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府论文-汪忠民

安庆府论文-汪忠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庆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宋末年安庆府,明代安庆府志,清代安庆府县志,黄干文集

安庆府论文文献综述

汪忠民[1](2018)在《关于南宋嘉定十年安庆府建城地点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末年,安庆府成立于舒州故城(今潜山县地)。嘉定十年,黄干莅任安庆知府,主持府治城池修建。由于早期历史记载的模糊不清,黄干修建府城的地点历来存在争议,一说黄干于原地修建,见于明代安庆府志;一说黄干改于长江边宜城渡建新城,见于清代的安庆府、县志。本文意在通过对史籍的辨析,特别是对黄干本人着作的研读,说明黄干建城的地点应在安庆府原址。同时对明、清两代安庆府、县志的记载矛盾予以揭示,望引起文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注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墙》期刊2018年00期)

王丽[2](2019)在《明清时期安庆府社会教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教化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治理国家的手段,也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何有效的让社会教化发挥其积极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这是在任何时代都很重要的事情。安庆地区社会风气淳朴、文化氛围浓厚,这与良好的社会教化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安庆地区文化发展较快,成为地方文化中心,所以在社会教化方面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论文主要是从四个部分对明清时期安庆府社会教化情况进行研究:首先,在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方面,明清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变化,对社会进行有效治理非常重要,而社会教化在这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统治者强调儒学在国家思想统治中的重要地位,而安庆府作为安徽非常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佛道宗教文化、儒学文化等在这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最终促进了安庆地区的发展。使安庆在社会教化方面有着自己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同时,研究明清时期安庆地区的社会教化,是对这一时期安庆地区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的反映。它所形成的文化特色有利于我们探讨当今的社会教化措施,对于加强文化自信有着积极意义。其次,回顾了学术界对我国古代社会教化方面的研究,总体来说内容较为丰富,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社会教化研究给笔者提供了很多写作思路。再次,在论文的正文部分,主要有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儒家学说,明朝政府特别重视学校教育在实现社会教化中的重要作用,清朝政府在教化内容中更突出理学的地位。第二章详述了安庆地区学校的社会教化,安庆地区的学校组织主要包括学宫、书院、社学和私塾。安庆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有训士规条、儒学性质的教科书、礼仪等。第叁章概述了安庆地区非学校途径的社会教化,其内容主要有圣谕宣讲、地方宗族、社会名人和烈女节妇等四个方面。其中,宗族势力在我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族规族约对人们的教化作用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第四章强调了佛教、道教文化对安庆地区的教化作用,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安庆地区佛教、道教发展繁荣,人们也在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依托。总之,本文主要是围绕明清时期安庆府地区社会教化的内容,详细解读历史资料,从而将安庆府在明清时期的社会教化内容梳理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就社会教化的形式而言,有官方形式也有民间形式。明清时期社会教化的官方形式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文教政策和学校的教学内容来实现。他们通过一些文教政策、教谕来宣扬国家的主流思想,在国家方针的指导下,安庆地区会采取相应的举措,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教化。但受这方面思想影响较深的主要是读书人,普通百姓往往因为不识字或官方语言晦涩难懂而理解甚少。所以民间的教化形式发挥着重大的教化作用。民间主要是通过宣讲、宗教信仰、地方宗族等方面向人们宣扬思想,从而起到教化的作用。佛教、道教在安庆分布较广、信徒众多,教会宣扬的善恶有报、敬老爱幼等思想对百姓有很大影响。地方宗族利用族规族约约束、引导族人思想的发展,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周青[3](2017)在《清代安庆府水灾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灾是清代安庆府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系统考察了清代安庆府水灾的成因与特点,认为清代安庆府襟江带湖,西北高,东南低洼的地理形势和冷暖气流频繁交汇等气候因素是水灾产生的自然原因;水利设施的过度兴建和维修不善,文官考核制度的不足、监管制度的不力,以及政府对农学教育的忽视等社会因素则是灾害频发、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赵红强[4](2017)在《清代安庆府宗族的发展、对内控制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府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环境吸引着移民的迁入,发达的农业和浓厚的理学氛围为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元末明初战乱影响及明政府移民政策的推动下,安庆成为高移民社会。到了明代中后期移民家庭逐渐发展为宗族,清代宗族总体上保持着发展的态势,在安庆府地区形成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这是由发达的教育、荣获军功、文人参与建设、族内互助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教育的发展、科举的兴盛则是促使安庆宗族发展壮大的关键。清代安庆宗族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推选出的族长为首组成最高管理机构,以房长、支长和家长为各层级管理核心,形成金字塔式的宗族管理结构。宗族通过开展坟祭和祠祭强化族众的“一本”意识和敬宗睦族观念;对族众选择职业以及妇女人身限制以维护宗族的声誉和父系权威;对伦理、血缘和族内社会等秩序的控制以保持尊卑有等、上下有序的等级结构。安庆宗族通过对族内秩序的控制,维持了宗族社会的稳定,提升了宗族的凝聚力,为宗族积极参与地方社会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了条件。在对地方社会的影响方面,安庆宗族基于自身利益,与地方政府在赋税完纳、社会秩序维护乃至对抗太平军等方面总体上保持着合作。此外,宗族在学校教育、社会救济和基础设施等地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宗族是以自身利益为处理对内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所以当代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他们采取正确合理的路径实现内在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对宗族开展教育促使其主动协调自身与国家发展的矛盾,推动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周毅[5](2016)在《从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看方志的易学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易学对于中国传统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自然延伸至"一方之全史"方志学。易学对于方志的影响主要在于易学的思维方式和易学精神。通过研究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可以看出,方志中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刚健有为的积极精神以及宣扬伦理道德的伦理特色,体现了易学天道、人道以及实践的统一。方志作为反映地方的产物,其易学特色正说明了易学思想和精神在中国社会是一种渗透到地方的普遍性存在。(本文来源于《周易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曹光玲[6](2016)在《明代安庆府科举人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安庆府进士、举人数量,文献记载不一、前人研究统计数量亦不同,考证各类史料,明代安庆府进士数量应为178人、举人数量为401人。明代安庆府进士与举人数量在县域之间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怀宁县作为明代安庆府府治所在地,具有他县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和经济、地理、交通、人口、教育等优势,在进士数量和举人数量上也呈现出绝对优势。桐城县作为经济文化大县,进士数量和举人数量也远高于他县。纵观整个明代安庆府科举进士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亦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第一阶段:洪武永乐年间,低迷期;第二阶段:洪熙到景泰年间,发展期;第叁阶段:天顺到嘉靖年间,持续发展期;第四阶段:隆庆到崇祯年间,井喷期。安庆府科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反映出安庆府文教愈发昌盛。明代仕进多自科举,进士是为官仕进的重要途径。明代安庆府进士,状元仅一人,二甲叁甲居多。仕途虽少有极尽亨达,却也学优品重。安庆府进士为官或授地方官职,或留任中央。不论身居何职,都兢兢业业,勤政爱民,得到朝廷和百姓的尊重和爱戴,名播乡里。明代安庆府进士为学表现出四个特点:题材上,以乡土作品为主。内容上,多经世致用、寄情山水、歌物咏志。地位上,明代文坛,安庆府进士占有重要一席。安庆府进士文学创作数量众多,文风或清秀或磅礴,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汪志耿[7](2015)在《山水人文安庆府 徽风皖韵黄梅城 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9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安徽省文化厅、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隆重开幕。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是全国叁个以戏剧剧种命名的"国字号"节庆活动之一,是经国家批准、安徽省被保留的叁个节庆活动之一。自1992年以来,安庆市已成功举办了六届黄梅戏艺术节。23台黄梅戏大型剧目25场演出(11个公益专场)、18场广场文艺天天演、105场黄梅戏电影展映、22场专家(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5年10期)

张晓纪,姚伟钧[8](2015)在《明清时期安庆府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安庆府中进士共计481名,在全省排前列,这是安庆府一个独特的人才现象。考校府内进士数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既能知晓府内学术文化的高低,也有助于分析安庆府人才的地域分布与变迁。在考量安庆府内进士地域分布后得出府内进士人才集中趋势明显,全府71%的进士集中在桐城、怀宁两县,呈现极不平衡现象。本文认为这是由府内各县开发程度与交通设施发展、文教设施建设与文化教育积累、基础教育与社会教化传统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5年05期)

鲍丙琴[9](2013)在《明清安庆府才媛诗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以“明清安庆府才媛诗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爬梳,统计出安庆府才媛的数量,考察其生平和创作,探讨其文学史意义,以期给出相对准确、客观的定位。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绪论主要探讨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梳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并说明本文研究思路、方法、难点、创新点和不足。正文第一章主要从县域分布、社会出身、家族特色和文艺修养四个层面对安庆府才媛群体的外部特征作宏观把握;第二章根据安庆府才媛存世的诗歌文本,划分其题材类型,大致有闺怨诗、写景诗、咏物诗、交游诗、咏史诗、题画诗六类;第叁章探讨安庆府才媛诗歌的艺术风貌;第四章综合地域文化、社会背景、家庭教育和个体意识多个角度挖掘明清时期安庆府才媛创作繁盛的原因。结语部分分析安庆、徽州两府的才媛诗人的异同,并给予安庆府才媛诗人在整个明清女性文学创作中的文学史定位。本课题研究立足于明清时期安庆府才媛的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考证、文本阐释,将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整体概括与具体考察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方法,对安庆府才媛进行整体观照。(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汪祚民[10](2010)在《胡缵宗《安庆府志》卷数理惑》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胡缵宗纂修的《安庆府志》,在地方志修纂史上享有盛誉,然其卷数,各家说法不一。胡缵宗自称其志十七卷与余珊称胡志十六卷,主要是以按类分卷、以卷统篇的体制来统计卷数的,只有"记"类例外,篇卷合一,一卷一篇。而嘉靖刻印本计为叁十一卷,是以按篇计卷、总篇次与卷次合一的体制计卷的。两种计卷体制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至于十六卷与十七的差异又是由于对胡氏《自序》是否算作府志正文而产生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着录为叁十卷和当今学者提出的二十四卷新说,皆难以成立。(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11期)

安庆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教化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治理国家的手段,也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何有效的让社会教化发挥其积极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这是在任何时代都很重要的事情。安庆地区社会风气淳朴、文化氛围浓厚,这与良好的社会教化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安庆地区文化发展较快,成为地方文化中心,所以在社会教化方面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论文主要是从四个部分对明清时期安庆府社会教化情况进行研究:首先,在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方面,明清时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变化,对社会进行有效治理非常重要,而社会教化在这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统治者强调儒学在国家思想统治中的重要地位,而安庆府作为安徽非常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佛道宗教文化、儒学文化等在这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最终促进了安庆地区的发展。使安庆在社会教化方面有着自己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同时,研究明清时期安庆地区的社会教化,是对这一时期安庆地区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的反映。它所形成的文化特色有利于我们探讨当今的社会教化措施,对于加强文化自信有着积极意义。其次,回顾了学术界对我国古代社会教化方面的研究,总体来说内容较为丰富,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社会教化研究给笔者提供了很多写作思路。再次,在论文的正文部分,主要有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儒家学说,明朝政府特别重视学校教育在实现社会教化中的重要作用,清朝政府在教化内容中更突出理学的地位。第二章详述了安庆地区学校的社会教化,安庆地区的学校组织主要包括学宫、书院、社学和私塾。安庆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有训士规条、儒学性质的教科书、礼仪等。第叁章概述了安庆地区非学校途径的社会教化,其内容主要有圣谕宣讲、地方宗族、社会名人和烈女节妇等四个方面。其中,宗族势力在我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族规族约对人们的教化作用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第四章强调了佛教、道教文化对安庆地区的教化作用,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安庆地区佛教、道教发展繁荣,人们也在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依托。总之,本文主要是围绕明清时期安庆府地区社会教化的内容,详细解读历史资料,从而将安庆府在明清时期的社会教化内容梳理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就社会教化的形式而言,有官方形式也有民间形式。明清时期社会教化的官方形式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文教政策和学校的教学内容来实现。他们通过一些文教政策、教谕来宣扬国家的主流思想,在国家方针的指导下,安庆地区会采取相应的举措,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教化。但受这方面思想影响较深的主要是读书人,普通百姓往往因为不识字或官方语言晦涩难懂而理解甚少。所以民间的教化形式发挥着重大的教化作用。民间主要是通过宣讲、宗教信仰、地方宗族等方面向人们宣扬思想,从而起到教化的作用。佛教、道教在安庆分布较广、信徒众多,教会宣扬的善恶有报、敬老爱幼等思想对百姓有很大影响。地方宗族利用族规族约约束、引导族人思想的发展,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庆府论文参考文献

[1].汪忠民.关于南宋嘉定十年安庆府建城地点的探讨[J].中国城墙.2018

[2].王丽.明清时期安庆府社会教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9

[3].周青.清代安庆府水灾述论[J].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4].赵红强.清代安庆府宗族的发展、对内控制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7

[5].周毅.从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看方志的易学特色[J].周易文化研究.2016

[6].曹光玲.明代安庆府科举人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7].汪志耿.山水人文安庆府徽风皖韵黄梅城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综述[J].中国戏剧.2015

[8].张晓纪,姚伟钧.明清时期安庆府进士的地域分布及其成因[J].理论月刊.2015

[9].鲍丙琴.明清安庆府才媛诗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10].汪祚民.胡缵宗《安庆府志》卷数理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标签:;  ;  ;  ;  

安庆府论文-汪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