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蔗糖磷酸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蔗糖,磷酸,基因,甘蔗,碳水化合物,木薯,基因组。
蔗糖磷酸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张古文,沈立,郑华章,刘娜,冯志娟[1](2019)在《菜用大豆籽粒蔗糖积累及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菜用大豆品质主要包括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食味品质是目前品质改良的主要研究方向。蔗糖是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同化产物在植物体从源到库转运的主要形式,也是植物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不仅决定着果实的甜度,而且是其它重要品质成分合成的原料,是影响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蔗糖磷酸合成酶是植物蔗糖合成的关键酶,在蔗糖积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地认识蔗糖含量对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在蔗糖积累方面发挥的作用,本综述概括地介绍了菜用大豆品质研究现状,蔗糖在菜用大豆品质形成方面发挥的作用,菜用大豆籽粒蔗糖代谢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菜用大豆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7期)
吴小斌,端木卜文,齐永文,卢颖林,李奇伟[2](2018)在《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 Ⅳ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以通过克隆获得的甘蔗SPS Ⅳ基因部分DNA序列为探针进行电子克隆,获得甘蔗SPS Ⅳ的编码区序列全长,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及高级结构等方面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Sc SPS Ⅳ基因编码区全长2943 bp,编码981个氨基酸,Sc SPS IV可能是不稳定的亲水性非分泌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高粱、玉米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同源性高。以上研究结果为Sc SPS Ⅳ基因下一步进行分子克隆、功能验证和应用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甘蔗糖业》期刊2018年04期)
李国辉,崔克辉[3](2018)在《氮对水稻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影响及其与同化物积累和产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磷酸合成酶是植物体内蔗糖合成、碳同化与分配的一个关键调节酶。以3个水稻品种‘两优培九’、‘汕优63’和‘黄华占’为材料,在低氮和高氮处理下分析了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不同阶段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的基因表达和活性及其与植株同化物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有SPS基因(Os SPS1、Os SPS2、Os SPS6、Os SPS8和Os SPS11)的相对表达量均随植株生育进程推进而下降;SPS活性的变化趋势与SPS基因表达量一致。与高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下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SPS活性增加。相关分析表明,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SPS活性均与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浓度显着正相关,Os SPS1表达和SPS活性状态均与每穗颖花数和籽粒产量显着正相关,Os SPS2、Os SPS6和Os SPS8表达均与结实率和千粒重显着正相关。因此,适当减少氮肥施用有利于提高SPS基因表达和活性,进而增加植株NSC积累和促进产量形成。(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黄诚梅,杨翠芳,魏源文,邓智年,吴凯朝[4](2018)在《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Ⅲ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简称SPS)对甘蔗糖分代谢的重要影响,以4个甘蔗品种桂糖28号(GT28)、果蔗Badila、新台糖20号(ROC20)、新台糖22号的+1、0叶(最高可见肥厚带的第1张完全展开叶为+1叶,自下而上位于+1叶之上的为0叶)、幼嫩叶鞘、幼茎等部位为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简称SPSⅢ)在工艺成熟期不同部位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工艺成熟期间,SPSⅢ在4个甘蔗基因型的+1、0叶、幼嫩叶鞘和幼茎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因基因型及测定部位与时期不同而不同;在工艺成熟初期,以GT28的4个部位较其他3个品种的低,而在果蔗Badila的4个部位中表达较稳定,在ROC20中以嫩叶鞘表达最高,而在ROC22中以幼茎表达最高,在工艺成熟中期,SPSⅢ在4个甘蔗基因型中的+1、0叶、幼嫩叶鞘和幼茎中的表达较初期没有明显差异;在工艺成熟后期,SPSⅢ在4个甘蔗基因型中的+1、0叶、幼嫩叶鞘和幼茎中的表达较前2个时期迅速提高,均达到了较高的表达水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范会,刘红云,程金金,刘征[5](2017)在《谷子蔗糖磷酸合成酶及互作蛋白的生物信息和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蔗糖合成的关键限速酶。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在谷子中,SPS-Si000130m与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TPS-Si016303m、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UGD-Si035452m存在显着的相互作用。高通量测序对谷子3种基因的表达谱研究进一步表明,在谷子根、茎、叶、穗中SPS-Si000130m基因与TPS-Si016303m基因的表达模式呈正相关,与UGD-Si0354-52m基因的表达模式呈负相关。但无论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TPS-Si016303m和UGD-Si035452m沿谷子叶片梯度的表达模式均与SPS-Si000130m基因存在差异。SPS-Si000130m的表达集中在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部位,而TPS-Si016303m的转录物在叶片梯度各部位均可检测到,可见即使这两个基因呈现正相关,它们之间仍存在自身独特的表达、调控特点;负相关基因(即UGD-Si035452m和SPS-Si000130m)沿叶片梯度相反的表达模式则反映出植物通过基因表达的区域化,避免这两个酶彼此竞争相同底物,防止无效循环的进行。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叁种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和3D结构则显示,SPS-Si000130m和TPS-Si016303m之间存在相同功能结构域—糖基转移酶功能结构域;而SPS-Si000130m和UGD-Si035452m之间没有相同功能结构域。总之,深入研究3种蛋白功能和结构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加深对谷子糖类代谢调控网络的认识,并有助于我们改善谷子品质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7年12期)
陈志彤,王俊宏,陈恩,黄毅斌,林永生[6](2016)在《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是高等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研究SPS及其基因的组成、调控与表达,对进一步了解植物体内的糖代谢与糖积累具有重要意义。对SPS基因及其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SPS基因在糖料作物、粮食作物、纤维作物、药用作物及园艺作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付鹏,秦晓威,伍宝朵,赵溪竹,王华[7](2015)在《可可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家族进化及组织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植物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是蔗糖合成的限速酶。在多种植物中都发现了SPS基因,而可可中尚未见相关报道。通过分析可可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4个SPS候选基因,依次命名为TcSPS1、TcSPS2、TcSPS3和TcSPS4。4个基因的编码区(CDS)长度在3 075~3 228 bp之间,外显子数目为12~14,预测蛋白的平均分子量为118.15 ku,等电点均小于7。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PS基因家族分成3个亚族;TcSPS1和TcSPS2属于ClassⅠ亚族,TcSPS3和TcSPS4分别属于ClassⅡ亚族和ClassⅢ亚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TcSPS1与TcSPS2在树皮和果实中高量表达,TcSPS3和TcSPS4主要在叶片中表达。伴随着叶片和花蕾生长发育,各TcSPS基因表达量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表明其与主要光合产物--蔗糖的合成或再合成有密切联系,参与可可"源库"器官中光合产物分配。(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陈兰平[8](2015)在《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家族基因演化和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是重要的大型多年生糖料作物,其抗逆性、糖含量和生物量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是甘蔗基础研究中的热点。甘蔗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EC 2.4.1.14)是高等植物中糖分代谢中的重要调控基因,控制植物体内蔗糖的生成,SPS的活性高低直接反映植物体内合成蔗糖的的高低。但是由于甘蔗基因组的高度复杂性,使其基因组测序依然无法在短期内开始启动。近年,甘蔗近源物种高粱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且甘蔗有丰富SUCEST数据库,这使应用比较基因组手段鉴定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家族基因成为可能。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二代测序技术平台上,对甘蔗主要种间糖分代谢基因进化关系的比较分析,旨在揭示不同甘蔗种中糖分代谢关键酶SPS光暗磷酸化调控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通过与拟南芥、高粱、水稻等植物的比较基因组研究分析,对含有来自SPS家族基因的热带种及割手密种的14个BAC序列进行鉴定,并进一步进行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注释。结果发现在热带种和割手密种中均含有5个SPS基因,根据甘蔗近源物种分别命名为SPSA、SPSB、SPSC、SPSD1、SPSD2.对SPS的进化分析发现,SPSD家族基因为单子叶特异性基因,推测SPSA为SPSD家族基因祖先。(2)结合基于RNA-seq的EST测序和实验验证,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对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进行片段化克隆,分析SPS单倍型和SNP。通过RNA-seq分析发现SPSB在蔗糖合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SPSA在蔗糖积累中有重要作用,在胁迫处理条件下,SPSD2取代SPSB发挥蔗糖合成功能,该结论需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实验验证。(3)以注释甘蔗SPS基因模型序列为模板,采用Gateway克隆技术,对甘蔗SPS家族基因全长cDNA进行同源克隆,瞬时转染烟草,获得其亚细胞定位为细胞膜。(4)对拟南芥转基因进行不同光暗胁迫处理,对SPS酶活和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进行测定,解析甘蔗SPS光暗磷酸化机制,Ser-153是SPSD2家族光暗磷酸化位点。(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钟建昆[9](2015)在《木薯蔗糖磷酸合成酶及相关生理特性与块根淀粉积累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遗传性相近的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木薯品种根、茎、叶在各个生育时期的生理指标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并对木薯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进行相关探究。试验结果表明:(1)木薯SPS活性对可溶性糖的转化利用有促进作用,其中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强于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2)木薯叶片SPS、茎杆SPS、块根SPS活性在碳同化物向淀粉转化分配上有着重要反馈调控作用,其中辐选01根茎叶的SPS活性反馈作用大于华南124。(3)木薯SPS活性对叶片光合作用有着促进的作用,影响着可溶性糖的合成与分配,从而影响淀粉的合成积累速率。(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5-06-01)
路海博,孙元元,汤海港,张蕴薇[10](2014)在《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蔗糖是植物中重要的代谢产物,它直接或间接参与多种生理生化反应,研究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植物生物学产量和增强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它催化蔗糖代谢中的限速反应,SPS基因在分子水平编码调控SPS。研究SPS基因克隆与表达规律是从分子水平揭示蔗糖代谢的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PS基因克隆和表达研究进展,并展望了SPS基因的研究前景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蔗糖磷酸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蔗糖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是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以通过克隆获得的甘蔗SPS Ⅳ基因部分DNA序列为探针进行电子克隆,获得甘蔗SPS Ⅳ的编码区序列全长,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及高级结构等方面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Sc SPS Ⅳ基因编码区全长2943 bp,编码981个氨基酸,Sc SPS IV可能是不稳定的亲水性非分泌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高粱、玉米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同源性高。以上研究结果为Sc SPS Ⅳ基因下一步进行分子克隆、功能验证和应用提供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蔗糖磷酸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古文,沈立,郑华章,刘娜,冯志娟.菜用大豆籽粒蔗糖积累及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吴小斌,端木卜文,齐永文,卢颖林,李奇伟.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Ⅳ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甘蔗糖业.2018
[3].李国辉,崔克辉.氮对水稻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影响及其与同化物积累和产量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2018
[4].黄诚梅,杨翠芳,魏源文,邓智年,吴凯朝.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SPSⅢ基因表达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范会,刘红云,程金金,刘征.谷子蔗糖磷酸合成酶及互作蛋白的生物信息和基因表达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
[6].陈志彤,王俊宏,陈恩,黄毅斌,林永生.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7].李付鹏,秦晓威,伍宝朵,赵溪竹,王华.可可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家族进化及组织表达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5
[8].陈兰平.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家族基因演化和功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9].钟建昆.木薯蔗糖磷酸合成酶及相关生理特性与块根淀粉积累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5
[10].路海博,孙元元,汤海港,张蕴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