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论文和设计-赵耀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属于半挂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增加支撑纵梁高度而使半挂车车身不平稳的技术问题,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支撑纵梁、垂直支撑纵梁设置的支撑横梁,支撑纵梁的一端设置为前端、另一端设置为尾端,支撑纵梁包括两个第一纵梁、两个设置在两个第一纵梁之间的第二纵梁、两个设置在两个第二纵梁之间的辅助纵梁,两个第二纵梁之间固设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两个辅助纵梁位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且两个辅助纵梁的两端分别固设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该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不仅提高了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而且提高了半挂车车身的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半挂车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支撑纵梁(1)、沿水平方向且垂直支撑纵梁(1)设置的支撑横梁(2),所述支撑纵梁(1)的一端设置为前端、另一端设置为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纵梁(1)包括两个第一纵梁(11)、两个设置在两个第一纵梁(11)之间的第二纵梁(12)、两个设置在两个第二纵梁(12)之间的辅助纵梁(13),两个所述第二纵梁(12)之间固设有垂直第二纵梁(12)的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所述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沿第二纵梁(1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辅助纵梁(13)位于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之间,且两个所述辅助纵梁(13)的两端分别固设在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支撑纵梁(1)、沿水平方向且垂直支撑纵梁(1)设置的支撑横梁(2),所述支撑纵梁(1)的一端设置为前端、另一端设置为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纵梁(1)包括两个第一纵梁(11)、两个设置在两个第一纵梁(11)之间的第二纵梁(12)、两个设置在两个第二纵梁(12)之间的辅助纵梁(13),两个所述第二纵梁(12)之间固设有垂直第二纵梁(12)的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所述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沿第二纵梁(1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辅助纵梁(13)位于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之间,且两个所述辅助纵梁(13)的两端分别固设在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51)设置为U形板,且所述第一固定座(51)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背离辅助纵梁(13),所述第一固定座(5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减重通孔(5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座(52)设置为U形板,且所述第二固定座(52)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背离辅助纵梁(13),所述第二固定座(52)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减重通孔(5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纵梁(13)包括设置在前端的支撑段(131)、设置在尾端且高度大于支撑段(131)的固定段(132),所述支撑段(131)和固定段(132)之间固设有与两者相适配的过渡连接段(1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辅助纵梁(13)之间固设有多个第四横梁(24),多个所述第四横梁(24)沿辅助纵梁(1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纵梁(13)和第二纵梁(12)之间固设有多个第三横梁(23),多个所述第三横梁(23)沿辅助纵梁(1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12)靠近尾端的顶面沿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纵梁(12)尾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纵梁(11)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1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通孔(12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纵梁(12)之间设置有水箱安装架(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安装架(7)包括两个固设在第二纵梁(12)上的安装板(71)、固设在安装板(71)上的固定板(73),两个所述安装板(71)沿第二纵梁(1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7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水箱的安装孔(73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

背景技术

半挂车是车轴置于车辆重心后面,并且装有可将水平和垂直力传递到牵引车的联结装置的挂车。由于半挂车车身很长,半挂车大梁是半挂车车身的主要承重部件,起到支撑车厢的作用。现有技术的半挂车底架一般包括四个纵梁和多个横梁,为了提高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一般采用增加纵梁的高度来增加纵梁的强度,采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提高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但是增加了半挂车车身的高度,而半挂车车身越高越不平稳,从而增加了半挂车车身翻车的危险,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不仅提高了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而且提高了半挂车车身的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半挂车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支撑纵梁、沿水平方向且垂直支撑纵梁设置的支撑横梁,所述支撑纵梁的一端设置为前端、另一端设置为尾端,所述支撑纵梁包括两个第一纵梁、两个设置在两个第一纵梁之间的第二纵梁、两个设置在两个第二纵梁之间的辅助纵梁,两个所述第二纵梁之间固设有垂直第二纵梁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沿第二纵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辅助纵梁位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且两个所述辅助纵梁的两端分别固设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纵梁之间设置辅助纵梁,并通过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将辅助纵梁安装在第二纵梁上,通过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辅助纵梁的相互配合,提高了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该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在不增加支撑纵梁高度的情况下,提高了半挂车车底架的承载力,同时在不增加半挂车底架承载力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支撑纵梁的高度,降低半挂车车身的高度,提高了半挂车车身的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半挂车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为U形板,且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背离辅助纵梁,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减重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增加了第一固定座和第二纵梁的焊接面积,而且增加了第一固定座和半挂车车身的焊接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一固定座、辅助纵梁的安装强度,同时第二减重通孔,不仅减小了第一固定座的重量,而且增加了第一固定座的抗变形性能和减震效果,进而提高了半挂车底架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为U形板,且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背离辅助纵梁,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减重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增加了第二固定座和第二纵梁的焊接面积,而且增加了第二固定座和半挂车车身的焊接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二固定座、辅助纵梁的安装强度,同时第三减重通孔,不仅减小了第二固定座的重量,而且增加了第二固定座的抗变形性能和减震效果,进而提高了半挂车底架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纵梁包括设置在前端的支撑段、设置在尾端且高度大于支撑段的固定段,所述支撑段和固定段之间固设有与两者相适配的过渡连接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辅助纵梁和第二纵梁相适配,提高了半挂车底架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辅助纵梁之间固设有多个第四横梁,多个所述第四横梁沿辅助纵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增加了两个辅助纵梁之间的安装强度,同时增加了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提高了半挂车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固设有多个第三横梁,多个所述第三横梁沿辅助纵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增加了辅助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安装强度,同时增加了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提高了半挂车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纵梁靠近尾端的顶面沿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纵梁尾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纵梁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尾端半挂车底架的载重量较小,将第二纵梁尾端顶面向下倾斜设置,在不降低半挂车底架承载力的情况下,减小了半挂车底架的重量,提高了半挂车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纵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减小了第二纵梁的重量,同时第一减重通孔增加了第二纵梁的抗变形性能和减震效果,使半挂车的使用更稳定、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二纵梁之间设置有水箱安装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水箱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安装架包括两个固设在第二纵梁上的安装板、固设在安装板上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安装板沿第二纵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水箱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固定板的安装孔内,不仅实现了水箱的安装,而且使水箱的安装更方便、更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其不仅提高了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而且提高了半挂车车身的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半挂车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设置为U形板,且在第一固定座上开设第二减重通孔,在第二固定座上开设第三减重通孔,不仅增加了半挂车底架的安装强度,而且提高了半挂车底架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通过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的相互配合,增加了辅助纵梁、第二纵梁的安装强度,而且同时增加了半挂车车架的承载力,提高了半挂车的实用性,同时通过在第二纵梁上安装水箱安装架,便于对水箱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半挂车底架的实用性。

4、将第二纵梁尾端顶面向下倾斜设置,在不降低半挂车车架承载力的情况下,减小了半挂车车架的重量,提高了半挂车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辅助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第五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纵梁;11、第一纵梁;12、第二纵梁;121、连接段;122、主体段;1221、第一减重通孔;123、过渡段;13、辅助纵梁;131、支撑段;132、固定段;133、过渡连接段;2、支撑横梁;21、第一横梁;211、第一减重孔;212、第一加强固定板;2121、第一加强焊接通孔;213、第二加强固定板;2131、第二加强焊接通孔;22、第二横梁;221、第二减重孔;23、第三横梁;231、第三减重孔;24、第四横梁;241、第四减重孔;25、第五横梁;251、第五减重孔;31、第一连接座;32、第二连接座;4、牵引板;41、连接块;51、第一固定座;511、第二减重通孔;52、第二固定座;521、第三减重通孔;6、加强支撑板;61、第四减重通孔;62、第一加固板;63、第二加固板;7、水箱安装架;71、安装板;72、防护板;73、固定板;731、安装孔;8、防撞组件;81、防撞板;82、连接板;83、安装固定板;84、防撞座;841、减重槽;85、增强板;851、缓冲变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如图1和图2所示,U形板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且U形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和固设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底板;H形板的横截面呈H形设置,且H形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翼板和固设在两个翼板中间的腹板,半挂车底架包括支撑纵梁1和支撑横梁2。支撑纵梁1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支撑纵梁1的一端设置为前端、另一端设置为尾端。支撑横梁2沿水平方向且垂直支撑纵梁1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纵梁1包括两个第一纵梁11、两个第二纵梁12、两个辅助纵梁13。两个第一纵梁11、两个第二纵梁12、两个辅助纵梁13均沿水平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纵梁12位于两个第一纵梁11之间,两个辅助纵梁13位于两个第二纵梁12之间。第二纵梁12到第一纵梁11的距离和两个第二纵梁12之间的距离相等,辅助纵梁13到第二纵梁12的距离和两个辅助纵梁13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纵梁11设置为U形板,第一纵梁11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第二纵梁12。两个第一纵梁11的前端之间固设有第一连接座31,第一连接座31垂直第一纵梁11设置,且第一连接座31设置为U形板,第一连接座31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第二纵梁12。两个第一纵梁11的尾端之间固设有第二连接座32,第二连接座32垂直第二纵梁12设置,且第二连接座32设置为U形板,第二连接座32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第二纵梁12。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纵梁12包括连接段121和主体段122,连接段121设置在前端,主体段122设置在尾端。连接段121设置为H形板,且连接段121的高度大于第一纵梁11的高度,连接段121的高度根据需要可以选择150-250mm,优选为200mm。为了减轻连接段121的重量,连接段121靠近前端的顶面沿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且连接段121的前端的高度和第一纵梁11的高度相等。连接段121的前端固设在第一连接座31上。两个连接段121的顶端中部固设有用于安装牵引车头的牵引板4,牵引板4的顶面固设有用于安装牵引车头的连接块41。主体段122设置为H形板,主体段122的高度大于连接段121的高度。为了减轻主体段122的重量,主体段122靠近尾端的顶面沿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且主体段122的尾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纵梁11的高度。主体段122的尾端固设在第二连接座32上。主体段122上沿其长度方向交错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通孔1221。主体段122和连接段121之间固设有与两者相适配的过渡段123,过渡段123设置为H形板,且过渡段123的顶面沿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如图3所示,两个辅助纵梁1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辅助纵梁13的第一固定座51,第一固定座51位于两个连接段121之间,第一固定座51垂直辅助纵梁13设置,第一固定座51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个连接段121的中部上,第一固定座51位于牵引板4的下方。第一固定座51设置为U形板,第一固定座51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背离辅助纵梁13。第一固定座5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减重通孔511。两个辅助纵梁13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辅助纵梁13的第二固定座52,第二固定座52位于两个主体段122之间,第二固定座52垂直辅助纵梁13设置,第二固定座52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个主体段122的前部上。第二固定座52设置为U形板,第二固定座52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背离辅助纵梁13。第二固定座5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三减重通孔521。

如图3所示,辅助纵梁13包括支撑段131和固定段132,支撑段131设置在前端,固定段132设置在尾端。支撑段131设置为H形板,且支撑段131的高度和连接段121的高度相等。固定段132设置为H形板,固定段132的高度和主体段122的高度相等。支撑段131和固定段132之间固设有与两者相适配的过渡连接段133,过渡连接段133设置为H形板,且过渡连接段133的顶面沿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横梁2包括多个设置在连接段121和第一纵梁11之间的第一横梁21,多个第一横梁21沿第一纵梁1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第一横梁21垂直第一纵梁11设置,第一横梁21的两端分别固设在连接段121、第一纵梁11上。第一横梁21设置为U形板,且第一横梁21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前端。第一横梁2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211。结合图6所示,第一横梁2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垂直固设有用于增加其和第一纵梁11接触面积的第一加强固定板212,第一加强固定板212垂直固设在第一纵梁11的底板上,且第一加强固定板212开设有第一加强焊接通孔2121。第一横梁21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垂直固设有用于增加其和连接段121接触面积的第二加强固定板213,第二加强固定板213垂直固设在连接段121的腹板上,且第二加强固定板213开设有第二加强焊接通孔2131。

如图5所示,两个连接段12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横梁22,多个第二横梁22沿连接段12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第二横梁22垂直连接段121设置,第二横梁22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个连接段121的腹板上。第二横梁22设置为U形板,且第二横梁22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前端。第二横梁2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减重孔221。

如图3所示,第二纵梁12和辅助纵梁1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横梁23,多个第三横梁23沿第二纵梁12长度方向均匀,第三横梁23垂直第二纵梁12设置,第三横梁23的两端分别固设在第二纵梁12的腹板、辅助纵梁13的腹板上。第三横梁23设置为U形板,且第三横梁23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前端。第三横梁2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三减重孔231。

如图3所示,两个辅助纵梁13之间设置有多个第四横梁24,多个第四横梁24沿辅助纵梁13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第四横梁24垂直辅助纵梁13设置,第四横梁24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个辅助纵梁13的腹板上。第四横梁24设置为U形板,且第四横梁24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前端。第四横梁24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四减重孔241。

如图7和图8所示,两个第一纵梁1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五横梁25,多个第五横梁25沿第一纵梁1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且第五横梁25位于第二固定座52靠近尾端的一侧。第五横梁25垂直第一纵梁11设置,第五横梁25设置为U形板,且第五横梁25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前端。第五横梁25的一端贯穿主体段122的腹板,主体段122的腹板开设有与第五横梁25相适配的让位穿孔,即让位穿孔呈U形设置,第五横梁25于其和主体段122的连接处向上弯曲并穿过让位穿孔,第五横梁25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个第一纵梁11的底板上。第五横梁25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五减重孔251。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提高第五横梁25的承载力,第五横梁25和主体段122之间固设有加强支撑板6,加强支撑板6沿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加强支撑板6的横截面呈方形,且加强支撑板6沿其长度方向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四减重通孔61。加强支撑板6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设在主体段122的腹板上,且加强支撑板6和主体段122的连接处位于让位穿孔的上方,加强支撑板6的另一端的侧面固设在第五横梁25的外底面上。为了提高加强支撑板6的效果,加强支撑板6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垂直固设有第一加固板62,第一加固板62向靠近第五横梁25方向设置。第一加固板62的一端固设在主体段122的腹板上、 另一端固设在第五横梁25的外侧壁上。加强支撑板6沿其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垂直固设有第二加固板63,第二加固板63向远离第五横梁25方向设置。第五横梁25的一端固设在主体段122的腹板上、另一端悬空。

在第二纵梁12之间设置辅助纵梁13,并通过第一固定座51和第二固定座52将辅助纵梁13安装在第二纵梁12上,通过第一固定座51、第二固定座52、辅助纵梁13的相互配合,提高了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同时在第五横梁25和第二纵梁12之间设置加强支撑板6,并在加强支撑板6的两端设置第一加固板62和第二加固板63,增加了加强支撑板6的强度,而且加强支撑板6固设在第五横梁25的外底面上,增加了加强支撑板6和第五横梁2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强支撑板6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半挂车底架的承载力,其在不增加支撑纵梁1高度的情况下,提高了半挂车车底架的承载力,而且在不增加半挂车底架承载力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支撑纵梁1的高度,降低半挂车车身的高度,提高了半挂车车身的平稳性,进而提高了半挂车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第三横梁23和第四横梁24的相互配合,不仅增加了第一固定座51、第二固定座52和半挂车车身的焊接面积,而且提高了第一固定座51、第二固定座52、辅助纵梁13的安装强度,同时第二减重通孔511、第三减重通孔521,不仅减小了半挂车底架的重量,而且增加了半挂车底架的抗变形性能和减震效果,进而提高了半挂车底架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在半挂车底架上安装水箱,两个主体段122之间设置有水箱安装架7。水箱安装架7包括两个沿主体段122间隔设置的安装板71,安装板71的两端分别固设在两个主体段122上。安装板7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顶面分别固设有防护板72,防护板72设置为直角三角形板,防护板72的其中一个直角边固设在安装板71的顶面、另外一个直角边固设在主体段122上。两个安装板71的侧面分别固设有两个固定板73,两个固定板73沿安装板7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固定板73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水箱的安装孔731。

水箱可以通过螺栓、螺母安装在固定板73的安装孔731内,不仅实现了水箱的安装,而且使水箱的安装更方便、更稳定。

如图8和图9所示,为了提高半挂车底架的安全性,两个主体段12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防撞组件8。防撞组件8包括设置在两个主体段122上方的防撞板81,防撞板81垂直主体段122方向,防撞板81设置为U形板,防撞板81的两个侧板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主体段122设置。防撞板8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垂直固设有连接板82,即连接板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板82和两个主体段122一一对应。连接板82沿高度方向设置,且连接板82设置为U形板,主体段122的顶端开设有与连接板82相适配的让位凹槽,连接板82底端的两个侧板之间固设有安装固定板83,连接板82、安装固定板83均固设在让位凹槽内。两个连接板82远离主体段12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防撞座84,即防撞座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撞座84和两个主体段122一一对应。防撞座84设置为U形板,防撞座84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主体段122设置。防撞座84的外侧壁固设在第二连接座32的顶面上,防撞座84靠近连接板82的一端固设在连接板82的外底面上。且防撞座84的外底面位于第二连接座32远离主体段122的一侧。防撞座84的底板沿垂直主体段12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减重槽841。防撞座84的两个侧板之间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增强板85,增强板85沿主体段122长度方向设置,且增强板85的侧面开设有缓冲变形孔851。

在半挂车后方较高车辆撞击到半挂车上时,后方较高车辆和防撞座84相抵触,防撞座84降低了后方较高车辆对半挂车的撞击力,同时在半挂车后方较低车辆撞击到半挂车上时,后方较低车辆和防撞板81相抵触,防撞板81降低了后方较低车辆对半挂车的撞击力,从而提高了半挂车底架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提高了半挂车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666.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617260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2D 21/00

专利分类号:B62D21/00;B62D21/0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河北鹏达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北鹏达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2160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高速公路与西大街交叉口处西

发明人:赵耀

第一发明人:赵耀

当前权利人:河北鹏达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稳定的半挂车底架论文和设计-赵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