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绿洲规模论文-王志成,蒋军新,方功焕,陈忠升,蔡明

适宜绿洲规模论文-王志成,蒋军新,方功焕,陈忠升,蔡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宜绿洲规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适宜耕地面积,作物需水量,适宜绿洲规模,阿克苏绿洲

适宜绿洲规模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成,蒋军新,方功焕,陈忠升,蔡明[1](2019)在《水资源约束下的阿克苏河流域适宜绿洲规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克苏绿洲是中纬度干旱区典型的绿洲灌溉系统,制定绿洲适宜发展规模、明确适宜耕地面积,可为实现绿洲的生态稳定与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作物需水量和绿洲适宜面积模型的水热平衡法,借助典型绿洲结构模型,计算了阿克苏绿洲的适宜耕地面积。结果表明:2010—2015年阿克苏灌区的作物需水量高达740.3mm,较20世纪60年代的539.6mm增加了37.2%;考虑到山区来水和下泄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要求,阿克苏绿洲的可用水量为42.6×10~8m~3;阿克苏河流域绿洲已处于不稳定状态,耕地面积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得出绿洲适宜规模为12 430km~2,与现有水平相当。基于作物需水量和绿洲适宜面积模型的水热平衡算法计算的阿克苏绿洲的适宜耕地面积分别为4 674km~2和4 211km~2,需要在当前耕地水平上退耕18%至26%。(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9年04期)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木卡达斯·阿不都热合曼,丁玥[2](2019)在《适宜绿洲规模数学模型的比较研究——以且末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且末绿洲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法和适当的水热平衡绿洲规模数学模型,分析了且末绿洲适宜的发展规模,得出以下结论:①且末绿洲总面积为992.16 km~2,现耕地总面积为150.88 km~2;②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的且末适宜绿洲规模为1 062.67 km~2,且末绿洲适宜耕地面积为336.59 km~2。绿洲的现有规模及现有耕地面积比适宜规模小,需增加70.51 km~2的绿洲面积和185.71 km~2的耕地面积。可知,可以扩大绿洲面积,然而不能确定稳定性。③通过水热平衡法计算且末绿洲适宜规模为609.22~812.29 km~2,适宜耕地面积为92.66~123.55 km~2。即绿洲的现规模和现耕地面积远超适宜规模,同样超出适宜规模及适宜耕地面积的0.2~0.6倍。绿洲面积不宜再扩大。④结合且末绿洲的实际情况,且末绿洲稳定性指数约为0.5358,且末绿洲处于亚稳定状态,生态系统退化,绿洲需要较高的投入才能保持稳定。因此,水热平衡的适宜绿洲规模数学模型符合且末适宜绿洲规模计算的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8期)

陈东[3](2019)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驱动力分析及适宜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耐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洲成为干旱区人类的首要目标。本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水文气象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等资料,对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流域人工绿洲、天然绿洲以及绿洲总面积变化过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构建了绿洲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探讨了人工绿洲、天然绿洲以及绿洲总面积变化的驱动力,通过揭示流域水文干旱的演变过程,进一步分析了干旱影响下流域绿洲的稳定性,基于水热平衡理论构了的绿洲适宜规模型,确定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的适宜规模和适宜耕地面积。研究成果可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天然绿洲、绿洲总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人工绿洲增加3118.47 km~2,天然绿洲减少2310.40km~2,人工绿洲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建工用地以及水域,其中耕地增加的最为明显,26年间,耕地面积增加2841.19 km~2,年均增加109.28 km~2,天然绿洲面积的减少的主要来源是草地和林地,其中草地减少的最为明显,26年间,草地面积减少2287.91 km~2,年均减少87.99 km~2。从整个流域上来看,玛纳斯河流增加的绿洲面积远大于减小的绿洲面积,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朝着增大的趋势发展,其中2010-2015年是绿洲面积增长的巅峰期,其次是1990-2000年,2000-2010年绿洲增长的最为缓慢。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变化是人口增长、农业技术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提高是影响玛纳斯河流域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面积增加的主导因素。(2)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流域干旱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月、季、年尺度上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干旱均呈现减弱趋势,在1995年以后干旱减弱的较为显着。月尺度发生干旱的频率为33.05%,多以轻旱和中旱为主,且3月和10月是干旱的频发期。季尺度易发生秋旱和冬旱,发生的频率分别为35.00%和31.67%,多以轻旱为主。年尺度发生干旱的频率为28.81%,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季尺度和年尺度分别存在32-44年尺度的主周期和44年尺度的主周期,在下一个周期,流域季尺度和年尺度干旱将会出现增强趋势。(3)分析了干旱影响下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的稳定性,确定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和适宜耕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一直处于亚稳定状态,绿洲稳定的形式不是很乐观,伴随流域44年尺度主周期干旱的影响,流域绿洲稳定性受到威胁将会进一步加大;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进行研究发现,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的适宜规模分别为4132.04 km~2、3625.86 km~2、4481.06 km~2、3942.28 km~2,适宜耕地面积分别为1652.82 km~2、1450.35 km~2、1792.42 km~2、1576.91 km~2,与实际面积和实际耕地面积相比,绿洲适宜规模和适宜耕地面积均远小于实际规模和实际耕地面积。为保证绿洲的稳定,玛纳斯河流域应缩减绿洲规模、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持续增长。(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静,刘海隆,王玲[4](2019)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干旱区人工绿洲规模不断扩大造成水资源日益紧张,其可持续利用面临新的挑战。为宏观调控水资源提供依据。基于水热平衡原理,以干旱区典型绿洲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和各年(6~8月) 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在温室气体中、高排放(RCP4. 5和RCP8. 5)两种气候情景下,以及理想绿洲结构(AbdEIGhani)、现有绿洲结构两种绿洲分布情景下的绿洲适宜规模。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2005、2010、2015年实际绿洲面积分别为2000年实际绿洲面积的109%,114. 91%,92. 39%; 2005、2010、2015年适宜绿洲面积分别为2000年适宜绿洲面积的111. 39%,118. 8%,115. 39%。2020年和2030年的结果对比发现,相同气候情景下AbdEI-Ghani绿洲结构的适宜绿洲面积低于现状结构下的绿洲面积,表明如果按照现状趋势发展,绿洲表现出过度开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1期)

魏光辉,张洛晨,姜振盈,薛联青[5](2018)在《阿克苏流域绿洲适宜规模及其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热平衡原理构建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结合1960-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分析了阿克苏河流域适宜绿洲规模和适宜耕地面积。结果表明:当前来水条件下,阿克苏河流域天然绿洲适宜规模约为1.37×104km2,人工绿洲适宜规模约为0.41×104km2。阿克苏河流域绿洲长期处于退化的不稳定状态,绿洲实际面积远大于绿洲适宜面积。研究阿克苏河流域绿洲耗水机理对合理配置有限的水土资源,保持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2期)

陈东,杨广,李发东,李鹏飞,闫珂[6](2018)在《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变化及适宜规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有效的推动了绿洲化进程,使绿洲规模不断扩大。针对节水条件下流域尺度绿洲适度规模问题,以膜下滴灌技术的发源地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利用1976-2015年五期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节水条件下流域绿洲面积变化过程,基于水热平衡理论构建了绿洲适宜规模计算模型,确定了节水条件下流域绿洲适宜发展规模。结果表明:1976-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总面积扩张388.3km~2,人工绿洲面积扩张3 873.3km~2,天然绿洲面积缩减3 485.0km~2;计算得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为4 025.9~4 499.8km~2,目前绿洲实际规模超出绿洲适宜规模的3.4倍,且绿洲稳定指数H0为0.46,表明绿洲处于亚稳定状态;为了进一步保证绿洲稳定性,玛纳斯河流域适宜耕地面积应为1 801.6~2 013.7km~2。研究结果说明,不合理的绿洲开发,威胁到整个绿洲的稳定,确定绿洲适宜规模,可以为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秦鹏[7](2017)在《基于水资源的新疆绿洲适宜规模研究模型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新疆绿洲规模适宜性问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绿洲规模适宜性研究的研究背景与其必要性。概括了影响新疆绿洲规模适宜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估算绿洲是以规模的主要模型。并对新疆绿洲规模适宜性问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7年23期)

姚一平,瓦哈甫·哈力克,伏吉芮[8](2016)在《干旱区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以于田绿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绿洲自组织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于田县1980—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叁大子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并据此对不同时期于田绿洲规模的适宜度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80—1990年,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叁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对较高,绿洲的发展规模适宜;(2)1991—2000年,叁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较于上一阶段有所下降.但是,其大部分数值仍处于0.6以上,绿洲的规模也较为适宜;(3)2001—2010年,叁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处于叁个时期中最低水平,绿洲规模的适宜度也从2003年起由适宜转变为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姚一平[9](2016)在《基于绿洲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绿洲适宜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洲是干旱区人类与社会财富的集中地,也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地处大面积的荒漠背景中,绿洲区气候异常干旱,地表植被稀疏,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近年来,随着干旱区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绿洲资源的开发力度日益增强,绿洲规模的演变也受到了一定的扰动。由于受到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绿洲规模的演变呈现出了绿洲化(扩张)和荒漠化(萎缩)两种不同趋势。合理地开发利用绿洲资源可以在保证绿洲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盲目地开发绿洲资源则会破坏绿洲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了一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于田绿洲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南缘,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近30年以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绿洲资源的过度开发,引发了绿洲规模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将绿洲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成为了当地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借助RS技术对1995~2010年于田绿洲规模的变化情况进行提取与分析。同时,采用信息熵计算法对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引起于田绿洲规模变化的不同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对绿洲规模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提取。此外,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于田县1980~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叁大子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最后,据此对不同时期于田绿洲规模的适宜程度作出综合评价。主要的研究结果有以下四个方面:1.由1995、2000、2005、2010年于田绿洲的四期遥感影像的分类结果可知,1995~2010年于田绿洲中草地、水体的面积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尽管在这一时期耕地的面积有所扩张,但是绿洲与交错带的面积整体上却有所减少。2.根据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结果可知,1980~2010年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熵产生、熵流以及系统总熵变出现波动性变化的状况,但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说明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比较稳定,系统在向着相对有序方向发展。但是,2004~2010年社会经济系统的总熵变呈现出上升趋势,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这一时段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在对于田绿洲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数据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该绿洲规模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提取。结果显示,1980~2010年于田绿洲规模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人文影响因子。在人文影响因子中,人口总量、农业生产规模和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于田绿洲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在自然影响因子中,气温与降水量对绿洲规模变化的贡献最大。4.通过对1980~2010年于田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的各指标数据的处理和运算,得出在这一时期于田绿洲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叁大子系统的效益指数以及叁者之间的协调度指数,并据此对不同年份于田绿洲规模的适宜度进行了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可知,1980~2010年于田绿洲的经济效益指数与社会效益指数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生态环境效益指数却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状态。从时间上将于田绿洲规模适宜程度的变化大体划分为叁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叁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对较高,绿洲的发展规模适宜;90年代,叁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较于前一阶段有所下降,绿洲的发展规模转变为较为适宜;2000~2010年,叁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处于叁个时期中的最低水平,绿洲发展规模的适宜度也从2003年起由适宜转变为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6-05-26)

秦鹏[10](2016)在《气候变化下渭干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洲适宜规模是绿洲经济社会水平和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重要指标,受到绿洲水资源量的制约。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新疆的绿洲面积明显扩大;与此同时,区域气候变化对新疆的水资源利用产生重要影响,对依据水资源利用扩大绿洲规模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新疆渭干河绿洲为研究区域,以控制绿洲适宜规模的关键因子——水资源利用量为主线,借助遥感影像、水文、气象资料、社会经济数据、区域发展规划等多源信息,研究了渭干河绿洲气候变化对地表地下径流特征、耕地时空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特征等的影响,探讨了未来气候变化下绿洲的水资源利用、耕地变化、需水量和耗水量的变化,建立了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的干旱区绿洲适宜规模计算模型,明确了渭干河流域绿洲现状年(2005、2010年)和预测年(2015、2025、2035年)的绿洲适宜规模和耕地适宜面积,提出渭干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和耕地适宜面积的“红线”、“黄线”和“最小值”,为渭干河流域绿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近60年来,渭干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现为:林地>耕地>荒漠>建设用地>水域,耕地面积占26%-36%。耕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经历了“缓慢扩展—中速扩展”发展态势;其扩展方式表现为“内部填充和对外扩展—对外扩展—内部填充”的变化。耕地分布由绿洲上部向下游扩展,新垦耕地主要为下游荒漠林地。水资源变化和人口变化是渭干河流域绿洲耕地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2)近54年来渭干河流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总体上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预测未来径流量年内分配会更趋不均衡。其年际变化特征可分为叁个阶段:1960~1976年的枯水期、1976~1993年的平水期和1994~2013的丰水期。近54年流域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长明显,冬季径流量有减少趋势。未来渭干河流域径流量将呈增加趋势。气温和降水量亦呈增加趋势,突变点在1970s末和1990s初,与径流变化特征吻合,两者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夏季径流量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秋冬季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3)通过气候模式预测,渭干河流域绿洲未来气温、降水、径流均呈现增加趋势,预计2015、2025、2035年平均气温为14.17°c、14.97°c、15.52°c。年平均降水量为69.20mm、87.16mm、87.76mm。预计2015、2025、2035年平均径流量为22.72×108m3-41.76×108m3、23.09×108m3-45.85×108m3、23.14×108m3-87.76×108m3。(4)渭干河流域绿洲2005、2010年耗水总量分别为58.66×108m3、57.16×108m3。其中非植被耗水量分别为5.10×108m3、5.29×108m3,植被耗水量分别为53.56×108m3、51.87×108m3。若按照当前发展模式和耗水特征,预计2015、2025、2035年总耗水总量将分别达到57.58×108m3、59.87×108m3、61.32×108m3,其中非植被耗水分别为4.99×108m3、5.82×108m3、6.82×108m3,植被耗水量分别为52.59×108m3、54.05×108m3、54.50×108m3。(5)基于水热平衡原理建立了干旱区绿洲适宜规模计算模型,2005、2010年渭干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分别为6506.17km2和7756.18km2;绿洲耕地适宜面积分别为2927.78km2和3490.28km2。通过人为调控措施,预计2015、2025、2035年渭干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分别为6021.94-8818.69km2、5686.59-8821.23km2、5259.08-8411.80km2,绿洲适宜耕地面积分别为3010.97-4409.35km2、2843.30-4410.61km2、2629.54-4205.90km2。现状年渭干河流域绿洲实际规模已经达到适宜规模上限,绿洲实际耕地面积均已超出适宜耕地面积。(6)2015、2025、2035年渭干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最小值分别为6021.94km2、5686.59km2、5259.08km2;“黄线”为6609.20km2、6316.78km2、5876.17km2;“红线”为8818.69km2、8821.23km2、8411.80km2。2015、2025、2035年耕地面积最小值分别为3010.97km2、2843.30km2、2629.54km2;“黄线”为3304.60km2、3158.39km2、2938.09km2;“红线”为4409.35km2、4410.61km2、4205.90km2。预计2015、2025、2035年渭干河流域绿洲实际规模将保持在“红线”以下,2015、2025年实际耕地面积也将保持在“红线”以下,但2035年实际耕地面积或超过“红线”,应当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应该调整发展策略,科学发展,控制绿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适宜绿洲规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且末绿洲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法和适当的水热平衡绿洲规模数学模型,分析了且末绿洲适宜的发展规模,得出以下结论:①且末绿洲总面积为992.16 km~2,现耕地总面积为150.88 km~2;②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的且末适宜绿洲规模为1 062.67 km~2,且末绿洲适宜耕地面积为336.59 km~2。绿洲的现有规模及现有耕地面积比适宜规模小,需增加70.51 km~2的绿洲面积和185.71 km~2的耕地面积。可知,可以扩大绿洲面积,然而不能确定稳定性。③通过水热平衡法计算且末绿洲适宜规模为609.22~812.29 km~2,适宜耕地面积为92.66~123.55 km~2。即绿洲的现规模和现耕地面积远超适宜规模,同样超出适宜规模及适宜耕地面积的0.2~0.6倍。绿洲面积不宜再扩大。④结合且末绿洲的实际情况,且末绿洲稳定性指数约为0.5358,且末绿洲处于亚稳定状态,生态系统退化,绿洲需要较高的投入才能保持稳定。因此,水热平衡的适宜绿洲规模数学模型符合且末适宜绿洲规模计算的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宜绿洲规模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成,蒋军新,方功焕,陈忠升,蔡明.水资源约束下的阿克苏河流域适宜绿洲规模分析[J].冰川冻土.2019

[2].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木卡达斯·阿不都热合曼,丁玥.适宜绿洲规模数学模型的比较研究——以且末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3].陈东.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驱动力分析及适宜规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4].王静,刘海隆,王玲.气候变化背景下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9

[5].魏光辉,张洛晨,姜振盈,薛联青.阿克苏流域绿洲适宜规模及其稳定性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6].陈东,杨广,李发东,李鹏飞,闫珂.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变化及适宜规模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8

[7].秦鹏.基于水资源的新疆绿洲适宜规模研究模型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8].姚一平,瓦哈甫·哈力克,伏吉芮.干旱区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以于田绿洲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

[9].姚一平.基于绿洲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绿洲适宜规模研究[D].新疆大学.2016

[10].秦鹏.气候变化下渭干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

标签:;  ;  ;  ;  

适宜绿洲规模论文-王志成,蒋军新,方功焕,陈忠升,蔡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