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对于时间空间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空耗和浪费较多,造成实际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力缺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熟分院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学实践进行大胆改革,以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科学安排为支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时间;教学空间
一、问题分析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熟分院(以下简称“常熟分院”)于2014 年开始进行英国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人才共育模式探索,对原有教学区域进行重新规划改建,建成“中英现代学徒培训中心”。中心原有的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部分。理论课程以传统的课堂教授为主,由于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课堂学习,缺乏兴奋度和专注度,理论课堂实际教学效率低。实训课程由于工位的限制,一般对整班学生采取分组实训的方式,即将整班学生分为实训小组,分导师带领不同的小组轮流上岗开展实训,未轮到上岗的学生则由带班教师组织其做适当的准备工作。实际操作显示,此模式下生均实训净时间不足,用于等待和准备的时间消耗严重。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学徒课程的集中导致中心各实训区域安排不均衡,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实训课堂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训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安排都缺乏科学性,未能照顾到职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职教课程的特性。
《图像学》文本中描述拟人形象“历史”,是一位正在书写历史的长着双翼的女士。里帕所给出“书写之物”是“一面椭圆型盾牌”(un ovato)或“书本”的两个选择。但1611年版本中相应的木刻插图画面却不是“椭圆盾”,而是一本书。㉞当然这一情况在后面的《图像学》版本中得到了纠正:“历史”在盾牌上书写。
二、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常熟分院中英现代学徒制项目组联合企业工作团队对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现有课程资源、实训设施和基地、人员配置等情况进行了新一轮的调研和规划,并制定解决方案,通过项目培训实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时间优化策略
1.整合教学资源,推行理实一体。
项目组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徒制培养岗位需求,厘清人才培养的知识和技能点,对其进行理实教学单元化,对不必要的理论课程进行精简,和实训课程有内在关联的理论课程则进行单元化整合,变传统的“先理后实、理实分离”教学理念为“边理边实、边做边学”。同时开发理实一体课程评价体系,将部分理论课程的考核和技能实训考核有机融合。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 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 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 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 分钟)—波 谷(终结时区5 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基于此,教师可根据45 分钟内学生心理、生理分布规律,在不同时区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也可将大型的实训任务按照专业特点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并融入理论知识点。在波峰阶段,学生专注力较为集中,利用学生的思维兴奋期,多做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点解析及启发学生思考的活动。在波谷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就多安排认知学习、感知训练及分组互动实践,调动学生的思维再次恢复活跃。
常规管理:4月中下旬播种,用种量30kg/hm2,统一播种。施尿素112.5kg/hm2、二铵187.5kg/hm2,播种时二铵、尿素各37.5kg/hm2作种肥用,剩余分层施入作底肥。苗期用高效盖草能化学防治除草。
改变传统学期排课中理论教学周期和实训教学周期分离串行的模式,大规模扩大理实一体课程的时间,将理论课程有机嵌入。打破传统理论课程1~2 节为一个教学单元的学时安排惯例,在学徒制课程中利用4~8 节的理实一体课程串行教时安排,让学生在“学做结合”中掌握理论知识点。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希望增加动手作业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时设计中夯实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两个课堂质量提升的支点,坚持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课时设计理念,合理安排教师教授和学生练习的时间配比、实施方式,实现课堂质量的提升。
本实验采用0.1 mol·L-1的盐酸对吸附了亚甲基蓝的磁性纤维素进行再生性能的测定。取0.01 g吸附了亚甲基蓝的磁性纤维素加入到10 mL的盐酸中,振荡解析60 min,测得解析浓度,重复以上操作5次,观察磁性纤维素的再生性能。由图可知,磁性纤维素在重复使用5次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磁性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为代表的欧洲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一般采用的是“店中校,校中店”模式,即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学校就是酒店、工作场所就是实训场所和教室、部门就是课程载体、经理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员工,这种多重融合的形式,使酒店运营与课程讲授一体、员工操作与学生实践一体、经理管理与教师传授一体,酒店和学校实现无缝隙全方位融合。
由图3可知,当采用光滑轮胎进行试验时,摩擦系数的大小仅取决于轮胎与试件表面的接触面积,AC—13属于悬浮密实结构类型,表面构造深度较小、与轮胎的接触面积大,从而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对于花纹轮胎而言,都是OGFC—13的摩擦系数最大,主要是因为轮胎花纹能够嵌入到路面宏观纹理中,增强轮胎与路面的嵌挤力,表现为较好的抗滑性能。
2.合理利用教时,夯实课堂支点。
1.合理开辟区域,转移课堂空间。
为了有效规避实训课堂时间的浪费,项目团队在学徒培训中进行了多门课程并联、学徒分组轮训的尝试。前期通过理实一体基础课程的教授,为实训课程的开展做好准备。实训课程正式开始后,一般安排3~4 门课程,将整班学生小组化,每组不超过10 人,进行分组轮训(样例见下表)。教师以4~8 节课为一个教学单元设计教学任务和阶段教学目标。每组学生在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后,进行课程间轮换训练。如此一来,原来分组实训中,部分学生的等待时间得以消除,确保了教学计划中分配给学生实训的时间充分落到实处。
3.掌握教学规律,科学把控节奏。
(二)理论课程的空间优化策略
4.多门课程并联,分组柔性轮训。
在学徒中心有条件的实训区域内(如工业机器人实训区、液压气动实训区、车工实训区等)重新规划和开辟可用于理论教学的区域,加快校企合作步伐,与企业共同尝试进行“生产性培训基地”和“厂中校”的建设,将理论课堂的空间转移至生动的情境下。努力为理论课程创造好的开设条件,在课堂设计中充分融入学生专业和岗位特征,将课堂转移到理实一体教学区、实训基地甚至是企业工作环境,赋予传统的理论课堂“动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项目内大部分理论课程均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整体设计或教学空间的再定义,甚至部分文化课程,如英语课程的某些单元也进行了教学空间的转移。
学徒中心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行事历
?
2.利用现有资源,避免空间闲置。
项目组通过对实训课程的规划,并联开设多门实训课程,对学徒们进行分组柔性实训。此举有效避免的不仅是时间等待上的浪费,学徒中心的空间也得到了更加充分合理的应用。现在最常见的景象是:中心内四五个工作区域同时开启,每个工位都有学徒正在工作,导师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指导,培训室中无人处于等待状态,中心所有区域都呈现出“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态势,课堂学习氛围浓烈。
3.规划空间路径,减少“移动浪费”。
项目组对学徒中心实训现场安排进行了改良。例如在轮训中,尽可能安排相近实训区域的科目进行并联,减少学生移动距离;在理实一体授课区域内,在符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实操工作台,便于学生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践的灵活切换;在每个实训区域规划“红标签区域”,即5S 缓冲存储区,减少学生实训课堂中往来丢弃废料的时间;在每门实训课程的最初课时中,教师会提前告知学生:获取材料、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个人清洁以及逃生的最佳路线,还有实训期间活动的区域和路线。通过最优化地规划空间路径,最小化学生在实训课堂上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移动,切实保证实训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三、成效及反思
首先,通过学徒制项目课堂教学时空应用的优化,教材内容得到了科学的取舍和整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拓展,催生了一批优质的理实一体教材。据统计,目前本学期在校的两个学徒班纯理论课程与理实一体课程的配比分别为1︰6 和1︰4。不难看出,学生在完成原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得到了充足的实操训练机会。其次,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排布,灵活组织工学交替、学做结合的教学活动,并充分照顾到每一组甚至是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实施真正差异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学生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了充分展现主体性的时空。最后,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常熟分院在授课人数和科目的排布上做了调整,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让教师或者“师傅”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切实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新时期职业教育“公平教育”和“现代学徒制”的本质。
当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在轮训后实训导师的工作量剧增,后续配套激励措施的跟进显得迫在眉睫;如何进一步利用好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实实在在地借助企业技术力量,更加精准地促进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而不让企业授课流于形式;尊重职业教育规律,以岗位出发为导向推进课堂教学时空进一步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延伸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4-0067-03
【作者简介】徐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熟分院(江苏常熟,215500)就业发展处处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学徒制项目管理。