SPCVD。X射线能谱(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FTIR-ATR)分析结果都证实等离子体改性后膜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膜表面产生了羧酸、酰胺及羟基等官能团,而碳氮元素比(C/N)、碳氧元素比(C/O)较原膜相比都有所下降,其中C/O下降更为显着。扫描电镜(SEM)检测显示改性后膜表面粗糙度都有增加,膜孔被表面层状或颗粒状凝胶态物质遮挡。力学实验表明,改性提高了PVDF膜的力学性能,改性后膜的弹性模量有大幅提高,断裂强力稍有增加,仅膜的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其中PT改性膜下降程度较多。对5种等离子体改性膜和PVDF原膜在MBR中的耐污染性能和清洗效果进行了平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膜在MBR中通量衰减符合指数衰减规律,通量衰减速率排序为PIGGP<MPCVD<PIGLP<原膜<PT<SPCVD;从临界压力看,PIGLP改性膜约为7.7kPa,其他各膜临界压力在12.1kPa~14.2kPa之间;膜的初始吸附性污染程度排序为SPCVD>原膜>PT>PIGGP>PIGLP>MPCVD;膜污染阻力构成结果说明,MBR中膜污染阻力以可逆性滤饼层污染为主,但不可逆污染和残留污染阻力差异较大:PT、PIGLP、SPCVD、MPCVD改性膜都小于1.0×1011m-1,而PIGGP改性膜和原膜的不可逆阻力及残留阻力是其它膜两倍左右,占总阻力比例更大,其中原膜情况最为严重。综合考虑膜通量、污染速率和污染阻力大小与类型,MPCVD改性膜具有最佳的耐污染性能。利用Hermia污染模型分析了改性膜和原膜污染机理,发现在初期40min,膜污染属于孔堵塞污染,污染程度排序为PIGGP<MPCVD<原膜<SPCVD<PIGLP<PT,随后转变为滤饼层污染机理;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发现,PIGGP和MPCVD改性膜滤饼层渗透系数小于原膜,说明等离子体改性不但通过改变膜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影响膜过滤中的污染热力学行为,更重要的是还会对膜表面滤饼层的形成和演变产生显着影响。采用SPASS 18.0软件对klnJ-t(孔堵塞污染模型斜率)、kt/v-t(滤饼层污染模型斜率)、τ(膜污染时间常数)、Rz(膜污染总阻力)、Rrf(膜可逆污染阻力)、Rirf(膜不可逆污染阻力)、Rres(膜残留污染阻力)、Ra(膜吸附阻力)等反映膜污染性质和程度的污染指标因子与C/N、C/O、θ(纯水接触角)、Pmax(起始泡点压力)、ξs(膜面Zeta电位)、ξp(膜孔Zeta电位)等反映膜物理化学性能特点的指标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BR中膜污染特征是以可逆阻力为主,膜孔堵塞是膜不可逆污染及残留污染的主要成因,膜初始吸附性污染对以上阻力都有促进作用。膜物理化学性质因子中,膜面、膜孔Zeta电位对膜污染性能有最为重要而显着的影响。更大的Zeta电位增加了膜与污染物质的静电排斥作用,降低了膜孔堵塞和滤饼层污染的发生。C/O与Rrf、Rirf、Rres的相关性表明,膜表面氧元素含量的增高会增大膜的不可逆污染及永久不可逆残留污染。该结果提示了膜在等离子体改性时应符合以下条件:控制等离子体刻蚀对膜孔径的增大作用;单体选择既要有利于增大膜表面Zeta电位,又要注意防止单体化学组成对微生物附着的促进作用。对面积为1m2的工程用帘式膜组件,采用综合表现最好的MPCVD改性方法进行工程应用条件下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膜临界压力提高了3kPa,膜纯水通量增加12.04%~16.12%,初始吸附污染阻力降低2/3。在20:1,10:1,40:1不同气水比条件下滤饼层阻力均有减小,产水能力获得提高,这在低气水比条件下尤为突出。说明MPCVD改性方法有利于阻止MBR中污染物靠近膜表面,形成的膜表面滤饼沉积层更薄、渗透性更强。实验中,改性膜平均产水能力是未改性膜的1.58倍,验证了MPCVD改性方法能够有效改善PVDF超滤膜在MBR中的耐污染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5-12-01)
蒋淑红,肖梦林,杨帆,王军[6](2015)在《PVC/PES-g-PEGMA共混膜的制备及其耐污染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将聚乙二醇单甲基甲醚酯(PEGMA)接枝到聚醚砜(PES)上得到PES-g-PEGMA,然后利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聚氯乙烯(PVC)与PES-g-PEGMA共混,通过溶剂-非溶剂扩散诱导相分离法(NIPS)制备PVC/PES-g-PEGMA共混膜。在此基础上对PVC/PES-g-PEGMA共混膜的断面和表面微观结构、水通量、截留率、机械性能及耐污染等性能进行测试,并采用接触角,含水率(EWC),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来表征PES-g-PEGMA的质量百分含量对PVC/PES-g-PEGMA共混膜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ES-g-PEGMA共混膜水通量,亲水性较纯PVC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耐污染性实验表明,随着PES-g-PEGMA的增加,耐污染性逐渐增强。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该共混体系最佳共混比为7∶3。(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朱军勇[7](2015)在《高通量、耐污染荷电纳滤复合膜制备及其脱盐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成染料过程中,无机盐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染料的稳定性及纯度。另外,在织物染色过程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无机盐(氯化钠,硫酸钠)来提高上染率,由此造成的高盐废水不仅难以处理,而且严重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可见,对染料纯化、染料废水的处理及回用都离不开对大量电解质的处理。然而传统荷电纳滤膜对于二价盐的截留率过高,难以有效实现染料中电解质的脱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别采用共混法及原位合成法引入功能化纳米材料,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疏松型纳滤膜,旨在实现活性染料与电解质的有效分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壳聚糖-蒙脱土(CS-MMT)复合材料合成及CS-MMT/PES荷负电纳滤膜制备通过静电自组装制备壳聚糖-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然后将其作为荷电载体共混到聚醚砜(PES)膜材料中,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疏松型纳滤膜。结果表明,随着CS-MMT的含量增加,复合纳滤膜的亲水性能及纯水通量得到显着提高。杂化膜对活性黑5和活性红49均表现出较高的截留率,而对盐则表现出较低的截留。另外,杂化膜的通量恢复率达到92%,表现出良好的抗污染性能。(2)氧化石墨烯的两性离子化及GO-PSBMA/PES荷负电纳滤膜制备通过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接枝两性离子聚合物磺基甜菜碱(PSBMA),采用共混-相转化法制备了GO-PSBMA/PES荷负电纳滤复合膜。结果表明,杂化膜的亲水性比空白膜明显增强,且Zeta电位结果表明膜表面带负电荷。当GO-PSBMA的添加量为0.22 wt.%,杂化膜的纯水渗透性达到了119.8 L m-2 h-1 MPa-1。膜的抗污染实验表明杂化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杂化膜对活性黑5和活性红49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7.5%,92%,对二价盐的截留率均在10%左右。(3)基于原位合成聚乙烯亚胺(PEI)纳米颗粒的混合基质膜制备在PES铸膜液中原位合成有机PEI纳米颗粒,随后用溴乙烷做改性剂使其季胺化,最后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纳滤复合膜,并系统研究了PEI纳米颗粒对复合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接触角和含水率测试结果表明了复合膜的亲水性得到显着提高。膜的离子交换容量(IEC)达到了0.72 mmol g-1,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PEI初始添加量超过1 wt.%,复合膜表面带正电荷。在0.4 MPa下,膜的纯水通量达到55 L m-2 L-1,通量恢复率为95%,显示出了良好的抗污染性能。复合膜对活性黑5和活性红49截留率分别达到95%、91%左右。对盐的截留顺序为:Mg Cl2>Mg SO4>Na2SO4>Na Cl,其中Mg Cl2和Na2SO4的截留率分别为17.5%,6.5%。由于该疏松型纳滤膜具有很高的活性染料截留率和电解质透过率,使得该类型的处理膜在染料纯化、脱盐及染料废水回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李鹏,杨庆,丁昀,刘俊洁,拓鑫鑫[8](2014)在《等离子改性PVDF超滤膜在MBR中耐污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丙烯酸(Acrylic Acid,AA)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改性,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及力学性能试验分析表明,膜表面引入了羧基,成功接枝了AA聚合单体,且改性膜柔韧性得到提高,改性后膜清水通量增加了12.04%~16.12%.采用浸没式MBR反应器,在气水比为20∶1条件下对改性膜与原膜进行平行对比实验,实验表明,表面性能的改变可有效阻碍滤饼层污染物在膜表面沉积与压实.经水力及化学清洗后,改性膜通量恢复率都略高于原膜,抗滤饼层污染的能力得到提高.改性膜与原膜出水浊度为0.0~0.6NTU,COD去除率数据表明改性膜出水效果略优于原膜.(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3期)
李鹏[9](2014)在《等离子体改性PVDF超滤膜在MBR中的耐污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万物源于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水资源的日趋恶化已经成为国内外诸多学者值得研究的内容。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研究与发展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将生物处理工艺与膜过滤工艺相互组合的一项新技术,然而,MBR中膜组件污染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工艺的运行模式。因此,了解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MBR中膜组件的优化设计、膜材料的选择、膜污染影响因素及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VDF-HFM超滤膜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热稳定性、韧性好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MBR中,然而其表面能低,憎水性极强,制膜时极易生成不透水的致密性皮层,且PVDF较强的疏水性易吸附污染物。因此,为提高PVDF膜在MBR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耐污染性能,本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处理膜表面,并研究其耐污染性能。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高、耐冲击负荷、膜分离性能高、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等优点。本文对PVDF-HFM进行五种不同改性方法,利用SEM、FT-IR、力学性能测试、膜清水通量表征改性膜及原膜表面性能;并分析MBR中膜污染机理、建立膜污染数学模型;研究混合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改性膜与原膜在MBR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膜耐污染性能及出水效果分析;研究不同改性方法改性膜与原膜在MBR中处理生活污水的耐污染性能及出水效果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SEM图片及EDS元素能谱测试表明,混合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改性后,膜表面沉积了一层聚合物,表观膜孔密度减小;仅等离子体改性后,膜孔很难发现,表面凸起物较多,粗糙度增加;且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FT-IR分析表明,混合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改性膜表面成功接枝了AA等离子体聚合体。由力学性能分析结果可知,混合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改性膜柔韧性能最好,且改性后膜通量较改性前增加了12.04%-16.12%。(2)混合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改性膜与原膜在MBR中耐污染性能研究表明,改性膜静态吸附性污染阻力为原膜的叁分之一左右,在膜厂家建议的气水比(20:1)运行条件下表现出滤饼层较薄,膜通量衰减系数较低,水力及化学清洗后,原膜的永久不可逆污染阻力R res为改性膜的5倍左右,可知改性膜耐污染性能优于原膜。改性膜与原膜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04%、86.85%;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08%、74.42%;出水浊度基本为0NTU,说明混合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改性对膜的过滤精度无影响。(3)不同改性方法的改性膜与原膜在MBR中耐污染性能研究表明,MBR实验结果表明,临界压力比临界流量更有意义,适合于分析膜表面滤饼层的分布,PVDF-HFM膜“U”型膜组件的临界压力为10.8kPa,仅等离子体改性膜耐污染性能最好,原膜耐污染性能最差。超声波清洗之后,a膜通量恢复率最高,c膜与原膜通量恢复率最低,b、d膜仅次于a膜。改性膜与原膜对COD的去除率在90.0%-96.5%之间,去除效果较好,出水浊度基本为0NTU。(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徐志成,王乐译,赵岳轩[10](2014)在《聚偏佛乙烯中空纤维耐污染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溶剂相转换法,制备聚偏佛乙烯(PVDF)中空纤维耐污染膜,研究PVDF与PVP固含量及不同的工艺参数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水通量测定仪、接触角测定仪、机械强度测定仪分别对膜的水通量、接触角及机械强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VDF固含量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呈降低趋势,截留率、接触角及拉伸强力随变化而增大,随着PVP固含量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加,截留率与拉伸强度增加。随着膜制备工艺参数—料液温度增加,膜的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截留率先减小后增加,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随着膜制备工艺参数—纺丝速度、凝固浴温度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增大,接触角降低,截留率呈下降趋势,膜的拉伸强度提高。(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4年03期)
耐污染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膜生物膜反应器(MBf R)研究中疏水性微孔膜供氧能力不足、耐污染性较差等问题,采用自聚合法对自制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制备适用于MBf R技术的PVDF/p DOPA中空纤维复合膜。选取典型有机污染物牛血清白蛋白(BSA),考察原膜及表面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并采用XDLVO理论定量解析BSA对PVDF原膜及PVDF/p DOPA改性膜的污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膜对BSA的吸附速率低于原膜,最终BSA吸附量为原膜的62.1%,进一步的氧传质实验表明BSA污染后,改性膜的氧总转移系数衰减率(14.0%)低于原膜(21.9%),显示出优于原膜的抗污染性能。XDLVO理论所涉及到的叁种界面自由能中,粘附阶段和粘聚阶段的极性力界面自由能均起主导作用,决定总界面自由能的性质,范德华力界面自由能和静电力界面自由能绝对值相对较小,对膜污染影响较为微弱;PVDF/p DOPA改性膜与BSA之间的总表面自由能(10.53 m J/m2)远大于PVDF原膜(-12.52 m J/m2),较好的解释了原膜与改性膜耐污染性能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污染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袁晓彤.MBFR中疏水性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改性及耐污染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2].张利娟,袁晓彤,王暄,吕晓龙,温琦.MBfR中PVDF/pDOPA改性膜耐污染性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6
[3].张跃端,丁昀,王少锋,魏巍,杨庆.等离子体改性PVDF微滤膜MBR耐污染性能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
[4].陈晓林.新型耐污染反渗透复合膜的结构控制与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5].杨庆.PVDF超滤膜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及其在MBR中的耐污染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6].蒋淑红,肖梦林,杨帆,王军.PVC/PES-g-PEGMA共混膜的制备及其耐污染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5
[7].朱军勇.高通量、耐污染荷电纳滤复合膜制备及其脱盐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
[8].李鹏,杨庆,丁昀,刘俊洁,拓鑫鑫.等离子改性PVDF超滤膜在MBR中耐污染性能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4
[9].李鹏.等离子体改性PVDF超滤膜在MBR中的耐污染性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10].徐志成,王乐译,赵岳轩.聚偏佛乙烯中空纤维耐污染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化工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