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论文-潘东华,贾慧聪,贺原惠子,陈方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论文-潘东华,贾慧聪,贺原惠子,陈方

导读:本文包含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地健康,Mamdani,FIS模型,东洞庭湖湿地,指标体系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潘东华,贾慧聪,贺原惠子,陈方[1](2018)在《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确定湿地生态负荷及环境容量,为制定环境区域规划及环境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东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Mamdani FIS模型,构建了包含水体pH值,水体悬浮物浓度、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植被类型数量、入侵物种数量、湿地面积变化率、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9个影响因子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显示: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得分为1.37分,健康状态介于亚健康和不健康之间。Mamdani FIS模型的非线性分析能力和基于专家意见的推理规则,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6期)

余蓉,项文化[2](2016)在《洞庭湖湿地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洞庭湖湿地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及其土壤CO2和CH4排放速率,研究湿地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中大气、植物、土壤之间的碳循环过程。结果表明:草丛植被、乔木林植被和水生植被的大气碳流量分别是6.02、6.00、2.01 t/(hm2·a),植物层流向土壤的碳流量分别是2.21、1.04、0.73 t/(hm2·a);土壤流向大气的碳流量分别是2.36、2.14、1.29 t/(hm2·a),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草丛植被、乔木林植被、水生植被净系统生产力分别为5.87、4.90、1.45 t/(hm2·a)。(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江波,李红清,李志军,林国俊,柳雅纯[3](2015)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洞庭湖湿地水文监测数据、洞庭湖湿地遥感卫星数据、湿地越冬水鸟观测数据及文献综述,对洞庭湖湿地主要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城陵矶10月水位表现为显着下降趋势(Z=-2.26,p<0.05),枯水期其它月份(11月-翌年3月)无显着变化趋势(p>0.05);2受人类活动和水位变化影响,各湿地类型在1987-2011年整个时间序列变化较为复杂,而在空间上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分布规律;3 2005-2014年越冬水鸟数量和多样性指数无显着变化趋势(p>0.05);4湿地退化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及受益者的实际需求(使用)量。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探讨了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现有研究在管理层面应用的局限性,并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使用适合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驱动力-压力-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响应(DPSER)框架。主要目标是使洞庭湖湿地生态服务由认知走向管理实践。(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与管理》期刊2015年03期)

赵运林,董萌[4](2014)在《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叁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5.1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叁峡水利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其规模、效益、工程量以及施工难度都堪称世界之最,从1994年动工到现在,外界对其运行的利弊和影响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对叁峡工程的研究也数不胜数。从哲学的角度看叁峡工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即使是在工程全部竣工后,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需要长期的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叁峡工程和洞庭湖息息相关的水系联系,使得叁峡工程对于洞庭湖的影响非常巨大,工程运行后,水库的调蓄功能,将使原来的江湖关系发生重要变(本文来源于《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期刊2014-12-01)

赵运林,董萌[5](2014)在《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6.1保护的必要性、原则与任务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滞洪区,在维系长江江湖水系和水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国家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全面保护洞庭湖生态服务功能,是巩固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的治理成果,维护其作为长江洪水调蓄库的主要地位,以及保护其物种基因库作用的需要。同时,也是履行国际公约、承担国际义务的要求。深入认(本文来源于《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期刊2014-12-01)

赵运林,董萌[6](2014)在《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2.1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价值2.1.1服务功能的内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湿地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般划分为物质生产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休闲功能、物种保育功能等几大类。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本文来源于《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期刊2014-12-01)

赵运林,董萌[7](2014)在《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各种生物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并因此而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成土和水淹的特征,因此,湿地生物都能使用水生环境或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依赖这样的潮湿或水生环境。洞庭湖湿地的生产者包括了草本植物、乔木、灌木、浮游植物和泥炭藓等,大多呈省区分布性,体现了隐域植被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飞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适应湿生环境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本文来源于《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期刊2014-12-01)

赵运林,董萌[8](2014)在《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障——生态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4.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补偿是维护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具有各自的属性特征,特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建立了复杂的相关关系。4.1.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特征4.1.1.1服务过程的不可逆性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在不受剧烈破坏的影响下,其服务功能尤其是生物资源的服务功能可以视为可更新资源。但是,生态系统资源的总储存量(本文来源于《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期刊2014-12-01)

杨波,廖丹霞,李京,蒋卫国,Claudia,Kuenzer[9](2014)在《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与水位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BER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东洞庭湖湿地的地物类型。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依据东洞庭湖湿地的特点,综合湿地生产力、组织结构、弹性和功能4个方面,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分析东洞庭湖湿地在2000~2006年10个时相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结合城陵矶水文站的水位数据,探讨了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与城陵矶水位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2007年两个时相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与城陵矶水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当城陵矶水位达到30m左右时,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达到最佳值。(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4年08期)

廖丹霞,谢谦,杨波[10](2014)在《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演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洞庭湖湿地的景观类型。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洞庭湖湿地的特点,综合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来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评价分析洞庭湖湿地在1987至2013年间6个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健康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在2003年以前处于下降趋势,此后湿地健康状况逐步回升;而外界压力对湿地健康状态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测定洞庭湖湿地3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及其土壤CO2和CH4排放速率,研究湿地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中大气、植物、土壤之间的碳循环过程。结果表明:草丛植被、乔木林植被和水生植被的大气碳流量分别是6.02、6.00、2.01 t/(hm2·a),植物层流向土壤的碳流量分别是2.21、1.04、0.73 t/(hm2·a);土壤流向大气的碳流量分别是2.36、2.14、1.29 t/(hm2·a),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草丛植被、乔木林植被、水生植被净系统生产力分别为5.87、4.90、1.45 t/(hm2·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潘东华,贾慧聪,贺原惠子,陈方.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8

[2].余蓉,项文化.洞庭湖湿地3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

[3].江波,李红清,李志军,林国俊,柳雅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5

[4].赵运林,董萌.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叁峡工程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C].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2014

[5].赵运林,董萌.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增强[C].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2014

[6].赵运林,董萌.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与评估[C].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2014

[7].赵运林,董萌.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C].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2014

[8].赵运林,董萌.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障——生态补偿[C].洞庭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2014

[9].杨波,廖丹霞,李京,蒋卫国,Claudia,Kuenzer.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与水位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

[10].廖丹霞,谢谦,杨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演变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论文-潘东华,贾慧聪,贺原惠子,陈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