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脉宽调制论文_张之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弦脉宽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弦,逆变器,多相,步长,系统,相电压,频率。

正弦脉宽调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之光[1](2019)在《风电系统单相正弦脉宽调制逆变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风电系统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设计了单相正弦脉宽调制逆变器,将风电机组输出的24 V交流电压经整流电路变为直流电储存在蓄电池中,然后把直流电经逆变电源变成220 V、50 Hz的交流电供负载使用。利用Matlab对系统中的整流电路、升压及软开关电路、逆变电路做了整体仿真及调试,最后利用Proteus对软件部分进行了调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可实现恒频恒压稳定输出。(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9年10期)

李英俊,何文静,李郝亮,郑昱[2](2018)在《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变频调速系统逐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变频调速的关键是产生实时可控的电源频率输出,也就是变频电源。由于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脉冲宽度占空比随时间呈正弦规律变化、所以输出波形经处理后可近似成正弦波输出。通过实时控制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就可以达到变频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产生原理、调制方式、限制条件以及系统实现方法,最后对其调制方式和系统实现方法进行比较并得出了结论。(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16期)

巫付专,彭圣,王耕[3](2018)在《基于正弦脉宽调制的谐振加热频率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频串联谐振加热系统功率调整范围小、频率调节慢且硬件复杂等问题。采用AC/DC/DC/AC拓扑结构;基于DSP过零捕获与SPWM相结合,检测电压与电流是否同相;根据相位差的大小进行变步长控制,加快调节速度,减小震荡,使感应加热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通过调节SPWM的调制度增大温度的调节范围;重点分析了电流过零检测电路对相位滞后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法;利用TMS320F28335等搭建了样机电路,对采用的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所选电路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8年08期)

杨刚[4](2018)在《正弦脉宽调制的异步电机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主要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动车的振动噪声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要低得多,但车内仍存在着来源于动力总成系统的噪声。针对电机和减速器集成于一体的动力总成系统,为了寻找振动激励的源头,分析动力总成振动特性,对振动频率特征进行归纳,对于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振动噪声的研究和改善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3D几何墙模型和双重傅里叶变换对两电平逆变后的定子相电压频谱进行推导,再将相电压进行坐标转换到旋转坐标d/q轴,利用电机方程推导电机电流、转矩等信号和定子相电压的关系。结合减速器传递的机械激励,由解析法分析机电联合仿真动力总成系统的壳体振动信号中包含的主要频率成分。根据磁路法,推导异步电机径向磁通密度在正弦脉宽调制供电下所包含的主要频率成分,并基于Maxwell应力方程,推导分析作用在定子铁芯上任意一点的单位面积上的径向电磁力的主要频率成分,并总结频率分布规律。(2)在LMS Virtual.Lab中建立异步电机-减速器动力总成系统的刚柔耦合叁维模型,在Simulink中建立直流电源逆变成叁相电驱动电机一维模型,将一维模型和叁维模型联合建立机-电耦合仿真,计算机电耦合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利用Maxwell建立电机二维电磁耦合模型,Maxwell和Simulink联合仿真,计算定子上受到的电磁力。(3)进行机电联合仿真,分析振动特征频率成分。电机转子处固定转速作为输入时,振动响应只包含齿轮啮合频率及其倍频;SPWM控制下,振动响应包含齿轮啮合频率及其倍频、6倍基频及其倍频、一倍开关频率附近以3、9倍定子电压基频作为调制边频带。进行电磁耦合仿真,分析电磁力特征频率成分。标准正弦电压做输入时,电磁力包含2倍基频及其倍频、转子齿谐波;SPWM控制下,电磁力包含2倍基频及其倍频、转子齿谐波、一倍开关频率附近以1、3倍基频和转子齿谐波作为调制边频带。通过实验测试和解析推导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4)对异步电机谐波抑制进行分析,结合异步电机在轻载时可能出现振荡,提出一种低频振荡和逆变器非线性因素补偿结合的抑制方法,用所提出抑制法进行仿真,电机定子电流稳定,转矩和转速波动量大大降低,并消除了电流和转矩中的特定阶次谐波。(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5)

朱琳,卜飞飞,黄文新,浦天宇[5](2018)在《五相逆变器非正弦双随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五相逆变器非正弦供电的高频性能,提出一种五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法,即基于随机开关延时-随机零矢量分配的非正弦双随机SVPWM算法。该调制方法根据最近四矢量SVPWM算法,在基波子空间和3次谐波子空间分别合成参考电压矢量,确定占空比和开关动作,并保持采样频率不变,将与采样时刻对应的开关动作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延时,同时将插入的零矢量作用时间进行随机分配,从而实现开关频率和对称脉冲位置的双随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制方法实现了在不影响基波和3次谐波输出的前提下对高次谐波幅值的削弱,达到了谐波分散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朱琳[6](2018)在《五相逆变器非正弦供电随机脉宽调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凭借其诸多优势在要求大功率、高可靠性、高性能的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中,对多相电机驱动系统调制技术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实现非正弦供电的多相逆变器调制策略。随着航空航天等应用场合对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的日益提高,随机脉宽调制(PWM)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能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抑制电磁干扰。基于此背景,本文立足于五相电压源逆变器驱动系统,对非正弦供电下的随机脉宽调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多相空间矢量解耦的理论,本文对五相逆变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几种不同矢量选择方式的对比,采用其中谐波性能较好的最近四矢量方法,同时合成了基波和叁次谐波参考电压矢量,实现了五相逆变器的非正弦输出。在五相逆变器非正弦SVPWM算法的基础上,本文在信号的开关函数里引入了两个随机变量,对开关频率和脉冲位置进行随机化处理,通过开关延时的方法实现开关频率的随机化,同时利用对两个零矢量作用时间的随机分配实现对称脉冲位置的随机化,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开关延时-随机零矢量分配的非正弦双随机SVPWM调制方法,在不影响基波和叁次谐波输出的前提下,有效分散集中在开关频率及其整数倍附近的高次谐波,并将该方法和非正弦供电下的两种单随机SVPWM调制方法以及最近四矢量SVPWM调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提出的调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了更确切地评价提出的调制方法谐波分散的效果,本文对其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分析,计算了其谐波分散系数,并将其与另外几种调制方法进行对比,进一步证明了提出的调制方法的优越性。其次,本文通过功率谱和谐波分散系数这两种评价手段,利用Beta分布中的可变参数模拟随机数的不同分布状态,对采用几种不同分布状态随机数的随机调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数的不同分布状态对调制策略的影响很小,证明了本文采用简单易实现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的合理性。为了验证提出的调制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搭建了五相逆变器的实验平台,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了该调制方法,并将其与另外几种调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提出的调制方法实现了在不影响基波和叁次谐波输出的前提下对高次谐波幅值的有效削弱,谐波分散的效果更好,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其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1-01)

胡赛纯,潘健,李稳国,熊洁,杨天宇[7](2017)在《基于改进型正弦脉宽调制算法的单相逆变器输出电压和波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SPWM调制能获得较好的正弦波,但其谐波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就单相逆变器输出电压和波形控制问题在SPWM调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研究﹒采用了在基波正弦调制参考波中附加一个叁次谐波分量的方法,采用matlab/simulink对传统SPWM控制下的单相逆变输出和改进型算法分别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改进SPWM控制算法对单相逆变器输出进行调制时,基波电压输出明显增大,输出电压总的谐波畸变率明显降低﹒该改进方法对单相逆变器输出电压和波形控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安昱明,李廷枫,李强,王业勇,荣军[8](2017)在《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在叁相逆变器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叁相电压型逆变器SPWM调制技术,首先介绍了叁相电压型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SPWM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接着借助仿真软件对叁相电压型逆变器SPWM调制技术进行了建模和仿真。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改变输出频率以及调制度,可以影响到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的频率以及幅度。(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刘博文,李稳国,魏永祥,陈伯辉,宋歌[9](2016)在《基于正弦脉宽调制技术的模拟光伏并网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伏并网发电效率低、并网稳定性低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高效率、稳定性强的模拟光伏并网系统。该系统主要由STM32主控模块、过零比较器、全桥逆变电路和蓝牙通信模块等组成;采用正弦脉宽调制技术(SPWM),以全桥逆变电路为功率变换主电路,能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频率和相位跟踪、蓝牙遥控和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在输出端接工频变压器,有效提升了DC-AC转换效率。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输出正弦波无明显失真,DC-AC转换率高达91.05%。(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12期)

吴连贵,涂春鸣,姜飞,郭祺,刘子维[10](2016)在《级联H桥型逆变器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输出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级联H桥逆变器能够显着提高器件的等效工作频率,降低补偿电压谐波畸变率。然而,单极性、双极性载波水平移相正弦脉宽调制(carrier phase-shifted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CPS-SPWM)的输出性能与调制比关系密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单极性、双极性CPS-SPWM的调制比与输出电平数的关系,阐明了双极性调制下,正负电平抵消原理;提出了特定补偿深度下,采用单极性、双极性CPS-SPWM时,输出期望电平数目的直流侧电压选择方法;通过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模型,验证了调制比与输出电平数分析的正确性以及直流侧电压选择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正弦脉宽调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变频调速系统逐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变频调速的关键是产生实时可控的电源频率输出,也就是变频电源。由于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脉冲宽度占空比随时间呈正弦规律变化、所以输出波形经处理后可近似成正弦波输出。通过实时控制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就可以达到变频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产生原理、调制方式、限制条件以及系统实现方法,最后对其调制方式和系统实现方法进行比较并得出了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弦脉宽调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之光.风电系统单相正弦脉宽调制逆变器的设计[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

[2].李英俊,何文静,李郝亮,郑昱.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8

[3].巫付专,彭圣,王耕.基于正弦脉宽调制的谐振加热频率跟踪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8

[4].杨刚.正弦脉宽调制的异步电机振动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朱琳,卜飞飞,黄文新,浦天宇.五相逆变器非正弦双随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8

[6].朱琳.五相逆变器非正弦供电随机脉宽调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7].胡赛纯,潘健,李稳国,熊洁,杨天宇.基于改进型正弦脉宽调制算法的单相逆变器输出电压和波形控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安昱明,李廷枫,李强,王业勇,荣军.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在叁相逆变器中的研究[J].电子技术.2017

[9].刘博文,李稳国,魏永祥,陈伯辉,宋歌.基于正弦脉宽调制技术的模拟光伏并网系统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10].吴连贵,涂春鸣,姜飞,郭祺,刘子维.级联H桥型逆变器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输出性能分析[J].电网技术.2016

论文知识图

VSC正弦脉宽调制输出波形正弦脉宽调制(SPWM )变频调试系...正弦脉宽调制和空间矢量脉调制相...双极性正弦脉宽调制仿真波形正弦脉宽调制时的各次谐波含量...双极性正弦脉宽调制原理

标签:;  ;  ;  ;  ;  ;  ;  

正弦脉宽调制论文_张之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