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批改的改革与实践

数学作业批改的改革与实践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小学730050

摘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入不同的符号批改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找错纠错,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数学作业批改纠错

作业是老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一种反馈形式,学生做的作业,写得整洁或潦草,交得早或晚,本子保持得是否干净等都能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所学课程有没有兴趣。

数学作业的错误有各种原因,因此,批改时只打上错对符号对学生纠正错误起不到指导性,还可能造成寻找错误原因的时间浪费,更不可代替学生写上正确的式子或结果,造成学生不去观察分析的习惯。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单纯地用“√”和“×”来评判,这种百分制往往学生只去观注自己的分数,打了“×”的题他也不去纠正它。有一部分打“?”,学生看了半天也没看出错在什么地方。在自己没搞清楚的情况下,又交上来了,教师又打了“?”再改。这样反复几次,学生改烦了,老师批烦了。有的学生会来问:“老师,这道题对着呢。”没找出原因来,还有的干脆把其他同学的一抄,交上来了。这样下去,事倍功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批改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争取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及早进行归纳总结。

加强面批,针对学生错的地方,问清学生思路。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是思路错了,还是计算过程错了。批改后的作业,尽早发下去,学生对每天做过的作业脑子里面有一定的印象,对出现的问题,回忆老师讲的内容及过程,很快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这样改正的过程,也是个记忆的过程,再做同类型题时,自己知道如何去做,杜绝出错。

一、画“○”号

学生在做混合运算和用竖式计算的试题时,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题目1:计算84-19+6=65+9=74

为了让学生很快找出错误的原因,我把9圈起来了,学生看了,马上找出错的原因,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和减法,他的计算顺序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计算过程没错,只是把数字写错了。学生有了目标,改错也显得简单,学起来比较轻松。

题目2:用竖式计算:30+21-13=36

3051

+21-13

————

5138

我把36圈起来了,学生领悟老师的意思把第二个竖式的计算38写成36了,是由于自己的粗心出错了。

二、画“____”号

题目3:副食商店有食盐32袋,上半个月卖出11袋,下半个月卖出14袋,还剩多少袋?(用两种方法解答)。

有一部分学生这样做了:

第一种:①上半月卖出后,还剩多少袋?32-11=21(袋)②还剩多少袋?21-14=7(袋)答:还剩7袋。

第二种方法没写,就开始写下一道题。

这时,我在题目要求下面画了横线,在小横格里写了“②____”,学生看到横线猛地醒悟了,第二种方法忘了没写出来。

还有的学生这样做的:

第一种:①____?32-11=21(袋);②____?21-14=7(袋)

第二种:①____?11+14=25(袋);②____?32-25=7(袋)

我在每一个算式上面画“——”学生看了就明白错的原因,要求问题没写出来。

三、用“△”或“()”号

学生初学“元、角、分”应用题时,对单位易漏写或找不准。如:

题目4:一支铅笔8角钱,一块橡皮9角钱,小华买了3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一共花了多少钱?

①3支铅笔多少钱?8×3=24();②一共用了多少钱?24+9=33(△钱)。答:一共用33△钱。

在第一个算式后面写了“()”表示单位漏写,而在第二个算式“钱”前面打了“△”表示“钱”不是单位,单位找错了。

四、画线段图

题目5:同学们种树,栽了43棵后,还有16棵没有栽,原来有多少棵树?

做这一类的题目,总有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解成:43-16=27(棵)。

我在算式后面打了“×”号给画了一个线段图:

这个线段图,学生会受到启发,很快就改过来了。改正:43+16=59(棵)。

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局部的、个别的,用简单的一些符号和批语,使学生能够看懂错在什么地方,改正时有了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改的过程中节省了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减少对儿童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教学质量。

标签:;  ;  ;  

数学作业批改的改革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