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品质论文_刘勇,徐娜,陈骏飞,杨野,肖红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观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品质,外观,水稻,视觉,机器,加工,茭白。

外观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徐娜,陈骏飞,杨野,肖红伟[1](2019)在《不同干燥方法对叁七药材外观性状与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叁七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筛选适宜叁七产地初加工的干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叁七的干燥速率和干燥后叁七药材的复水速率、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醇提物和内在成分(叁七素,皂苷类成分叁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还原糖、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鲜叁七采用阴干法干燥,干燥速率缓慢,耗时约473 h,但药材外观品质较优,质地坚实,复水速率慢,且总皂苷、叁七素等内在成分含量均较高。经晒干法处理后,叁七药材干燥速率也较缓慢,但因干燥周期长,药材淀粉、糖分等分解较多,致使叁七药材断面泛白部分明显。鲜叁七采用热风干燥时,干燥速率加快,耗时大幅缩短,其中40℃低温干燥时药材外观性状与阴干法具有相似性,干燥后药材质地较坚实,除叁七素含量有所降低,皂苷成分与阴干法无明显差异;而50℃与60℃高温干燥,由于脱水速率过快导致叁七药材空心不坚实,复水速率快,并导致鲜叁七内容物外溢产生糖焦化现象,药材断面颜色随烘干温度升高变成棕褐色,并促使淀粉分解,总糖与还原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冻干法干燥的药材复水速率极快,内部质地松泡多孔,质地变轻,但其皂苷成分和叁七素等有效成分最高。结论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阴干法处理后的药材质地坚实,内部结构紧密,外观性状较好,且药效成分含量较高,叁七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以阴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大,需缩短干燥加工时间,叁七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40℃左右的热风干燥工艺,其干燥加工药材接近阴干法处理;若进行叁七中药效成分等提取物的生产,可以适当采用冻干法进行叁七干燥。(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3期)

王健健,周燕,罗立新,秦江南,张建良[2](2019)在《烯效唑对主干结果形核桃外观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主干结果形核桃温"185"为研究材料,对核桃进行单株叶片喷施烯效唑处理,试验设置4个不同浓度:S1 (150mg/kg)、S2 (200mg/kg)、S3 (250mg/kg)、S4 (300mg/kg),果实采收后对核桃果实进行外观品质测量,分析各处理差异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探究能达到最优的果实品质的烯效唑浓度,为核桃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S1、S2、S4处理核桃果实出仁率均高于对照,S1处理核桃果实出仁率达到最高为63. 86%,比对照增加了1. 38%,S4处理极显着高于对照,是对照的1. 54倍,S3处理核桃产量达到最高为200. 14kg/667m~2。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提高核桃果实出仁率、缝合线紧密程度、产量等,由综合评价初步判断300mg/L烯效唑对核桃处理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李进波,戚华雄[3](2019)在《水稻灌浆期间高温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2015、2016年湖北省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区域试验33个籼稻参试品种的外观品质,2016年参试品种的平均垩白粒率和平均垩白度比2015年的分别增加了25.5个百分点和101.72%,说明2016年水稻灌浆期间的高温导致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建议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聚合非等位耐热性QTL以培育耐热品种,以及适当推迟中稻的播种期以确保水稻在适温条件下灌浆结实。(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邬刚,王家宝,井玉丹,袁嫚嫚,耿维[4](2019)在《不同茭白品种贮藏期间品质和外观商品性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不同茭白品种贮藏期间耐贮性差异和品质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品种茭白,经过一定时间贮藏,测定其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变化,筛选出贮藏期长、品质稳定的优质茭白品种,为新发展茭白产区,选择茭白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以带壳鲜茭白‘浙茭2号’、‘浙茭3号’、‘浙茭6号’、‘浙茭7号’、‘台茭’、‘六安茭’等6个品种为试材,用高密度聚乙烯袋包装,在(1+1)℃和85%~95%相对湿度下贮藏,分别测定贮存1、15、30、45和60 d粗蛋白(凯氏定氮法)、粗纤维(水解法)、维生素C(2,6–二氯靛酚滴定法)和还原糖(铜还原碘量法)含量和外观商品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茭白的还原糖和粗蛋白含量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均表现为缓慢降低的趋势,贮存30 d时,与‘台茭’相比,‘浙茭6号’和‘六安茭’的还原糖含量分别高116.7%和162.5%,不同品种茭白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不同品种茭白维生素C含量在贮存15 d后均表现为快速降低,降低幅度为25.9%~70.4%,其中‘浙茭6号’的降低最少,为25.9%,‘浙茭2号’降低幅度最大,为70.4%,而后各品种茭白的维生素C含量在40 mg·kg-1左右;不同品种茭白的粗纤维含量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贮藏60 d后,‘浙茭3号’的增加幅度较大,增幅为112.5%,‘六安茭’和‘浙茭6号’的增加幅度较小,增幅分别为77.6%和90.9%。贮藏60d后,‘浙茭2号’茭壳呈黄色,失水,有少量霉点,茭肉皱缩、光泽度差,外观商品性差;‘浙茭3号’茭壳黄绿色,略有失水,无霉点,茭肉表面有皱缩、白偏黄,略有光泽,商品性一般;‘浙茭6号’茭壳呈黄绿色,无霉点,茭肉饱满略有皱缩、洁白,有光泽,商品性较好;‘浙茭7号’茭壳呈黄绿色、无霉点,茭肉表面皱缩严重、茭肉白偏黄,无光泽,商品性差;‘台茭’茭壳呈黄色、有霉点,净茭表面皱缩、有霉点,白偏黄,无光泽,开始腐烂,无商品性;‘六安茭’茭壳呈绿色、无霉点,茭肉饱满略有皱缩、洁白,有光泽,商品性较好。综合比较,6个供试品种,在(1±1)℃温度和85%~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60 d,‘浙茭6号’和‘六安茭’的品质和外观商品性均能保持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蒋运宁,陈传武,付慧敏,邓崇岭,刘升球[5](2019)在《套袋对柠檬果实发育、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对尤力克柠檬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套袋对柠檬果实发育、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提早柠檬果实着色,套袋果实在10月中旬即可采收,比对照提早2个月采收上市,且着色均匀,果皮光滑细腻,光洁度好,外观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套袋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相比略有降低,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出汁率等指标与对照相比呈无规律变化,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南方园艺》期刊2019年05期)

张白鸽,陈晓东,李灿,何裕志,谢大森[6](2019)在《改善外观品质 提升内在质量 镁对冬瓜产业的提质增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课题组前期的田间试验揭示,施用镁肥能够改善冬瓜叶片生长并提高产量。如何进一步协同提高产量和品质是产业新的需求。对此,在广东省佛山冬瓜主产区开展了多点镁肥试验,进一步研究施用镁肥对冬瓜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在农户对照田的基础上,设置了补镁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设置了添加铁、锌、铜、钼和硼营养的肥料处理。结果发现:产量:不施镁肥的对照单个(本文来源于《中国农资》期刊2019年29期)

王东明,陶冶,朱建国,刘钢,朱春梧[7](2019)在《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气CO_2浓度升高会降低水稻的外观与加工品质。为探明其下降机制并予以缓解,【方法】采用开放式大气CO_2浓度升高(FACE)平台、两种栽培品种及其叁种不同的基因调控遗传材料(中花11及其蒸腾调节材料ZmK2.1-15、ZmK2.1-20、Os KAT3-26、OsKAT3-30;中花11及其促冠根生长材料ERF3-7和ERF3-12;日本晴及其促硝酸盐吸收材料NIL),研究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稻米外观品质与加工品质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因品种不同而异。CO_2浓度升高下,中花11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9.2%和4.4%,整精米率降低5.3%;而日本晴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11.1%和7.9%,整精米率提升9.8%。蒸腾调节材料显着改善了CO_2浓度升高对中花11外观与外观品质的负面效应,与当前CO_2浓度相比,CO_2浓度升高,ZmK2.1-15、ZmK2.1-20、Os KAT3-26、Os KAT3-30的垩白粒率相对变化量为-2.7%、-16.3%、-14.8%,+7.4%,垩白度为-8.7%、-22.3%、-15.1%、-3.0%,整精米率为+2.1%、+6.4%、+3.6%、-7.0%。促冠根生长材料加大了CO_2浓度升高对中花11号外观与加工品质的负面效应,ERF3-7、ERF3-12的垩白粒率在CO_2浓度升高下分别增加17.7%和11.5%,垩白度增加34.4%和19.1%,整精米率分别降低10.1%和0.8%。促硝酸盐吸收材料(NIL)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CO_2浓度升高下无明显变化,整精米率下降4.2%。NIL的外观品质较日本晴明显改善,CO_2浓度升高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下降16.5%和17.9%,当前CO_2浓度条件下分别下降26.3%和28.9%。【结论】未来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通过基因改良促进水稻蒸腾作用和硝酸盐吸收是提升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梁宁[8](2019)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外观品质自动分选装置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枣原产于我国黄河沿岸等地区,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作为我国特有的果品,其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90%。近年来,红枣粗加工及深加工产业对红枣原枣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红枣外观品质分级技术是其产业化过程中提高品质档次和经济价值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上的红枣分选装置只能实现果型大小在线分级,无法实现表面病害与裂纹在线分级。因此,设计一种分级效率与精度高、稳定可靠的基于机器视觉红枣外观品质(病害、裂纹、大小)自动分选装置,对红枣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红枣外观品质分选装置自动上料困难、自动检测精度与效率较低、自动分级执行稳定性较低等问题,本文以新疆和田骏枣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外观品质自动分选装置总体设计。本文根据红枣基本技术参数(质量、纵径、横径)与相应国家标准,确定了红枣各等级的分级依据。此外,根据本装置各部分实现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上料系统、检测系统、分级执行系统与软件系统,并且在总体设计原则与设计环境基础上,对该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2)低位单排红枣自动上料系统的机械部分与控制部分设计。首先对其整体结构设计进行,并通过试验对其核心部件(波浪形上料传送带、储料斗)进行了特殊结构与尺寸设计;然后依据所设计的机械结构,利用PWM(脉冲宽度调制)调速模块,采用树莓派与L298N双通道直流电机驱动器控制直流齿轮减速机的转速,从而控制自动上料系统的上料速度,实现此装置叁档工作速度(60个/min、90个/min、120个/min)。(3)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外观品质自动检测系统的机械部分、控制部分与检测部分设计。首先对其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并通过试验对其核心单元(光源单元与摩擦板单元)进行了特殊设计;然后依据所设计的机械结构,采用树莓派与对射激光传感器控制两台工业相机采集红枣正面与背面图像;最后利用Python语言以及OpenCV对采集到的红枣图像进行处理,提出了根据红枣表面缺陷轮廓的最小外接旋转矩形长宽关系检测红枣病害与裂纹信息的算法,并且提出了根据红枣轮廓最小外接多边形内部的像素点个数检测红枣大小等级信息的算法。(4)推拉式红枣自动分级执行系统的机械部分设计、控制部分设计以及分级通道优化设计。首先对其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并通过试验对其核心部件(推拉式电磁铁)进行了布局设计;然后依据所设计的机械结构,采用树莓派通过延时程序向电磁继电器发送信号来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推拉式电磁铁的推拉动作,完成红枣的卸料动作;最后优化分级通道结构,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可以得出,当分级挡板的安装角度为60°、安装距离为10 cm时,红枣在卸料过程中所受到的机械损伤最小。(5)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外观品质自动分选装置软件系统设计。根据上料系统控制部分、检测系统控制部分与检测部分、分级执行系统控制部分的设计要求,利用Python3、PyQt5与OpenCV3在树莓派的Raspbian4.9操作系统上进行软件操作界面设计,主要包括工作速度模块、打开相机模块、红枣图像采集模块、红枣图像处理模块、红枣图像检测结果显示与统计模块、红枣分级执行模块,实现了红枣自动上料、外观品质自动检测、自动卸料一系列动作,最终完成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外观品质自动分选;(6)各机械系统与软件系统设计完成后,对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外观品质自动分选装置的工作性能进行在线测试。由测试结果可以得到:该装置对红枣大小等级的分级精度比较高,而对表面病害与裂纹的分级精度比较低;当分级速度为60个/min时红枣分级精度最大,整体分级精度为86.6%,大小分级精度达到88.2%,病害与裂纹分级精度分别为80.0%与77.5%,但是分级精度会随着分级速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还需进一步优化与提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博[9](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外观品质机器视觉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商品粮、储备粮,在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中,小麦的外观品质检测对小麦质量的定等定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谷物检测实验都还停留在人工肉眼观察阶段,针对目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检测需要人工提取图像特征且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以小麦籽粒中完善籽粒、不完善粒(破损粒、病斑粒、发芽粒、发霉粒、虫蚀粒)和杂质(麦壳)为检测目标,搭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系统的小麦籽粒图像采集平台,研究了图像预处理和分割方法、基于人工提取特征的传统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识别方法、重点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模型构建方法等,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现有研究多数采用实验室环境下人工摆放小麦籽粒而造成采集图像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并开发了由进料口、型孔板、毛刷、毛刷驱动装置、工业摄像相机及光源等组成的机器视觉小麦籽粒图像检测平台。小麦籽粒由进料口投放到型孔板上,位于型孔板上方的毛刷在其驱动装置驱动下进行直线运动,使小麦籽粒均匀地平铺在型孔板的型孔中,并清除多余的籽粒落入籽粒回收箱;工业相机获取型孔板及型孔中的小麦籽粒图像,并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采集的小麦籽粒图像清晰无粘连,为后续的图像预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针对采集的批量小麦图像需要通过复杂的图像预处理算法才能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干扰和有效的分割算法才能分割出单籽粒图像的问题,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图像经过灰度化处理、中值滤波、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等操作,使得原始的图像去除了噪声的干扰,图像的质量得到了增强,并且快速地从原始图像中分割出单个籽粒目标,为后续的人工特征提取参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采用最小外接矩形法分割后的单籽粒图像在尺寸上各异,为了便于后续试验的开展,以分割后尺寸最大的样本为基准,对其他所有样本进行尺寸扩展,使其尺寸和基准样本相同。同时小麦籽粒在孔洞中的位置具有随机性,通过对单籽粒图像进行旋转、翻转操作,将每个样本扩展为4个,整体样本容量扩展为原来的4倍,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样本。(3)针对传统人工提取特征需要大量的特征参数且容易造成数据冗余现象等问题,本研究对分割后的单籽粒图像分别提取了12个颜色特征、10个形态学特征、5个纹理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有效特征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最优的8个有效特征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并将其输入到构建好的传统SVM模型中,该模型对7类小麦籽粒的正确识别率为80.2%,其中完善粒的识别率最高,为86.3%,杂质麦壳的识别率最低,为72.5%。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人工提取特征并进行特征优选输入到SVM模型对小麦7种类型进行多分类可行,但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时间较长。(4)针对传统的识别SVM模型识别结果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小麦完善粒、不完善籽粒和杂质识别方法,该方法在经典CNN(Conventional Neural Networks)网络模型中用Relu函数代替传统的Sigmoid函数,以减小模型收敛时间,在全连接层处引入Dropout技术以减小过拟合影响;在经典CNN网络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残差块结构和Bach Normalization算法,同时将第一个卷积层的核大小改为5×5并省去虚线残差块结构,构建了ResNet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经典CNN模型和ResNet模型对7类小麦籽粒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0.6%和96.3%。ResNet模型识别正确率最高,比经典CNN模型和SVM模型分别提高了5.7%和16.1%。每组检测耗时为56s,可满足粮库小麦收购快速品质检测需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6)

徐琴,王孟,谢义梅,陈甜甜,周灵[10](2019)在《施硒对水稻外观品质及籽粒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施叶面硒肥是提高水稻籽粒硒含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杂交水稻隆两优华占在孕穗期施用不同浓度的硒叶面肥,研究了施硒对水稻外观品质及籽粒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硒能显着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当施用量为23 g/hm~2复合硒叶面肥+20 g/hm~2亚硒酸钠时,整精米率达到最高值65.67%,垩白度达到最低值0.65%;②增施硒肥能增加水稻精米和糙米的硒含量,当施用量为23 g/hm~2硒叶面肥+30 g/hm~2亚硒酸钠时,水稻精米和糙米硒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为0.784 3 mg/kg和0.816 7 mg/kg,糙米积累硒的能力高于精米;③增施硒肥对水稻精米和糙米中镉和砷含量均没有显着影响,表明籽粒对硒与镉和砷的吸收没有协同作用。同一处理下糙米镉含量均高于精米镉含量,但差异不显着,糙米对重金属砷的累积效果均显着高于精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5期)

外观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以主干结果形核桃温"185"为研究材料,对核桃进行单株叶片喷施烯效唑处理,试验设置4个不同浓度:S1 (150mg/kg)、S2 (200mg/kg)、S3 (250mg/kg)、S4 (300mg/kg),果实采收后对核桃果实进行外观品质测量,分析各处理差异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探究能达到最优的果实品质的烯效唑浓度,为核桃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S1、S2、S4处理核桃果实出仁率均高于对照,S1处理核桃果实出仁率达到最高为63. 86%,比对照增加了1. 38%,S4处理极显着高于对照,是对照的1. 54倍,S3处理核桃产量达到最高为200. 14kg/667m~2。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提高核桃果实出仁率、缝合线紧密程度、产量等,由综合评价初步判断300mg/L烯效唑对核桃处理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观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勇,徐娜,陈骏飞,杨野,肖红伟.不同干燥方法对叁七药材外观性状与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J].中草药.2019

[2].王健健,周燕,罗立新,秦江南,张建良.烯效唑对主干结果形核桃外观果实品质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

[3].李进波,戚华雄.水稻灌浆期间高温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邬刚,王家宝,井玉丹,袁嫚嫚,耿维.不同茭白品种贮藏期间品质和外观商品性变化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5].蒋运宁,陈传武,付慧敏,邓崇岭,刘升球.套袋对柠檬果实发育、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J].南方园艺.2019

[6].张白鸽,陈晓东,李灿,何裕志,谢大森.改善外观品质提升内在质量镁对冬瓜产业的提质增效[J].中国农资.2019

[7].王东明,陶冶,朱建国,刘钢,朱春梧.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J].中国水稻科学.2019

[8].梁宁.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外观品质自动分选装置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张博.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外观品质机器视觉检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徐琴,王孟,谢义梅,陈甜甜,周灵.施硒对水稻外观品质及籽粒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农作物外观品质计算机视觉检测...、不同品系的外观品质的比较灰葡萄孢菌侵染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外观3水Hg对水稻外观品质影响折线图...2 结实期土壤水分和灌溉方式对稻米碾米...贮藏第120天时不同处理间的葡萄果实~...

标签:;  ;  ;  ;  ;  ;  ;  

外观品质论文_刘勇,徐娜,陈骏飞,杨野,肖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