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性论文_卜玉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德,教师,伦理,恻隐之心,新闻,教学内容,职业道德。

道德性论文文献综述

卜玉华[1](2019)在《试析教师道德性和认识性权威身份的内涵及其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可否认,师生关系中,教师以权威身份而与儿童相处,儿童通常会受其正向或负向影响;如果教师滥用或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其权威身份,儿童也会对教师的权威身份进行反抗或利用,因此,如何理解教师权威身份的内涵并正确运用之,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先是分析了儿童身份成长与教师支持之间的密切关系,接着用四个案例说明了日常生活中教师滥用或不恰当运用权威的情况;最后,文章分析了教师权威身份的内在构成,并分析了每种身份的内涵及其确立问题。(本文来源于《教育伦理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李树培[2](2019)在《教学道德性:学科德育的重要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学是一项道德事业,教学旨在追求学生智力与道德的双重完善,教学道德性是教学的内在意蕴与重要特质,是学科德育的实践体现,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教学价值探问、教学内容阐释、教学方式寻求叁个方面来理解教学道德性,以期增进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力量,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政策要求与教学期待。(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刀睿[3](2019)在《师德建设:专业性、道德性和公平性——基于瑞典教育法规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典通过相关教育法规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作出了规范性要求,如制定统一的准入资格标准,高度自律与促进他律相结合,力求实现每一孩子的最佳权益等,体现了专业性、道德性和公平性。这对于我国师德建设如何实现科学、合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9年09期)

王晴锋[4](2019)在《戈夫曼拟剧论的内涵、误释与道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剧论是欧文·戈夫曼社会学的重要构成,它包含表演、剧班、区域、不协调角色、角色外沟通和印象管理等六大要素。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戈夫曼对拟剧论作了结构性微调,淡化剧场的隐喻和行动者作为操控者的形象,并对阐释社会世界的拟剧论持保留态度,将它视为权宜性的认知工具。学术界对拟剧论通常存在叁种误解:在本体论层面,将戏剧等同于现实;在认识论层面,认为拟剧论是一种保守的理论,并将面对面互动视为零和博弈;在方法论层面,将拟剧论视为诠释社会生活的唯一视角。这些解读均有失偏颇,对戈夫曼而言,拟剧论既是隐喻,也是对现代性的另类批判,同时亦构成分析日常生活的独特视角,它呈现的微观系统并不乏道德感和互动仪式。(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于殿利[5](2019)在《作为商品的图书的道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图书作为商品的特殊性即是它的突出的道德性体现,它为人类的道德进步而生,也为人类的道德进步而存在。出版产业和图书产品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不构成出版产业和图书产品的特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仅仅是出版产业和图书产品符合和遵循商业和商品的一般性规律的一个要件。在当前历史时期,认清图书商品的实质,把握图书商品的规律,不忘出版人"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初心,做好出版和文化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本文来源于《现代出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晗,张慕良[6](2019)在《乃若其情 可以为善——以“恻隐之心”解释道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如今自利化趋势严重的社会,"德"作为东西方公认的思想价值被社会高度重视。道德判断有功利主义、利他主义等标准,道德行为的动机也多种多样。在社会原子化个人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依靠契约维持,然而,不能否认一种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精神没有存在的可能性。本文从情感出发解释"道德人"存在、道德社会形成的可能性。孟子从人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的情感出发解释人之道德本性,这可以证明道德意识为人本身固有,当代公共伦理精神由于人本身之道德性而有存在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程萌[7](2019)在《论市场经济的道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当·斯密在晚年对《道德情操论》进行第六版也是最后一版修订中明确增加了“通往财富之路和通往道德之路是一致的”等重要内容。这种财产和道德相和谐一致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斯密的道德哲学学说建构中,而且贯穿于他的《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国富论》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更是其直面“国穷民困”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宏伟政治理想。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渊源是自然法理学,而他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同样可以追溯到自然法理学传统。古典社会认为贫穷作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是天生的、不能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的。现代社会以来,霍布斯认为权利是现代政治和道德的基础;洛克主张财产是个人权利的核心和政府合法性的根源;卢梭强调土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因。亚当·斯密基于这种自然法理学传统、18世纪英法等国关于谷物贸易不是管制经济而是自由经济的辩论以及苏格兰启蒙运动为了再次维护政治独立而优先发展财产和道德的要求,对贫困问题进行了现代阐释:贫困的根源不仅是物质匮乏,而且是权利失败;贫困救济不仅是一种宗教上的道德义务,而且是一种对现代国家的权利要求。不同于契约论者认为社会是为了维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等自然权利而从自然状态到契约社会的理性建构,亚当·斯密从历史主义特别是财产形式的角度把社会划分为狩猎社会、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等四个发展阶段。其中,商业社会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富裕的必然结果:它是超越野蛮社会的文明社会,是超越贫穷社会的富裕社会。但这也带来了更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平等和以其为基础的崇尚富人、轻视穷人而引起的道德情操败坏——人们倾向于同情富人的快乐与痛苦而漠视穷人的生存状态、倾向于赞赏富人是道德高尚之人而贬斥穷人是道德堕落之人。亚当·斯密基于自然法理学传统认为社会存在的基础不是仁慈而是正义:人类的慈善是有限的、义务性的,穷人对富人的慈善并不拥有完全的权利;正义是强制性的,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不伤害他人的消极界限。而商业社会中不平等的财产根源于不平等的劳动,它尽管不平等但并非不正义。“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则进一步使其作为历史上第一次能自然产生普遍富裕的社会结构,使穷国和富国都有迅猛发展的机会,使劳动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其中,作为劳动阶级的中低阶层是依靠勤奋、诚实、谨慎和节制等美德创造财富的新兴市民阶层,是市场经济作为道德经济的理想人格代表。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在消灭贫困方面取得诸多社会性成就,但其发展带来的并不是亚当·斯密期待的具有道德色彩的普遍富裕而是贫富分化严重的两极对立。这根源于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进行解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揭示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对抗的不是贫困而是穷人以及作为其“原本”的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本质是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因此,为了重建财产权特别是穷人的财产和权利就必须诉诸于变革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过程在社会形态意义上就是马克思所追求的超越政治解放的人类解放、超越市民社会的人类社会。(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旺姆[8](2019)在《探讨新闻的道德性和新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新闻信息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传至世界各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里新闻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至世界各地,每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上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再也不是局限于媒体,所以新闻的道德性和新闻的伦理性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来源于《记者观察》期刊2019年12期)

李森,高静[9](2019)在《论教学道德性的内涵及层次》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道德性是指教学这一特殊交往活动蕴含道德的向善性,通过对其历史发展及研究历程的梳理,得出教学道德性具体表征为教学以道德性为最高目的追求,以及教师道德在教学中的映射两个方面。同时,以教学道德性的表征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两种层次。教学道德性的目标层次,包括外在的规范目标、理性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和最高的"善"目标;教学道德性的师德映射层次,包括社会义务层次、育人责任层次和自我实现层次。(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绍泉[10](2019)在《立德树人的基石:论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及其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叁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其中"立德"向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在任何时代,做人都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建功立业的基础。所以,"立德树人"是从古至今都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以树人立德为教育目的,探索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及其构建途径,健全学生的道德人格,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具有道德性的教育共同体。一、立德树人与学习教育的关系(一)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来源于《天津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道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学是一项道德事业,教学旨在追求学生智力与道德的双重完善,教学道德性是教学的内在意蕴与重要特质,是学科德育的实践体现,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教学价值探问、教学内容阐释、教学方式寻求叁个方面来理解教学道德性,以期增进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力量,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政策要求与教学期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性论文参考文献

[1].卜玉华.试析教师道德性和认识性权威身份的内涵及其确立[J].教育伦理研究.2019

[2].李树培.教学道德性:学科德育的重要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9

[3].刀睿.师德建设:专业性、道德性和公平性——基于瑞典教育法规的探究[J].中小学德育.2019

[4].王晴锋.戈夫曼拟剧论的内涵、误释与道德性[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于殿利.作为商品的图书的道德性[J].现代出版.2019

[6].张晗,张慕良.乃若其情可以为善——以“恻隐之心”解释道德性[J].文化学刊.2019

[7].程萌.论市场经济的道德性[D].吉林大学.2019

[8].旺姆.探讨新闻的道德性和新闻伦理的基本问题[J].记者观察.2019

[9].李森,高静.论教学道德性的内涵及层次[J].教育研究.2019

[10].张绍泉.立德树人的基石:论学校教育的道德性及其建构[J].天津教育.2019

论文知识图

文化规制合法性的内容构成都是为主题服务的而主题是为了达到崇高性...英国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1916年展览线...性道德的五层结构叁维金融的九宫格分析图论着提要《校园伦理智慧论》(2)

标签:;  ;  ;  ;  ;  ;  ;  

道德性论文_卜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