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后缀论文_贾泽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后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后缀,词性,多义性,形态,语义学,词缀,形容。

类后缀论文文献综述

贾泽林[1](2019)在《汉语类前缀和类后缀的不对称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类前缀和类后缀并非同质的构词成分,二者在发生机制、形成过程、表意方式和构词功能等方面的表现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关系及其表现差异是由二者构词的认知心理、表意的显着度和抽象化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1期)

马阳[2](2019)在《从题元角色看英语“-er”类后缀名词的语义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中有大量以"-er"或变体"-or"为后缀的名词,然而大多英语学习者对这类词的理解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突破了这一局限性,从语义的角度对这类名词进行了分类描写。研究指出,这类名词有其多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语义指向施事,语义指向工具,语义指向受事,语义指向处所,语义指向主体,和语义指向经验体。本研究注重对实例的考察和总结,希望对英语学习者准确理解该类名词提供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37期)

洪硕成[3](2018)在《类后缀“痴”、“狂”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将表人类后缀"痴"、"狂"归纳到同一语义范畴内研究,例如"花痴"、"购物狂"等,都表示热衷于(做)某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二者虽然有相同的语义范畴,但是在组配条件、语义搭配上各有各的特点,"狂"相较于"痴"来说语义程度更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5期)

倪毛琴[4](2018)在《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构式形态及其生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后缀是存在于自由语素和纯词缀之间的一种语言连续统,同时具有自由语素和纯词缀的特征,起源于古英语时期。类后缀是类词缀的一种,可附加在名词、副词、形容词后构成新的副词或形容词。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能产性逐渐增加,语义和在COCA语料库中的使用范围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Booij(2010)认为:尽管类后缀可用于构成合成词,它仍然能够作为自由词单独使用。当类词缀构成合成词时,其语义变得具体的同时也呈现出相应的局限性。类后缀作为语言的重要方面,是语义学、认知语言学、英汉对比语言学以及语料库语言学学者关注的焦点。而过去的这些研究大多关注某个类后缀的语义虚化、语法化,其构式形成中的相关特征以及生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Booij(2010)提出的构式形态学将类后缀纳入研究范围。英语中类后缀有很多,因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最为多产,因此本文挑选其作为研究对象。由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形成的构式,其构式义、形态特征以及生成机制可通过构式形态学结合基于用法理论分析。为深入探讨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构式义、能产性、在语料库中的使用分布以及生成机制,本文根据Hamawand(2007)的Suffixal Rivalry in Adjective Formation:A Cognitive-Corpus Analysis,对应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叁个分类:形容词、动词过去式、名词,总结出叁个高频出现的类后缀“-worthy”、“-centered”、“-style”,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具体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目标类后缀在构式形成过程中形式和意义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变化是什么?2)目标类后缀的使用频率及分布有何特征?3)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生成机制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构式形态学和基于用法理论,以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short for COCA)为主要数据检索库,以EXCEL为数据统计和处理的工具,对“-worthy”、“-centered”、“-style”进行描写、解释和说明。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目标类后缀在构式形成过程中,其形式和意义均发生了变化。就形式而言,“-worthy”和“-style”的形式有所改变,前者演变于古英语中的“weortful”;后者来源于古法语中的“stile”或“estile”以及古拉丁语中的“stilus”。而“-centered”并未发生变化。就构式义而言,目标类后缀的构式义可概念化和抽象化,并由图示和子图示来表征。“-worthy”的构式义是“值得”、“适合”,两种意义分布比值为36%:64%。其总图示为[[[X]Nk[-worthy]i]Aj←→[[SEMi with relation R to SEMk]ENTITY]j]。由于目标类后缀的基词为名词,根据《最新牛津实用英语语法手册》,基词一般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抽象名词和集合名词。其中抽象名词占比最多,达57%,普通名词36%、专有名词5%、集合名词2%。而“-centered”的构式义为“有……最重要特征”、“以……为中心”,意义分布比为9%:91%。其总图示为[[[X]Nk[-centered]i]Aj←→[[SEMi with relation R to SEMk]ENTITY]j],基词分布比显示抽象名词、普通名词均为40%,专有名词11%,集合名词9%。“-style”的构式义只有一个:“具有某种风格的”。构词总图式为[[[X]Nk[-style]i]Aj←→[[SEMi with relation R to SEMk]ENTITY]j]。基词分布比中专有名词为最多,达41%,普通名词31%,抽象名词26%,集合名词2%。目标类后缀构成的合成词意义均源自其组成成分的语义合成性。第二,叁个目标类词缀的能产性各不相同,根据Baayen的计算公式:P=n_1~(aff)/N~(aff),目标类后缀的能产性为“-worthy”(0.0410),“-centered”(0.0689),“-style”(0.1076)。叁类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中,名词所占比例最小,但其能产性却最高。此外,本文还通过将目标类后缀与其他常用类后缀:“-wise”、“-proof”、“-bound”和“-type”进行对比来确定能产性的稳定性。排列顺序为-bound<-worthy<-wise<-proof<-centered<-free<-style<-type。结果显示“-worthy”的能产性相对较低,“-centered”和“-style”能产性较高,且相对稳定。根据原型理论,能产性和后缀性呈负相关。词缀的原型性越强,其能产性越弱。此外,连字符的使用减少也能证明此类类后缀的使用日趋广泛。就COCA语料库中的语域分布而言,叁个目标类词缀也有各自的特征。“-worthy”构成的合成词更多的用在学术领域,口语语篇使用较少。在学术、新闻、杂志等领域,它主要用于与哲学、宗教以及社论相关的硬文本,并呈现出正式性。与“-worthy”相似,“-centered”也更多的用在学术期刊中,口语语篇出现的较少。因其经常用于权威、逻辑性强的宗教语篇和教育题材等硬文本中,它的使用具有正式性。“-style”和前两者不同,它在杂志中更加多产,使用最多,科幻小说中出现较少。“-style”倾向于出现在表示电影和生活的软文本中,其使用具有非正式性。第叁,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生成机制主要有叁个:隐喻、类比化和语言经济性。叁者共同作用促进了去名化构式的形成。隐喻和类比化是内部因素,也是认知视角的解释,而语言经济性是促进其生成的外部因素。隐喻作为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语义映射,促进了语义从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过程。在实词义基础上产生的功能义是构式形成过程中实词虚化的体现。类比化则被用来创造大量的新的表达方式来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类比化是创新和保守的原则,类比化造词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由于类比化造词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对语言产出,尤其是新单词的结构特征的影响日益显着。语言经济性是新的语言现象出现的前提。综上所述,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在构式形成过程中,体现了许多形态特征,其生成机制也包含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本研究将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纳入构式研究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对去名化构式的研究进行了补充。(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怡静[5](2017)在《试论现代汉语中的类后缀“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通过"泪点"一词的词义演变揭示出词素"点"发生了明显变化的语言事实,其次对"点"的虚化路径进行剖析,指出由于受到外来词的影响,"点"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地方,而且可以作为表示某种程度的标志。同时,指出框架模式是"表示某种程度的标志"的类词缀化的动因机制。(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16期)

李昂[6](2016)在《类后缀的频率效应与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新产生的后附加式合成词呈现逐年递增态势。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哥、姐、客”等构词能力较强的类后缀的出现。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便不断有学者依托语法化、词汇化、词语模等理论,围绕类后缀现象展开研究。截至目前,已对类后缀的性质、结构特征、界定标准等问题有了深入认识。本文在吸取前贤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以新兴指人类后缀“哥、姐、嫂、帝、奴”为研究对象,从频率效应(frequency effect)的角度出发,探讨频率效应与类后缀形成、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的联系。本文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以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为语料来源,逐年考察类后缀“哥、姐、嫂、帝、奴”的构词情况,统计“X哥、X姐、X嫂、X帝、X奴”型式的类型频率(type frequency)及其新造词的个例频率(token frequency)。在此基础上,运用描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类后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通过真实可信的数据揭示出“X+类后缀”型式在音节构成、模槽词性、表义功能等层面的演变过程。并在文章的最后归纳个例研究成果,提出类后缀的形成、发展过程大体分为叁个阶段,即涌现期、类型频率上升期和类型频率下降期。进而,分阶段阐述频率效应对类后缀形成机制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也能服务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领域。根据类后缀在类型频率和个例频率层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合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教学目标,选择符合习得规律的教学内容,必将有助于类后缀教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6-05-12)

赵轶哲[7](2016)在《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构式化与构式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任何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语言变化的研究都至关重要。形态变化是英语语言变化全局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态变化过程并非由各个孤立阶段拼合而成,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形态变化的渐进性导致了语言界面现象的产生。类词缀作为一种界面现象,可定义为一种具有词缀特性的复合成分。本研究将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研究放置于语言变化的大环境中,将其看作是形态系统中的界面现象,旨在探究导致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产生的因素。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依据,首先依据语料库数据对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然后采用构式变化的视角,即构式化与构式演变,来解释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形成过程。本文以美国历史语料库收录的历史变化信息为定量的基础。以构式语法中的构式、构式图示、构式化、构式压制等为定性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文从构式的视角提出了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生成模型。在这一模型框架下,本文进行了两项个案研究。首先对N-proof进行了个案研究,阐述了构式化和构式变化中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构式的形式和意义特征。另一项个案研究是基于对N-free和free from N的对比调查,通过对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构式与同义短语构式之间构式互动的研究,剖析了构式互动对构式化和构式演变的影响。本文主要发现有:(1)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产生是构式化与构式演变的过程。在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生成模型中,认知、语言使用以及语言内部因素共同推进着去名化形容性类后缀构式的构式化与构式演变。 (2)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构式的构式化和构式演变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图示化程度,同时形式和意义也会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构式化和构式演变过程中,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表现为较高的潜在能产性和适中的现存能产性,其构式的固化程度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而不断加深。在语义变化方面,语义扩展与搭配变化息息相关。同时,构式与组成成分语义不相容性可通过对构式压制得以消解,在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构式中表现为对语义韵的压制或对词性的压制。(3)在构式互动过程中,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和同义短语在同一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搭配倾向,同时同义短语构式对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构式的构式化和构式演变发挥着“哺给”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从构式角度研究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可行性。认知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解释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构式的构式化和构式演变过程。同时,数据统计工具R和软件googleVis的使用,以可视化的动态方式呈现了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历时演变过程,同时也揭示了构式互动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周美玲[8](2015)在《现代汉语近五年来新词语中表群体类后缀的发展与变化——以2009-2013年新词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词汇中近五年以来出现了大量由表群体的类后缀构成的新词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指人或表称谓的词虚化、泛化而形成的。拟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选取2009-2013年中由表群体的类后缀构成的新词语,对这些类后缀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其词汇和语义上的特点作出分析和思考。表群体的类后缀构词能力参差不齐,大都以词族形式产生大量新词语。其出现位置逐渐固定,词汇意义也逐渐虚化,正处于语法化过程中。此类类后缀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对此类现象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词汇学和语言学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刘莉,王华伟[9](2015)在《浅析日源外来类后缀“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年,日源外来词源源不断流入现代汉语。其中由"控"构成的一系列新词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控"来源于日语,作为日源外来类后缀,被人们不断创造出新的"控"词组。"控"词组彰显了现代汉语的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等特点,并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有继续发展的趋势,然而,从保持汉语的规范化与纯洁性角度来看,应该理性地筛选与运用日源外来词。(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5年06期)

阚伟[10](2015)在《现代汉语指人后缀、类后缀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现代汉语中的词缀、类词缀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数是从语法的角度进行的,为了对汉语中的词缀、类词缀有更加细致的探究,本文选取词缀、类词缀中占有较重要地位的指人后缀、类后缀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方面的探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二章是指人后缀、类后缀的界定。首先我们总结前人研究,概括指人后缀、类后缀的界定标准,然后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界定标准,确定已有指人后缀、类后缀的范围,并界定近年来新兴的指人后缀、类后缀。第叁章是指人后缀、类后缀的分类及特点。我们从两个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首先,是以指人后缀、类后缀的产生途径为标准,将它们分为四类;其次,是以指人后缀、类后缀的感情色彩为标准,将它们分为叁类。我们还从这两个角度总结指人后缀、类后缀的特点。第四章是汉语词缀化倾向。我们首先探究汉语词缀化的类型;然后分析汉语词缀化的理据,将理据分为汉语系统的内部原因和社会、心理等外在因素;最后我们分析汉语词缀化对汉语的影响。第五章是结语。总结全文的观点,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类后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中有大量以"-er"或变体"-or"为后缀的名词,然而大多英语学习者对这类词的理解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突破了这一局限性,从语义的角度对这类名词进行了分类描写。研究指出,这类名词有其多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语义指向施事,语义指向工具,语义指向受事,语义指向处所,语义指向主体,和语义指向经验体。本研究注重对实例的考察和总结,希望对英语学习者准确理解该类名词提供一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后缀论文参考文献

[1].贾泽林.汉语类前缀和类后缀的不对称性分析[J].汉字文化.2019

[2].马阳.从题元角色看英语“-er”类后缀名词的语义特点[J].教育现代化.2019

[3].洪硕成.类后缀“痴”、“狂”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

[4].倪毛琴.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的构式形态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8

[5].张怡静.试论现代汉语中的类后缀“点”[J].文教资料.2017

[6].李昂.类后缀的频率效应与形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7].赵轶哲.去名化形容词性类后缀:构式化与构式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6

[8].周美玲.现代汉语近五年来新词语中表群体类后缀的发展与变化——以2009-2013年新词语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5

[9].刘莉,王华伟.浅析日源外来类后缀“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

[10].阚伟.现代汉语指人后缀、类后缀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类算法跳跃距离图例法,m=5,3-gra...4-8“后加式”类内的7种语义结构模...搜索结果页面预处理后的文本表示Fig....从后缀树模型中提取的基类短语集合Fi...人工数据集甲b一5客户端的流程图

标签:;  ;  ;  ;  ;  ;  ;  

类后缀论文_贾泽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