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逆变器,单极性脉宽调制,调制方式
单极性论文文献综述
薛开昶,罗宗鑫[1](2019)在《单极性PWM方式逆变器输出失真度和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抑制逆变器的谐波失真为目的,对逆变器双极性脉宽调制(PWM)和单极性PWM方式进行理论分析,指出两者区别,得出两种方式在输出平均电压为零和大于零时的输出波形。给出两种方式下逆变器失真度和效率曲线,得出单极性与双极性PWM相比在失真度和效率指标上的优势和定量区别。在相同滤波器及负载条件下,给出两种调制方式的实测失真度、效率曲线和零输出时的波形。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李奎[2](2019)在《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大功率晶闸管的出现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关磁阻电机(SRM)因结构简单、容错率高、控制系统成本低以及控制灵活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现已广泛应用于家电、工业及航空等诸多领域。但其特殊的双凸极结构和控制方式,因会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和电磁噪声,在要求高动态性能的控制领域受到了限制,因此,国内外学者相继展开了减小SRM转矩脉动的研究。而转矩脉动可从电机结构优化及控制策略的改进上得到抑制,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为提高开关磁阻电机运行性能,降低转矩脉动,本文在d-q旋转坐标系下,提出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控制,在该控制策略中,开关磁阻电机的定子叁相绕组通以带直流偏置的交流电实现单极性电流励磁,并考虑d-q-0轴间的耦合以选择最优的电压空间矢量。本文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电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电磁特性及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瞬态磁场仿真、电流斩波控制和角度位置控制的仿真。而为了建立电机的非线性模型,对相电流和转子位置角进行参数化分析以获得SRM的非线性磁链及转矩特性数据,并借助Matlab/Simulink完成非线性电机模型的建立。最后,搭建电流斩波控制仿真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针对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对SR电机叁相静止坐标数学模型中的电感方程、转矩方程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推导,并通过坐标变换推导出d-q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对其转矩方程和电压方程进行分析,得到转矩、d-q-0轴电流分量及d-q-0轴电压分量叁者的内在联系,说明了通过电压空间矢量来控制电流,间接实现对转矩控制的可行性。而对于电压方程中d-q-0轴耦合的问题,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电压空间矢量作用下的d-q-0轴电压电流变化,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电压空间矢量来实现d轴、q轴和零轴电流分量的控制,从而实现对转矩的间接控制。而对转矩方程的研究发现,在直流偏置电流中注入3次谐波电流能够进一步降低转矩脉动,通过搭建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分别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各硬件模块和整体的软件框架,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完成了电流斩波控制和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所提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绕组电流,在突加载和加速时也能快速跟随,实现了开关磁阻电机稳定可靠的运行,相对于电流斩波控制,转矩脉动更小,而注入3次谐波后能够进一步减小转矩脉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聂向前,黄海波,赵熠,卢军[3](2018)在《单极性倍频SPWM谐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单相桥式输出相电压的傅里叶级数关系,再将互为反相的两相相电压傅里叶级数作差得到输出线电压的傅里叶级数关系,通过分析得到其谐波分布特性;搭建了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分析了调制度和载波比对SPWM总谐波畸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真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可根据结论提高逆变器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思聪,后藤昭弘,中田笃史[4](2018)在《单极性电源电解加工硬质合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往单极性电源电解加工硬质合金时的电解液问题和双极性电源加工时的电极消耗问题,提出了使用中性电解液和单极性电源对硬质合金进行电解加工的方法,即在电解液流向电极一侧的途中对电解液进行电解反应,取反应阴极一侧的碱性电解液作为加工时的电解液,加上单极性电源对硬质合金进行电解加工。该方法可改善以往单极性电源电解加工硬质合金时使用强碱性电解液所带来的操作安全问题,同时也可避免双极性电源加工时产生的电极消耗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8年04期)
王家豪[5](2018)在《一种基于模拟电路的倍频单极性SPWM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极性倍频SPWM调制技术具有输出波形谐波抑制能力好,输出波形脉动频率高而开关管的损耗并不增加等优势。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模拟元件实现倍频单极性SPWM的控制策略,从理论的波形图出发,逐步推导出设计方案,弥补了有关书籍的空白。(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曹晓丽,白泰礼[6](2018)在《时域反射计取样系统中单极性脉冲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时域反射计(TDR)取样系统中,单极性脉冲是用于开启取样门的关键信号.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雪崩叁极管与阶跃恢复二极管(SRD)整形相结合的单极性脉冲发生电路.该电路避免了高压驱动等缺点,在保持脉冲幅度的前提下又得到了有效的脉冲底宽,通过实际的电路测试得到的单极性脉冲具有极宽的频谱、有效的脉冲宽度和幅度,符合取样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齐春晨,娄小平,刘超,祝连庆[7](2018)在《流式细胞仪单极性脉冲基线恢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基线恢复方法难以应对流式细胞仪高精度、超快速细胞数据分选任务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新型的解决方案。首先,分析了传统基线恢复电路实现基线恢复的原理,根据流式细胞仪的系统要求对其电路进行优化设计;其后,通过对模拟电路传递函数进行分析,设计了与模拟电路级联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修正了模拟电路对脉冲信号产生的失真,提高了流式细胞仪对脉冲特征参量的采样精度。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可实现4~8μs脉冲宽度高斯脉冲信号的快速基线恢复,并且对不同脉宽信号的面积、峰值特征参量采样误差均小于1%。(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暴桐[8](2018)在《改进的单极性光OFDM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通信(VLC)具有频谱资源丰富,低功耗,低成本,保密性能好等优势。近年来,基于VLC的OFDM传输技术因高速传输速率引起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各大厂商的重点关注,其中满足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的光OFDM单极性技术则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本论文对单极性光OFDM传输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若干改进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单极性光OFDM传输技术的原理阐述。主要对DCO-OFDM、ACO-OFDM、Polar-OFDM叁种方案进行原理分析及性能仿真。第二,基于DCO-OFDM的PAPR改善技术。在研究了 OFDM和O-OFDM信号的峰均功率比(PAPR)特征的基础上,针对DCO-OFDM系统使用导频插入技术抑制PAPR,推导了 PE-DCO-OFDM系统单个符号的PAPR理论公式,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导频插入技术使DCO-OFDM系统在不牺牲误码率性能的同时获得PAPR性能增益。第叁,基于ACO-OFDM的频谱及功耗改善技术。在研究提高ACO-OFDM频谱效率(即系统的偶载波迭加DCO-OFDM信号,ADO-OFDM)和噪声消除技术,提出了基于哈特莱变换(Hartley)的ADO-OFDM以及接收端改进方案,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哈特莱变换降低系统运算和设计的复杂度;接收端改进方案使系统拥有最小功耗。第四,基于Polar-OFDM的可靠性改善技术。在研究唯一可分解星座对(UFCP)和QAM星座最优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星座协作的Polar-OFDM传输技术。仿真结果表明,星座协作技术使Polar-OFDM系统在不牺牲PAPR性能的同时获得平均误符号率性能,幅度/能量分配方案和调制方案的多样性增加了系统设计实现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8-01-01)
闫朝阳,张喆,李建霞,徐术超,杨丽君[9](2018)在《单相高频链逆变器的解结耦单极性移相调制及其死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相高频链逆变拓扑由高频变压器、一次侧高频逆变器、二次侧矩阵/周波变换器和输出滤波器构成,既有隔离型功率变换及能量双向流动的优点,也有双向开关换流控制难度高的缺点。针对此拓扑提出一种解结耦单极性移相调制策略,能够无需借助辅助电路与功率管的重迭换流技术,即可实现周波变换器中所有功率管的零电压开关(ZVS)自然换流及滤波电感无过电压冲击自然续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优化死区设置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单极性移相调制策略存在的输出电压过零点邻域畸变问题,弥补了死区效应所导致的输入电压利用率低以及输出电压谐波含量大的缺点。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验证了所提解结耦单极性移相调制策略及优化死区设置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思聪,后藤昭弘,中田笃史[10](2017)在《单极性电源电解加工钨钴硬质合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钨钴硬质合金的电解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以往单极性电源电解加工硬质合金时的电解液问题以及双极性电源加工时电极消耗等问题,提出了使用中性电解液及单极性电流对硬质合金进行电解加工的方法,即在电解液流向电极一侧的途中,对电解液进行电解反应,取反应阴极一侧的碱性电解液作为加工时的电解液,加上单极性电源,对硬质合金进行电解加工。这种方法可以改善以往单极性电源电解加工硬质合金时使用强碱性电解液所带来的操作安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双极性电源加工时产生的电极消耗问题。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初步达到了预期设想。(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7-11-17)
单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继大功率晶闸管的出现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开关磁阻电机(SRM)因结构简单、容错率高、控制系统成本低以及控制灵活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现已广泛应用于家电、工业及航空等诸多领域。但其特殊的双凸极结构和控制方式,因会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和电磁噪声,在要求高动态性能的控制领域受到了限制,因此,国内外学者相继展开了减小SRM转矩脉动的研究。而转矩脉动可从电机结构优化及控制策略的改进上得到抑制,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相关的介绍。为提高开关磁阻电机运行性能,降低转矩脉动,本文在d-q旋转坐标系下,提出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控制,在该控制策略中,开关磁阻电机的定子叁相绕组通以带直流偏置的交流电实现单极性电流励磁,并考虑d-q-0轴间的耦合以选择最优的电压空间矢量。本文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电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电磁特性及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瞬态磁场仿真、电流斩波控制和角度位置控制的仿真。而为了建立电机的非线性模型,对相电流和转子位置角进行参数化分析以获得SRM的非线性磁链及转矩特性数据,并借助Matlab/Simulink完成非线性电机模型的建立。最后,搭建电流斩波控制仿真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针对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对SR电机叁相静止坐标数学模型中的电感方程、转矩方程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推导,并通过坐标变换推导出d-q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对其转矩方程和电压方程进行分析,得到转矩、d-q-0轴电流分量及d-q-0轴电压分量叁者的内在联系,说明了通过电压空间矢量来控制电流,间接实现对转矩控制的可行性。而对于电压方程中d-q-0轴耦合的问题,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电压空间矢量作用下的d-q-0轴电压电流变化,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电压空间矢量来实现d轴、q轴和零轴电流分量的控制,从而实现对转矩的间接控制。而对转矩方程的研究发现,在直流偏置电流中注入3次谐波电流能够进一步降低转矩脉动,通过搭建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分别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各硬件模块和整体的软件框架,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完成了电流斩波控制和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所提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绕组电流,在突加载和加速时也能快速跟随,实现了开关磁阻电机稳定可靠的运行,相对于电流斩波控制,转矩脉动更小,而注入3次谐波后能够进一步减小转矩脉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极性论文参考文献
[1].薛开昶,罗宗鑫.单极性PWM方式逆变器输出失真度和效率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2019
[2].李奎.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聂向前,黄海波,赵熠,卢军.单极性倍频SPWM谐波分析[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8
[4].王思聪,后藤昭弘,中田笃史.单极性电源电解加工硬质合金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8
[5].王家豪.一种基于模拟电路的倍频单极性SPWM控制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18
[6].曹晓丽,白泰礼.时域反射计取样系统中单极性脉冲的设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齐春晨,娄小平,刘超,祝连庆.流式细胞仪单极性脉冲基线恢复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8
[8].暴桐.改进的单极性光OFDM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
[9].闫朝阳,张喆,李建霞,徐术超,杨丽君.单相高频链逆变器的解结耦单极性移相调制及其死区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8
[10].王思聪,后藤昭弘,中田笃史.单极性电源电解加工钨钴硬质合金的研究[C].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