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良心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良心,法官,崇仁,康德,表现形式,亚当,儒家。
良心论论文文献综述
顾林[1](2019)在《《良心论》:现时代的“新民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百多年前,“国民性”问题成为知识分子深感痛切的问题,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知识分子认为唯有改造国民性,唤醒昏睡的民众,才有望民族的振兴。如何改造国民性?知识分子沿着两条思路推进:一是以梁启超、鲁迅为代表的文化启蒙、思想改造;一是以胡适、孙中山为代表(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1-30)
孙旭义[2](2018)在《天主教的道德良心论: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在中国的应用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善恶的判断和实践是人类生命中最基本的经验,故此,作为自明律的"趋善避恶"应被视为世上一切伦理实践活动的首要准则。良心来自上天的永恒法律,并非个人主观设定的判断是非的标准,所以高于人世间的一切权力,它只受天道的约束,其作用在于辨别行为的善恶,并要求人去行善避恶。拥有自由并不等于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因为谁背离了天主在人心中定下的道德律,不仅损害他本身的自由,也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并违背终极的真理。天主教道德伦理体系的核心价值与精神支撑,就在于永恒法律在人性中的落实,其良心论在指出神性法律具有威慑力的同时,也强调法律中所蕴含的爱的本质:人通过遵守各种善的法律以达成人性的自我实现,并与所有人共同迈向人类的终极完善——现世的和谐秩序、众生博爱,以及未来的永恒圆满幸福。(本文来源于《宗教与历史》期刊2018年02期)
邹建锋[3](2016)在《吴康斋“养良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明代理学的开山学者吴康斋素来以道德践履而享誉明清儒林。吴康斋的心学思想源于孟子、二程的心学,但是其人生的道德践履中展现其个人的特色。纵观吴康斋一生的践履,可以划分为"养良心"、"养灵台"和"养性灵"叁个时期,体现出他对内心湛然虚明、知觉涵养的不同程度。康斋早期"反求良心"向内用力的修养方法为中晚期以"养性灵"为核心的道德修养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和逻辑前提。(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吕力[4](2015)在《公平利润与企业良心: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则与主要实现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否定最大化利润不等于从根本上否定利润,如果从根本上否定利润,那么企业便没有存在的必要。由于利润是企业的根本权利,而公平是社会经济伦理的基石,那么公平利润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则。如果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对于一部分利润的放弃"这一视角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那么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就不是出于更大利润的考虑,而是一种义务,"企业良心"是企业实现这一义务的主要方式。(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06期)
陈萍[5](2010)在《公共行政主体荣辱意识的良心论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实践进程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态势,公共行政主体建设正日益成为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诉求。对公共行政主体的荣辱意识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学理性剖析尤为必要,这不仅是对全社会范围内学习新荣辱观浪潮的理论呼应,也是目前公共行政主体道德研究最为薄弱的方面。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探究不仅出于理论建构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政治体制建设不可避免的实践环节。深度剖析"良心"为视域的公共行政主体荣辱意识,旨在为当代公共行政主体道德建设提供一种不同思路。(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0年08期)
许春芳[6](2009)在《亚当·斯密良心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世纪的西欧既是启蒙时代,也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斯密意识到,得益于商业自由体系的中下层阶级,他们财富扩张导致的德性腐败反过来又日益阻碍商业的自由发展。于是,斯密期望行为者的行为受到自己良心情感的约束,从而实现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斯密的良心理论进行探究。文章第一部分解析公正旁观者根据同情对他人行为进行道德赞同或责难的评价机制,为阐释斯密良心理论奠定基础。文章第二部分主要探析斯密的良心理论。对自我行为的评价机制同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机制是一致的,处于社会中的自我不断内省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用内心公正旁观者的眼光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道德判断。对值得赞扬的喜爱和对该受责备的畏惧形成了良心,良心是对自我行为进行最终评判的“高级法庭”,它以巨大的权威来考察自己的实际行为,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调节各种激情。文章第叁部分阐释良心与义务的关系。为了纠正良心受自爱之心的影响而提出偏爱自己的评判,需要制定一些旁观者赞同并内化于我们心中的一般准则,这些准则是我们以义务感的形式绝对服从的神圣律令和准则。第四部分尝试探讨斯密良心论的社会意义并对其良心论作出客观的评价。总之,人们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行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必须是合宜的,而不是无节制和贪婪的,需要经由良心法庭的审判,同时要受正义之德和体现社会正义的法律的约束。为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同道德的维系和提升协调起来,实现“富之路”和“德之路”的统一。(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9-12-01)
李国强,聂长建[7](2008)在《法官良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官良心和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围绕前者而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法官所处于的约束机制。在一个良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较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个恶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恶劣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官良心是不可改变的,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却可以通过改善约束机制而大为改善,这才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期刊2008年12期)
李国强[8](2008)在《法官良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官良心和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围绕前者而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对法官的约束机制。在一个良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较为良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个恶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恶劣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官良心是不可改变的,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却可以通过改善约束机制而大为改善,这才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08年09期)
何艾琼[9](2008)在《台湾的良心:论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映真是台湾文学史上一个无法忽略的名字,他的创作经历了从台湾文学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变化,他的政治实践活动又印证了台湾当代史的变迁。陈映真的许多小说,写在台湾风云变幻急速、社会生活动荡激烈的时代,他的小说所涉及的问题,所进行的批判和否定,使他成了那一段历史,那一个时代、那一个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中间的先觉者、先驱者,而他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法则则让他在反映那个时代台湾社会生活的深广程度上独领风骚,成了台湾社会的一面镜子。正因如此,陈映真被看做台湾“左派”的代表,而他也并不讳言“左”。在他那里,“左”意味着对当代全球化消费社会的各种思想的、文化的、文学的现象进行彻底的批评,意味着在几十年来以“右”为主流的语境里,冒着“犯法”、“坐牢”的危险去探索历史的真相,寻求一条通往人的真正解放的道路,而不是背诵几个僵化的教条。把陈映真看做富有责任感的作家和文化批评家,也许更加确切。总体而言,他的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密不可分,在他的小说里,左翼意识形态清晰可见,他的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社会和历史批判意识,是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精神在台湾的延续。所以本论文试图结合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探讨陈映真的左翼思想与文学创作是怎样的结合在一起,对陈映真左翼思想的形成以及他左翼思想的特点在小说中的体现并对文学审美带来怎样的影响、陈映真左翼文学在两岸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做一番探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陈卓[10](2007)在《天职、理智与良心——论士兵的不服从》一文中研究指出服从命令历来被视为士兵的天职,在"绝对服从"之下,少有人考虑士兵的理智与良心问题。结合21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争案例,从天职与理智、良心的矛盾这个角度,对士兵的不服从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符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国际社会人权发展趋势的。(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良心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善恶的判断和实践是人类生命中最基本的经验,故此,作为自明律的"趋善避恶"应被视为世上一切伦理实践活动的首要准则。良心来自上天的永恒法律,并非个人主观设定的判断是非的标准,所以高于人世间的一切权力,它只受天道的约束,其作用在于辨别行为的善恶,并要求人去行善避恶。拥有自由并不等于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因为谁背离了天主在人心中定下的道德律,不仅损害他本身的自由,也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并违背终极的真理。天主教道德伦理体系的核心价值与精神支撑,就在于永恒法律在人性中的落实,其良心论在指出神性法律具有威慑力的同时,也强调法律中所蕴含的爱的本质:人通过遵守各种善的法律以达成人性的自我实现,并与所有人共同迈向人类的终极完善——现世的和谐秩序、众生博爱,以及未来的永恒圆满幸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良心论论文参考文献
[1].顾林.《良心论》:现时代的“新民说”[N].中华读书报.2019
[2].孙旭义.天主教的道德良心论: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在中国的应用与实践[J].宗教与历史.2018
[3].邹建锋.吴康斋“养良心”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吕力.公平利润与企业良心: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则与主要实现方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5
[5].陈萍.公共行政主体荣辱意识的良心论视域[J].黑河学刊.2010
[6].许春芳.亚当·斯密良心论探究[D].南昌大学.2009
[7].李国强,聂长建.法官良心论[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
[8].李国强.法官良心论[J].理论界.2008
[9].何艾琼.台湾的良心:论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10].陈卓.天职、理智与良心——论士兵的不服从[J].唐山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