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丙泉:《论语》的篇章结构之美论文

许丙泉:《论语》的篇章结构之美论文

摘 要:孔子博学多能,艺术修养精深。弟子们学习“六艺”,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在编辑《论语》时,巧妙安排篇章结构,表现出感动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看出《论语》篇章结构的匠心独运。整部《论语》的组织安排如一部伟大乐曲,有轻松愉悦的学习场景、庄重和谐的教学过程、激昂跌宕的社会实践,潜移默化地感动心灵,陶铸性情。

关键词:《论语》;篇章;结构;音乐

对于《论语》,中国人世代读诵。有人认为《论语》的各篇章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只是零散杂论凑在一起。有人认为各篇之间有内在联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孔子博学多能,艺术修养精深。他教授“六艺”,许多弟子都有很高的审美水平。他们在编辑《论语》时,也巧妙安排著作的篇章结构,表现出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一、《论语》各篇的有机构成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前人对此书得名和篇章结构多有解释。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1]卷三十1717《隋书·经籍志》:“《论语》者,孔子弟子所录,孔子既叙六经,讲于洙、泗之上,门徒三千,达者七十。其与夫子应答,及私相讲肄,言合于道,或书之于绅,或事之无厌。仲尼既没,遂辑而论之,谓之《论语》。”[2]卷三十二939杨伯峻说:“《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3]25

关于《论语》的篇章结构,有人认为没有什么讲究。如杨伯峻:“《论语》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连,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3]26林语堂也认为:“这部书是未经分别章节,未经编辑的孔子冗杂语录。所论涉及诸多方面;但对所论之缘起情况则概不说明,而上下文之脉络又显得散乱失离。”[4]111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论语》是精心结构而成。如南怀瑾说:“在我认为,《论语》是不可分开的,《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们手里的书中,现在看到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开始把它圈断了,后来成为一条一条的教条。这是不可以圈断的。再说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篇文章。”[5]9李泽厚说:“《论语》篇章的各种对话并无一贯系统,甚至七零八碎,但读毕全书,却仍可有一相当完整的生动印象。”[6]14

许昌位于河南中部,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4.3~14.7℃,最高气温在7月,历年7月份平均气温27.1℃,最低气温在1月,历年1月份平均气温0.7℃,生长期积温5 267.4℃。年均日照时数2 280小时,年均降雨量700 mm左右,无霜期214~231天。许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浅山丘陵,中、东部为平原,平原区占75%。建安区位于许昌市中部,属平原农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自然条件适合梨树栽培。

《论语》是一部重要儒家著作,人们从中获益良多,提升思想高度,也体验语言、形象等方面丰富的美感。对于《论语》整体篇章安排,人们也努力去寻找、感受这方面的美。即使不是刻意去寻找,在有意无意之间也会用审美的眼光观照《论语》的篇章结构,寻找美的感觉。这是出于人类爱美的本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在散乱芜杂中看出秩序,看出有机统一的生命力,看出美来。而且由于《论语》深入人心,付出了许多努力去阅读和思考,《论语》已成为人们心灵的组成部分,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所以必然要爱《论语》,有美感,欣赏其篇章结构的表现。

实际上,对于一部著作来说,篇章编排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表达主旨、感动读者有重要意义。所以在编辑成书的过程中,作者不可能对此不闻不问,漠然置之。而且孔子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审美水平,他的生活是艺术化的、审美的。《论语》记录其言语行为、人生历程,本身包含美,其组织结构也应有美的成分。即使不是孔子亲自编排,而是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也会让《论语》表现出有机统一的秩序。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编纂者必然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人才,使《论语》的篇章安排也有美的内蕴。

另外,对于读者来说,美在于发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微子》),人人都有爱美之心,都有尽力去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对于看似散乱的众多篇章,后人也必能从中发现很多美的成分。从开篇第一章到其后各章,再到结尾,《论语》如一首乐曲,从始至终给人美的享受,在前后呼应、相互映衬、波澜起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中摇曳生姿,熠熠生辉,是一首优美婉转而辉煌壮丽的伟大乐曲。

目前已经有许多涌流和学习关系的研究和讨论。主要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促成学生的涌流体验。在涌流理论视角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

细心搜求,深入体会,《论语》的篇章结构恰如一首轻灵优雅而又恢弘壮阔的乐曲,美不胜收。乐曲由三部分组成,各包括数章内容。下面简单从各篇章的前后联系、每章开头和结尾的安排来简单考察《论语》的篇章结构之美。

二、轻松愉悦的学习场景

第一部分包括从第一篇到第六篇的内容。第一篇《学而》,是整首乐曲的序曲,引人进入《论语》的世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弟子追思怀念老师,首先回忆起老师的学识渊博和谆谆教诲,在老师的教导下增长学问,其乐无穷。所以本篇以“学而”为题,非常恰当。师生坐而论道,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汇集一处,共同切磋砥砺,增进学问,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求学问道最重要的是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开放、理性的心态中,来开始《论语》的世界,走上“成仁”的道路。紧接着,《学而》点出“成仁”的重点:“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君子不重则不畏,学则不固。”要讲究方式方法:“礼之用,和为贵。”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超越世俗世界:“贫而乐,富而好礼。”最后总结全章,强调自我修养:“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第十三篇是《子路》,以“子路问政”开始,主要讨论政治问题。要实践上一篇中关于“仁”的重要思想,必须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孔子认为政治要从“正名”开始,要求学生出仕从政,学以致用。他指导参与政治的弟子,也为执政的国君大夫献言献策。政治不只是治理国家社会,平时的自我修养、待人接物也是政治。政治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所以结尾记载孔子的话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这两句话应该是专门对子路说的,告诫他不要轻易进行战争,因为子路擅长军事,性格急躁,以勇猛好战闻名。在这一篇中,乐曲仍然激动人心,紧张有力。

正如孔子评论音乐“始作,翕如也”。《学而》开篇轻松愉悦、和谐顺畅,又有深远内蕴,而且突出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各方面的主题都有所表现,如平缓乐曲中的一声声重音,振奋精神,深入人心。也可以看出“学而”作为开篇的标题,不是偶然凑巧,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大有用意。“学而”表明学习的乐趣、内容、意义、方法、目的,强调“学”的重要性,概括本篇的主旨,又凸显学习本身的意义。《论语》的整体是有机统一的,每一篇首尾的安排,标题的选用很有讲究。

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C组以舒芬太尼0.4 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行麻醉诱导,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6 mg/kg,其余诱导药物同C组。两组患者均行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3μg/kg +雷莫斯琼0.9 mg+生理盐水至200 ml,背景输注量为4 ml/h,PCA量为1ml/次,PCA锁定时间为15 min。

第十一篇《先进》,接续上一篇的主题,继续观照现世人生中“仁”的表现。除了孔子,许多弟子们也都“仁以为任”,令人赞叹。孔子也时时想念他们,心里喜欢。“四科十哲”都是优秀人才,各有特长,求学上进,努力“为仁”。最后记载师生坐而论道,畅谈美好理想,其乐融融,情深意长。乐曲更多一分感情,韵味悠远。此篇开头孔子赞扬“先进”的弟子,结尾也正是有代表性的几位“先进”弟子各抒己见,展现才华。

第三篇是《八佾》。“八佾”是最高等级的礼乐,象征最高的秩序。前一篇强调秩序,此篇进一步指出人生的行为应合乎秩序,应该如最高级的音乐一样,是无比美好的状态。此篇中多次提到音乐歌舞,也涉及“仁”,提到历史的规律、圣人的功绩,初步勾画美好的人生蓝图,为后面阐述更高深的思想做了铺垫。结尾部分提到“韶”乐、“武”乐,再次奏响美的旋律,与开篇的“八佾”相呼应。而最终以“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结尾,从理想的高度回到现实中来,乐曲稍转为安静舒缓,陷入沉思。

这样的感受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有充分的依据。《论语》中记述了许多和音乐有关的事情,孔子和弟子们深谙音乐之道,能弹琴鼓瑟,吟咏诗歌。“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对鲁国太师评论音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杨伯峻解释说:“那么,音乐是可以晓得的:开始演奏,翕翕地热烈;继续下去,纯纯地和谐,皦皦地清晰,绎绎地不绝,这样,然后完成。”[3]32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最深入人心,完成对心灵的培养。而“诗”“礼”都和音乐有关。《论语》中的文字言简意深,这些有关音乐的记载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有很深的意义。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特意引用了王夫之的话,来强调音乐对于《论语》的重要性:“《孟子》七篇不言乐,自其不逮处。故大而未化。”[6]98和《论语》相比,《孟子》几乎不谈论音乐,所以“大而未化”。

第四篇是《里仁》,回到现实,回到自己的内心,感觉到“仁”的存在,感觉到美。因为内心有“仁”,所以热爱生活,充满信心,努力实践,收获丰富的成果。本篇举出不少事例,说明仁者的行为,也说明“仁”就在自己心中。结尾充满快乐:“德不孤,必有邻。”这与开篇的“里仁”正好呼应。最后提醒要保持自己的独立,维护内心的“仁”,不要自取其辱:“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乐曲让人感到亲切温馨,活泼快乐。

第五篇是《公冶长》,到处充满快乐的气氛。因为“仁”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仁”的成分,即使如公冶长被冤枉入狱,那也无损于他的“仁”。而且,那么多优秀学生,各有所长,都诚心向“仁”,有自己的理想,多么让人高兴。所以孔子在异国他乡,忍不住想起这些优秀的学生:“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所以孔子更感到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像他一样喜欢学习,不断努力提升自我。本篇最后记录孔子的话:“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老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虚心好学,共同进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第六篇是《雍也》,乐曲更显积极热烈。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增长才能,表现优秀,令人高兴振奋。本章一开始孔子就赞扬学生:“雍也可使南面。”其他如桑伯子、颜回、子华、原思、仲弓、子路、子贡、冉求、闵子骞、子夏等,都品德优秀,言行端正,可圈可点。这些人还需要继续努力,到达更高的境界。所以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本章结尾也和开头的“南面”相联系,提到“圣人”的境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孔子勉励弟子们做一个“仁者”,而“仁”的最高境界则为“圣”。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从我做起,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努力去“为仁”、成“圣”。

从第一篇《学而》的轻松愉悦到第六篇《雍也》的热情振奋,是《论语》这整首乐曲的第一部分。人们的感情被调动起来,思想也逐渐活跃,为第二部分的师从孔子,聆听教诲做好了铺垫。

三、庄重和谐的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包括从第七篇到第十四篇的内容。第七篇《述而》中,孔子开始自己的教师工作。记叙的重点在孔子身上,学生们恭听老师的教诲。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他以身作则,“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以自己渊博的学问、深厚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卓有成效的方法,营造出庄重严肃而又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乐曲开始变得雍容大气,充满力量。这一篇的结尾,正是表明人们对孔子风范的仰慕,表明庄重和谐的精神状态:“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利用柴油机烟气干燥生活垃圾,关键在于烟气能否提供垃圾水分干燥所需热量。下面对烟气—垃圾干燥过程进行能量衡算。柴油机烟气干燥生活垃圾过程中进入和排出干燥器的各项热量及物质,以1 d为基准,如图3所示。

第八篇《泰伯》中,孔子讲述古代圣贤的高尚情操,令人景仰向往,正是学习的榜样。受圣贤精神的感召,后人要不断积极实践,“仁以为任”,“死而后已”,提升自己的修养,努力“为仁”。文章结尾提到尧舜崇高伟大,和泰伯一样,为世代楷模。乐曲继续发展,变得恢弘高昂,令人振奋,要跟随圣贤的足迹,攀登人生的高峰。

第九篇是《子罕》。开头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联系上一篇讲述古代圣贤,本篇实际上讲孔子正是当世圣贤。孔子超越现实世俗的功利世界,达到圣贤的精神高度,思考形而上的“命”与“仁”的问题,并言传身教,把思考的成果传授给学生。所以颜渊慨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文章结尾是孔子对《诗经》语句的批评:“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强调思考,正和开头的超越现实、展开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相照应。乐曲继续发展,给人无比崇高深远的感觉。因为孔子正是继承和弘扬尧舜等圣贤的精神,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图3显示了工况二时,幅流风机作用下的满载地铁车厢截面半个周期的风速分布云图。由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幅流风机在由7 s向左下方吹风转换到23 s向右下方吹风的整个变化过程中时,最大风速出现在幅流风机出风口处,约为2.8 m/s,当靠近人体区域时,风速已经减弱到2 m/s以下,截面平均风速约为0.50 m/s,符合人体舒适性要求。

第十篇《乡党》接着上一篇的“何远之有”这个结语,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由此表明圣贤的精神境界并不玄虚渺茫,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乡党》详细记录了孔子的言语行为,让人们细心观察、体会。本篇以子路对“山梁雌雉”肃然拱手结尾,亦庄亦谐,既显出子路的可爱,令人不由莞尔一笑,也说明如那些在朝廷、乡党的社会文化现象一样,山野间的景象也可以有深刻寓意,值得深思、感悟。乐曲渐趋轻松平缓,简洁明快,悠游闲适,富有生活气息,如涓涓细流滋润人们心田。

第二篇为《为政》,乐曲开始进入主体部分。如孔子所说“政者,正也”(《论语·子路》),本篇开门见山,表达政治的最高理想,也要求做人要心地真诚纯正,坚持正道,才能获得成功。开篇首句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星辰排布秩序井然,永恒存在。有居中端正的心灵,就有正确、永恒的人生秩序。接下来,文章通过生活中各种事理来展现这一法则。其中有孔子总结一生的奋斗历程,是最真实最完美的人生范例。《为政》简单明晰,这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出于正直的心地,也符合天地自然的秩序。结尾是孔子的话:“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与标题、本篇首句相呼应,再次申明诚实正直的重要性,要勇于正道直行,听从内心的召唤。乐曲简单勾勒社会人生的理想蓝图,引人虔诚仰望,悠然神往。

第十二篇《颜渊》一开始就正面探讨“仁”的问题,这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正是由最聪慧的弟子颜渊来向孔子请教。“仁”是内在本性,是“克己复礼”,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国家社会治理的最终归宿。孔子和多个弟子讨论“仁”的问题,答疑释惑,“仁”的道理逐渐清楚明白,所以本篇以这样的话结尾:“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从本篇开始,乐曲振作起来,稳健有力,感情热烈,达到高峰。这是《论语》的中心思想所在,是孔子和颜渊这两位哲人讨论最高深问题,得出最重要答案。

兽医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与抗生素相比,溶葡萄球菌酶专一降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成分中的甘氨酸肽键,使细菌因细胞壁溶解而死亡。因为独特的杀菌机制和纯生物特性,使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加上溶菌酶的复配,不仅扩大了杀菌谱,还增强了溶葡萄球菌酶的杀菌效率[10]。

角色扮演获得的语料,尽管在复杂性、多样性、互动性、即时性、协商性等很多方面都向着自然语言的方向努力,但毕竟还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中自然发生的会话。首先,由于交际行为是虚拟的,被试表演出来的话语可能跟实际生活中所说的不一样,比如,因为不必考虑言语行为的后果,被试可能降低了话语的礼貌程度(Margalef-Boada,1993);再比如,角色扮演任务本身可能会让被试觉得他们是在参加语言测试,也会据此调整自己的话语。另外,被试还有可能被要求扮演他们并不熟悉的角色,或者从未遇到过的情景,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语料的有效性、可信度就值得怀疑。最后,要把录音录像材料整理成文字材料,非常费时。

第十四篇是《宪问》,由“原宪问耻”而得名。从政不容易,难免有挫折、失败,给自己招来耻辱。但人生在世,“克己复礼为仁”,又无法与政治隔绝。所以本篇主要是孔子和弟子们讨论,如何考虑周全,既远离耻辱,在政治活动中知进知退,又能更好地“为仁”。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因此更要坚定内心信念,努力“为仁”,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但无奈的是,有时人们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找不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没有诚实奋斗的精神。结尾提到两个反面人物,被孔子称为“贼”的原壤和“欲速成”的阙党童子,要人们引以为戒。本篇开头是“原宪问耻”,结尾这两个人正是自取其辱的典型。乐曲由上一章的激动有力变得稍稍舒缓低沉,但更显出直面现实、冷静思考的力量。

从第七篇《述而》到第十四篇《宪问》,是乐曲的第二部分,渐渐出现高潮,攻坚克难,攀登顶峰,向最高精神境界努力追求,探讨“仁”的思想。乐曲在人们面前展现无比高远广阔、壮丽辉煌的人生图景,让人们心胸开阔,满怀壮志豪情,坚毅沉着,勇往直前,奋斗不息,去完成自我,实现人生崇高理想。

四、激昂跌宕的奋斗历程

第三部分是从第十五篇到第二十篇。第十五篇是《卫灵公》,从教学活动转向社会实践。孔子关注政治,积极入世,奉献社会,勇敢面对现实,特别是许多艰难困苦。开头是“卫灵公问陈”,询问关于军队列阵之法,但孔子婉言拒答。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的政治理想注定遭遇挫折和失败。孔子周游列国,备尝艰辛,颠沛流离,几次陷入危难境地。然而因此也更显出孔子政治理想的崇高,信念的坚定和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仁者有自己的人生使命,追求崇高的人生意义。“君子忧道不忧贫”,“贞而不谅”,志存高远,大行不顾细谨,不拘小节。结尾记载孔子帮助盲人乐师入座,告诉弟子:“固相师之道也。”联系开头的“卫灵公问陈”,可以理解为,在孔子看来,与帮助国君排兵布阵相比,帮助盲人乐师入座这样的事情其实很有意义,很重要。音乐渐渐沉郁,但也更显出内蕴的力量。

伴随着中国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新发展阶段,消费和进口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为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提供历史性机遇。

第十六篇《季氏》写孔子批评国内大夫乱政,难免祸起萧墙,借此阐发为政之道。由这样的国家政治情况联系到君子的交友、修身,也是暗藏危险,有很多困难,所以要深思明辨,谨慎行事。结尾介绍不同的人对“邦君之妻”的不同称谓,正是重申为政要“正名”的重要原则,名正言顺,合乎道理,诸事才能成功。乐曲更显低沉,但也更让人感受到力量,而且渐渐积聚,蓄势待发。

第十七篇是《阳货》。人生中充满诱惑和危险,阳货、公孙弗扰、佛肸都想拉拢利用孔子,但孔子拒绝同流合污。仁者没有机会发挥才能,实现安邦治国的理想,小人却一时得势,为害社会,怎不令人愤慨。仁者惟有更加奋发向上,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增长才能,见义勇为,这才是人生正道。结尾说:“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像阳货那类人为非作歹,终于不会有好下场。困境会激发斗志,乐曲从沉郁转向昂扬,表现出激浊扬清,反抗邪恶,努力向善的力量。

第十八篇是《微子》。现实往往是可悲的,本篇记录礼崩乐坏的世态,当政者不思进取,贤者不得其位,孔子周游列国遇见多位隐士,对孔子冷嘲热讽。但孔子矢志不移,以周公为榜样,追求济世救民的政治理想。开头写殷纣王混乱残暴,仍有三位“仁者”,结尾与开篇相呼应,记录“周有八士”,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总有“仁者”维护正义,名垂青史。乐曲转为悲壮,悲中更显出“为仁”的勇敢坚毅,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十九篇是《子张》。子张、子游、子夏、曾子等继承孔子的教育事业,让孔子的精神薪火相传,泽被后世。本篇缅怀先师,充满仰慕、崇敬的心情。子贡功成名就,更感怀孔子的崇高伟大,尽力维护老师的地位,传扬老师的名声,赞美老师如巍峨的庙堂、高悬的日月。结尾说:“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生得光荣,死得可惜,这样的老师,怎么能赶得上?乐曲舒缓、悠长,饱含怀念之情,同时也那么明朗壮丽。孔子的事业后继有人,其精神光明灿烂,引领人们走上“克己复礼为仁”的道路。

第二十篇是《尧曰》。孔子思想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从尧、舜、禹以来历代圣王开创的人文道路,主政“为仁”,敬天保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孔子有完美的政治理想,有各种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尊五美,屏四恶”,可以使人间社会长治久安。结尾是孔子的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人生在世,要求知问学,增进道德,要自立自强,努力成为君子,知道天命所在。如此,也会如尧、舜、禹等圣王一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乐曲终了,更加恢弘壮阔,豪迈昂扬,震撼心灵,把人带到悠久的历史中,带到圣王的崇高精神境界中,天人合一,人生变得真实永恒,崇高神圣。

从第十五篇《卫灵公》到最后的《尧曰》,是乐曲的第三部分。孔子及其弟子满怀理想,努力“克己复礼为仁”。儒家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作用于社会现实,冲突激荡,起伏多变,激动人心。理想虽然不能实现,但更显出崇高伟大。“为仁”是先王之道,是人的本性要求,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乐曲铿锵有力,渐渐低沉,但更加意蕴深邃悠远,余味无穷,感人至深。

所以,《论语》是一部精心编排结构的著作,如一部伟大的乐曲,开始时轻松愉悦,明快爽朗,逐渐婉转起伏,又铿锵有力,振奋昂扬,大气磅礴,最终震撼心灵,把人带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全书各篇之间有内在联系,每篇首尾之间有呼应。而全书的第一篇《学而》和最后一篇《尧曰》也可以联系起来,那就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精神层次,终于能取得成功,到达最高的圣王境界。相信如果细读每一篇全文,能发现更多语句章节之间的组织结构之美。

参考文献:

[1]班固撰.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林语堂.孔子的智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TheStructuralBeautyofTheAnalectsofConfucius

XU Bingquan

(Center of Marxist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ies,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264209,China)

Abstract:Confucius was a man of gifts,with high attainment in art. His disciples studied the Six Arts to improve aesthetic level. When compilingthe TheAnalectsofConfucius,they skillfully arranged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pters and showed touching artistic charm. With a deep understanding,one can see the ingenuity of the chapter structure of TheAnalectsofConfucius.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AnalectsofConfucius is just like a great piece of music,with the relaxed and happy learning scenes,the solemn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process,the violent ups and downs of social practice,which unknowinglyhave touched the hearts and shaped the characters.

Keywords:TheAnalectsofConfucius;chapters;structure;music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3

作者简介:许丙泉(1970-),男,山东宁阳人,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文章编号:1004-1877(2019)03-0001-06

(责任编辑 颜 健)

标签:;  ;  ;  ;  ;  ;  ;  ;  ;  ;  ;  ;  

许丙泉:《论语》的篇章结构之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