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体记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自传体记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传体记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传体,记忆,莱姆,取向,主义,家族,功能。

自传体记忆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金杨,裴宁洁,黄宝珍,杨琪[1](2019)在《儿童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传体记忆是个体对自己经历日常生活事件的回忆,是人脑对日常生活事件的综合反映,包括事件内容、事件发生的地点等多种信息。儿童的自传体记忆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与社会心理发展。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特殊人群的自传体记忆现状及小样本量的儿童横向研究。从发展角度以较大样本量考察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特征,有利于了解当前我国儿童自传体记忆的整体状况。为了理解我国儿童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特征及其如何受性别、生源地、留守情况和年级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对831名3-8年级儿童采用经典的过去事件补全测试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社会记忆除四年级外,随着年级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概括性记忆四年级和六年级分数较低,总体呈轻微上升趋势;情绪记忆中,积极记忆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消极记忆和中性记忆总体呈下降趋势;(2)儿童自传体记忆的各个维度在性别上均不存在差异;(3)农村儿童的社会记忆比例显着高于城镇儿童(t=2.01,p<0.05);(4)留守儿童的社会记忆(t=5.08,p<0.001)、消极记忆(t=3.47,p=0.01)以及中性记忆(t=4.06,p<0.001)显着高于非留守儿童,而积极记忆显着低于非留守儿童(t=-6.59,p<0.001)。这表明,儿童自传体记忆各维度发展趋势不同,且自传体记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虹,唐立,陈金鑫,胡芳敏,刘世宏[2](2019)在《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对情绪事件自传体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对大学生不同情绪事件自传体记忆现象学体验的影响。方法:290名大学生按随机顺序详细回述3种类型(消极、积极和中性事件)自传体记忆,叙述每个回忆后,被试均需要填写自传体记忆问卷(AMQ),3种记忆叙述完毕后,被试填写自杀意念和Beck抑郁量表。AMQ各维度从情绪强度、生理感受、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语言提取、生动性、亲历/旁观、连贯性、重要性等15个不同角度考察自传体记忆体验,因此分析时分别以自杀意念高低分组和抑郁得分高低分组对15个体验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变量是情绪事件类型的自传体记忆的现象学体验。结果:1、自杀意念得分为被试间变量1)情绪事件类型的主效应显着,其中情绪强度、生理感受、重新经历感、语言提取、亲历/旁观、真实/想象、重要性、情绪效价一致性、回想频率、记起/知道、具体性11种回忆体验得分,均表现为积极事件>消极事件>中性事件;积极情绪、生动性、连贯性3种体验得分,表现为积极事件>中性>消极;消极情绪体验,表现为消极事件>中性>积极。2)自杀意念主效应显着体验有3种:消极情绪体验,自杀意念高分组>低分组;连贯性、语言提取体验,均表现为高分组<低分组。3)自杀意念*情绪事件类型交互作用显着体验有:情绪强度体验,回忆积极事件时,自杀意念高分组<低分组;真实/想象和重要性,回忆消极事件时,自杀意念高分组<低分组,回忆中性事件时,高分组<低分组。2、抑郁情绪为被试间变量1)抑郁情绪效应显着的体验有2种:连贯性体验:抑郁情绪高分组<低分组;情绪效价一致性:高分组>低分组。2)抑郁情绪*情绪事件类型交互作用显着,消极情绪体验,回忆消极事件时,抑郁情绪高分组>低分组。结论:自杀意念和抑郁情绪高分的大学生自传体记忆的现象学体验存在差异,自杀意念高分组的回忆数量多,但记忆体验弱;抑郁高分组的回忆数量少,但记忆体验更强。(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宫火良,杨迪,张方屹[3](2019)在《提问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较高是抑郁症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探究降低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的方法以缓解抑郁症状、降低抑郁复发率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研究选取344名初中生进行实验,实验1对比了问题状态组与正常状态组被试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结果发现,问题状态组被试的正性、负性自传体记忆得分均显着低于正常组,两组在中性自传体记忆得分上差异不显着;实验2对比了问题取向提问和解决取向提问对问题状态下人们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解决取向提问组被试无论是在正性、负性自传体记忆得分上还是在中性自传体记忆得分上均显着高于问题取向提问组和控制组,问题取向提问组和控制组在各类自传体记忆得分上差异均不显着;实验3进一步考察了解决取向提问对问题状态下不同归因风格者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内归因组被试的正性、负性自传体记忆得分均显着高于外归因组,在中性自传体记忆得分上,两组被试间差异不显着。结论: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类似,遭受一般心理困扰个体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也较高;相比问题取向提问,解决取向提问能较好地降低一般心理困扰者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对于一般心理困扰者而言,解决取向提问对内归因者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外归因者。综上,解决取向提问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降低个案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衔华,杨红,李思思,万荻,邓玉[4](2019)在《慢性疼痛对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慢性疼痛对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探究工作记忆对二者关系的中介效应。方法:应用疼痛诊断手册(PAP)、目测类比量表(VAS)、工作记忆指数(WMI)和自传体记忆测验(AMT)对331名慢性疼痛患者和333名正常被试进行了测查。结果:①慢性疼痛患者的工作记忆成绩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自传记忆概括化程度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②慢性疼痛与工作记忆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自传体记忆概括化呈显着正相关(P<0.05);③工作记忆在慢性疼痛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良好:χ~2/df=2.55,IFI=0.97,CFI=0.97,GFI=0.97,RMSEA=0.07,慢性疼痛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总效应为0.81(P<0.01),工作记忆的中介效应为0.36(44.44%)。结论:慢性疼痛可导致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增强,工作记忆在慢性疼痛对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中起重要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宇迪,贾晓明[5](2019)在《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厘清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以及家族主义情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家族主义情感量表和延长哀伤问卷对372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社会功能和指导功能均能负向预测其延长哀伤水平;(2)家族主义情感在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对家族主义情感水平高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能负向预测其延长哀伤水平,但对家族主义情感水平低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其延长哀伤水平没有预测作用;(3)对罹患延长哀伤障碍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延长哀伤水平的预测作用和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作用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张宇迪,贾晓明[6](2019)在《自传体记忆功能和家族主义情感对失独者希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查自传体记忆功能和家族主义情感对失独者希望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家族主义情感量表和希望量表,对全国4个城市的372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对失独者希望的预测作用不显着,社会功能和指导功能对希望均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以失独者的希望为因变量,当以自传体记忆的自我功能或指导功能为自变量时,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效应显着;以社会功能为自变量时,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效应亦临界显着。结论:高的家族主义情感能促进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希望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宇迪,贾晓明,杨玉婷,修代明,Andreas,Maercker[7](2019)在《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内容:中国文化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内容及中国文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传体记忆测量法(Autobiographical Memory Test, AMT)对17位失独者进行研究,即依次向研究参与者呈现10个预先准备好的线索词,引发研究参与者的自传体记忆,并根据所得资料分析其自传体记忆内容的主题。结果:与丧子相关的哀伤事件直接反映出哀伤的特点,是显性哀伤;其他几类自传体记忆,包括威胁生命安全事件、其他人际关系事件、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成就事件、娱乐事件和未分类事件,均间接反映出哀伤的特点,是隐性哀伤。不管是显性哀伤还是隐性哀伤所呈现的自传体记忆内容,都明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家族主义文化中传宗接代、不孝有叁无后为大等思想的影响。结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在对失独者的服务中,需要兼具显性哀伤和隐性哀伤的视角,也需要理解失独者的哀伤如何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严元,吴和鸣,申荷永,童俊[8](2019)在《创伤个体自传体记忆的特征及其理论解释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了创伤个体的自传体记忆特征及其理论解释。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PubMed、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和ProQuest等数据进行检索,获得符合要求的22项研究和56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1811名被试,对这些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表明创伤个体的自传体记忆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具体性自传体记忆的减少,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增加;女性创伤个体的具体性自传体记忆减少显着多于男性,青少年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高于成年个体;在概括化自传体记忆方面,性别和年龄与其则没有明显关联。结论:创伤个体的自传体记忆表现为具体性自传体记忆的减少,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增加;被试的性别、年龄阶段可以影响创伤个体的自传体记忆特征在量上表现。(本文来源于《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期刊2019年04期)

刘晨[9](2019)在《依恋与自传体记忆提取的ERP研究:策略化加工的影响及其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传体记忆中储存着与自我有关的信息以及与个人生活事件有关的记忆,自传体记忆的提取就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回忆的过程。在自传体记忆的提取过程中,情绪以及情绪加工是最主要的部分,Bowlby提出的依恋理论为个体如何调整情绪状态以及加工情绪性信息,尤其是与依恋相关的情绪信息提供解释基础。除此之外,自传体记忆提取的方式对个体已经形成的自我模型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模型是划分不同依恋风格的重要依据。基于依恋与自传体记忆提取的紧密联结,且安全依恋对情绪调节和自我塑造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有必要从依恋的角度探讨自传体记忆提取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机制。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开展了两个实验。研究一采用自传体记忆提取任务,旨在探究不同依恋个体在自传体记忆提取过程中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差异的来源是图式化加工还是策略化加工及其相应的神经机制,同时也对两种加工方式在外显层面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讨。研究二采用词汇判断任务,通过内隐提取自传体记忆线索词,旨在从内隐提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加工方式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有效性在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个体中的区别。本研究将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关系问卷(RQ)结合使用以筛选出两个量表中具有一致的依恋类型的个体。共有1990名成人完成了依恋测量,其中60名成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各20名)自愿参与并完成了自传体记忆提取任务和词汇判断任务。实验结果如下:(1)安全型依恋者自传体记忆提取时间少于焦虑型依恋者,且在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个体中,相对于积极、中性自传体记忆,其消极自传体记忆的提取时间更长。(2)时间窗为700—1000ms时,回避型依恋者,额中区的消极自传体记忆的LPP波幅显着小于中性自传体记忆。安全型依恋者,顶枕区的积极自传体记忆的LPP波幅显着小于消极自传体记忆。(3)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在时间窗600—750ms时,回避型依恋者消极自传体记忆线索词的平均波幅显着大于中性自传体记忆线索词。焦虑型依恋者消极自传体记忆线索词的平均波幅具有大于积极自传体记忆线索词的趋势。综上,本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者相较于焦虑型依恋者自传体记忆通达性更高,且消极自传体记忆的提取会消耗他们更多的认知资源。回避型依恋者消极自传体记忆相较于积极、中性自传体记忆的通达性更低,且他们会极力抑制消极自传体记忆提取中的情绪唤醒,减少认知资源对其投入。焦虑型依恋者其消极自传体记忆相较于积极、中性自传体记忆的通达性也更低,但在认知资源的投入上,不同效价的自传体记忆的提取间并未出现显着差异。研究还发现不同依恋风格者自传体记忆提取的差异都源于个体的策略化加工,而在图式化加工上,不同依恋风格者不存在差异。对于加工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者的策略化加工更加灵活和高效,而非安全型依恋者的策略化加工呈现出低效率的特点。虽然非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具有低效的策略化加工,但是回避型依恋者相较于焦虑型依恋者而言,他们的策略化加工方式更加稳定和一致。本研究通过探讨两种非安全型依恋个体策略化加工在作用机制上的具体差异,为回避型依恋者制定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方案提供更明确的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5)

李明洁[10](2019)在《纽约东哈莱姆墙画与社区的自传体记忆——叙事认同与社会记忆的类型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纽约东哈莱姆墙画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东哈莱姆街区的历史变迁和当地人社会记忆的形塑过程,是研究社会记忆与城市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例证。基于东哈莱姆区的田野调查发现,该社区墙画的叙事性,使其成为连接个体与社群的认知纽带,并促成了该社区"自传体记忆"型的社会记忆的形成,并为相关交往记忆遗产化为文化记忆铺平了道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自传体记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对大学生不同情绪事件自传体记忆现象学体验的影响。方法:290名大学生按随机顺序详细回述3种类型(消极、积极和中性事件)自传体记忆,叙述每个回忆后,被试均需要填写自传体记忆问卷(AMQ),3种记忆叙述完毕后,被试填写自杀意念和Beck抑郁量表。AMQ各维度从情绪强度、生理感受、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语言提取、生动性、亲历/旁观、连贯性、重要性等15个不同角度考察自传体记忆体验,因此分析时分别以自杀意念高低分组和抑郁得分高低分组对15个体验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变量是情绪事件类型的自传体记忆的现象学体验。结果:1、自杀意念得分为被试间变量1)情绪事件类型的主效应显着,其中情绪强度、生理感受、重新经历感、语言提取、亲历/旁观、真实/想象、重要性、情绪效价一致性、回想频率、记起/知道、具体性11种回忆体验得分,均表现为积极事件>消极事件>中性事件;积极情绪、生动性、连贯性3种体验得分,表现为积极事件>中性>消极;消极情绪体验,表现为消极事件>中性>积极。2)自杀意念主效应显着体验有3种:消极情绪体验,自杀意念高分组>低分组;连贯性、语言提取体验,均表现为高分组<低分组。3)自杀意念*情绪事件类型交互作用显着体验有:情绪强度体验,回忆积极事件时,自杀意念高分组<低分组;真实/想象和重要性,回忆消极事件时,自杀意念高分组<低分组,回忆中性事件时,高分组<低分组。2、抑郁情绪为被试间变量1)抑郁情绪效应显着的体验有2种:连贯性体验:抑郁情绪高分组<低分组;情绪效价一致性:高分组>低分组。2)抑郁情绪*情绪事件类型交互作用显着,消极情绪体验,回忆消极事件时,抑郁情绪高分组>低分组。结论:自杀意念和抑郁情绪高分的大学生自传体记忆的现象学体验存在差异,自杀意念高分组的回忆数量多,但记忆体验弱;抑郁高分组的回忆数量少,但记忆体验更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传体记忆论文参考文献

[1].金杨,裴宁洁,黄宝珍,杨琪.儿童自传体记忆的发展特征[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虹,唐立,陈金鑫,胡芳敏,刘世宏.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对情绪事件自传体记忆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宫火良,杨迪,张方屹.提问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9

[4].刘衔华,杨红,李思思,万荻,邓玉.慢性疼痛对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5].张宇迪,贾晓明.自传体记忆功能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家族主义情感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6].张宇迪,贾晓明.自传体记忆功能和家族主义情感对失独者希望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7].张宇迪,贾晓明,杨玉婷,修代明,Andreas,Maercker.失独者自传体记忆的内容:中国文化的影响(英文)[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8].严元,吴和鸣,申荷永,童俊.创伤个体自传体记忆的特征及其理论解释的Meta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

[9].刘晨.依恋与自传体记忆提取的ERP研究:策略化加工的影响及其有效性[D].西南大学.2019

[10].李明洁.纽约东哈莱姆墙画与社区的自传体记忆——叙事认同与社会记忆的类型刍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自传体记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