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出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金属,儿茶素,咖啡因,生活垃圾,烟碱,填埋,稳定。
溶出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刘秀琨,陈颖,冉棋,赵卓卓,李纳纳[1](2019)在《芍药-甘草不同配伍比例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溶出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比例芍药-甘草药对提取液的pH值、密度、出膏率和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综合探讨相关指标随芍药-甘草药对配伍变化规律,探究芍药-甘草药对的质量标志物。[方法]分别测定出膏率、pH值、密度;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0.1%磷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0~8 min,14%~19%B;8~20 min,19%~28%B;20~25 min,28%~35%B;25~30 min,35%~45%B;30~40 min,45%~95%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结果]芍药-甘草不同比例(1∶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1、1∶2、1∶3、1∶4、1∶6、1∶8、0∶1)提取液的密度和p H值与比例大小没有明显关系,密度变化范围为1.003±0.002,p H密度变化范围为4.94±0.11,出膏率变化范围为15.39±1.70。芍药-甘草不同比例组煎煮过程中,芍药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变化趋势相近。[结论]综合不同比例芍药-甘草药对提取液的p H值、密度、出膏率和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从化学成分层面上,选择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和甘草酸作为芍药-甘草药对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滕恺[2](2019)在《有机质净水材料的溶出规律及对饮用水安全的耦合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原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家用净水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活性炭类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吸附作用明显等优点而作为有机质净水材料在净水器中应用。但材料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其溶出的有机物会干扰人体内正常物质的分泌过程,与水中的余氯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溶出难降解性、可累积性的金属,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有机质净水材料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采用燃烧法元素分析、超声提取+顶空-气质联用(GC-MS)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多种有机质净水材料进行了本体所含元素和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然后利用离子色谱等方法测定材料在标准浸泡水中阴离子等溶出物的含量,利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GC-MS)测定材料在不含氯浸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后研究不同浸泡水温度和pH对材料中金属溶出量的影响。本研究最后得到如下结论。采用燃烧法元素分析对椰壳活性炭、炭棒、炭纤维和KDF+活性炭4种材料中的N、C、H、S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发现,4种材料中C含量均为最高,在68%-88%间,其次为O和H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从而导致其中的C、H、O含量较高。在炭纤维中检测到部分N,可能是炭纤维中还含有一定的含氮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存在使净水材料具备较强的吸附及催化作用。建立椰壳活性炭、炭棒和炭纤维3种净水材料中有机物的超声提取+顶空-GC-MS测定方法。以丙酮作为提取剂对材料进行超声提取,分别将材料和提取液用顶空-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材料中有机物种类均多达50余种,但大多数有机物含量较低。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较高,可能是将其作为增塑剂、扩孔剂在材料的制作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将标准中金属检测项目进行揉合,总结出需检测的铝(Al)、铬(Cr)、锰(Mn)和汞(Hg)等18种金属元素。建立了4种材料中18种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ICP-MS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此法消解完全,效果明显;4种材料均不含有Pb、Be和Hg,其他15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含量较高的金属主要有Al、Zn和Ba。其中KDF+·活性炭材料中Cu、Zn含量较高,比例约为1∶1,因此推测材料中的KDF型号为KDF55。研究了以上4种材料分别在pH为8、硬度为100 mg/L、有效氯为2 mg/L的标准浸泡水和不含余氯的浸泡水的浸泡实验,检测标准浸泡水的pH、耗氧量、TDS等指标,不加氯浸泡水中51种有机物含量。结果发现4种材料经过24 h浸泡后水中的pH、TDS、浊度、CHCl_3、Al、Zn、Ba的增加量均超过标准规定值,炭纤维和KDF+活性炭中CH_2Cl_2溶出超标,饮用后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研究分析了浸泡水温度和pH对4种材料的金属溶出量影响。结果发现高温增加金属的热运动,加快其溶解速率,更易使其中的金属溶出;Al、Ba、Ni在温度较高时溶出超标。不同金属随pH的变化在水中的溶出情况差异较大,可分为以下几类:(1)pH越低,越易析出;(2)pH越高,越易析出;(3)在pH=7时溶出量最少,在酸性和碱性水中较易析出。部分金属在不同pH水中存在溶出超标情况。(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范梅霞[3](2019)在《纳米银絮体中银赋存形态及溶出释放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银材料的广泛应用,纳米银颗粒物(AgNPs)被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废(污)水排放进入水处理设施。混凝工艺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水处理工艺之一,可高效去除水及废(污)水中的纳米银。近年来,水处理和污泥最终处置过程中AgNPs的形态转化及溶出再释放被认为是评价AgNPs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毒性的重要一环。本论文采用混凝工艺处理含AgNPs的模拟水样,开展了絮体浸出实验、絮体柱淋溶实验和絮体热处理实验,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絮体中AgNPs的赋存形态(化学组分、晶型结构、粒径等)以及絮体处置过程中银的溶出再释放,明确了混凝工艺条件及混凝污泥处置环境条件对AgNPs固定化的影响,为AgNPs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毒性的评价及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和结果如下:1.混凝实验:利用混凝工艺处理AgNPs模拟水样,通过表征手段分析AgNPs絮体中银的赋存形态,探讨了混凝工艺条件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剂作用下,AgNPs会以小粒径分散态和大粒径聚集态进入絮体中,其中绝大多数会形成沉淀态银。部分Ago由于氧化-溶解作用会转化为AgCl及Ag20,这个过程会受到AgNPs特性及水质特性的影响,而混凝剂种类则影响较小。X射线衍射图谱(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无稳定剂修饰的AgNPs(ANPs-P)在絮体中以Ag0晶体(68.8%)和AgCl晶体(31.2%)的化学形态存在,而表面有PVP包裹的AgNPs(AgNPs-L)则以Ag0晶体(33.4%)、Ag20(30.6%)和AgCl(36.0%)的化学形态存在。2.絮体溶出实验(静态溶出和动态淋溶实验):利用絮体溶出实验模拟了实际填埋的污泥与水体(渗透的雨水、地下水或海水等)接触时银的溶出再释放过程,探讨了溶出液pH、氯离子浓度、水样硬度等条件对絮体中银溶出规律的影响,并分析了溶出银的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高钙离子或高氯离子含量的浸提液会导致絮体中银溶出量大幅度增加。当浸提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9000.00 ppm时,每克AgNPs絮体在120 h内可再释放出10.04 mg的银,这意味着海水或超高硬度水体会导致填埋污泥中银的大量溶出。此外,在静态溶出的过程中,絮体溶出银浓度会很快达到最高值,之后又会脱稳沉淀,而在动态淋溶的过程中,絮体中银的溶出量则呈现一直上升趋势。这说明在流动水体条件下,絮体中银会持续释放并可能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3.絮体热处理实验:利用马弗炉锻烧AgNPs絮体,探讨煅烧温度等对絮体中银赋存形态的影响,从而明确污泥热处理对环境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经过600℃的煅烧,AgNPs絮体中部分Ag00会进一步转化成Ag2O。混凝处理酸性、钙离子浓度为200.00 mg/L和腐植酸浓度为100.00 mg/L的AgNPs-P 水样,收集到的絮体煆烧后其可迁移态银(溶解态和胶体态银)的占比分别提高到68.26%、42.57%和78.23%,而AgNPs-L灰样中可迁移态银含量没有提高,这说明,表面有PVP保护的AgNPs热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张冬英,梁青青,刘帆,伍欣,张肖娟[4](2019)在《红茶中主要影响睡眠成分的溶出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冲泡条件下红茶中主要影响睡眠成分的溶出规律,为消费者科学饮用红茶和红茶功效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咖啡因、茶氨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并依据红茶冲泡习惯,对水温(℃)、冲泡时间(min)和茶水比(g/mL)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其溶出规律。【结果】低水温、短时间冲泡条件下,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相当,达到40%,而咖啡因的溶出率仅为12.5%;高水温、长时间冲泡条件下,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相近(达到80%),咖啡因的溶出率仍较低(约为40%)。此外,相同的条件下氨基酸的溶出率大于咖啡因,对品质成分溶出率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时间>水温>茶水比。【结论】对于需要利用咖啡因提神的消费者,可选则高水温、长时间冲泡;而对于想避开咖啡因、利用氨基酸助眠的消费者,可选择较低水温(80℃以内)、短时间冲泡红茶。(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超,杨继,杨柳,段沅杏,赵杨[5](2019)在《模拟溶出法研究袋装口含烟烟碱口腔释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探究袋装口含烟中烟碱溶出规律,利用新型口腔模拟溶出装置,模拟人体消费行为,建立了一种可靠、可控的烟碱体外溶出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几种典型袋装口含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对模拟口腔溶出装置参数包括温度、唾液流速、唾液加入量和口腔压力的调节,烟碱的体内体外溶出释放规律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模仿袋装口含烟中烟碱的体内溶出规律。②不同类型口含烟烟碱溶出规律都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在20 min时所有产品烟碱溶出量都能达到60%以上,最高可达80%。③无纺布对袋装口含烟的烟碱溶出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烟碱复合盐型袋装口含烟较烟草粉末型产品具有高的烟碱溶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陆喜红,任兰,吴丽娟,胡晓乐[6](2018)在《南京市PM_(2.5)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溶出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7年1~10月,采集南京市PM_(2.5)样品共计42批次,分析了Cu、Zn等9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其溶出规律。结果表明,PM_(2.5)质量浓度呈现明显季节特征,冬季高,夏季低,年均值为41μg/m~3,与国家二级标准比超标17%。南京市PM_(2.5)中重金属总量高低顺序为Fe> Zn> Pb> Mn> Cu> Cr> As> Ni> Cd,其中As超出推荐限值19%。在模拟酸雨提取PM_(2.5)中重金属时,淋溶液pH是决定释放率的最主要因素,pH越低,释放率越高。用pH 5. 6的模拟酸雨淋溶液提取南京市PM_(2.5)样品,Cd、Zn、Mn的释放率超过60%,而Fe、Cr、Pb的释放率低于30%。(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8年06期)
贾恬[7](2018)在《硫铝酸钙熟料烧结过程相变规律与氧化铝溶出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铝酸钙(3CaO·3Al_2O_3·CaSO_4)作为含硫铝酸钙熟料的主要成分,其溶出性能优异,C/A(CaO与Al_2O_3摩尔比)低至1.33,相对传统石灰烧结法而言,能显着降低石灰配入量并提高熟料中氧化铝溶出性能。本文以分析纯试剂为原料,通过XRD、SEM-EDS、TG-DSC、FTIR和粒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物料配比、温度制度以及Na_2O掺杂对CaO-Al_2O_3-SiO_2-SO_3体系物相转变、微观形貌、粉化性能以及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烧结温度为1350℃、保温时间为2h时最佳物料配比为:C/A=1.0、A/S=2.0(Al_2O_3与SiO_2质量比);熟料中主要物相为3CaO·3Al_2O_3·CaSO_4和β-2CaO·SiO_2,氧化铝溶出率为87.42%。C/A=1.0、A/S=2.0时硫铝酸钙熟料最佳温度制度为:烧结温度为1250℃,保温时间为30min;熟料中主要物相包括3CaO·3Al_2O_3·CaSO_4和β-2CaO·SiO_2,氧化铝溶出率为86.41%。2)为了实现低配钙比下高溶出率的目标,向C/A=0.8的CaO-Al_2O_3-SiO_2-SO_3体系掺杂Na_2O能显着提升熟料中氧化铝的溶出率;Na_2O掺杂量低于4%时,Na_2O的加入促使3CaO·3Al_2O_3·CaSO_4、CaO·2Al_2O_3和2CaO·Al_2O_3·SiO_2向CaO·Al_2O_3、2CaO·SiO_2和Na_2SO_4转化;Na_2O掺杂量为4~12%时,Na_2O的加入促使CaO·Al_2O_3、3CaO·3Al_2O_3·CaSO_4、CaO·2Al_2O_3和2CaO·Al_2O_3·SiO_2向2Na_2O·3CaO·5Al_2O_3、12CaO·7Al_2O_3和Na_2SO_4转化;Na_2O掺杂量为12%时,熟料中3CaO·3Al_2O_3·CaSO_4消失,其中S元素以Na_2SO_4形式存在;在Na_2O掺杂量为8%、A/S=2.0时,随着C/A增加,熟料中主要物相12CaO·7Al_2O_3含量逐渐增加,3CaO·3Al_2O_3·CaSO_4和2Na_2O·3CaO·5Al_2O_3含量逐渐降低;当C/A=1.4时,3CaO·3Al_2O_3·CaSO_4消失。3)Na_2O掺杂量为8%、A/S=2.0、C/A=0.7和C/A=0.8的物料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烧结熟料的物相组成不变;3CaO·3Al_2O_3·CaSO_4和2Na_2O·3CaO·5Al_2O_3含量逐渐升高,12CaO·7Al_2O_3含量逐渐降低。烧结温度为1250℃、保温时间为30min时,C/A=0.8的熟料氧化铝溶出率为93.68%。(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范新秀[8](2018)在《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厌氧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规律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因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属于危险废物,需要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并满足入场填埋标准后才能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分区填埋处置。但实际填埋场操作中存在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问题,且混合填埋过程中的中重金属的溶出行为以及对填埋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构建室内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模拟柱来模拟混合填埋环境,分为单独生活垃圾填埋模拟柱和混合填埋模拟柱(螯合剂稳定化飞灰和磷酸盐稳定化飞灰比例分别为5%、10%、20%),持续填埋238 d,研究混合填埋过程中的重金属(Cd、Cr、Cu、Ni、Pb、Zn)溶出行为和填埋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得出以下结论:(1)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结果表明:磷酸盐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比螯合剂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有更高的重金属溶出风险。飞灰添加比例对重金属溶出行为的影响与稳定化方式、重金属类型有关,在不同的填埋阶段也会有区别。除Cr和Cu的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中浸出液污染物质量浓度限值外,其它四种重金属都存在重金属溶出浓度超标的现象。(2)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生活垃圾与稳定化飞灰混合填埋时重金属溶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复杂,pH、ORP、有机物浓度等是影响重金属溶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添加了磷酸盐稳定化飞灰的模拟柱中,更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混合填埋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混合填埋过程中,实验后期(第215d)的微生物群落多样高于实验前期(第40d)。实验前期,稳定化飞灰添加量越多,微生物多样性越低;实验后期,螯合剂稳定化飞灰添加量越多,微生物多样性越高,而磷酸盐稳定化飞灰添加量为10%的模拟柱中微生物多样性低于添加5%和20%磷酸盐稳定化飞灰的模拟柱。第40d,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是丰度最高的两个门类;第215d,占优势的微生物门类更多样化,未分类的菌属丰度占比更多,Halolactibacillus、Halomonas等嗜盐菌显着增多。总体上,生活垃圾与稳定化飞灰长期混合填埋过程中,不论哪种填埋比例或者稳定化方式,都存在重金属溶出浓度超过标准限值的风险,尤其是Pb和Zn。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受到稳定化飞灰添加比例的影响,且多以嗜盐耐碱菌为主,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嗜盐菌增加显着。在垃圾降解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不同模拟柱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其垃圾渗滤液的pH、COD和NH_4~+-N等渗滤液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性质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不同柱中稳定化飞灰重金属溶出规律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汤世玉[9](2018)在《准好氧条件下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重金属溶出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灰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属于危险废物,必须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后才能进入填埋场进行分区填埋处置。但是现实中存在稳定化飞灰和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现象,这种混合填埋方式对填埋场内环境影响如何,稳定化飞灰是否存在重金属溶出的风险,以及填埋场环境的变化对重金属溶出变化规律的影响如何,目前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基于此,实验构建了叁组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模拟实验装置,分别是生活垃圾单独填埋柱(TD)、生活垃圾和螯合剂稳定化飞灰混合填埋柱(TA)以及生活垃圾和磷酸盐稳定化飞灰混合填埋柱(TP),研究了准好氧填埋模式下不同类型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Cd、Cu、Pb、Zn、Cr、Ni)溶出变化规律,明确填埋场内渗滤液性质的变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解析填埋环境的变化对重金属溶出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期为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场的运行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在混合填埋过程中,TA柱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总体上低于TP,尤其是Cd、Cu、Pb和Ni。叁组模拟柱渗滤液的Cu和Cr浓度恒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限值(Cu:40mg/L、Cr:4.5mg/L);TA柱中渗滤液的Pb、Zn和Cd在部分时间段存在超标现象(Pb:0.25mg/L、Zn:100mg/L、Cd:0.15mg/L),其中Pb严重超标;TP柱中渗滤液的Pb、Ni和Cd在部分时间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在添加有稳定化飞灰的TA柱和TP柱中,重金属Pb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超标状态。(2)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过程中渗滤液的pH、有机物浓度等和重金属的溶出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关系,但是对于添加不同稳定化方式的飞灰和不同的金属其相关性不同。TA柱渗滤液的Cu浓度与pH和VFA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Cr浓度与pH正相关,与VFA负相关;而TP渗滤液中重金属Cu浓度与pH正相关,与VFA负相关,重金属Cr浓度与二者没有明显相关性。(3)混合填埋柱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显着区别于单独生活垃圾填埋柱。混合填埋初期(第40d),TA和TP柱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度明显小于TD柱,而在填埋后期(215d)叁者差别不大,但相较于第40d,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度都出现了明显增加。不管是第40d还是第215d,添加有稳定化飞灰的TA和TP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相似度更高。在第40d,垃圾的细菌群落主要分布于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属水平主要有Lactobacillus、Desemzia和Psychrobacter;而在第215d,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则出现大幅增长,且填埋初期含量很低的Proteiniphilum和Corynebacterium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属。总体上,准好氧填埋模式下,螯合剂或磷酸盐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过程中,均存在部分重金属溶出浓度超过标准限值的风险;尤其是重金属Pb。添加稳定化飞灰将引起填埋场内渗滤液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且渗滤液pH、VFA等因素的变化进一步影响重金属的溶出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余泽恩,丁仕华,梁青青,刘帆,李兆鹏[10](2018)在《绿茶“陕茶1号”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陕茶1号"是陕西省首个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探索不同冲泡条件下绿茶"陕茶1号"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为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消费者科学饮茶以及茶艺理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绿茶"陕茶1号"为研究对象,依据茶叶日常冲泡习惯和水温(℃)、冲泡时间(min)和茶水比(g/mL)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应用HPLC法检测并分析咖啡因、主要儿茶素(EGCG、ECG和EC)以及茶氨酸和谷氨酸等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结果】水温为70℃、时间为2 min时,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即超过20%,咖啡因的溶出率接近10%,EC的溶出率为6%左右,而酯型儿茶素的溶出率很低(不到2%)。水温为93.5℃、时间为10 min时,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超过3/4,咖啡因与EC的溶出率约35%,酯型儿茶素的溶出率仍较低(仅溶出约1/6)。【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品质成分溶出速率的顺序为:氨基酸>咖啡因>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对咖啡因、酯型儿茶素和主要氨基酸溶出率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时间>水温>茶水比,对EC溶出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水温>时间>茶水比。(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溶出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由于原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家用净水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活性炭类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吸附作用明显等优点而作为有机质净水材料在净水器中应用。但材料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其溶出的有机物会干扰人体内正常物质的分泌过程,与水中的余氯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溶出难降解性、可累积性的金属,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有机质净水材料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采用燃烧法元素分析、超声提取+顶空-气质联用(GC-MS)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多种有机质净水材料进行了本体所含元素和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然后利用离子色谱等方法测定材料在标准浸泡水中阴离子等溶出物的含量,利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GC-MS)测定材料在不含氯浸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后研究不同浸泡水温度和pH对材料中金属溶出量的影响。本研究最后得到如下结论。采用燃烧法元素分析对椰壳活性炭、炭棒、炭纤维和KDF+活性炭4种材料中的N、C、H、S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发现,4种材料中C含量均为最高,在68%-88%间,其次为O和H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从而导致其中的C、H、O含量较高。在炭纤维中检测到部分N,可能是炭纤维中还含有一定的含氮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存在使净水材料具备较强的吸附及催化作用。建立椰壳活性炭、炭棒和炭纤维3种净水材料中有机物的超声提取+顶空-GC-MS测定方法。以丙酮作为提取剂对材料进行超声提取,分别将材料和提取液用顶空-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材料中有机物种类均多达50余种,但大多数有机物含量较低。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较高,可能是将其作为增塑剂、扩孔剂在材料的制作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将标准中金属检测项目进行揉合,总结出需检测的铝(Al)、铬(Cr)、锰(Mn)和汞(Hg)等18种金属元素。建立了4种材料中18种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ICP-MS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此法消解完全,效果明显;4种材料均不含有Pb、Be和Hg,其他15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含量较高的金属主要有Al、Zn和Ba。其中KDF+·活性炭材料中Cu、Zn含量较高,比例约为1∶1,因此推测材料中的KDF型号为KDF55。研究了以上4种材料分别在pH为8、硬度为100 mg/L、有效氯为2 mg/L的标准浸泡水和不含余氯的浸泡水的浸泡实验,检测标准浸泡水的pH、耗氧量、TDS等指标,不加氯浸泡水中51种有机物含量。结果发现4种材料经过24 h浸泡后水中的pH、TDS、浊度、CHCl_3、Al、Zn、Ba的增加量均超过标准规定值,炭纤维和KDF+活性炭中CH_2Cl_2溶出超标,饮用后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研究分析了浸泡水温度和pH对4种材料的金属溶出量影响。结果发现高温增加金属的热运动,加快其溶解速率,更易使其中的金属溶出;Al、Ba、Ni在温度较高时溶出超标。不同金属随pH的变化在水中的溶出情况差异较大,可分为以下几类:(1)pH越低,越易析出;(2)pH越高,越易析出;(3)在pH=7时溶出量最少,在酸性和碱性水中较易析出。部分金属在不同pH水中存在溶出超标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出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秀琨,陈颖,冉棋,赵卓卓,李纳纳.芍药-甘草不同配伍比例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溶出规律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滕恺.有机质净水材料的溶出规律及对饮用水安全的耦合影响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3].范梅霞.纳米银絮体中银赋存形态及溶出释放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张冬英,梁青青,刘帆,伍欣,张肖娟.红茶中主要影响睡眠成分的溶出规律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5].王超,杨继,杨柳,段沅杏,赵杨.模拟溶出法研究袋装口含烟烟碱口腔释放规律[J].中国烟草学报.2019
[6].陆喜红,任兰,吴丽娟,胡晓乐.南京市PM_(2.5)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溶出规律研究[J].四川环境.2018
[7].贾恬.硫铝酸钙熟料烧结过程相变规律与氧化铝溶出性能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
[8].范新秀.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厌氧混合填埋过程中重金属溶出规律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9].汤世玉.准好氧条件下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重金属溶出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10].余泽恩,丁仕华,梁青青,刘帆,李兆鹏.绿茶“陕茶1号”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