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孢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脂,霉菌,血清,深黄,花生,化生,菌丝。
被孢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龙艺,水世显,邓林[1](2018)在《超临界CO_2萃取含ARA的高山被孢霉菌体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RA又叫花生四烯酸,属于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是ARA的高产菌,培养后其菌丝体内可以积累大量的油脂。目前,有报道在液体发酵下,高山被孢霉利用每克碳原可产123.1mgARA,温度是调节高山被孢霉合成不同脂肪酸的主要原因,当温度超过20℃时,高山被孢霉主要合成ARA。本文通过超临界萃取含ARA的高山被孢霉菌体的正交试验,初步确定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压力与温度,萃取时间及流量,对油脂萃取率及其ARA含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超临界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为35℃、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3h、萃取流量90kg/h、在这个工艺条件下得出含ARA的高山被孢霉菌体的含油率为23.82%,通过气相质谱分析得到油脂中ARA含量为46.3%。(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5)
秦新政,杨新平,陈竞,冯蕾[2](2014)在《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高山被孢霉的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碳氮源利用试验,优选出合适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膏。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中麦芽糖、温度和pH值3个因素的取值范围,根据Box-Benhe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叁因子叁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各因子对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的影响,建立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最佳菌丝生长条件为麦芽糖含量2.46%、温度31℃、pH值7.0。在此条件下高山被孢霉的菌丝生长速率达到0.480 cm/d,比优化前提高了24.7%。【结论】生长条件的优化可以显着提高高山被孢霉的菌丝增长速率,为更好地利用高山被孢霉菌丝的生长促进有机质废弃物降解过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张瑷珲,纪晓俊,聂志奎,任路静,黄和[3](2013)在《高山被孢霉菌丝形态结构及其对产花生四烯酸油脂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四烯酸是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之一,因其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利用高山被孢霉发酵法生产富含花生四烯酸的油脂已成为花生四烯酸的主要来源。发酵过程中,合适的菌体形态对花生四烯酸油脂的高效生产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在高山被孢霉培养过程中,氮源、消耗的碳氮比、氨基酸、无机盐、溶氧等因素对其形态的影响,各种形态特征对花生四烯酸油脂产量的影响以及培养过程中的形态控制策略。提出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探究影响高山被孢霉形态的因素,建立与花生四烯酸油脂产量相关联的形态学参数标准,以此来指导工业生产过程中良好形态的精确控制。(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3年05期)
林炜铁,朱敏[4](2007)在《植物油对被孢霉菌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四种植物油(豆油、棕榈油、花生油、芝麻油)对被孢霉菌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种植物油显着促进了菌体油脂的积累;(2)被孢霉生长在以植物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时,菌体油脂中的AA含量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显着下降;生长在以植物油和葡萄糖为混合碳源的培养基上时,与以葡萄糖为碳源相比油脂中的AA含量仍然下降,但比生长在以植物油为唯一碳源时AA含量有所提高。说明这四种植物油对花生四烯酸的合成有抑制作用。(3)菌体油脂成分与培养基中植物油的油脂成分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07年11期)
赵镭,高海燕,张美莉,吴继红,胡小松[5](2006)在《深黄被孢霉菌粉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调节血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直接应用深黄被孢霉菌粉调节血脂的效果及其营养基础,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菌粉进行了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并按照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评价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调节血脂功效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菌粉含有66.9%不饱和脂肪酸,47.2 mg/gγ-亚麻酸,3.83 mg/g维生素E及35.3μg/g微量元素硒。高剂量的菌粉使喂饲高脂饲料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血清甘油叁酯(TG)浓度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的浓度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深黄被孢霉菌粉富含γ-亚麻酸、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作为一种经济的亚油酸和γ-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补充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田强,刘丽丽[6](2005)在《脲包法富集被孢霉菌丝油γ-亚麻酸工艺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采用脲包法富集被孢霉菌丝油脂中γ-亚麻酸过程中原料与尿素和溶剂配比、结晶温度、包合时间及包合次数等主要操作条件对γ-亚麻酸富集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二次包合处理,菌丝油中γ-亚麻酸含量由6.12%提高到73.66%,富集了12倍.(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陈文利,朱敏,余龙江,陈中[7](2003)在《超临界CO_2萃取被孢霉菌体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被孢霉菌体油脂 ,研究在超临界状态下 ,温度、压力、夹带剂与时间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并分析对油脂成分的影响 ,从实际结果确定的优惠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为 13MPa ,萃取温度为 32℃ ,时间为 70min ,甲醇 10 %。此时油脂得率达到 37 4 5 % ,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 15 6 8%。(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03年01期)
林跃鑫,黄建忠,谢必峰,周晓兰,施巧琴[8](2002)在《深黄被孢霉菌粉营养价值和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 分析深黄被孢霉菌粉 (菌粉 ,Mortierella isabellina)的一般营养成分及其对大鼠脂代谢紊乱的预防和调节作用。方法 : 菌粉一般营养成分分析按食品常规分析方法。对大鼠脂代谢紊乱的预防试验采用高脂饲料加不同剂量菌粉喂养 1 0 d;对脂代谢紊乱的调节试验先建立大鼠高脂血模型 ,再以不同剂量菌粉饲喂 30 d。结果 : 菌粉含有 2 0 %的蛋白质和超过 5 0 %的油脂 ,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常丰富 ,而油脂中含有很高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 ;菌粉还含有较高的有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E。以 0 .6和 1 .2 g/( kg· d)剂量饲喂大鼠可有效预防 TG、VLDL- C升高 ;以 0 .6、1 .2、2 .4g/( kg· d)叁个剂量饲喂的高血脂大鼠的 TG、TC及 VLDL- C都有极显着的下降 ,2 .4g/kg和 1 .2 g/kg剂量组大鼠的 LDL- C也有显着的下降 ,2 .4g/kg剂量组大鼠的 HDL- C水平还有显着的上升。结论 : 菌粉能有效地预防高脂血症 ,对大鼠脂代谢紊乱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林娟,杨虹,郭养浩[9](2002)在《被孢霉菌BH产脂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影响被孢霉菌BH油脂合成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其最佳产脂条件为 :葡萄糖浓度7% ,碳氮比 =5 0∶1,接种量 5 % ,温度 3 0℃ ,pH 6.5 ,培养时间 4d .在此条件下培养 ,被孢霉菌的油脂含量可达 4 4 .0 3 % ,油脂系数为 13 .75(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陈文利,余龙江,朱敏[10](2001)在《被孢霉菌体油脂的提取及花生四烯酸的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孢霉菌体中富含花生四烯酸 ( AA) ,具有极大的保健价值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被孢霉中的 AA油脂 ,选用乙醇正己烷混合溶剂 ,油脂得率达到了 34 .8% ,油脂经过皂化水解后 ,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 AA.可将AA的含量由粗油中的 2 3.4 %提高到 60 .6%(本文来源于《武汉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被孢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高山被孢霉的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碳氮源利用试验,优选出合适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膏。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中麦芽糖、温度和pH值3个因素的取值范围,根据Box-Benhe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叁因子叁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各因子对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的影响,建立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最佳菌丝生长条件为麦芽糖含量2.46%、温度31℃、pH值7.0。在此条件下高山被孢霉的菌丝生长速率达到0.480 cm/d,比优化前提高了24.7%。【结论】生长条件的优化可以显着提高高山被孢霉的菌丝增长速率,为更好地利用高山被孢霉菌丝的生长促进有机质废弃物降解过程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孢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龙艺,水世显,邓林.超临界CO_2萃取含ARA的高山被孢霉菌体的工艺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2].秦新政,杨新平,陈竞,冯蕾.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J].新疆农业科学.2014
[3].张瑷珲,纪晓俊,聂志奎,任路静,黄和.高山被孢霉菌丝形态结构及其对产花生四烯酸油脂影响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
[4].林炜铁,朱敏.植物油对被孢霉菌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07
[5].赵镭,高海燕,张美莉,吴继红,胡小松.深黄被孢霉菌粉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调节血脂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
[6].田强,刘丽丽.脲包法富集被孢霉菌丝油γ-亚麻酸工艺条件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7].陈文利,朱敏,余龙江,陈中.超临界CO_2萃取被孢霉菌体油脂及花生四烯酸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
[8].林跃鑫,黄建忠,谢必峰,周晓兰,施巧琴.深黄被孢霉菌粉营养价值和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2
[9].林娟,杨虹,郭养浩.被孢霉菌BH产脂条件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10].陈文利,余龙江,朱敏.被孢霉菌体油脂的提取及花生四烯酸的纯化[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